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阿力亚·尼比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克州人民医院产科,新疆 阿图什 845350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提高宫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母乳喂养、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研究以宫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为观察对象,从2022年3月-2023年2月间筛取30例进入研究,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实行集束化护理(观察组,n=15),一组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15),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产妇母乳喂养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产妇产褥病、失血性休克、生殖道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6.67%(1/15)低于对照组20.00%(3/15),(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宫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母乳喂养、降低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模式;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母乳喂养率;并发症
  • 简介:摘要泉丸是由乌药、益智仁和山药组成的,出自《魏氏家藏方》,原名"固真丹",在《魏氏家藏方》方后服法中提到"嚼茴香数拾粒,盐汤或盐酒下",但后世古籍传抄过程中常与另一首同名方相混淆,大多数《方剂学》教材也陈陈相因,未提及"嚼茴香数十粒"。经考证发现,泉丸中运用茴香可增强全方尿作用。《方剂学》教材再版时应遵照原版古籍,在煎服法中注明"嚼茴香数十粒"。

  • 标签: 缩泉丸 茴香 《魏氏家藏方》 方剂组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素应用于分娩期协调性宫乏力的效果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新庄孜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自然分娩并在分娩期出现协调性宫乏力的产妇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给予静脉滴注宫素并配合精心护理,评价产妇分娩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50例产妇分娩效果:优为40例,良为5例,差为5例,优良为90.00%(45/50);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满意为35例,较满意为15例,差为0例,满意度为100.00%(50/50)。结论在分娩期产妇出现协调性宫乏力时,使用静脉滴注宫素并配合精心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

  • 标签: 自然分娩 宫缩乏力 心理疗法 护理 缩宫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宫素预防宫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临汾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收治的宫乏力表现的阴道分娩产妇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参照组给予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产后2、12、24 h出血量,产后1、3、5 d子宫底下降高度,产前及产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产后2、12、24 h出血量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3、5 d子宫底下降高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前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低于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治疗中,注射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宫素,能减少产后出血量、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值,提高临床治疗疗效,药物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马来酸麦角新碱 缩宫素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伊里扎洛夫)技术治疗胫骨短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Ilizarov技术治疗的16例胫骨短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5例,年龄20~61岁,下肢短4.0~14.0 cm,治疗时间2~19个月。术后随访11~26个月,统计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6个月,均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愈合所需时间平均5.0个月。骨延伸时间平均53.6 d;骨痂矿化所需时间平均118.9 d。16例患者中临床疗效优12例,良4例;肢体功能优11例,良5例。结论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短畸形有利于患肢长度延伸,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愈合。

  • 标签: 胫骨 短缩畸形 Ilizarov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西藏昂仁县农牧民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为西藏地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在2017年5~9月调查18岁及以上昂仁县农牧区藏族居民的高血压患病情况。结果共调查2 158人,平均收缩压为(128.67±25.90)mmHg,平均舒张压为(86.77±16.53) mmHg。高血压患病为37.81%,知晓为52.82%,治疗为45.10%、控制为6.62%。结论西藏昂仁县农牧民(≥18岁)高血压患病高,而知晓、治疗及控制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血压防治工作。

  • 标签: 高血压 患病率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乙状窦窄术后出现颅高压病例。患者,女,24岁,因“左耳搏动性耳鸣2年余”就诊,术前完善颞骨CT提示左侧乙状窦憩室,全身麻醉下行左侧乙状窦窄术,术后患者出现3次无明显诱因恶心呕吐、耳鸣等不适感,术后1个月复诊,查体视乳头水肿,提示颅内压升高,予甘露醇等药物后未见明显改善,再次行手术取出填塞物,不适感消失。术后随访10个月,耳鸣消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CoA)患儿术后血压升高的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10月期间23例CoA患儿,选取同时期年龄、性别相仿的2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患儿与2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于基线(术前1天)、8年随访(术后8年)中监测血压、超声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结果术前3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年CoA组出现2例高血压,且CoA组收缩压高于VSD组和健康组(P<0.05)。术前和术后8年CoA组的CIMT、血清TGF-β1分别高于同期的VSD组和健康组(P<0.05)。CoA组术前的CIMT和血清TGF-β1分别与术后8年的收缩压有高度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CoA患儿在术后的中、长期随访中出现血压升高,可能与TGF-β信号通路参与的血管重塑有关。术前监测CoA患儿的CIMT和TGF-β1可能对其术后收缩压水平的预测有一定意义。

  • 标签: 主动脉缩窄 血压 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胎儿主动脉窄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目前已有一些典型的超声征象用于产前诊断胎儿主动脉窄,但尚无单一征象可以准确诊断或排除主动脉窄,而超声评分系统在诊断主动脉窄及风险分级等方面仍处于探索中。本文就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主动脉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主动脉缩窄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检查,产前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胎儿主动脉弓Z-评分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主动脉窄(CoA)的诊断提供更加精确的评估指标。方法测量2010年5月至2015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610例正常胎儿(对照组)和59例CoA胎儿(CoA组)的主动脉弓各段内径,以股骨长(FL)和孕周(GA)为自变量,主动脉弓各段内径为因变量,建立正常主动脉弓Z-评分的回归方程并计算其参考值范围,Z-评分=[ln(实测值)-ln (预测值)]/均方根误差,利用上述回归方程计算CoA组的Z-评分值,并且与对照组的Z-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主动脉弓各段内径与FL、GA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P<0.001),其中FL与主动脉弓内径的相关性最好。以FL或GA为自变量计算出的Z-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Z-评分值介于-2至+2之间,CoA组的Z-评分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主动脉弓Z-评分值<-2是评估胎儿CoA的可靠指标,对CoA的诊断及随访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 主动脉缩窄 Z-评分
  • 简介:摘要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dementia, PSD)包括卒中后发生的所有类型痴呆,可能是脑血管病变、阿尔茨海默病变和脑白质改变累积效应的结果。PSD的发病和患病很高,其危险因素主要是血管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心房颤动和糖尿病;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脑小血管病影像学表型,例如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脑萎缩等。PSD的临床评价应在卒中发病后至少3~6个月时进行。对PSD的预防应着眼于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和预防卒中。

  • 标签: 卒中 痴呆 痴呆,血管性 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率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捆绑术治疗宫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宫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捆绑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47/50),高于对照组的68.0%(34/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1,P<0.0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2.99±10.87)min,对照组为(60.98±8.1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8,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24 h出血量、腹围、宫高分别为(216.85±16.85)mL、(356.19±25.71)mL、(98.56±5.86)cm、(35.17±2.33)cm,均少于或小于对照组的(485.29±28.41)mL、(596.38±34.18)mL、(108.59±2.65)cm、(38.45±4.19)c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652、65.325、16.584、3.256,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为4.0%(2/50),低于对照组的28.0%(14/50)(χ2=12.032,P<0.01)。结论子宫捆绑术治疗宫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缝合术,并发症发生低。

  • 标签: 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 子宫捆绑术 缝合术 子宫 产科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脉冲式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宫痛的镇痛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3月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均自愿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将100例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恒速式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组采用脉冲式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2组镇痛效果,同时对2组进行模拟试验,记录背景剂量与追加剂量,2组泵出药液的速度、时间及浸润的面积;记录2组术后6、12、24、48 h切口痛及宫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2组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单次按压后宫痛VAS评分,运动阻滞评分;记录2组术后2 d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不全干预次数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下肢麻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模拟试验显示1、5 min浸润面积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0.00 ± 14.14)、(334.00 ± 2.83)cm2和(65.00 ± 7.07)、(137.50 ± 3.5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814、61.376,P<0.05或0.01);观察组术后6、12 h切口痛VAS评分分别为(2.36 ± 1.05)、(2.42 ± 0.9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52 ± 1.09)、(3.16 ± 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425、3.331,P<0.01);观察组术后6、12、24 h宫痛VAS评分分别为(3.92 ± 1.14)、(3.84 ± 1.18)、(2.48 ± 1.0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6 ± 1.42)、(4.34 ± 1.30)、(3.80 ± 1.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89、2.008、5.004,P<0.01或0.05);观察组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单次按压后宫痛VAS评分分别为(2.66 ± 0.80)、(2.23 ± 0.68)、(2.22 ± 0.7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14 ± 1.05)、(4.48 ± 0.71)、(3.36 ± 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296、15.536、7.534,P<0.01);观察组术后2 d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不全干预次数分别为(2.28 ± 1.36)、(0.90 ± 0.61)次,均低于对照组的(4.62 ± 1.61)、(0.62 ± 0.5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847、2.439,P<0.01或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评分(5.92 ± 1.37)分,优于对照组的(2.34 ± 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5.856,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如下肢麻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分别为2.00%(1/50)、4.00%(2/50)、4.00%(2/50),均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16.00%(8/50)、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759、4.000、5.005,P<0.05)。结论脉冲式硬膜外自控镇痛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宫痛,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加快了产妇术后康复,值得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推广。

  • 标签: 护理 剖宫产术 硬膜外自控镇痛 脉冲式 术后宫缩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脉冲式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宫痛的镇痛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3月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均自愿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将100例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恒速式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组采用脉冲式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2组镇痛效果,同时对2组进行模拟试验,记录背景剂量与追加剂量,2组泵出药液的速度、时间及浸润的面积;记录2组术后6、12、24、48 h切口痛及宫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2组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单次按压后宫痛VAS评分,运动阻滞评分;记录2组术后2 d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不全干预次数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下肢麻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模拟试验显示1、5 min浸润面积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0.00 ± 14.14)、(334.00 ± 2.83)cm2和(65.00 ± 7.07)、(137.50 ± 3.5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814、61.376,P<0.05或0.01);观察组术后6、12 h切口痛VAS评分分别为(2.36 ± 1.05)、(2.42 ± 0.9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52 ± 1.09)、(3.16 ± 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425、3.331,P<0.01);观察组术后6、12、24 h宫痛VAS评分分别为(3.92 ± 1.14)、(3.84 ± 1.18)、(2.48 ± 1.0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6 ± 1.42)、(4.34 ± 1.30)、(3.80 ± 1.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89、2.008、5.004,P<0.01或0.05);观察组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单次按压后宫痛VAS评分分别为(2.66 ± 0.80)、(2.23 ± 0.68)、(2.22 ± 0.7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14 ± 1.05)、(4.48 ± 0.71)、(3.36 ± 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296、15.536、7.534,P<0.01);观察组术后2 d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不全干预次数分别为(2.28 ± 1.36)、(0.90 ± 0.61)次,均低于对照组的(4.62 ± 1.61)、(0.62 ± 0.5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847、2.439,P<0.01或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评分(5.92 ± 1.37)分,优于对照组的(2.34 ± 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5.856,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如下肢麻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分别为2.00%(1/50)、4.00%(2/50)、4.00%(2/50),均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16.00%(8/50)、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759、4.000、5.005,P<0.05)。结论脉冲式硬膜外自控镇痛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宫痛,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加快了产妇术后康复,值得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推广。

  • 标签: 护理 剖宫产术 硬膜外自控镇痛 脉冲式 术后宫缩痛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碘海醇血浆清除测定肾小球滤过(mGFR)与临床常用方法评估估算肾小球滤过(eGFR)的准确性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自愿参加测试的145例研究对象,根据eGFR值进行分组:1期[eGFR≥90 mL·(min·1.73 m2)-1,37例]、2期[eGFR 60~90 mL·(min·1.73 m2)-1,39例]、3期[eGFR 30~60 mL·(min·1.73 m2)-1,47例]、4期[eGFR 15~30 mL·(min·1.73 m2)-1,17例]、5期[eGFR <15 mL·(min·1.73 m2)-1,5例],所有研究对象通过静脉注射碘海醇5 mL后,在注射后0、2 h和4~6 h间取血浆样本3次,测量血浆清除,进行肾功能评估,并与常用的肾功能评估公式[MDRD、内生肌酐清除(Ccr)、CKD-EPI、Cockcroft-Gault]进行比较。结果Ccr、MDRD公式计算eGFR值高于采用碘海醇血浆清除计算的mGFR值(均P<0.05),而Cockcroft-Gault、CKD-EPI公式与采用碘海醇血浆清除计算的mGFR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采用碘海醇血浆清除计算的mGFR值的相关性依次为CKD-EPI公式(r=0.923)、Cockcroft-Gault公式(r=0.832)、Ccr公式(r=0.798)、MDRD公式(r=0.738)。MDRD公式在1、2、3、4期中的eGFR值高于碘海醇血浆清除计算的mGFR值(均P<0.05);Cockcroft-Gault公式在1、2期中的eGFR值高于碘海醇血浆清除计算的mGFR值(均P<0.05);CKD-EPI公式在3期中的eGFR值高于碘海醇血浆清除计算的mGFR值(P<0.05);Ccr公式在3、4期中的eGFR值高于采用碘海醇血浆清除计算的mGFR值(均P<0.05)。在1~3期中,CKD-EPI公式与碘海醇血浆清除计算mGFR值的相关性最高(P<0.001)。CKD-EPI公式有相对较好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偏差中位数及偏差四分位间距均较少,P20和P30符合相对较高。结论CKD-EPI公式与碘海醇血浆清除公式计算的mGFR具有相关性,准确性高,其次为Cockcroft-Gault公式,而Ccr、MDRD公式在本研究中的相关性及准确性较差,在mGFR≤30 mL·(min·1.73 m2)-1中,各公式可能均与碘海醇血浆清除计算的mGFR的相关性较差。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碘海醇 肌酐 代谢清除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宫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4例足月妊娠引产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应用宫素引产,观察组应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宫素引产。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效果、诱发临产时间、引产成功率、剖宫产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结果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效果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2.97%(27/37),引产成功率为91.89%(34/37),高于对照组的70.27%(26/37);诱发临产时间为(12.05±4.25)h,剖宫产为8.11%(3/37),均低于对照组的(18.54±5.16)h、35.14%(1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为8.11%(3/37),低于对照组的32.43%(12/37),P<0.05。结论足月妊娠引产产妇在采用宫素的同时应用宫颈扩张球囊进行引产,一方面能促进宫颈成熟,提高引产成功率,另一方面可缩短诱发临产时间,降低剖宫产与产后并发症

  • 标签: 妊娠 足月 引产 宫颈扩张球囊 缩宫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