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重症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12月为时间区间,筛选86例ICU重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甲组、乙组,各43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方式、常规治疗+营养支持,对比效果。结果乙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淋巴结计数、BMI均明显高于甲组,相差明显,(P<0.05);且乙组患者便秘、胃潴留、肺炎、溃疡、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98%、4.65%、9.30%、2.33%,均明显低于甲组的20.93%、18.60%、25.58%、30.23%、16.28%,组间相差明显,(P<0.05)。结论予以ICU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可优化患者的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治疗安全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ICU重症患者 营养支持疗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监护的护理经验进行探索和研究。方法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及肢体活动,加强基础护理及专业护理等措施,有效的提升护理的质量。结果对我院36例患者重症监护室中得到很好的护理,对在治疗中出现的问题,采用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了解和掌握,如果问题要及时和医生沟通,这样可以对监护质量进行提升,有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106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患者,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治疗后营养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P、ALB、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可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营养支持疗法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ICU护理方式,旨在为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基础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给予呼吸道护理、高热护理、引流管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护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为6.14d、护理有效率为91.30%、并发症率为13.04%、护理满意率为95.6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给予ICU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降低并发症,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方式。

  • 标签: 颅脑损伤 ICU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老年卧床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本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接受治疗的老年卧床重症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3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疗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营养状况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77.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老年卧床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有效率,调整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恢复,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营养支持疗法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重症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中分级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将其依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中分级护理,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干预的康复情况、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经中分级护理干预的恢复良好率为86.67%,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中分级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中分级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 恢复良好率 并发症情况
  • 简介:摘要到目前为止,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已经具有悠久的历史。重症肺炎属于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不仅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研究表明,将中医药应用在重症肺炎的治疗中,可得到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中医治疗的各种方式尝试,有效的将重症肺炎的治疗范围拓宽。本文将从中医病因病机入手,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行简要论述,希望能够在日后为临床相关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重症肺炎 治疗方式 中医药 研究
  • 简介:目前,脑电图作为评价脑功能、判断预后一个重要手段已逐渐受到神经内科医师的重视。本组病例为2007—05/2007-11住我科监护室的重症患者共24例,监测脑电变化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 标签: 危重病 脑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干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份至2017年12月份我院呼吸内科84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为90.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危急,需要采取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才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病死率,需要进一步加强。

  • 标签: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以期提高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内科收治的50例重症呼吸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应急护理干预。结果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氧分压明显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干预组护理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升高/降低得更加明显(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有效减少患者病情加重,提高病患的生命质量。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高血糖是危重症患者重症监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除了已知的诱发原因(如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手术创伤后、中风、败血症等)外,高血糖可明显导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增长1。然而,病理生理学特别是对危重患者的高血糖治疗仍存在争议。在临床工作中,对这些患者的血糖管理必须全方位考虑,包括血糖控制目标、糖尿病史、获取营养的途径(肠内或肠外)和可用的监控设备,这大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本文将对成年重症患者高血糖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管理和监控方法进行论述。

  • 标签: 高血糖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160例脑出血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护理措施。结果进行实验的160例患者当中,25位患者由于病情过于严重放弃治疗;15位患者出现脑疝的并发症,经过抢救但是无效死亡;其余的120位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均有所好转,其中96位患者最终能够达到生活自主的阶段。在160位患者中有15位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的现象,18位患者出现泌尿道感染的现象,但是均经过积极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对于重症脑出血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采用较好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病死率的降低和致残率的降低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脑出血 临床护理 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危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其变化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取本院68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2名作为对照组,用丹麦IL1610型血气分析仪对68例危重患者进行动脉血气的全自动检测,并与对照组22例相比较,从pH,PCO2,PO2和HCO3等主要血气指标的变化分析,得出血气诊断及统计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支气管哮喘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组、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组pH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组、呼吸衰竭组PaCO2和HCO3升高显著,支气管组PaO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血气监测可用于评价呼吸功能状况和判断酸碱失衡类型,对于呼吸系统重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呼吸系统 重症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患者在呼吸内科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4月份——2017年4月份我科室收治的重症患者84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护理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SAS、SDS评分调查,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调查的各项评分情况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患者在呼吸内科护理中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较好,对患者的各方面护理更加强调人性化,做到对患者的尊重,及时对不良情绪疏导,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PACHEⅡ在呼吸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00例呼吸危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开展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14年1月-2015年5月,未开展APACHEⅡ评分)与观察组(开展APACHEⅡ评分后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各纳入患者150例,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情反复情况、危象发生率、医师满意率,以及72h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开展APACHEⅡ评分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情反复率、危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存活率与医师满意率则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72h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显著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ACHEⅡ运用到呼吸危重症患者治疗当中,可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呼吸危重症 APACHE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重症医学科患者撤离呼吸机时的护理方案。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中拟撤离呼吸机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普通组与综合组,分别给予普通护理、普通护理+综合护理。对比2组3d内上机率、7d内上机率、10d内上机率和死亡率,评价存活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综合组3d内上机率、7d内上机率、10d内上机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2组存活者满意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患者撤离呼吸机时应当实施综合护理,以降低上机率,提升满意度。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撤离呼吸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随机筛选的8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实施护理对策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常规组(n=42)与护理组(n=42)。其中常规组进行基础护理,护理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结果常规组与护理组对比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几率、护理满意率等指标,结果均显示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常规护理工作中加用优质护理可有效缩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且该种护理模式也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内科护理对于重症患者的护理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接受冠心病治疗的患者78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即每组39人。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血脂、血压、心电图以及心理状态等情况进行记录,比较。结果2组病人的血脂、血压及心电图等具体情况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护理组的护理效果由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心内科的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应予以重视。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重症患者 护理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重症脑出血患者视为调查对象,以随机编号的形式划入优质组与参照组(n=37)。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优质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自主生活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下降,但是优质组患者的评分下降幅度更大,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患者相比,优质组患者的进食、入厕及平地行走评分均相对较高,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重症脑出血患者护理服务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强其自主生活能力,护理干预价值突出。

  • 标签: 重症脑出血患者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