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腹胀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后腹胀的发生情况并分组;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找出重症肺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腹胀的危险因素。结果130例重症肺炎患者中发生腹胀53例(40.77%),未发生腹胀77例(59.23%)。发生组气囊充气不足、合并低血钾者占比(50.94%,27/53;35.85%,19/53)高于未发生组(29.87%,23/77;15.58%,12/77),P<0.05;发生组无创机械通气时间长于未发生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前白蛋白(PAB)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长、气囊充气不足、合并低血钾、血清IL-6水平高与PAB水平低是重症肺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腹胀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重症肺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腹胀的相关因素可能与机械通气时间长、气囊充气不足、合并低血钾、IL-6水平高及PAB水平低有关。

  • 标签: 肺炎 无创机械通气 腹胀 影响因素
  • 作者: 陈财秀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用于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符合条件的54例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胸部X线片、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差异,并记录并发症和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气分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医疗费用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医疗费用,是值得在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12月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干预策略。比较两组干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急性病理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而血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P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能有效减少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治疗不良事件,改善患儿血氧指标,提高患儿家属治疗满意率。

  • 标签: 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血氧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保守氧疗和常规氧疗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支持患者疗效的差异,并观察不同氧疗模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入住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110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氧疗组(51例)和保守氧疗组(5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策略,常规氧疗组氧疗目标设置为动脉血氧分压〔PaO2>150 mmHg(1 mmHg=0.133 kPa)〕或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6。保守氧疗组设置PaO2在70~100 mmHg或SpO2在0.90~0.9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和入院后超过48 h新发器官功能障碍及感染发生率变化;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pH值、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动脉血二化碳氧分压(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保守氧疗组pH值明显高于常规氧疗组(7.4±0.1比7.3±0.3),PaO2、PaCO2、PaO2/FiO2均明显低于常规氧疗组〔PaO2(mmHg):68.9±4.7比75.2±6.0,PaCO2(mmHg):42.1±5.6比50.5±7.5,PaO2/FiO2(mmHg):329±126比365±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守氧疗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常规氧疗组明显延长(d:19.7±3.5比13.9±4.5,P<0.05),但保守氧疗组和常规氧疗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6.5±5.0比25.5±4.6,P>0.05)。与常规氧疗组比较,保守氧疗组ICU病死率和院内新发血流感染发生率及并发肝功能不全、休克、ICU获得性衰弱(ICUAW)发生率均明显降低〔ICU病死率:27.3%(15/55)比45.1%(23/51),肝功能不全:1.8%(1/55)比7.8%(4/51),休克:3.6%(2/55)比9.8%(5/51),ICUAW:5.5%(3/55)比11.8%(6/51),新发血流感染:5.5%(3/55)比11.8%(6/51),均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保守氧疗组60 d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氧疗组(72.7%比54.9%;Log-Rank检验:χ2=4.244,P= 0.039)。结论保守氧疗可以降低重症肺炎患者ICU病死率及并发休克、肝功能不全、ICUAW和血流感染发生率,但延长了机械通气时间。

  • 标签: 保守氧疗法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锻炼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基础护理干预患者45例为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联合早期锻炼护理45例患者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谵妄首发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肌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锻炼,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促进患者恢复,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重症肺炎机械通气 早期锻炼 谵妄 机械通气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用振动排痰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ICU收治的10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抗感染、促排痰等基础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振动排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排痰量、机械通气总时间、机械通气指标、血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白细胞介素-10(IL-1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使用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排痰量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总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aO2/FiO2、PaCO2、Raw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aO2/FiO2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5),PaCO2、Raw测定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WBC、PCT、CRP、sTREM1、IL-10、HMGB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WBC、PCT、CRP、sTREM1、HMGB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用振动排痰更有利于排除痰液,有利于抗感染的效果,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振动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用振动排痰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ICU收治的10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抗感染、促排痰等基础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振动排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排痰量、机械通气总时间、机械通气指标、血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白细胞介素-10(IL-1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使用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排痰量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总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aO2/FiO2、PaCO2、Raw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aO2/FiO2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5),PaCO2、Raw测定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WBC、PCT、CRP、sTREM1、IL-10、HMGB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WBC、PCT、CRP、sTREM1、HMGB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用振动排痰更有利于排除痰液,有利于抗感染的效果,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振动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舒适化浅镇静策略(eCASH)理念的早期康复护理在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10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行ICU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eCASH理念的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预后情况、脱机时舒适度、动脉气血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机时舒适度评分、患者脱机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 d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氧气分压(PaO2)、肺氧合指数(OI)、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谵妄、意外拔管、ICU获得性肌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CASH理念的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气血指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eCASH理念 早期康复护理 ICU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清瘟解毒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SCAP)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1月-2019年5月淮北市中医医院老年SCAP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3例。在抗生素、解痉平喘化痰、营养支持等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配合应用有创呼吸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清瘟解毒汤。2组均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体征评分,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CPIS)评估肺部感染程度;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水平,采用乳胶凝集法检测D-二聚体、WBC、CRP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撤机成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PIS及发热、神昏、气喘、汗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322、7.231、11.356、9.877、7.233,P值均<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PCT[(0.12±0.03)μg/L比(0.49±0.11)μg/L,t=7.897]、D-二聚体[(0.98±0.23)mg/L比(1.91±0.88)mg/L,t=4.45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A[(178.91±25.32)mg/L比(156.45±20.85)mg/L,t=12.33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332,3.931,6.567,P值均<0.05),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t=10.232,P<0.01)。结论清瘟解毒汤联合机械通气可有效促进老年SCAP患者炎症吸收,减轻炎症反应和提高呼吸机撤机成功率,协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肺炎 老年人 危重病 清瘟解毒汤 通气机,机械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规机械通气(CMV)对婴幼儿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RSV肺炎婴幼儿。根据研究对象入ICU顺序,利用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分配至HFOV组及CMV组。记录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小儿危重评分、血气、呼吸机参数、氧合指数〔OI,OI=平均气道压(Pmean)×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100〕、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发症、预后、肌松药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共28例患儿纳入分析,其中接受CMV 15例,HFOV 13例。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入组前小儿危重评分和OI、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基础疾病及入组前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组后6 h,HFOV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例数、HR下降例数、心肺复苏(CPR)例数和OI均较CMV组明显降低〔HR(次/min):130(125,138)比144(140,160),RR(次/min):35(34,38)比40(35,45),SpO2下降例数(例:1比10),HR下降例数(例:0比6),CPR例数(例:0比4),OI:6.5(4.4,8.9)比9.3(8.0,12.8)〕,使用肌松药例数(例:3比0)和7 d液体正平衡量〔mL/kg:167.1(113.8,212.6)比90.8(57.8,112.7)〕均较CMV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均未使用血液净化治疗,均未出现气胸和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且28 d内无一例死亡。结论应用HFOV治疗婴幼儿重症RSV肺炎较CMV可更早改善氧合水平和临床生理指标,减少HR、SpO2下降和CPR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肌松药的使用和液体正平衡,不增加气胸和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临床应用安全。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重症肺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急性呼吸衰竭 常规机械通气 婴幼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床旁肺部超声评估(BLUE)方案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入住ICU的机械通气患者按照入住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影像资料及肺部听诊给予胸部物理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影像资料及肺部听诊基础上,每日按照改良BLUE方案进行肺部超声评估后给予胸部物理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治疗后1、2、4、7 d自主排痰能力。结果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7.82 ± 1.38)d、ICU住院时间(10.16 ± 1.88)d,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0.14 ± 1.73)d,ICU住院时间(12.78 ± 2.1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6.56,均P<0.05);2组治疗后4、7 d自主排痰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2.52,均P<0.05);2组治疗后1、2 d自主排痰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超声可连续监测肺部变化,护士可以根据超声图像,对患者实施目标导向性胸部物理治疗。

  • 标签: 超声 胸部物理治疗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有创机械通气和体外膜氧合技术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挽救了很多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在疫情暴发早期,由于医疗资源的缺乏和对该疾病的不认识,有创机械通气和体外膜氧合疗效欠佳,但随着对该疾病本质的不断揭示和临床救治经验的积累,有创机械通气和体外膜氧合的疗效亦逐渐清晰。本文结合笔者参与武汉救援经验谈有创机械通气和体外膜氧合的临床应用的介入时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高龄患者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ETI-MV)拔管后序贯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时机。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加强医疗病房(RICU)连续收治的年龄≥75岁、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诊断标准的SCAP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RICU后均以ETI-MV作为初始呼吸支持治疗手段;当达到肺部感染减轻窗口时拔除气管导管,然后序贯NIPPV治疗。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以及入RICU时体温、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和入RICU 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CURB-65)、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同时记录患者ETI时间和次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和误吸发生情况、总机械通气(MV)时间、R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RICU预后。根据ETI时间将患者分为ETI≤7 d组和ETI>7 d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CAP高龄患者ETI>7 d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共50例SCAP高龄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ETI≤7 d组24例,ETI>7 d组2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ETI≤7 d组比较,ETI>7 d组患者合并脑血管疾病的比例及VAP、误吸发生率均明显升高〔46.2%(12/26)比16.7%(4/24),61.5%(16/26)比16.7%(4/24),69.2%(18/26)比25.0%(6/24),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P和误吸是SCAP高龄患者ETI>7 d的独立危险因素〔VAP:优势比(OR)=4.852,95%可信区间(95%CI)为1.076~21.877,P=0.040;误吸:OR=5.903,95%CI为1.474~23.635,P=0.012〕。ROC曲线分析显示,VAP预测SCAP高龄患者ETI>7 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4,其敏感度为61.54%,特异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PPV)为80.00%,阴性预测值(NPV)为66.67%,阳性似然比(PLR)为3.69,阴性似然比(NLR)为0.46,约登指数为0.45;误吸的AUC为0.721,其敏感度为69.23%,特异度为75.00%,PPV为75.00%,NPV为69.23%,PLR为2.77,NLR为0.41,约登指数为0.44。预后指标分析显示,与ETI≤7 d组相比,ETI>7 d组患者再插管率和RICU病死率均明显升高〔53.8%(14/26)比4.2%(1/24),38.5%(10/26)比12.5%(3/24),均P<0.05〕,且总MV时间、R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总MV时间(d):23.8±11.8比11.3±3.1,RICU住院时间(d):30.6±14.1比16.0±5.1,总住院时间(d):33.0±14.9比20.2±6.1,均P<0.01〕。结论SCAP高龄患者如在7 d内拔除气管导管序贯NIPPV治疗,则可能有助于降低病死率,缩短MV时间;如患者发生VAP和误吸导致ETI时间延长,则序贯NIPPV的作用较小,预后较差。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急性呼吸衰竭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无创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指导的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疗效,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行机械通气的儿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3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持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以PIC窗为指导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有创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呼气时间(TE)、吸气时间(TI)及达到呼气峰流速时间(TPTEF)、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出血及气胸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97.31±6.39)mmHg比(86.24±10.92)mmHg]、氧合指数(PaO2/FiO2)[(280.78±40.12)mmHg比(210.75±40.11)mmHg]、pH值(7.44±0.01比7.27±0.04)、呼气时间(TE)[(1.18±0.12)s比(0.89±0.11)s]、吸气时间(TI)[(0.79±0.09)s比(0.39±0.01)s]、达到呼气峰流速时间(TPTEF)[(0.41±0.02)s比(0.21±0.03)s]及撤机成功率(96.67%比78.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87、130.381、9.231、6.353、9.793、10.131,χ2=22.475,均P<0.00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39.76±5.49)mmHg比(46.72±7.51)mmHg]、有创通气时间[(8.11±3.21)d比(17.24±4.52)d]及ICU住院时间[(15.03±2.94)d比(21.94±4.29)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33%比6.67%)、肺出血(0.00%比2.67%)及气胸(2.67%比8.00%)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798、10.136、9.962,χ2=5.556、4.054、4.225,均P<0.05)。结论以PIC窗指导的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可获得较好疗效,血气指标改善明显,安全性高。

  • 标签: 肺炎 呼吸功能不全 儿童 机械通气 控制窗 无创通气 序贯治疗 血气分析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心率变异性与撤机困难的关系,为未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困难撤机结局患者的风险评估与干预提供新方向。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并完成治疗与随访的96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全部患者吸痰前后的心率变异性;依据困难撤机结局的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对比两组吸痰前后的心率变异性;分析心率变异性与困难撤机结局的关系。结果重症肺炎患者吸痰前后的全部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 SDNN)、每5 min 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SDANN)、全程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吸痰后的总频谱(TF)、低频(LF)、高频(HF)低于吸痰前,LF/HF高于吸痰前(P<0.05)。96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困难撤机者25例,发生率为26.04%;发生组吸痰后的TF、LF、HF低于未发生组,LF/HF高于未发生组(P<0.05),其他基线资料及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TF、LF、HF、LF/HF均是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困难撤机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OR均>1,P均<0.05)。结论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心率变异性若显示有异常变化,可能提示困难撤机结局高风险,这类患者应引起临床重视,尽早给予合理干预,对减少患者死亡、延长生存时间及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 标签: 肺炎 机械通气 吸痰 心率变异性 困难撤机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急救科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223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统计患者基本资料、临床资料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因素。结果调查结果显示,223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27例,占比12.11%;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96例,占比87.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史、机械通气时间、通气方式、原发病、营养状态、心功能、撤机时机、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是影响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通气方式及营养状态是影响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因素(OR>1,P<0.05)。结论机械通气时间、通气方式及营养状态是影响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因素。应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以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与相关风险。

  • 标签: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患病人数正在逐年上升。重症哮喘在治疗时不仅需要常规药物治疗,部分患者还需机械通气纠正严重呼吸衰竭,减少呼吸肌疲劳,降低病死率。机械通气时应用镇痛镇静治疗可以减少人机对抗、减少患者焦虑及烦躁、提高机械通气的疗效。本文就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时镇痛镇静策略作一综述。

  • 标签: 哮喘 镇痛 呼吸,人工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巨细胞病毒(HCMV)再活化在非免疫抑制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6月30日至2018年7月1日因重症肺炎需有创机械通气的非免疫抑制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访至90 d,纳入对象均需每周检测1次血清HCMV DNA载量直至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8 d。根据任意时间点HCM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HCMV再活化组(≥5×105拷贝/L)和非再活化组(<5×105拷贝/L)。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基本生命体征、呼吸指标、评分指标、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转归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HCMV再活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8例患者HCMV免疫球蛋白G(IgG)检测均为阳性,HCMV血清学阳性率为100%;转入ICU 28 d内10例患者发生HCMV再活化,HCMV再活化发生率为20.83%。两组男性比例、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疾病、除脓毒症外转入ICU的原因、基本生命体征、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以及除中性粒细胞计数(NEU)、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外的感染指标、免疫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循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MV再活化组身高(cm:160±6比166±8)、体重(kg:49.4±11.2比57.6±10.5)、Hb(g/L:87±18比104±24)水平均明显低于HCMV非再活化组,转入ICU 24 h内NEU 〔×109/L:12.7(9.9,22.5)比8.9(6.2,13.8)〕、hs-CRP 〔mg/L:115.5(85.2,136.6)比39.9(17.5,130.2)〕、BUN〔mmol/L:13.7(8.9,21.5)比7.1(4.9,10.5)〕、NT-proBNP〔ng/L:6 751(2 222,25 449)比1 469(419,4 571)〕、罹患脓毒症比例〔60.0%(6/10)比15.8%(6/38)〕、输血率〔100.0% (10/10)比60.5% (23/38)〕、住院费用〔万元:35.7(25.3,67.1)比15.2(10.4,22.0)〕、90 d全因病死率〔70.0%(7/10)比21.1%(8/38)〕、入住ICU院时间〔d:26(16,66)比14(9,19)〕、机械通气时间〔d:26(19,66)比13(8,18)〕均明显大于HCMV非再活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是影响非免疫抑制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HCMV再活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9.35,95%可信区间(95%CI)为1.72~50.86,P=0.010〕。结论HCMV感染在非免疫抑制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中非常普遍,其再活化发生率较高。HCMV再活化可对临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罹患脓毒症可能是HCMV再活化的危险因素。

  • 标签: 人巨细胞病毒 再活化 重症患者 发生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对神经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应用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收治的需要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54例脑血管病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器分配至NAVA组和压力支持通气(PSV)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通气时间均≥72 h。记录两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入组后28 d无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入组后90 d生存率、NS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NS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及呼吸力学指标、动脉血气、生命体征和膈肌功能指标变化。结果NAVA组患者入组后28 d无机械通气时间较PSV组显著延长〔d:22(15,26)比6(0,23),P<0.05〕;但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入组后90 d生存率、NS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NS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GOS评分、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呼吸力学参数方面,NAVA组患者入组后机械通气3 d时呼出潮气量(VTe)较1 d、2 d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PSV组〔mL:411.0(385.2,492.6)比489.0(451.8,529.4),P<0.01〕;同时NAVA组2 d、3 d时分钟通气量(MV)均显著高于1 d,且2 d时显著高于PSV组〔L/min:9.8(8.4,10.9)比7.8(6.5,9.8),P<0.01〕,而PSV组MV无显著变化。NAVA组1 d时气道峰压(Ppeak)和平均气道压(Pmean)均显著低于PSV组〔Ppeak(cmH2O,1 cmH2O≈0.098 kPa):14.0(12.2,17.0)比16.6(15.0,17.4),Pmean (cmH2O):7.0(6.2,7.9)比8.0(7.0,8.2),均P<0.05〕;但两组2 d、3 d时Ppeak和P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动脉血气方面,两组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两组患者3 d时pH值均明显高于1 d。NAVA组1 d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低于PSV组〔mmHg(1 mmHg≈0.133 kPa):122.01±37.77比144.10±40.39,P<0.05〕,但两组2 d、3 d时P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生命体征方面,NAVA组1、2、3 d时呼吸频率(RR)均显著高于PSV组〔次/min:1 d为19.2(16.0,25.2)比15.0(14.4,17.0),2 d为21.4(16.4,26.0)比15.8(14.0,18.6),3 d为20.6(17.0,23.0)比16.7(15.0,19.0),均P<0.01〕。在膈肌功能方面,NAVA组3 d时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显著高于PSV组〔cm:0.26(0.22,0.29)比0.22(0.19,0.26),P<0.05〕;两组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AVA组2 d、3 d时膈肌增厚分数(DTF)均显著高于PSV组〔2 d:(35.18±12.09)%比(26.88±8.33)%,3 d:(35.54±13.40)%比(24.39±9.16)%,均P<0.05〕。结论NAVA模式可安全地应用于神经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能够延长无机械通气支持时间,使患者获得更优的肺保护性通气,同时在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改善膈肌功能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神经重症 脑血管病 机械通气 膈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