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抗-HCV)阳性孕妇的筛查、诊断、流行病学、妊娠结局和治疗现状,为进一步提升丙型肝炎防控及母婴安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46例抗-HCV阳性孕妇资料。据资料不同采用t检验、χ2检验、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6例抗-HCV阳性妇女孕前已明确感染者80例,其中HCV RNA阳性率85%,但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妊娠者仅16例;通过妊娠期产检发现HCV RNA阳性166例,HCV RNA阳性率为81.93%。感染途径与出生队列的关系中,各段出生队列抗-HCV阳性孕妇传播途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P<0.001);随着出生队列的后延,经吸毒感染构成比降低(P<0.001),针刺感染(P=0.043)、婴幼儿期住院史的构成比升高(P=0.005)。抗-HCV阳性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情况中,HCV RNA<5.0 E+02 IU/ml与≥5.0 E+02 IU/ml组比较显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χ2=4.73,P=0.030)、妊娠高血压疾病(χ2=8.65,P=0.003)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治疗策略的数据分析显示产后第1年治疗率最高,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6,P=0.004)。结论育龄期备孕妇女进行抗-HCV筛查率较低,孕期HCV筛查应作为重要的补充,加强孕产妇的安全管理和健康教育,积极开展产妇产后抗病毒治疗,尤其重视产后1年内的管理,能显著提高育龄女性患者的治疗率。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并发疾病 妊娠
  • 简介:摘要本视频主要介绍了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孕前、妊娠期以及孕后的相关治疗,大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始于幼龄期,其中,母婴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慢性HBV感染的育龄期女性是HBV母婴传播的重要传染源。育龄期慢性HBV携带孕妇一般相对年轻;大部分处在免疫耐受期,病毒载量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或轻度炎症。首先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妊娠用药的时间因素:育龄女性治疗方案的选择(孕前)、病毒再激活与垂直传播(孕期)和产后肝炎突发与母乳喂养(孕后);孕妇和新生儿因素:育龄女性患者针对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孕期肝硬化失代偿、孕期和产后自发性病毒再激活情况下的管理,探讨新生儿子宫内发育和母乳喂养时暴露于抗HBV药物的安全性和HBV垂直传播风险。若女性患者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则其怀孕可能性小(怀孕率约为1/5 950),而自发性流产率、早产率以及围产期病死率均较高,胃肠道出血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视频继续上期视频介绍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孕前、妊娠期以及孕后的相关治疗,若女性患者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则其怀孕可能性小(怀孕率约为1/5 950),而自发性流产率、早产率、围产期病死率均较高,且胃肠道出血也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相关治疗带来的效益可能大于胎儿承受的风险。分析产妇因素:许多非晚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处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分析正常的免疫耐受期则无需治疗,如果可接受疾病进展的风险,应考虑延缓治疗,在生育计划明确后再开始治疗。母婴传播因素:母婴传播率定义为血清HBV DNA> 20 IU/ml(检测下限为20 IU/ml)或HBsAg阳性率在婴儿28周龄时的比例。疫苗接种/免疫预防仍然是婴幼儿最重要的预防策略。产后因素:母乳喂养需监测产妇产后肝炎突发情况:分娩后延长治疗不能预防肝炎突发,需要重新评估治疗是否停药或延用,且免疫预防后母乳喂养不会降低母婴传播风险。根据妊娠分级选择HBV抗病毒药物:妊娠分级B类:动物研究未见对胎儿有危险性,然而未进行妊娠女性对照研究;或动物研究显示药物对胎儿具有不良效应,但妊娠女性对照研究未能证明药物对胎儿具有危险性。妊娠分级C类: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该药物具有致畸性和胚胎毒性效应,且未进行妊娠女性对照研究或无动物与妊娠妇女研究资料可供应用。综上,对无进展性肝纤维肝硬化孕妇,孕早中期每6周检查1次肝功能和HBV DNA载量,孕晚期每4周检查1次;产后3个月每4周检查1次肝功能和HBV DNA载量;产后达半年再检查1次。肝炎突发时(ALT:300~500 U/L)开始抗病毒治疗,若HBV DNA > 200 000 IU/ml开始抗病毒治疗预防母婴传播。通常于孕28~30周时开始使用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若HBV DNA > 8~ 9 log IU/ml应提早治疗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早期流产的绒毛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标记物检测及高危因素与载脂蛋白H(apolipoprotein H, Apoh)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早期流产的41例血液HBsAg阳性孕妇的绒毛组织和血液样本,应用荧光定量qRT-PCR方法测定绒毛组织中HBV DNA含量,并检测孕妇入院时血液HBV DNA及乙型肝炎标志物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绒毛组织中神经胶质细胞缺失蛋白1、HBsAg和Apoh的表达情况。结果41例血液HBsAg阳性孕妇的绒毛组织HBV DNA的阳性率为29.27%(12/41),显著低于孕妇血液中HBV DNA的阳性率(53.66%, 2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025, P=0.043);绒毛组织中,HBsAg和Apoh阳性率分别为17.07%(7/41)和19.51%(8/41);Apoh在绒毛组织HBsAg阳性组表达率71.4%(5/7),高于HBsAg阴性组(8.8%,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487,P=0.000),Apoh在绒毛组织HBsAg阳性组表达率71.4%(5/7),高于HBV DNA阳性组25%(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09,P=0.048)。结论血液HBsAg阳性孕妇早期流产绒毛组织可检测出HBV DNA和出现HBsAg表达;绒毛组织中Apoh表达在绒毛HBsAg阳性者高于绒毛HBV DNA阳性者。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绒毛膜绒毛 载脂蛋白H 生物学标记物 传染性疾病传播,垂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年来泰州市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及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管理对其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至2017年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泰州市中医院、泰兴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按其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成无免疫者、免疫成功者、既往HBV感染者、HBV感染者和非典型表现者。以1992年为实施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管理年,按孕妇分娩年度及实施疫苗接种前后分别分析其HBV感染状况。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趋势性χ2检验。结果最终被纳入的31 449例孕妇中,无免疫者13 203例(41.98%),免疫成功者10 123例(32.19%),既往HBV感染者6 409例(20.38%),HBV感染者1 566例(4.98%),非典型表现者148例(0.47%)。1992年前和1992年后(含1992年)出生孕妇的HBV血清学标志物全阴率分别为42.07%(10 794/25 657)和41.59%(2 409/5 7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P=0.51)。1992年前出生孕妇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抗-HBs)阳性率为28.95%(7 428/25 657),低于1992年后(含1992年)的46.53%(2 695/5 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94,P<0.01),且呈逐年上升趋势(χ2=602.11,P<0.01)。1992年后(含1992年)出生孕妇的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抗-HBc)阳性率为8.81%(510/5 792),低于1992年前出生孕妇的22.99%(5 899/25 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10,P<0.01),且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χ2=478.72,P<0.01)。1992年前出生孕妇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为5.46%(1 402/25 657),高于1992年后(含1992年)出生孕妇的2.83%(164/5 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3,P<0.01),且总体呈下降趋势(χ2=49.25,P<0.01)。HBV感染孕妇中,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阴性率为78.16%(1 224/1 566)。结论泰州市HBV感染孕妇以HBeAg阴性者为主;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管理降低了孕妇的HBsAg和抗-HBc的阳性率,提高了抗-HBs阳性率,但HBV血清学标志物全阴率降低不明显,水平传播仍可能是HBV现症与既往感染的风险因素。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乙型肝炎疫苗 孕妇 免疫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聚焦解决模式应用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中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杭州市西溪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患者180例,按照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采取聚焦解决模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掌握率[95.56%(86/90)]、服药遵医行为掌握率[96.67%(87/90)]、护理技巧知识掌握率[97.78%(88/90)]、满意度[97.78%(88/90)]均高于对照组[80.00%(72/90)、77.78%(70/90)、76.67%(69/90)、81.11%(73/9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81、3.991、4.018、3.671,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抑郁症知识掌握评分[(88.13±8.65)分]、治疗依从性评分[(89.76±7.07)分]均高于对照组[(74.92±5.65)分、(75.81±4.32)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18、6.028,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6.76±1.11)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6.23±1.01)分]均低于对照组[(11.87±2.43)分、(10.87±2.46)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89、5.118,均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应用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患者中能够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提升患者知识掌握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 健康教育 肝炎,乙型 孕妇 抑郁 焦虑 药物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妇产科产检的165例HBV携带孕妇,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PBSES)、HBV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表以及HBV传播途径及阻断知识问卷表进行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90.91%。HBV携带孕妇PBSES平均得分为(52.7±7.9)分,最高79分,最低25分,各维度修正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3,P<0.05),行为坚持维度的修正得分最高,信息获取维度修正得分最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V携带孕妇PBSES得分与产次、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产假时间、家庭对母乳喂养支持度、自己或周围HBV母乳喂养成功经验、HBV母乳喂养知识、HBV母婴传播及阻断知识均有关(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对母乳喂养的支持度、自己或周围HBV母乳喂养成功经验、HBV母乳喂养知识和HBV母婴传播及阻断知识是HBV携带孕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HBV携带孕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体水平较低,医护人员可有针对性地制订孕期相应干预措施,以提高其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及产后母乳喂养率。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孕妇 母乳喂养 自我效能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妇产科产检的165例HBV携带孕妇,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PBSES)、HBV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表以及HBV传播途径及阻断知识问卷表进行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90.91%。HBV携带孕妇PBSES平均得分为(52.7±7.9)分,最高79分,最低25分,各维度修正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3,P<0.05),行为坚持维度的修正得分最高,信息获取维度修正得分最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V携带孕妇PBSES得分与产次、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产假时间、家庭对母乳喂养支持度、自己或周围HBV母乳喂养成功经验、HBV母乳喂养知识、HBV母婴传播及阻断知识均有关(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对母乳喂养的支持度、自己或周围HBV母乳喂养成功经验、HBV母乳喂养知识和HBV母婴传播及阻断知识是HBV携带孕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HBV携带孕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体水平较低,医护人员可有针对性地制订孕期相应干预措施,以提高其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及产后母乳喂养率。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孕妇 母乳喂养 自我效能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应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加强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对孕妇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妇产科建档并于2021年1—12月分娩的HBV感染孕妇。HBV DNA≥2.0×105 IU/ml并在孕24~28周选择服用TDF治疗者纳入治疗组,HBV DNA<2.0×105 IU/ml、孕期未使用抗HBV药物治疗者纳入对照组。收集2组孕妇的病历资料,包括孕24~28周(基线)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磷、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 DNA等指标,以及孕36~37周、分娩时和产后42 d的肾功能、eGFR、血磷和肾小管损伤相关不良事件。比较2组孕妇在孕36~37周、分娩时和产后42 d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eGFR和血磷的变化及治疗前后Scr和血磷的变化;记录治疗组肾小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纳入分析的孕妇共189例,治疗组106例,对照组83例,2组孕妇的年龄、初产妇比例、基线丙氨酸转氨酶、Scr、血尿素氮、eGFR和血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HBeAg阳性者占比和HBV DN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孕36~37周、分娩时及产后42 d的Scr、血尿素氮、eGFR和血磷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基线至产后42 d,Scr、血尿素氮、eGFR和血磷的变化趋势2组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孕妇无一例发生低磷血症、Scr升高、肾性低尿酸血症、β2微球蛋白尿、非糖尿病性糖尿和代谢性酸中毒等肾小管损伤相关不良事件。结论TDF在妊娠中晚期用于加强HBV母婴传播的阻断对肾脏是安全的。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妊娠 母亲暴露 替诺福韦 肾功能试验 传染病传播,垂直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孕妇孕早期轻度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西溪医院(杭州市六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孕早期肝功能轻度异常的慢性HBV感染孕妇46例为研究对象(治疗组),予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口服治疗;选择同期未予药物治疗的肝功能轻度异常的慢性HBV感染孕妇5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酰转氨酶(GGT)、凝血酶原时间(PT)、HBV-DNA定量水平,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ALT(80.85±30.55)U/L,低于对照组的(112.79±27.01)U/L(t=-4.26,P<0.05);GGT(30.81±24.26)U/L,低于对照组的(44.20±24.89)U/L(t=-2.07,P<0.05);治疗组肝功能复常时间为(6.43±2.06)周,短于对照组的(10.21±3.0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P<0.05)。治疗组孕期肝功能波动率为21.4%(6/28),低于对照组的37.0%(10/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60);两组分娩孕周、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可改善慢性HBV感染孕妇肝功能,有助于控制病情,孕早期用药对妊娠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

  • 标签: 妊娠初期 乙型肝炎病毒 肝功能不全 妊娠并发症 妊娠结局 药物评价 分娩并发症 腺苷蛋氨酸肠溶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sAg阳性妊娠期妇女HBV血清标志物模式、HBV DNA载量、ALT、AST与母婴传播阻断效果之间的关系,评估发生母婴传播的风险。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参加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项目的657例HBsAg阳性母亲及662例新生儿(含5对双胞胎)为研究对象,检测孕妇的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载量及肝功能指标,在新生儿7月龄时测定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以探讨新生儿感染HBV情况与母亲孕晚期相关检测指标的关系。结果HBsAg/HBeAg双阳性组孕妇HBV DNA载量、ALT和AST异常比例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孕妇(HBV DNA:1×108vs. 850 IU/mL, Z=-21.554, P<0.01; ALT:13.1% vs. 6.6%, χ2=7.536, P<0.01; AST:17.2% vs. 5.5%, χ2=20.780, P<0.01);HBsAg和抗-HBc阳性组孕妇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组孕妇(1 745 vs. 804 IU/mL, Z=-2.313, P<0.05);随病毒载量的升高,ALT及AST异常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χ2趋势=19.309和32.502, P均<0.01)。接受主被动联合免疫后,仅HBeAg阳性,且HBV DNA>2×105 IU/mL母亲分娩的16例新生儿发生了感染。结论HBeAg阳性和HBsAg/抗-HBc阳性孕妇的目前主被动免疫阻断方案疗效较差,建议HBeAg阳性和HBsAg/抗-HBc阳性且HBV DNA>2×105 IU/mL者,需要密切观察病毒载量水平,并给予孕晚期抗病毒治疗,以降低肝损伤和母婴传播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 肝功能 HBV DNA 母婴传播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病毒携带孕妇与健康孕妇心理焦虑状况与社会支持情况,为完善HBV病毒携带孕妇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市某传染病专科医院2019年3—4月门诊就诊且建立孕妇健康档案、已有明确检验结果表明其为HBV携带孕妇314例,以及同期在另外2所三甲医院就诊的健康孕妇42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人口学调查表、SAS、社会支持量表对孕妇进行调查。结果HBV携带孕妇与健康孕妇在文化程度、户籍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保类型、孕期、妊娠情况、客观支持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控制相关因素发现,HBV携带与否对孕妇心理焦虑无影响(P>0.05);但支持利用度得分、年龄、怀孕天数和文化程度影响孕妇心理焦虑情况(P<0.05);两组孕妇SA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5,P>0.05)。结论HBV携带情况对孕妇心理焦虑不会产生影响,而社会支持利用、文化程度、怀孕天数和年龄等因素对孕妇的心理焦虑有影响。建议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孕妇社会支持利用度,从而缓解其心理焦虑情绪。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焦虑 社会支持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阻断在乙型肝炎孕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纯母乳喂养率、乙肝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治疗的乙型肝炎孕妇82例,使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替比夫定阻断治疗,观察组接受替比夫定联合拉米夫定阻断治疗。比较两组孕妇阻断后的纯母乳喂养率进而乙肝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阻断前后的乙肝病毒载量。结果观察组孕妇的阻断后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χ2=8.467,P=0.031),HBsAg转阳率、HBV感染慢性化率和HBV-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χ2=7.943、6.581、5.387,P=0.036、0.039、0.041),阻断后观察组孕妇的HBV-DNA病毒载量、HBsAg和HBeAg定量均低于对照组(t=8.646、5.491、9.667,P<0.001);阻断后观察组孕妇的恶心呕吐、腹泻、皮疹、早产和低体重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8.654,P=0.041)。结论替比夫定联合拉米夫定阻断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的乙肝感染率、乙肝病毒载量和阻断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母婴阻断 乙型肝炎 纯母乳喂养率 病毒载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核酸检测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确诊的金标准,对指导HCV感染者治疗、改变随访策略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其检测技术也日益成熟。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对HCV核酸检测必要性和检测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制定消除丙型肝炎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性依据。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检测 核酸检测现状
  • 简介:摘要本共识是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其内容包括前言、病原学、流行病学和预防、病理学、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治疗及尚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标签: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 诊断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门诊随访的19例诊断为CHB合并AI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1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4例,发病年龄35~63(47.10±8.76)岁。CHB先于AIH诊断有12例,AIH先于CHB诊断有5例,AIH和CHB同时诊断有2例。明确诊断CHB合并AIH后,予以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并根据肝内炎症(炎症分级在G3及以上)及白细胞情况加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或吗替麦考酚酯。治疗2周至16周不等(治疗中位时间6周),除1例刚诊断治疗随访中外,其余18例患者治疗前后生物化学指标、免疫球蛋白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HBV DNA均< 20拷贝/ml。结论CHB合并AIH容易漏诊,需要结合临床特点、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水平,尤其重视肝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综合诊断。对抗-HBc阳性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应加强对HBV DNA的监测,必要时需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

  • 标签: 肝炎,自身免疫性 肝炎,乙型,慢性 诊断 治疗
  • 作者: 张敬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0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中医医院,620500
  • 简介: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可以是由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药物、毒素等因素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肝炎病毒进入人体后,可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染。如果不及时治疗,肝炎会逐渐损害肝脏功能,严重的甚至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目前,临床在治疗肝炎上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效果良好,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 标签: 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分娩恐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月—2021年2月选取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分娩预期问卷中文版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分娩恐惧的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385份,回收有效问卷359份。结果根据分娩恐惧程度将359名孕妇分为轻中度恐惧组(n=293)和严重恐惧组(n=66)。孕产次数、是否不孕治疗、是否计划妊娠、与预期分娩方式是否一致、是否抑郁是孕妇分娩恐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应重点关注孕妇的分娩恐惧问题,针对影响因素开展干预。

  • 标签: 孕妇 分娩 恐惧 影响因素
  • 简介:丙型肝炎为临床常见疾病,丙型肝炎病毒能够对肝造成损伤,其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为全身性感染疾病。另外,该疾病的传播方式还有母婴传播、接触传播和性传播等,但较多传播方式仍不够明确,所以该疾病的传播具有一定的隐匿性。相关研究显示,全球丙型肝炎的感染人数已经超过1.85亿,在我国具有较高的感染率。丙型肝炎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病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现阶段,临床仍无该疾病的疫苗,所以通寻求有效的检验途经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丙型肝炎;检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