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创伤性湿肺影像诊断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创伤性湿肺患者34例,男25例,女9例,年龄19岁-57岁,平均年龄38岁。34例均经摄胸片检查及胸部CT检查。结果CT对间质型者的病灶显示优于胸片。但立位胸片对肋骨骨折及肺撕裂伤病灶内的液平显示优于CT。本组病例中胸片漏诊2例间质型患者。结论胸部X线摄片因其简单、方便成为创伤性湿肺的影像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病变的探测和显示CT扫描优于X线摄片。因此,CT扫描是X线摄片诊断创伤性湿肺的重要补充,对已经确诊的创伤性湿肺患者可行胸部X线摄片监测。

  • 标签: 创伤性湿肺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膈疝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4例均行胸腹透视、拍胸部平片,其中10例做胃肠道造影检查,8例行CT扫描,对X线征象及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表现为膈上胃泡影11例,多个液气平面6例,膈上肿块5例,漏诊2例.CT发现膈上疝囊5例,膈上肿块2例,漏诊1例.结论多种影像检查方法综合应用能提高创伤性膈疝的诊断率.

  • 标签: 膈疝 创伤性 X-线检查 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重症外科创伤患者麻醉方法和药物的选择。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诊治的63例重症外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麻醉方法与麻醉药物,并分析临床效果。结果63例重症外科创伤患者,死亡4例,其中术中死亡2例(3.2%),休克严重并行手术即死亡2例(3.2%),死亡均与麻醉无关,其余59例患者(95.6%)均痊愈出院。结论根据重症外科创伤患者的病情选择麻醉方案与药物,能够为手术提供最佳条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保证患者的存活率与生存质量。

  • 标签: 重症外科创伤患者 麻醉方法 处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进行腹部创伤影像诊断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腹部创伤患者共120例,对患者分别进行B超和CT检查,对患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CT对患者进行检测具有比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对腹部创伤患者进行诊断,具有比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其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CT 腹部创伤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海马在恐惧学习和记忆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病生机制的关键脑区。神经影像研究证实PTSD患者海马结构和功能连接异常,然而海马亚区改变仍不明确。脑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成人PTSD患者海马角和齿状回萎缩,患者再体验症状可能与齿状回神经发生减少导致的模式分离功能障碍有关。儿童PTSD患者海马角和齿状回变化不显著,海马前下托萎缩最明显,这可能导致恐惧消退和情景记忆缺陷。PTSD患者海马体积改变或具有一定性别特异性偏侧化现象。脑功能研究结果表明PTSD患者海马亚区功能连接选择性损伤,与默认模式网络中关键脑区连通性降低。文章从脑影像角度系统综述PTSD患者海马亚区结构和功能连接改变,以期促进对PTSD致病机制的理解,识别海马亚区的治疗靶点。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海马亚区 齿状回 静息态
  • 简介:摘要骨与关节创伤是常见的损失之一,因其伤害后遗伤残的增加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在明确骨与关节创伤病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研究了骨与关节创伤的治疗。

  • 标签: 骨与关节创伤 病因学 治疗研究
  • 简介: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PTSD,应激原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如残酷的战争、被强暴、地震、凶杀等,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事件本身的严重程度,暴露于这种精神创伤性情景的时间,接触或接近生命威胁情境的密切程度,人格特征、个人经历、社会支持、躯体心理素质等是影响病程迁移的因素。发病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大多数病人1年内恢复,少数病人持续多年不愈而成为持久的精神病态。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神经生物学机制 PTSD 精神创伤 人格特征 个人经历
  • 简介:摘要创伤后成长是指个体在与具有创伤性的负性生活事件和情境进行抗争后所体验到的心理方面的正性变化,目前对创伤后成长流行病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关系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争议,研究方法尚有局限性。建议采用纵向研究,收集完整基线资料,明确自评标准,为创伤事件后的心理干预提供更可信的参考资料。

  • 标签: 创伤后成长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创伤后应激障碍
  • 简介:摘要:法医临床和创伤是研究人体创伤和伤害鉴定的重要领域。创伤研究涉及对人体外部和内部伤害的分析和解释,而伤害鉴定则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伤害的性质、时间、原因和持续性。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犯罪调查、法律诉讼以及人身伤害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法医临床中创伤研究与伤害鉴定的应用。通过本文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法医临床中创伤研究和伤害鉴定的理解和认识。

  • 标签: 法医临床 创伤学研究 伤害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CT 影像在胸腹部创伤的表现和诊断结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7 年 4 月 ~2019 年 5 月诊治的胸腹部创伤患者 86 例作为检查对象,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3 例,观察组应用螺旋 CT 进行诊断检查,对照组应用常规 CT 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准确率及影像表现。 结果: 观察组的骨折符合率、气胸符合率、纵膈血肿符合率和脏器损伤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 P<0.05 。 结论: 螺旋 CT 在胸腹部创伤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确诊率,诊断价值高,影像表现带有特异性,值得应用。

  • 标签: 胸腹部创伤 CT 影像学表现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腹部创伤患者采用CT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以及影像表现。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20年4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共50例,全部患者均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在术前对全部患者分别采用X线技术以及CT技术进行影像筛查,分析患者的影像表现,并将筛查结果与术后确诊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比较X线技术与CT技术对患者的筛查结果,CT技术明显优于X线技术(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腹部创伤患者采用CT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更为理想,能够很好的检出患者存在的损伤,具有较高的参考以及指导价值。

  • 标签: 腹部创伤 CT技术 X线技术 影像学表现 诊断效果
  • 简介:妻子回家打开房门,就迫不及待地朝丈夫扑去:“亲爱的,没想到我还能见到你……可怕!真可怕!!”

  • 标签: 《创伤》 故事 文学 钱爱
  • 简介:MA手术有切口小,(2)下半胸骨劈开切口可显露大部分心脏手术部位,该切口显露效果类似于下半胸骨劈开切口

  • 标签: 临床评价 切口解剖学 创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山东省博山地区三甲医院危重创伤患者的特点,为该地区危重创伤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2017年在淄博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400例急危重、急重症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就诊时间、性别、年龄、住址、生命体征、诊断、创伤原因、转归、急诊科滞留时间等。结果400例患者中,2015—2017年分别就诊86例(21.50%)、122例(30.50%)和192例(48.00%);男女比例为3 ∶ 1;年龄(51.76±17.89)岁,以≥40岁(315例,78.75%)和远城区(143例,35.75%)患者为主。急诊死亡52例,死亡率为13.00%。患者主要为多发伤274例(68.50%),单一伤126例(31.50%)。创伤原因主要为车祸伤204例(51.00%)。夏季就诊例数最多134例(33.50%);累计月分布8月份(53例,13.25%)最多;以20∶01~22∶00时段(59例14.75%)及16∶01~18∶00时段(55例,13.75%)为主。结论山东博山地区应重视40岁以上男性非城区居民急性创伤的宣传教育,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安全生产管理,建议本地区多设立院前急救站,保证远城区居民急救需求。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危重 多发伤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案导模式在创伤骨科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在2012和2013级中医、骨伤班的实习学生中随机抽取76名本科学生作为受试对象,并随机分为常规方式与病案导方式教学两组。学生在入科和出科时安排考试。结果经研究对比观察组在病案导方式的教学成绩优于常规方式教学,通过比较有统计差异(P<0.05)。说明应用病案导方式在创伤骨科的临床教学过程中可以获得满意的带教效果。结论病案导方式具有主观的引导性,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可以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临床能力,同时锻炼综合临床能力,是推广的一种临床教学方式。

  • 标签: 病案导学方式 创伤骨科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及影像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33例创伤后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行X平片、CT检查,观察创伤后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结果从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显著,X平片在坏死早、中、晚三期的检出率分别是47.37%,90.91%,100%;CT检出率分别为75%,100%,100%;CT早期坏死检出率明显高于X平片,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创伤后骨头坏死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早期股骨头坏死使用不同的影像检查结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CT可清楚显示早期股骨头坏死。观察创伤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与影像表现,有利于提高早期坏死的诊断水平,对提高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创伤后股骨头坏死 临床观察 影像学表现
  • 简介:背景:尽管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钝性创伤早期重要的并发症,但是对其流行病和发生危险因素的研究仍很欠缺。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一组受伤后住院的病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来分析这种并发症的患病率和人口统计特点,同时也研究了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对这种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确定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高危因素.研究出便于早期发现该征的途径:方法:我们对8年多来收住在同一所大学医院的7192例创伤性损伤的病例进行了前瞻性研究。除髋部骨折和72小时内出院的病例外,所有创伤后需要住院,年龄在13岁以上,并且是医院属区的居民的病例都包括在本研究之内。对肌肉骨骼系统、胸部、腹部和头部创伤,包括单一或复合性创伤的病例,进行创伤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病率和人口统计的研究。根据创伤类型分析这种并发症的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结果:36例(0.5%)患者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年轻人患病率明显较高(p=0.002),其中83%继发于高能量创伤。单一的胸部、头部、腹部或四肢创伤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病率〈1%。两个解剖区域损伤者患病率较高(高达2.9%),三个解剖区域损伤者患病率更高(达10.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损伤严重程度评分、股骨骨折、腹部和四肢联合损伤、以及入院时观察到的生理功能受损均是后期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各自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病率随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所涉及解剖区域损伤的增加而上升。我们已经能够对这些损伤的重要性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量化:我们还对此研究结果对便于早期发现这种并发�

  • 标签: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流行病学研究 创伤后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相关危险因素
  • 简介:本文对国内21所高等院校的405名篮球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的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高校篮球运动员的损伤率达72.52%;52.22%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28.67%的运动员在专项训练中受伤;急性损伤多于慢性损伤,损伤率为59.70%;常见的运动创伤依次为膝关节损伤(损伤率为29.35%),踝关节损伤(损伤率为17.75%),腰部损伤(损伤率为15.36%);其损伤原因主要是准备活动不够(占18.43%)和局部负荷过大(占15.02%)。

  • 标签: 高等院校 篮球运动员 运动创伤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