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管裂孔疝顿并胃坏疽十分罕见。本文回顾1例9岁6个月女性患儿先天性食管裂孔疝顿并胃坏疽的发病、诊断及治疗过程,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要点。患儿患先天性食管裂孔疝顿,病情危重,胸部CT及上消化道造影可明确诊断,行胃大部切除及食管裂孔疝修补后出现食管远端出血及食管-胃连接处狭窄,早期手术解除顿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杂交技术在成人腹股沟顿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中信惠州医院收治的腹股沟顿疝成年患者114例,其中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53例,中信惠州医院患者61例。随机分为A、B、C组,A组给予杂交技术疝修补术治疗,B组给予传统切开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C组给予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恢复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7.37%均高于B组73.68%和C组84.21%,C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总有效率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显效、有效、无效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B、C组;B组手术时间短于C组,术中出血量多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6)。A、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杂交技术应用于成人腹股沟顿疝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但是术前需严格评估患者病情,若疝顿时间较长,出现腹膜炎症状需要及早行传统开放手术,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杂交技术 嵌顿疝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顿性眶下壁骨折手术及被动牵引训练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大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儿童顿性眶下壁骨折26例(26眼)的临床资料。术前行超薄层CT+3D成像技术确定骨折范围及眼外肌顿情况,术中进行手术显微镜下眶壁骨折修补术。术前分为两组:伤后≤5天手术(A组)和伤后>5天手术(B组)各13例(13眼)。术后再分两组:主动眼球运动+被动牵引训练(C组)和只做主动眼球运动而未做被动牵引训练(D组)各13例(13眼)。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被动牵引训练的效果。结果A组术后眼球运动功能、眶下神经感觉恢复的情况均优于B组(χ2=10.14,6.02,P=0.009,0.015);C组术后眼球运动功能的恢复优于D组(χ2=6.410,P=0.015)。结论儿童顿性眶下壁骨折早期手术及术后的被动牵引训练对眼球运动功能及眶下神经感觉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 标签: 时机,手术 牵引训练,被动 骨折,眶,嵌顿性,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提肌裂孔大小与盆腔器官垂量化(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分期及垂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研究分中心单位就诊的996例女性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问诊、POP-Q分期及盆底超声检查,采集静息状态、最大收缩状态及最大Valsalva状态的盆底超声容积数据。分析肛提肌裂孔大小与POP-Q分期及垂症状的相关性,并分析最大Valsalva状态肛提肌裂孔面积诊断临床显著性盆腔器官垂(POP-Q分期≥2)及垂症状的效能。结果不同POP-Q分期女性患者三种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与腹部坠胀感症状的相关性最高(r=0.277,P<0.001)。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诊断临床显著性盆腔器官垂(POP-Q分期≥2)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垂症状(0.77对0.69,P<0.001)。结论盆底超声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的大小与POP-Q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肛提肌裂孔面积与POP-Q的相关性较垂症状更高。

  • 标签: 超声检查,盆底 肛提肌裂孔 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一期输尿管镜碎石与预置D-J管后二期输尿管镜碎石治疗顿性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顿性输尿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一期碎石组48例,二期碎石组58例。比较两组一次性清石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比较,二期碎石组一次性清石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均优于一期碎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输尿管硬镜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顿性结石有良好效果,预先置管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检查 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导丝意外顿右心房的紧急处理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发生导丝意外顿右心房的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完全顿患者均在导丝送入颈内静脉约20 cm时发现导丝顿,导丝推送及回退均失败,导丝无法移动;3例逆行性顿患者导丝可继续送入,但反复退至约18 cm处顿。所有发生导丝顿患者,立即转至放射导管室行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导丝顿部位,显示导丝均顿在右心房近瓣膜附近区域。DSA下分别采用导丝取芯抽丝法、多功能血管造影(multipurpose angiography,MPA)导管导丝末端套取法和手法导丝调整术进行紧急处理。结果1例完全顿患者采用离断导丝取芯抽丝术成功治疗,DSA下颈内静脉重新穿刺置入临时导管。1例完全顿和1例逆行性顿患者采用MPA导管沿导丝套取导丝末端,使导丝扭曲变形的"J"形末端完全进入导管后将导丝随造影导管一起退出右心房;2例逆行性顿患者在DSA下经过反复推进导丝,旋转调整导丝"J"形末端方向后再反复做导丝退出操作后,顺利退出右心房;此4例患者在顿导丝取出后,利用保留的导丝调整方向后重新置管。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出现导丝意外顿右心房时,在DSA下通过离断导丝取芯抽丝术、MPA导管导丝末端套取术和手法调整术进行紧急处理,均能使导丝解除顿退出右心房,并顺利完成置管,取得较好疗效。对导丝完全顿患者,MPA导管导丝末端套取术的操作相对简单,并且安全有效。

  • 标签: 肾透析 导管,留置 颈静脉 导丝嵌顿 紧急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术中取石网篮顿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胆道术后经T管窦道取石术中取石网篮顿12例患者资料,统计顿部位结石胆管内径比、结石性质、处理方式、处理结局。结果12例术中取石网篮顿患者术前T管造影片测量结石直径/胆管狭窄口直径均>1.2 cm,顿结石均为胆色素结石。其中3例通过取石网篮往一侧推进后收网成功、3例使用另外胆道镜进行碎石后取出、6例剪断取石网篮后碎石取出。所有患者均取出取石网篮,其中5例胆道出血,均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冲洗后止血。结论需重视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网篮顿,术前T管造影结石胆管内径比可以预测顿可能,碎石有利于避免因强行拔出导致出血,保障手术安全。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胆道镜取石 T管窦道 取石网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头皮撕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2月至2019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共收治全头皮撕伤患者4例,年龄31~56岁,均为女性,全头皮撕伤并伴有不同程度颅骨外露,均通过显微外科方法进行修复。1例于伤后24 h行吻合血管的头皮原位再植。2例无再植条件并颅骨外露,行游离背阔肌肌瓣覆盖颅骨外露创面,生物敷料覆盖肌瓣及其他创面,二期切取自体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1例为伤后外院行头皮原位缝合后全头皮坏死入院,经腹腔镜下切除大网膜,行吻合血管的大网膜移植,生物敷料覆盖大网膜表面,二期自体皮片移植修复创面。观察患者术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头皮原位再植的1例患者术后头皮成活满意,头发再生良好,瘢痕不明显。背阔肌肌瓣移植复合自体皮片移植的2例患者头部外观较为臃肿,肌瓣移植部位遗留瘢痕秃发且供瓣区损伤大。大网膜移植复合自体皮片移植的1例患者头部外观饱满光滑,质地柔软,腹部供区损伤小且无明显腹部并发症,但术后遗留全头皮瘢痕秃发。结论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的头皮原位再植仍是全头皮撕伤创面修复的最佳选择,对于不能进行头皮原位再植并大范围颅骨外露的创面修复,游离背阔肌肌瓣移植、腹腔镜切除大网膜游离移植复合自体皮片移植,亦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显微外科 再植术 网膜 头皮撕脱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猪膀胱细胞基质(UBM)和猪细胞真皮基质(ADM)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促愈合效果的差异。方法将36只10周龄雄性2型糖尿病BKS db/db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BM组和ADM组,每组18只,术前非空腹血糖物质的量浓度大于16.6 mmol/L,于每只小鼠背部制作直径6 mm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相应植入猪UBM和猪ADM支架。术后即刻及7、14、28 d,行创面大体观察。术后7、14和28 d,每组各取小鼠6只计算创面上皮化率,计算后处死相应小鼠,取创面组织制作切片。收集2组小鼠术后7与14 d各6张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术后7与28 d各6张切片行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支架降解情况。收集2组小鼠术后7、14 d各24张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CD31阳性表达量,以分别反映肌成纤维细胞(Fb)、新生血管生长情况;观察巨噬细胞的分布和活化。取2组小鼠术后7、14 d创面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含量。上述指标每组各时间点样本数为6。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大体观察显示,UBM组小鼠创面术后大部分时间点与UBM支架融合佳,ADM组小鼠创面术后大部分时间点与ADM支架融合差;术后28 d,ADM组小鼠创面支架表面部分区域仍未形成表皮,UBM组小鼠创面完全上皮化。术后7、14和28 d,UBM组小鼠创面上皮化率分别为(22.4±6.4)%、(68.6±12.4)%、100.0%,均明显高于ADM组[(4.5±2.2)%、(23.6±4.6)%、(64.2±13.2)%,t=7.427、9.665、7.655,P<0.01]。(2)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术后7 d,UBM组小鼠创面支架出现大量细胞;术后14 d,细胞占据UBM支架的全部区域;术后28 d,创面形成与正常皮肤结构类似的真皮组织,并且UBM支架原有的纤维形态消失。术后7 d,ADM组小鼠创面支架内部仅出现少量细胞;术后14 d,细胞散布于ADM支架之中;术后28 d,ADM支架原有粗大的胶原纤维形态仍清晰可见。(3)术后7 d,UBM组小鼠创面支架底层出现大量聚集的肌Fb,出现新生血管;术后14 d,UBM支架上层出现均匀分布的肌Fb、新生血管,并且大部分血管实现灌注。术后7、14 d,ADM组小鼠创面支架中仅散在分布肌Fb,无或少量未明显灌注的新生管腔结构。术后7、14 d,UBM组小鼠创面支架中α-SMA阳性表达量明显高于ADM组(t=25.340、6.651, P<0.01),CD31阳性表达量也明显高于ADM组(t=34.225、10.581, P<0.01)。(4)术后7 d,UBM组小鼠创面支架底层出现大量巨噬细胞;术后14 d,巨噬细胞迁入UBM支架内部,发生M2型极化、无M1型极化。术后7 d,ADM组小鼠创面支架底部出现少量巨噬细胞;术后14 d,ADM支架内部巨噬细胞稀少,未发生M2型或M1型极化。(5)术后7、14 d,UBM组小鼠创面组织中FGF-2、VEGF、PDGF和TGF-β1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DM组(t=7.007、14.770、10.670、8.939,7.174、7.770、4.374、4.501, P<0.01)。结论猪UBM支架通过诱导肌Fb和巨噬细胞迁入、促血管新生与促愈合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和真皮重建,效果优于猪ADM。

  • 标签: 糖尿病,2型 伤口愈合 膀胱脱细胞基质 脱细胞真皮基质 真皮重建
  • 简介:摘要细胞外基质材料是通过组织或器官细胞化获得,其不仅能为再生的组织细胞提供三维支架结构,还具有调控再生细胞行为(包括细胞形态、黏附、增殖、迁移、分化及凋亡)、诱导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及通过机械感知或受体介导调控细胞信号通路和基因表达等作用,也因其具有的这些良好的特性,近年来细胞外基质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组织再生修复中。该文通过广泛检索细胞基质材料用于组织再生修复的相关文献,对细胞基质材料促进组织再生修复中的作用及其应用进行分析总结。

  • 标签: 细胞外基质 脱细胞基质 支架材料 组织再生
  • 简介:摘要肽基精氨酸亚胺酶(PAD)是一类可以介导修饰翻译后的蛋白质瓜氨酸化的钙依赖性半胱氨酸水解酶家族,目前发现家族中包括:PADI1、PADI2、PADI3、PADI4和PADI6。本文详述了人类PAD家族各成员的结构特征、具有的相关疾病区域特点及研究进展。

  • 标签: 同工酶类 细胞凋亡 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中取石时发生网篮顿断裂,予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3次后顺利取出网篮并取净结石。检索2000年1月—2020年5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献7篇,显示报道的18例ERCP取石网篮断裂病例,患者均经胆道镜或ERCP取出断裂网篮。可见对于取石网篮顿断裂,ESWL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网篮嵌顿断裂 体外冲击波碎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婴儿(<90 d)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小儿外科采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8例顿性腹股沟疝婴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4例,日龄13~87 d;病变位于左侧11例,右侧16例,双侧1例。观察术中顿疝内容物成分及坏死情况;探查对侧隐匿性鞘状突发生率;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单侧手术与双侧手术的差异。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术中探查顿疝内容物为小肠13例、附件14例、结肠1例,其中1例因附件坏死致疝内容物粘连于疝囊底部,腹腔镜下复位困难,增加腹股沟区切口后完成开放手术。其余27例均顺利手术。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19例(67.90%),行疝囊高位结扎术。28例患儿手术时间12~68 (27.0±17.3) min,住院时间(4.6±1.4) d。单侧、双侧手术的患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96、0.478, P值均>0.05)。术后26例患儿获随访1~12个月,无切口感染、阴囊(唇)血肿,发生阴囊(唇)水肿4例;1例(3.85%)于术后3个月腹股沟疝复发,无对侧新发疝、医源性隐睾出现;1例术后3个月发现患侧睾丸萎缩,于术后6个月行萎缩睾丸切除术。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婴儿顿性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术中可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建议临床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疝,腹股沟 婴儿 嵌顿性腹股沟疝 腹腔镜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细胞基质(UDM)涂层对脂肪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利用灌注法制备犬UDM,为UDM组,以正常犬输尿管为正常输尿管组。采用HE染色、DAPI染色和DNA定量检测评估UDM组和正常输尿管组中细胞成分的残留情况;Masson三色染色和胶原定量检测评估UDM组和正常输尿管组中胶原的保留情况;阿尔新蓝染色和糖胺聚糖定量检测评估UDM组和正常输尿管组中糖胺聚糖的分布及含量。分离培养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cADMSCs)并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用胃蛋白酶消化法制备UDM涂层作为实验组,Ⅰ型鼠尾胶原涂层作为对照组,将cADMSCs种植在不同涂层上,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ADMSCs的分化情况。结果HE和DAPI染色结果显示UDM组未见明显的细胞核残留;DNA定量检测结果显示UDM组中DNA含量[(38.87 ± 3.40) ng/mg]明显低于正常输尿管组[(1 694.63 ± 169.83) ng/mg,P<0.05]。Masson三色染色和胶原定量检测结果显示UDM组中胶原含量[(265.89 ± 16.40) μg/mg]与正常输尿管组[(288.73 ± 16.32) μg/m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尔新蓝染色结果显示UDM组中有糖胺聚糖分布;糖胺聚糖定量检测结果显示UDM组中糖胺聚糖含量[(1.57±0.19) μg/mg]低于正常输尿管组[(3.43±0.12) μg/mg] (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培养3、7、10 d的α-SMA的表达量(2.51 ± 0.27、3.68 ± 0.33、4.91 ± 0.45)均高于相应对照组(0.97 ± 0.09、1.02 ± 0.10、1.00 ± 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培养时间增加,实验组α-SM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随着培养时间增加,α-SMA的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示实验组和对照组α-SMA的表达趋势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制备的UDM去除了细胞成分,且很好地保留了胶原结构和生物活性成分;UDM涂层可促进cADMSCs向平滑肌细胞分化。

  • 标签: 细胞外基质 输尿管 脂肪干细胞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垂者泪腺组织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泪腺垂的可能机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整形科手术治疗的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垂患者23例(30只眼)的30份泪腺组织标本,并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库的8份正常泪腺组织(对照)标本进行对比。分别行HE染色、Verhoeff-Van-Gieson染色、相关抗原及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观察患者与对照泪腺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及相关抗原及抗体表达的差异。应用胶体金标记的免疫电镜技术在超微结构下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和MMP-9的表达及分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垂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0例,平均发病年龄11岁(7~16岁);对照泪腺组织来自3例男性,5例女性;平均年龄15岁(10~20岁)。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垂患者30份泪腺组织标本中,仅2份标本HE染色表现为明显腺腔扩张,间质中脂肪细胞浸润及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增多,其余标本与对照正常泪腺组织标本无明显差别或仅有轻度慢性炎性反应;30份标本Verhoeff-Van-Gieson染色均显示包被泪腺的筋膜组织结构破坏,胶原纤维变性,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垂患者泪腺组织中IgA表达为+++、++、+、-的标本分别为12、11、4、3份,对照标本中分别为0、0、1、7份;白细胞分化抗原CD3表达为+++、++、+、-分别为2、19、7、2份,对照标本中分别为0、0、1、7份;MMP-3表达为+++、++、+、-分别为0、0、11、19份,对照标本均为阴性;MMP-9表达为+++、++、+、-分别为14、14、0、2份,对照标本均为阴性;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垂患者泪腺组织中IgA、CD3、MMP-3和MMP-9的表达均高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92,-4.168,-2.005,-4.552;均P<0.05);而IgG、IgM、CD20、补体C1抑制物的表达强度与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电镜技术显示,与对照标本相比,泪腺垂者泪腺腺泡细胞内的酶原颗粒形状失去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酶原颗粒表面有MMP-3及MMP-9表达,腺泡细胞膜上有MMP-3表达。结论眼睑松驰症并发泪腺垂者泪腺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表现为免疫炎性反应、胶原纤维变性、筋膜组织松解断裂以及IgA、CD3+T淋巴细胞、MMP-3和MMP-9阳性表达,眼睑松驰症并发泪腺垂的发病机制可能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05-210)

  • 标签: 眼睑疾病 泪器 脱垂 炎症 显微镜检查,免疫电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皮肤逆行套状撕伤显微手术回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12例手指逆行套状撕伤患者,予修复骨折脱位、皮肤回植并修复血管、神经及肌腱,术后抗感染、抗凝血、抗痉挛,绝对卧床,保温,观察回植皮肤的血供、感觉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0例患者手指皮肤成活良好,2例手指少量皮肤坏死结痂,积极换药痂后伤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2个月,12例患者手部外形良好、皮肤质地柔软,血供充分,手指功能良好,根据手功能评定标准,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屈伸功能总活动度与健侧比较,优7例,良2例,中3例。皮肤感觉恢复至S4 5例,S3 4例,S2 2例,S1 1例。结论手指皮肤逆行套状撕伤的显微手术回植,可降低撕脱皮肤的坏死几率,最大限度保留手指的外形与功能,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 标签: 指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逆行撕脱伤 回植
  • 简介:摘要回顾自2007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例全头皮撕伤的临床资料。4例吻合血管再植,完全成活1例,大部分成活3例;1例采用中厚皮片回植术,术后部分头皮坏死。再植术后的头发生长良好,外观满意,而中厚皮片回植术的头皮头发稀疏生长。对有条件吻合血管的撕头皮应尽量再植,而无条件再植的用中厚皮片回植法修复,但吻合血管的头皮再植仍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头皮撕脱伤 再植术 回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