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在创伤病人的输血指导中TEG的应用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0月到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创伤病患20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止血、止痛、输血等治疗措施,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CCTs和TEG检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对比两种指导方法的凝血阳性率。结果:CCTs检测输血前后的指标变化差异显著;TEG在输血前后的指标数值变化也有显著差异;但对比两种方法在8h、24h对病人凝血功能改善情况的检测结果,明显为TEG的指导效果更佳,差异显著(P<0.05)。结论:TEG在创伤病人输血治疗中的指导作用要优于CCTs,建议优先推荐血栓弹力

  • 标签: 血栓弹力图;创伤;输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TEG)对疑似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怀疑为急性VTE的普通住院患者752例,按是否确诊VTE分为VTE组103例,非VTE组649例。比较2组静脉血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凝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TTA:)、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指标;比较TEG参数[反应时间R值(R-time)、血块形成时间(K)、血块生成率(Angle)、最大血栓振幅(MA)、预计最大振幅后30 min的振幅衰减率(EPL)、实际最大振幅后30 min的振幅衰减率(LY30)、血块强度(G)、凝血系数(CI)、振幅30 min后的振幅(A)]。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诊断VTE的影响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栓弹力各参数和D-二聚体对患者VTE的诊断价值,并将TEG参数R-time、K、Angle、MA、ELP、LY30、G、CI和A与血凝指标PT、INR、PTTA、FIB做相关分析。结果VTE组PLT、PT、FIB、APTT均高于非VTE组,D-二聚体低于非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TE组Angle、MA、CI和A指标均高于非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APTT、R-time和Angle是诊断VTE有价值的检测指标。VTE患者中血栓弹力指标中Angle值、MA、G、CI、A均与FIB呈正相关(r值分别0.25、0.57、0.60、0.22、0.55,P值均<0.05)。结论TEG指标中Angle值、MA、CI和A升高的患者易发生VTE。D-二聚体、APTT、R-time和Angle是诊断VTE有价值的检测指标,当D-二聚体临界值为888 μg/L和MA临界值达到67.55 mm时对VTE的诊断和预测具有更好的价值。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特异度和准确度。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血栓弹力描记术 凝血功能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thrombelastogram, TEG)对老年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老年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入院1、3、5、7 d的静脉血,记录TEG和常规凝血试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 CCT)的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DVT组与非DVT组患者TEG和CCT各指标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TEG与CCT各项指标对老年重症患者DVT的预测价值。结果CCT检测结果显示,DVT组与非DVT组仅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5,P<0.05);TEG检测结果显示,DVT组凝集块形成速度、最大振幅、综合凝血指数均明显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1、2.614,F=13.750;P<0.05);两组患者仅入院第5天的最大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可见临床预测DVT价值较好的指标依次为最大振幅、凝集块形成速度、综合凝血指数和D-二聚体,其敏感度分别为94.4%、50.0%、44.4%、95.1%,特异度分别为48.8%、85.4%、85.4%、33.3%,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662、0.656、0.651。入ICU第5天最大振幅为67.5,是预测DVT发生的最佳临床诊断界值。结论TEG预测老年重症患者DVT发生的准确性高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常规凝血试验 老年人 重症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在指导产后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高密市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在常规凝血指标指导下进行输血治疗,观察组在血栓弹力指导下进行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血浆、冷沉淀三种血液成分输注例数和输注量。结果观察组需输血小板9例、血浆19例、冷沉淀11例,对照组分别为18例、27例、19例,观察组血小板、血浆、冷沉淀使用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5.391、4.133,均P<0.05);观察组输注血小板(0.80±0.25)u、血浆(258±60)mL、冷沉淀(9.2±2.5)u,对照组分别为(1.28±0.39)u、(420±85)mL、(16.0±3.5)u,观察组血小板、血浆、冷沉淀输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69、8.669、8.802,均P<0.05)。结论血栓弹力比常规凝血检测结果更能合理、精准的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指导,并可减少血液输注量。

  • 标签: 血栓弹力描记术 血液凝固因子 产后出血 输血 血小板 血浆 冷沉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TEG)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125例下肢骨折患者,男59例,女66例,年龄(68.76±15.59)岁,年龄范围为19~99岁。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静脉血栓分为血栓形成组(n=35)与非血栓形成组(n=90)。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凝血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凝固角及最大血液凝固块强度(MA)。结果血栓形成组凝血反应时间[(5.36±0.97)min]、凝固时间[(1.68±0.55)min]低于非血栓形成组[(6.39±1.47)min、(2.36±0.82)min],凝固角[(66.80±6.47)°]、MA[(62.24±6.06)mm]高于非血栓形成组[(59.35±6.72)°、(56.22±5.63)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TEG各指标预测静脉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和95%CI,最佳截点为凝血反应时间为4.90 min、凝固时间为1.75 min、凝固角为64.85°及MA为59.35 mm,以ROC曲线获得的最佳截点,TEG各指标联合诊断下肢骨折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60.0%。结论TEG在早期预测下肢骨折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下肢骨折 静脉血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在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相关性以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于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急诊ICU及急诊内科病房收治的147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4 h内行炎症指标及血栓弹力检测,同时行APECHEⅡ评分,根据APACHE Ⅱ评分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观察不同组间血栓弹力的差异;在脓毒症患者中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评价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重度的脓毒症较轻度的脓毒症其α角减小(P=0.015)、K时间延长(P=0.015),最大血块强度增强(P=0.045)。脓毒症死亡组的K时间明显大于存活组的K时间。当K时间≥2.2 min时(敏感度为77.27%,特异度为95.20%)脓毒症发生死亡的风险最大(P<0.01);结论重度脓毒症患者表现明显的低凝状态,K时间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预判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障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血栓弹力(TEG)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来评估肾肿瘤患者术前的凝血功能状态,评估肾肿瘤患者术前凝血状态过程中TEG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TEG与凝血五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行肾占位性病变手术的患者142例,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肾癌组(97例)与肾良性疾病组(45例)。分别用TEG和常规凝血检测评估两组患者术前的凝血功能状态及两种凝血方法的临床价值。比较肾癌组患者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病理分期的TEG参数。比较肾癌组患者的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肾良性疾病组比较,肾癌组患者TEG的R值、K值缩短(P<0.01),Angle角、MA和CI值增宽(P<0.01)。常规凝血功能参数方面:与肾良性疾病组比较,肾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升高(P<0.01),国际化标准比值(INR)、D-二聚体(DD)值上升(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值下降(P<0.05),但两组的活化酶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类肾癌患者的各项TEG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组Ⅰ、Ⅱ、Ⅲ期患者之间的TEG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Ⅳ期患者的K值缩短(P<0.05),Angle角增宽(P<0.05);肾癌Ⅳ期患者的MA值和CI值较Ⅰ、Ⅱ、Ⅲ期升高(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肾癌患者的TEG参数比较,有淋巴结转移肾癌患者的K值缩短(P<0.05), Angle角、MA和CI值增宽(P<0.05);TEG参数的R值与APTT呈正相关(r=0.445,P<0.01);K值与PTA呈正相关(r=0.206,P<0.05),与PT、FIB、DD呈负相关(r=-0.221、-0.485、-0.208,P<0.05);Angle角与FIB呈正相关(r=0.389,P<0.01),与APTT呈负相关(r=-0.257,P<0.05);MA值与FIB、DD呈正相关(r=0.642、0.279,P<0.05);CI值与PT、FIB和DD呈正相关(r=0.205、0.536、0.288,P<0.05),与APTT呈负相关(r=0.278,P<0.01)。结论肾肿瘤患者术前血液易处于高凝状态,而且高凝状态与晚期病情呈正相关。用TEG来评估肾癌患者术前的凝血状态更准确,与常规凝血实验检测具有互补作用。

  • 标签: 肾肿瘤 血栓弹力描记术 血液凝固 手术前期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TEG)联合D-二聚体(D-D)检测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血栓风险早期预警的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PICC置管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均予置管后1 w、2 w时间点完成血管彩超血栓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分为血栓组、无血栓组。两组均在PICC置管前T0(0~1 d)、置管后T1(4~7 d)两个时间点检测TEG和D-D;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栓弹力联合D-D在PICC血栓风险早期中的预警效能(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血栓血栓弹力中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块形成时间(K)低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血栓弹力中K、CI、最大振幅(MA)、血细胞凝块形成速率(ε)及D-D水平均高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血栓弹力联合D-D在PICC血栓风险早期中预警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血栓弹力和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联合D-D检测用于PICC血栓风险中效果理想,能实现早期预警,获得较高的预测敏感性、特异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D-二聚体 PICC 血栓风险 早期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时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弹力[TEG(K值)、TEG(α角)]与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的老年患者183例,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复杂病变组(111例)、非复杂病变组(72例),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Fib、TEG(K值)、TEG(α角)水平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l-Wallis检验、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老年ACS患者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组Fib水平高于非复杂病变组及对照组[(4.23±1.05)g/L比(3.84±0.71)g/L、(3.76±0.8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30,P=0.012);复杂病变组TEG(K值)低于非复杂病变组及对照组[(2.18±0.42)min比(2.32±0.59)min、(2.41±0.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0,P=0.03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是老年ACS患者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危险因素(OR=2.023,P=0.015),TEG(K值)是老年ACS患者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保护因素(OR=0.591,P=0.018);通过ROC分析,Fib联合TEG(K值)预测老年ACS患者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75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68%和63.5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67 g/L和2.07 min。结论老年ACS患者入院时Fib和TEG(K值)水平与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相关,对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有预测价值,Fib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EG(K值)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保护因素。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血栓弹力图(K值) 血栓弹力图(α角)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复杂病变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文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11期
  • 机构: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云南 景洪666100
  • 简介:目的:探究并分析血栓弹力联合凝血功能指标在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心血管内科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按照急性生理年龄慢性健康评分表,低于18分划为低危组(16例),高于18分划为高危组(16例),再抽取1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抽取24h内静脉血液监测常规凝血指标,对比三组数据的常规凝血指标和血栓弹力指标。结果:高危组和低危组常规凝血指标和血栓弹力各项数值均超出正常范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在肺栓塞患者的血液检查中,采用血栓弹力联合凝血功能指标,可以更直观的判断凝血情况,有效监测血液凝固纤溶过程,及时的为患者溶栓保证其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凝血指标;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TEG)联合床旁B超指导预防颈内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北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留置颈内静脉导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联合置管组在置管前B超检查双侧颈内静脉,选择内径较大、充盈良好的血管及部位置管,若双侧颈内静脉均不充盈,补液改善后再穿刺;同时在TEG监测下根据凝血功能及出血风险选择抗凝、抗血小板或降低血黏度等药物抗栓;每日B超监测置管颈内静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发现置管静脉塌陷或血流缓慢,则查找原因并予以改善,一旦发现血栓形成,拔除导管。常规置管组优先选择右侧颈内静脉并根据体表标志穿刺置管。两组其他治疗均按常规方案执行。记录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及出血风险情况。结果最终纳入97例患者,其中联合置管组51例,常规置管组4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深静脉血栓风险评分(Caprini)、CRUSADE出血风险评分、高出血风险比例、疾病类型、凝血障碍比例、置管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置管组抗凝治疗比例高于常规置管组(66.7%比30.4%,P<0.01),且血栓发生率也低于常规置管组(39.2%比78.3%,P<0.01),形成的血栓也明显小于常规置管组〔cm3:0.077(0.047,0.089)比0.341(0.070,0.378),P<0.0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基于TEG及床旁B超指导下的集束化抗栓措施能降低颈内静脉置管后血栓发生率,且形成的血栓较小,未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B超 血栓形成 颈内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TEG)在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12月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确诊新生儿DIC并住院治疗的49例患儿,纳入DIC组(n=49)。选择同期本院临床表现与DIC相似,但不符合新生儿DIC诊断的50例患儿,纳入非DIC组(n=50)。选择同期于本院住院的凝血功能正常的50例新生儿,纳入对照组(n=50)。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3组新生儿的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FIB)、D二聚体水平,TEG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凝固角(α角)、血栓最大幅度(MA值),以及血小板计数等凝血功能观察指标。对3组上述指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SD)法。各项凝血功能观察指标与新生儿DIC发生的关系,采用Spearman轶相关分析。各项凝血功能观察指标对新生儿DIC的诊断效能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最佳临界值。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8年KT第009号),并与所有受试者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 DIC组、非DIC组和对照组患儿PT、APTT、FIB水平、D二聚体水平、R值、K值、α角、MA值和血小板计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0.79、40.00、15.30、62.92、431.29、38.19、95.85、54.54、95.60,P<0.001);DIC组患儿的上述各指标分别与非DIC组(LSD-t=4.28、9.17、3.36、35.80、3.48、2.39、12.49、17.48、82.96,P<0.001)和对照组(LSD-t=4.55、19.70、3.55、39.90、6.56、3.20、20.36、19.80、120.07,P<0.001)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②PT、APTT、D二聚体水平、R值、K值与新生儿DIC发生呈正相关关系(r=0.513,P<0.001;r=0.321,P<0.001;r=0.561,P<0.001;r=0.608,P<0.001;r=0.237,P=0.018);FIB水平、α角、MA值、血小板计数与新生儿DIC发生呈负相关关系(r=-0.458,P<0.001;r=-0.436,P<0.001;r=-0.431,P<0.001;r=-0.625,P<0.001)。③各项凝血功能观察指标对新生儿DIC的诊断效能分析结果显示,R值诊断新生儿DIC的ROC-AUC最高,为0.919(95%CI:0.874~0.963),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R值诊断新生儿DIC的最佳临界值为7.5 min,特异度为90.0%,敏感度为67.4%,约登指数为0.705。D二聚体水平诊断新生儿DIC的敏感度最高(85.7%),ROC-AUC为0.892(95%CI:0.836~0.947),其最佳临界值为2 mg/L,特异度为62.0%,约登指数为0.477。结论TEG对新生儿DIC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可作为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的辅助手段,而二者结合则可以更好指导临床对新生儿DIC进行早期诊断和准确治疗。

  • 标签: 血栓弹力描记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诊断 ROC曲线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快速血栓弹力对冠脉搭桥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1—12月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冠脉搭桥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停抗血小板药物后5~7 d安排手术。观察组患者术前行快速血栓弹力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安排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ICU停留时间、插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焦虑评分均随时间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搭桥患者术前使用快速血栓弹力能有效缩短术前等待时间,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术前及术后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焦虑 生活质量 血栓弹力图 术前等待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联合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该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9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8年1~6月)和观察组(2018年7~12月)各45例。两组均采用血栓弹力进行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管理。比较两组血液黏稠度、临床症状评分(VDS)、DVT发生率及患者投诉率、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而VAD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DVT发生率、患者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联合护理风险预警监控能有效改善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血液黏稠度,有效预防血栓形成,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 神经外科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线血栓弹力(TEG)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运城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发病时间<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出现END设为A组,151例未出现END设为B组,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和TEG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N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男性比例(58.82%)和吸烟比例(20.59%)均显著低于B组(80.79%,38.41%)(χ2=11.40、4.45,均P<0.05);A组合并糖尿病比例(41.18%)、基线NIHSS评分[(5.23±1.90)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4.62±0.72)mg/L]均显著高于B组[19.21%,(2.40±1.35)分,(1.70±0.49)mg/L](χ2=5.89,t=2.26、3.27,均P<0.05);A组凝血反应时间(RT)[(4.10±1.08)min]和凝血形成时间(KT)[(1.33±0.30)min]均显著少于B组[(4.41±1.35)min,(1.56±0.42)min](t=-3.72、-3.30,均P <0.05);A组RT缩短比例(82.35%)和KT缩短比例(22.06%)均显著高于B组(58.28%,7.95%)(χ2=5.86、4.55,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RT缩短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2,P<0.05);同时合并糖尿病、基线NIHSS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亦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END发生相关(OR=2.95、1.38、1.61,均P<0.05)。结论TEG凝血时间RT缩短可用于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END发生预测;临床医师可据此早期评估病情转归并给予针对性干预,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 标签: 脑梗死 卒中 脑缺血 血栓弹力描记术 危险因素 C反应蛋白质 神经损伤 预测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TEG)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各参数以及血小板(PLT)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监护室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间共231例患儿的同步TEG、凝血功能检测和PLT计数的结果,将TEG的各项参数与凝血功能检测结果、PLT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卡方检验及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反应时间(R)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存在线性相关;最大振幅(MA)、凝血块形成时间(K)、凝血块形成速率(α)与PLT以及MA、K、α与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均存在线性相关,其中MA与PLT的相关性最好(R=0.656)。在评价凝血状态方面,R与APTT、PT、TT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致性强度较差(Kappa值:0.112、0.047、0.124);MA、K、α与PLT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强度中等(Kappa值:0528、0.518、0.408);MA、K、α与FIB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致性强度较差或一般(Kappa值:0.324、0.188、0.170)。结论TEG与PLT计数评估血小板功能显著相关,一致性好。TEG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评估凝血因子功能、FIB功能的相关检测结果存在线性相关性,一致性偏弱。两种方法不能相互替代。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危重症 儿童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TEG)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各参数以及血小板(PLT)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监护室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间共231例患儿的同步TEG、凝血功能检测和PLT计数的结果,将TEG的各项参数与凝血功能检测结果、PLT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卡方检验及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反应时间(R)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存在线性相关;最大振幅(MA)、凝血块形成时间(K)、凝血块形成速率(α)与PLT以及MA、K、α与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均存在线性相关,其中MA与PLT的相关性最好(R=0.656)。在评价凝血状态方面,R与APTT、PT、TT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致性强度较差(Kappa值:0.112、0.047、0.124);MA、K、α与PLT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强度中等(Kappa值:0528、0.518、0.408);MA、K、α与FIB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致性强度较差或一般(Kappa值:0.324、0.188、0.170)。结论TEG与PLT计数评估血小板功能显著相关,一致性好。TEG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评估凝血因子功能、FIB功能的相关检测结果存在线性相关性,一致性偏弱。两种方法不能相互替代。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危重症 儿童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与常规凝血功能监测在早期脑出血患者再出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早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再出血将入选患者分为再出血组(42例)与未再出血组(67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常规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规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指标,分析常规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指标对早期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再出血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反应时间(R)长于未出血组,最大切应力系数(MA值)短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出血组:14.62±2.73、23.17±4.28、11.06±1.41、46.82±5.16;未出血组:10.95±1.62、18.36±3.81、6.73±0.95、61.25±6.32;t=4.038、6.206、5.839、13.053,P<0.05)。两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凝块形成时间(K)、α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出血组:31.07±6.83、2.37±0.45、1.78±0.24、58.13±6.81;未出血组:30.85±5.24、2.19±0.38、1.81±0.17、57.94±7.37,t=1.649、1.317、0.735、1.72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TT、R时间、MA值为早期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栓弹力与常规凝血功能监测在早期脑出血患者再出血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PT、TT、R时间、MA值为早期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常规凝血功能监测 脑出血 再出血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血栓弹力(TEG)制定的干预措施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宿迁市宿城区人民医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每组27例。对照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73.14±2.58)岁;试验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73.15±2.64)岁。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干预措施,试验组给予基于TEG制定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血栓事件概率、凝血功能、TEG相关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血栓事件的总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7,P=0.030)。干预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D-D、Fib水平降低,PT、APTT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D-D、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T、APTT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TEG指标[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最大振幅(MA)、α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TEG指标均优于干预前(均P<0.05),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应用基于TEG制定的干预措施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预防静脉血栓,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血栓弹力图 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