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重症肺炎与高死亡率(短期和长期)以及肺部和肺外并发症有关。对重症肺炎患者的恰当诊断和早期开始充分的抗微生物治疗是提高危重症患者生存率的关键。鉴定潜在致病病原体对于抗菌药物的管理也至关重要。然而,对大多数患者确定病因诊断具有挑战性,尤其是那些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既往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以及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此外,由于抗菌治疗必须是经验性的,国内和国际指南建议根据所在地区的流行病学进行初始抗微生物治疗;对于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有相应关于疾病管理的具体建议。遵循肺炎指南进行临床管理可为重症肺炎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结局。然而,重症肺炎相关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在宿主免疫反应、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微生物病因、多重耐药病原体的危险因素、诊断试验和治疗选择等方面有许多不同观点。

  • 标签:
  • 作者: 徐雯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400036
  • 简介:重症病人的医疗理念早已从单纯的通气支持转变为综合性的通气循环管理,而重症超声技术则是一种更加便捷、实时、可重复的检测方式,它可以实现多目标的动态评估,从而更好地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中国重症超声技术现已成功地达成了一个共识,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本文旨在探讨重症超声在重症病人呼吸疾病防治中的运用,以及它在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方面的作用,并危重症医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可行的框架。

  • 标签: 重症超声;呼吸治疗
  • 简介:摘要即时超声在床旁的应用日益广泛,能对危急重症患者的不同病况做出评价。肺超声征象是由超声伪像(气体-组织界面多重反射)及实际图像(如胸水、肺实变等)构成的,这些征象对辨别主要的肺疾病至关重要。单独的肺超声检查,或结合其他部位的超声检查,对诊断急性呼吸衰竭、循环休克及心脏骤停非常有帮助。此外,肺超声可在床旁进行肺充气的半定量测定,并可用于指导机械通气,评价治疗效果,监测呼吸状态,帮助脱机过程及引导插管定位。肺超声还可用于早期发现并处理机械通气状态下的并发症。本文对基本的肺超声征象及在危急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肺疾病 呼吸,人工 肺超声
  • 简介:摘要近十年来,慢重症(CCI)已成为全球重症监护病房(ICU)幸存者的常见疾病。随着ICU诊疗技术的进步与集束化治疗的实施,重症患者的早期病死率显著降低,使其幸存于致命性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但越来越多的幸存者遗留有持续的器官功能不全,难以撤离器官支持而滞留于ICU,成为CCI患者。这些患者经历持续的免疫失调反应,出现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因此,营养不良是CCI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营养支持是CCI治疗手段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营养支持策略主要在于提供足量的热量与蛋白质,辅以合适的促合成制剂促进合成代谢,使用免疫调节剂改善免疫抑制与炎症反应,补充微量营养素加强代谢支持。现从CCI患者的营养评估、热量评估、蛋白评估和其他营养制剂补充方面(如β受体阻滞剂、睾酮和甲基双氢睾酮、免疫营养、维生素)进行综述,从而为CCI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营养支持 慢重症 免疫营养 营养评估
  • 作者: 张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江苏 仪征211900
  • 简介:目的:探究呼吸科重症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进入本院呼吸科治疗的重症患者共有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恢复有效性更高,且心率和呼吸频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用在呼吸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 标签: 呼吸科;重症患者;护理干预;呼吸频率
  • 作者: 严瑞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西院病区,山东济宁272000
  • 简介:目的:分析评价心理护理针对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和影响。方法:研究时间选择2020.01-2021.0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重症重症患者9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工作基础上注重应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负性情绪状态等。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各生活质量维度评分指标,相比对照组较高(P<0.05);研究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等负性情绪评分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改善不良心理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虽然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很多都遗留有严重的运动、认知、语言、情感甚至意识障碍。重症患者的病情复杂且进展迅速,这会影响到不同患者开始康复的时机。此外,应根据患者的状况选择适当的强度和活动类型,保证康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主要对重症康复开始的时机、康复实施的方法和强度、安全性、有效性及康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 标签: 重症监护 康复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认知功能特征。方法纳入83例MG患者和39例健康对照者,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 MMSE)、加利福尼亚语言学习测验(California verbal learning test, CVLT)、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rief visuospatial memory test-revised, BVMT-R)、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SDMT)、Benton线方向判断测验(benton judgment of line orientation test,BJLOT)、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ced auditory serial addition test,PASAT)、言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应用贝克抑郁测验(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评估抑郁状态,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评估疾病分型、合并症情况、病程、疾病严重程度、药物治疗情况等临床特征对MG组认知损害的影响。结果MG组MMSE[28(26,29)分,29(28,30)分]、CVLT、BVMT-R、SDMT[(37.06±12.18)分,(47.54±14.91)分]、PASAT[(32.86±10.23)分,(37.00±8.82)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JLOT、VFT、B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重症肌无力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定量评分(quantitative MG score,QMG)与SDMT得分存在负相关(r=-0.234,P<0.05);MG日常生活质量量表(MG-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profile,MG-ADL )评分与BVMT-R 3试总和得分存在负相关(r=-0.283,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记忆力、注意力、信息处理速度、视觉记忆,提示重症肌无力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部分认知领域的损害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应加强对MG患者认知障碍的认识,早期评估,密切随访,适当干预。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神经心理学 认知功能 抑郁
  • 简介:摘要气道廓清技术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制定此专家共识目的是基于重症患者气道廓清的受损机制,结合药物和非药物气道廓清治疗的原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重症患者气道廓清技术的专家共识有:(1)高渗盐水及等渗盐水雾化治疗可用于诱导痰液生成,以利于标本采集;(2)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建议根据气道分泌物黏度按需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3)由于缺乏气道廓清药物静脉制剂雾化吸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建议不使用气道廓清药物静脉制剂雾化吸入用于重症患者气道廓清治疗;(4)对患者实施气道廓清治疗前均需进行呼吸功能和排痰障碍原因的评估,以制定个体化的气道廓清方案;(5)呼气末正压/高频振荡呼气末正压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气道廓清,其相对常规物理治疗疗效更明确,治疗效果取决于所选装置、设定阻力以及患者的依从性;(6)气道廓清联合治疗优于单一方案,对于有人工气道的患者,气管镜联合振动排痰能显著增加气道分泌物的清除量;(7)机械咳嗽辅助技术可用于呼气肌无力的患者,而气道阻塞性疾病患者应谨慎使用。

  • 标签: 气道廓清 重症监护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我国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中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难度大,医疗资源消耗大。因此,做到重症化早期预警,单独分层精细化管理,早期干预,尽可能降低重症化至关重要。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除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颁布的第七版诊疗方案中提到的重症化早期预警指标,其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症化早期预警指标还包括:老年人、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呼吸频率增快、CD4+ T淋巴细胞数下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增加、存在器官功能损害等。本文旨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症化早期预警指标作一综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监护 早期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认识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切实指导临床实际工作。方法总结分析2020年1月28日至2020年2月12日于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确诊为COVID-19重型、危重型19名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流行病学史、既往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肺部CT表现、治疗以及临床结局。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结果被纳入本研究的19名患者,重型10例、危重型9例;年龄58~94岁,平均75岁;男性10人、女性9人。病程从1~14 d不等,病程中位数5 d。4人有明确的武汉居住史、13人与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包括家庭聚会、共餐、同居一室等)、2人无相关的流行病学史。14人患有慢性基础病(其中高血压病11例、冠心病4例、心功能不全4例、慢阻肺3例、陈旧性前壁心梗2例、心律失常3例、心脏瓣膜病1例、糖尿病2例、慢性肾病2例等),4例患者同时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病。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18例、咳嗽13例、呼吸困难8例。就诊时17例患者伴有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11例有不同程度的肝脏功能异常,10例患者心肌酶谱异常,7名患者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18名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12例接受激素治疗,4例接受丙球治疗,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3例,有创呼吸机协助通气7例。1例患者接受持续血液净化(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1例患者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截至2020年2月17日,10例患者病情好转,4例患者仍在ICU治疗,5例患者死亡。结论老年人以及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更易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病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异常与重症化相关。激素及呼吸机治疗重症有效。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临床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症
  • 简介:摘要非计划重返ICU是评价ICU医疗护理质量的指标之一,非计划重返ICU的患者治疗结局较差、住院时间长、住院病死率高、医疗资源消耗多。本文综述了非计划重返ICU的定义、发生率、危险因素、风险预测模型及降低其发生率的相关措施,为ICU医护人员及研究者开展相关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重症监护病房 非计划 重返ICU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应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鼻导管低流量吸氧,研究组采用BiPAP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热消退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最高呼气峰流速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治疗前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O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iPAP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效果显著,可调节患者血气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

  • 标签: 肺炎 老年人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肺功能 血气指标
  • 作者: 朱鹏 甘桂芬 侯明 潘纯 邱海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西宁 810001,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西宁 810001,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西宁 810001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 江苏省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9,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 江苏省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9
  • 简介:摘要食管压在临床上可用于肺应力的监测及指导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主要包括呼气末正压的滴定、吸气末跨肺压的监测及自主呼吸的评价,但食管压对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仅是其临床应用的一部分,基于食管压对胸腔内压的反应,其对呼吸功的监测、人机同步性的评价、血流动力学跨血管壁压力的校正等均是食管压在临床应用的指征,因此,对重症患者进行食管压的监测,可以达到临床精准治疗的目的。

  • 标签: 食管压 跨肺压 胸腔内压 呼吸功 人机同步性 中心静脉压
  • 作者: 李会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1期
  • 机构: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创建办,四川成都610000
  • 简介:随着新医疗技术的出现、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和其他一系列变化,护士必须具备广泛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特别是在综合性三级和a级医院,他们应学会如何护理重症患者。同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量也在增加,因此,护理行业不仅需要培训具有深入专业知识的专业护士,还需要确保培养一支具有危重患者护理技能的护理团队,以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挑战。

  • 标签: 重症护理技能;护理安全;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神经重症(NCU)患者由于原发疾病的影响,意识水平下降,气道保护能力差,同时可能伴有呼吸驱动或呼吸运动传导通路损伤,脱机困难、延迟拔管、拔管失败及气管切开率均较高。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脱机拔管已有指南推荐,但对于NCU患者脱机拔管的评估标准及流程,目前尚无明确指南推荐。本文整理了现有指南对ICU、NCU患者脱机拔管流程的推荐意见,阐述了NCU患者脱机拔管的特殊性及其神经功能、气道保护能力的评估方法,并介绍了既往关于NCU患者的脱机流程及相关预测指标的研究。

  • 标签: 神经重症 脱机 拔管 自主呼吸试验 预测指标
  • 简介:摘要早期康复是预防或治疗重症监护后综合征的重要措施,营养支持作为危重症患者的另一项重要基础支持,与康复管理存在紧密的联系。然而,目前危重症早期康复的营养管理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文梳理危重症早期营养支持与康复管理的纽带,期待为危重症康复管理与营养支持双剑合璧提供更多参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