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难治哮喘是指接受高剂量吸入激素联合其他治疗仍无法理想控制症状或需要持续治疗保持良好的症状控制并减少恶化的风险的一类哮喘。由于异质的原因,难治哮喘治疗难度大、疾病负担重。因此,对于难治哮喘的型研究有助于针对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该综述总结了难治哮喘的最新型相关研究,以期为儿童难治哮喘的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难治性哮喘 诊断 表型 内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治疗后寡转移患者所有转移灶放疗(全覆盖放疗)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1年10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41例根治治疗后寡转移(转移灶≤5处)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放疗时中位年龄68(57~81)岁。40例(98%)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HSPC)28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13例。初始最高PSA中位值24.4(7.4~399.0)ng/ml。肿瘤分期:T2期11例,T3期27例,T4期3例;N0期30例,N1期11例(26.8%)。Gleason评分712例,89例,918例,102例。33例原发灶行手术治疗,8例原发灶行放疗。确诊至发生转移的时间为3.1(0.2~11.8)年。7例放疗前行传统影像学检查(CT/核磁/骨扫描)发现转移灶,34例行PSMA PET/CT检查发现转移灶。放疗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中位值1.3(0.1~33.8)ng/ml。41例共62个转移灶,其中28例为1个,9例为2个,2例为3个,2例为5个;54个骨转移灶,8个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22个骨转移灶位于骨盆,18个位于椎体,12个位于肋骨,位于股骨、胸骨各1个。转移灶体积中位值5.8(0.2~81.7)cm3。采用每日影像引导旋转调强放疗技术对所有转移灶全覆盖放疗。剂量分割模式包括37.5Gy/7.5Gy/5f、60Gy/3Gy/20f、65~70Gy/2.6~2.8Gy/25f。生物等效剂量(BED3)中位值为120(67~147)Gy。主要观察终点为无生化进展生存(BPFS),次要观察终点为急性期和晚期不良反应、无局部复发生存(LPFS)、总生存。结果本研究41例,中位随访时间21(5~72)个月。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16例(39.0%)出现急性期1~2级不良反应,无≥3级急性期和晚期不良反应。1年LPFS率为97.1%。1年和2年BPFS率分别为77.5%和59.2%,中位BPFS时间29.0(13.9~44.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SPC组(P<0.001)和转移灶总体积≤5.8 cm3组(P=0.010)的BPFS时间更长。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亚组和骨转移亚组中位BPFS时间分别为37个月和17个月(P=0.141)。HSPC组中位BPFS时间为30(22~38)个月,28例放疗后PSA均下降,其中6例下降后上升,中位BPFS时间12(4~18)个月。CRPC组中位BPFS时间为4(0~8)个月,10例(76.9%)放疗后PSA下降,其中6例PSA下降后上升,中位BPFS时间5(3~28)个月;3例放疗后PSA未下降,采用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化疗、免疫治疗等全身治疗。结论对于根治治疗后寡转移前列腺癌患者,全覆盖放疗安全好、局部控制率高,推荐HSPC患者和低肿瘤负荷患者行寡转移灶放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放疗效果优于骨转移患者。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寡转移 寡进展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治疗相关白血病(TR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20年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接受allo-HSCT的14例TR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14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35岁(12~59岁);急性髓系白血病1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移植时4例骨髓完全缓解,3例骨髓部分缓解,其余7例均未缓解。亲缘全相合移植5例,单倍型移植9例,均采用清髓预处理方案。14例患者均顺利植活,中位粒细胞植活时间为16 d(10~24 d),中位血小板植活时间为13 d(10~34 d)。7例发生Ⅰ~Ⅱ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6例发生慢性GVHD,2例发生Ⅲ级肠道GVHD。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4~97个月),14例患者中5例死亡。结论allo-HSCT可以改善TRL患者的预后,提高长期生存率。

  • 标签: 白血病 肿瘤,继发原发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常由低能量损伤所致,而其中胸腰椎骨折几乎占到一半。准确诊断、合理型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OTLF)的前提。尽管国内外已经发布了一些相关的指南和专家共识来指导治疗,但目前OTLF的诊断和型方法是以影像学表现、病史、临床症状或病理为单一着眼点,故都存在一定的弊端。笔者对现有诊断方法和骨折型进行解析,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损伤 骨折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临床型的脑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瘫痪患儿218例,回顾统计其临床型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情况,并分析其差异性。结果218例脑瘫痪患儿临床型中,居前三位者依次为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偏瘫,占比分别为34.86%(76/218)、28.44%(62/218)、22.48%(49/218)。GMFCS分级中,痉挛型偏瘫集中于Ⅰ、Ⅱ级,痉挛型双瘫集中于Ⅰ、Ⅱ、Ⅲ级,痉挛型四肢瘫集中于Ⅳ级、Ⅴ级,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集中于Ⅲ级、Ⅳ级,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79,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痪较常见,痉挛型偏瘫患儿为低级别GMFCS,痉挛型四肢瘫患儿GMFCS高级别占比偏高。

  • 标签: 瘫痪 痉挛 粗大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江干区其它感染腹泻病发病时间规律,为制定针对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杭州市江干区2005—2019年其它感染腹泻病的发病数据进行整理,采用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对发病时间规律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9年杭州江市干区累计报告其它感染腹泻病53 501例,其中男性29 468例(55.08%),女性24 033例(44.92%),≤4岁组人群高发(28 499例,占53.27%)。2005和2006年其它感染腹泻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889.58/10万和1 204.73/10万,此后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后趋于平稳。集中度法显示,江干区其它感染腹泻病部分年份发病有一定的季节(0.3<M<0.5)。圆形分布法结果显示,2005—2008年江干区其它感染腹泻病仅8—9月单峰高发,2009—2019年存在7—8月和11月至次年1月双峰高发。2013年(102 d)和2019年(112 d)第2个发病高峰期较其余年份有延长趋势。结论杭州市江干区其它感染腹泻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7—8月和11月至次年1月存在2个发病高峰,不同年份发病高峰日和高峰期有所不同。

  • 标签: 腹泻 季节性 圆形分布 集中度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对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移植相关血栓微血管病(TA-TMA)的诊治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临床常常由于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而延误治疗,死亡率较高,是HSCT后最难以识别和处理的并发症之一。最近研究表明,补体激活在TA-TMA的发生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对TA-TMA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不断完善,加快了研发新的治疗药物的步伐,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栓性微血管病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胆囊癌人源肿瘤种移植(PDX)模型,筛选胆囊癌相关突变基因,为胆囊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前模型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取10例手术切除的胆囊癌新鲜组织建立裸鼠胆囊癌PDX模型。通过对其中两例PDX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Ki67免疫组化染色和全外显子测序(WES),比较其在组织结构和分子病理方面与原代供体肿瘤的生物学性状差异,高通量筛选肿瘤突变基因。结果胆囊癌PDX模型构建成功率为70%(7/10),PDX肿瘤组织与供体肿瘤的病理组织结构和生长特征基本相似;经WES测序的2例建模患者中,PDX模型有害突变基因与原代供体肿瘤相同率为71.4%(15/21)和65.2%(15/23),相同基因分别占模型有害突变的93.8%(15/16)和71.4%(15/21)。两例供体肿瘤与PDX模型肿瘤共同的突变基因包括TP53、ABCC4、AMPD1等22个;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筛选出可能与胆囊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TP53、ABCC4等10个基因。结论胆囊癌PDX模型可以有效替代胆囊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前研究,TP53、ABCC4等10个突变基因可能成为胆囊癌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胆囊肿瘤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 全外显子测序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临床师资队伍建设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全面检索国内相关文献,总结国内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带教师资队伍的现状、核心能力、准入标准、培训要求等研究进展,探讨目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带教师资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带教师资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护理 专业学位 研究生 临床带教老师
  • 简介:摘要感染胰腺坏死的病情冗杂多变、治疗困难棘手,及时有效地清除感染源是外科治疗的核心,准确判断、定位感染区域并针对性地实施引流、清创是进一步提升坏死性胰腺炎整体治愈率的关键。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及相关文献,根据感染坏死的发生部位和处理方式不同,探索性提出感染胰腺坏死的型。同时,对新时代下的多元化干预方式及创伤递升式治疗理念需注意的问题进行再探讨,旨在科学规划治疗策略、靶向制定干预方式,以期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感染 分型 创伤递升式 外科干预
  • 简介:摘要近年来,冠心病的年轻化趋势愈发显著。许多不同种类的遗传性疾病能够引起早发冠心病及其他临床表现与之相似的冠状动脉疾病,包括遗传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壁结构及功能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及加速衰老等。本文汇总已知能引起早发冠状动脉疾病的21种遗传性疾病的临床特点、遗传机制、心血管风险的研究证据以及治疗的特殊。这些遗传性疾病中相当一部分属于罕见病,在临床中需要与一般的早发冠心病鉴别,促进精准的个体化诊疗。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遗传学 罕见病 精准医学
  • 简介:摘要胰腺癌预后欠佳,以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为代表的全身综合治疗是改善胰腺癌术后预后的关键,也是延长晚期胰腺癌生存时间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胰腺癌细胞的耐药性、异质等原因,目前的全身综合治疗方案仍未达到理想效果,基于精准医学的个体化胰腺诊疗模式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人源肿瘤组织种移植(PDX)模型的应用,胰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将成为可能。本文将在回顾胰腺癌PDX模型建立方法的基础上,对PDX模型在胰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胰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胰腺肿瘤 异种移植模型抗肿瘤试验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分子靶向治疗 精准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变应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不同影像型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肺功能等特点,提高ABPA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的影像学不同分型的ABPA患者的临床、血清学、肺功能等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结果44例影像学不同分型的ABPA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喘息、咳嗽、咯痰,伴有咯血。11.4%的患者误诊结核或肿瘤,6.8%的患者过去曾接受过不适当的抗结核治疗。ABPA伴高衰减黏液栓型(ABPA-HAM)组较ABPA伴支气管扩张型(ABPA-B)组及ABPA血清型(ABPA-S)组患者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嗜酸粒细胞百比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ABPA-HAM组曲霉特异性IgE较ABPA-S组明显升高(P<0.05)。ABPA-HAM组较ABPA-B组及ABPA-S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比下降明显,受累的肺段明显增多(P值均<0.05)。结论ABPA-HAM组患者病情更加严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和曲霉特异性IgE水平更高,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比下降明显。早期对哮喘患者进行ABPA特异性检查的筛查,加强哮喘患者的随访,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曲霉菌病,变应性支气管肺 曲霉菌属 IgE 支气管扩张症 高密度黏液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OTLICS)4的急性症状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症状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87例;年龄55~92岁[(71.6±5.3)岁]。所有患者OTLICS均为4。76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3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伤椎恢复情况(伤椎后凸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相邻节段椎体骨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3.4±4.2)个月]。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手术治疗组VAS[(3.5±1.0)、(2.1±0.6)、(2.0±0.4)]低于非手术治疗组[(6.4±1.7)、(5.3±1.5)、(3.3±0.6)](P均<0.05),ODI[(45.8±10.3)、(35.3±8.6)、(26.5±7.1)]低于非手术治疗组[(65.7±12.1)、(58.3±10.7)、(45.6±9.3)](P均<0.05),SF-36评分[(82.8±1.4)、(85.0±1.5)、(88.0±1.3)]高于非手术治疗组[(80.4±1.3)、(81.5±1.4)、(85.6±1.1)](P均<0.05),而末次随访时VAS、ODI、SF-36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手术治疗组Cobb角[(18.3±3.9)°、(17.5±3.0)°、(17.8±1.6)°]小于非手术治疗组[(22.4±2.2)°、(22.5±1.7)°、(22.1±1.3)°](P均<0.05),伤椎前缘高度比[(75.4±8.6)%、(76.6±8.6)%、(75.2±8.3)%]高于非手术治疗组[(63.5±7.6)%、(65.2±7.4)%、(62.8±7.2)%](P均<0.05)。手术治疗组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6例(8%),非手术治疗组发生2例(6%)(P>0.05)。手术治疗组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11%),非手术治疗组出现6例(19%)(P>0.05)。结论对于OTLICS 4的急性症状OVCF患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可迅速缓解疼痛、矫正畸形、促进功能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质疏松性骨折 预后
  • 简介: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microRNA(miRNA)在维持血-脑屏障的完整及调节神经炎性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抵抗酶的降解,性质较稳定,且可完整通过细胞及血-脑屏障。本文重点针对miRNA在创伤脑损伤(TBI)诊断及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microRNA(miRNA)在维持血-脑屏障的完整及调节神经炎性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抵抗酶的降解,性质较稳定,且可完整通过细胞及血-脑屏障。本文重点针对miRNA在创伤脑损伤(TBI)诊断及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急性症状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ASOTLF)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 293例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OTL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4例,女779例;年龄57~90岁[(71.4±6.3)岁]。骨密度T值为-5.0~-2.5 SD[(-3.1±-0.4)SD]。根据临床症状和骨折影像学特征,将ASOTLF分为4型:Ⅰ型(隐匿型)、Ⅱ型(压缩型)、Ⅲ型(爆裂型)和Ⅳ型(不稳定型),其中Ⅱ型分为ⅡA型、ⅡB型、ⅡC型3个亚型,Ⅲ型分为ⅢA型、ⅢB型2个亚型。其中Ⅰ型75例(5.8%),ⅡA型500例(38.7%),ⅡB型134例(10.4%),ⅡC型97例(7.5%),ⅢA型442例(34.2%),ⅢB型27例(2.1%),Ⅳ型18例(1.4%)。首先,对3名观察者共计3 000次评估分型的可信度进行检测;其次,根据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Ⅰ型采用后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Ⅱ型采用体位复位+PVP治疗,ⅢA型、ⅢB型分别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Ⅳ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总体患者及各型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局部Cobb角及椎体后凸角(椎体角),并记录Framkel分级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3个月[(29.9±5.1)个月]。观察者间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3,观察者内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8。总体患者术前VAS、ODI分别为(5.8±0.7)、72.5±6.6,术后1个月分别为(1.8±0.6)和25.0±6.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5±0.6)和19.5±6.2(P均<0.05)。总体患者术前Cobb角及椎体角分别为13(7,20)°和7(5,10)°,术后1个月分别为8(4,11)°和4(3,6)°,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5,12)°和5(4,8)°(P均<0.05)。各分型末次随访时VAS、ODI、Cobb角及椎体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1例Ⅳ型、5例ⅢB型患者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术前Frankel分级为C级1例,D级5例,末次随访时均恢复为E级(P<0.05)。3例Ⅳ型、22例ⅢB型患者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给予椎管减压、椎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后,末次随访时仅有3例患者存在浅感觉减退,其余患者均完全恢复。结论本研究提出了ASOTLF型,其可信度较高。根据型采用相应治疗方法均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说明该型对于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骨折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弥漫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骨化CT型系统,并分析脊柱前外侧骨化部位及程度与脊柱矢状位形态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受全脊柱CT扫描检查109例60岁以上患者的病历资料,男70例,女39例;年龄(68.4±6.9)岁(范围60~88岁)。采用高分辨率CT密度容积重建图像分析各椎间隙水平脊柱前外侧骨化程度,并建立CT型系统。矢状位测量参数包括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junction angle,TLJ)。采用改良Abelin-Genevois(AG)矢状面型将不同脊柱矢状面形态分为:AG1型,脊柱后凸顶点位于中、下胸段(T4~T11);AG2型,胸椎无明显后凸;AG3型,后凸顶点位于胸腰段(T12~L2);AG4型,后凸顶点位于上胸段(T1~T3)。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计算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信度。统计分析矢状位参数、AG型与DISH骨化位置、严重程度的相关。结果建立的DISH骨化CT型系统根据脊柱各节段前外侧骨化的严重程度,将DISH骨化分为0~3级。型系统观察者内ICC值为0.871,观察者间ICC值为0.874。结合Resnick的DISH诊断标准,97例(89.0%)患者存在连续4个骨化等级1级以上的脊柱节段。AG1型患者T4~T11节段骨化等级为(1.24±0.69)级,大于AG2型(0.84±0.71)级和AG3型(1.00±0.70)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01,P<0.001);AG3型患者T12~L2节段骨化等级为(1.44±0.87)级,大于AG1型(1.06±0.84)级和AG2型(0.72±0.6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08,P<0.001);未发现AG4型患者。AG1~3型患者在T1~T3节段骨化等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3,P=0.738);在整个胸椎和腰椎(T1~L5)总骨化等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74,P<0.001),AG1型和AG3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4),但均高于AG2型(P<0.001)。结论新建立的DISH骨化CT型系统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以用于DISH的精细化形态学研究,且证实DISH患者脊柱后凸顶点所在的区域更容易发生脊柱前外侧骨化。

  • 标签: 骨肥厚,弥漫性特发性骨骼 脊柱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分子型可以提高诊断的精确而有助于靶向治疗。本小组先前的研究根据潜在的治疗靶点,将三阴性乳腺癌分为了4种亚型。本次进行的FUTURE试验(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3805399)是一项基于疾病型和基因组标志物的Ⅰb/Ⅱ期临床"雨伞试验",用于评估治疗靶点的有效。本研究纳入了患有难治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根据肿瘤亚型和基因组标志物进行分层,并纳入以下7组,A组:吡咯替尼+卡培他滨,B组:雄激素受体抑制剂+CDK4/6抑制剂,C组:PD-1单抗+白蛋白紫杉醇,D组:包含PARP抑制剂的疗法,E和F组:含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疗法,G组:mTOR抑制剂+白蛋白紫杉醇。本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入组了69例曾接受过1~8(中位数为3)种治疗策略的难治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9例意向性治疗(ITT)患者中有20例(29.0%,95%CI为18.7%~41.2%)达到客观缓解。结果表明,免疫治疗组(C组)的ITT患者客观缓解率最高(52.6%,95%CI为28.9%~75.6%)。E组的ITT患者具有较好的客观缓解率(26.1%,95%CI为10.2%~48.4%),但有更多高级别(≥3级)的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为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提供了新概念,证明了以型为基础的靶向治疗可以给难治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疾病分型和基因组标志物 精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亚甲蓝作为淋巴示踪剂,对健康Beagle犬胸部各段食管的淋巴引流区域进行研究。方法将犬麻醉后,打开颈部及胸、腹腔,于胸部食管各段中点处于黏膜下层注射亚甲蓝注射液0.4 ml,观察颈部、胸部和腹部淋巴管和淋巴结的蓝染情况,观察时间大于30 min。不同食管分段之间所有观察部位的蓝染频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犬胸上段食管壁注射亚甲蓝之后,出现蓝染的部位及蓝染频率为,食管壁内上行淋巴管60.0%;食管壁内下行淋巴管57.1%;右上纵隔区域淋巴管44.4%;右上气管旁淋巴结42.9%;左上纵隔区域淋巴管33.3%;左上气管旁淋巴结30.0%;左下气管旁淋巴结20.0%;隆突下淋巴结12.5%;右下气管旁淋巴结10.0%;颈部淋巴管和锁骨上淋巴结9.1%。犬胸中段食管壁注射亚甲蓝之后,出现蓝染的部位及蓝染频率为,食管壁内下行淋巴管55.6%;食管壁内上行淋巴管44.4%;腹腔后腹膜区域淋巴管42.9%;胃左动脉旁淋巴结42.9%;右上气管旁淋巴结40.0%;隆突下淋巴结33.3%;右上纵隔区域淋巴管25.0%;左上气管旁淋巴结20.0%;右下气管旁淋巴结10.0%;左下气管旁淋巴结9.1%。犬胸下段食管壁注射亚甲蓝之后,出现蓝染的部位及蓝染频率为,食管壁内下行淋巴管100.0%;腹腔后腹膜区域淋巴管100.0%;胃左动脉旁淋巴结100.0%;食管壁内上行淋巴管55.6%;脾动脉旁淋巴结30.0%;隆突下淋巴结11.1%。结论犬胸上段食管的淋巴引流主要趋向近端,引流区域为颈部、上纵隔至隆突下区域;胸中段食管的淋巴引流区域向上可至上纵隔,向下可至腹腔;胸下段食管的淋巴引流主要趋向远端,引流区域为隆突下区域至腹腔。

  • 标签: 食管 淋巴引流 亚甲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