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微型锁定钢板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7年3月—2020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鹰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1例接受双微型锁定钢板治疗(双钢板组),25例接受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单钢板组)。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手术时间、患者满意度、最终活动度、返回工作时间、软组织刺激取出内固定、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手臂、肩部和手残疾评分(DASH)。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4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9.17±2.79)个月,术后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活动度、患者满意度、MEPS和DASH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钢板组返回工作时间为(8.47±2.13)周,单钢板组返回工作时间为(9.78±1.98)周,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软组织刺激需取出内固定9例,双钢板组1例,单钢板组8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解剖型锁定钢板相比,采用双微型锁定钢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可以有效减轻软组织刺激,促进患者早期返回工作岗位,且手术时间并没有显著延长,生物力学优势明显,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骨折 回顾性研究 治疗结果 微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锁定钢板治疗中节指骨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应用微型锁定钢板治疗中节指骨髁骨折15例,术后2周开始患指主动屈伸功能锻炼,每月复查一次X线片直至骨折临床愈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8个月。14例患者骨折Ⅰ期愈合;1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予冲击波物理治疗后,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术前、术后疼痛VAS评分分别为8.6±0.7、1.7±0.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患指依据TAM评分:优8例,良6例,可1例。结论应用微型锁定钢板的内固定方式治疗中节指骨髁骨折,手术操作需要一定技巧,避免破坏指骨关节面及伸肌装置,可早期功能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指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髁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型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3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22例;年龄24~83岁,平均56.7岁。根据使用固定物不同分为2组:新型钢板组14例(采用新型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与PHILOS组(采用PHILOS固定)21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ASH)及术后并发症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新型钢板组与PHILOS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6~21个月(平均11.3个月)随访。新型钢板组手术时间为(83.9±29.2)min,术中出血量为(36.4±27.1)mL,住院时间为(2.3±1.1)d,术后1个月UCLA评分和DASH评分分别为(20.1±4.7)、(55.5±19.1)分,末次随访时UCLA评分和DASH评分分别为(28.5±4.6)、(25.1±24.4)分,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PHILOS组手术时间为(85.0±38.8)min,术中出血量为(62.9±46.8)mL,住院时间为(2.4±0.9)d,术后1个月UCLA评分和DASH评分分别为(21.0±3.8)、(49.6±23.7)分,末次随访时UCLA评分和DASH评分分别为(28.0±5.1)、(19.1±17.3)分,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骨折愈合,患者肩关节功能满意,与PHILOS固定疗效相当,是一种可行的内固定方式。

  • 标签: 肩骨折 骨折固定术 随访研究 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应对骨折内固定个性化刚度需求。方法运用三维建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完成桡骨远端骨折模型和常规钢板的模型构建,基于初始有限元分析结果,以轴向刚度下调33.33%且保留扭转刚度的90.00%以上作为优化目标,对常规钢板进行拓扑优化和重设计;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对比常规钢板和优化钢板在轴向压缩和扭转工况下的内固定刚度和产生的骨折区应变。结果所获得的优化钢板轴向刚度为636.5 N/mm,下调幅度为19.7%,基本接近既定的目标刚度,优化后的扭转刚度为634.12 Nmm/°,下调幅度为8.8%,并未超出既定的目标限值;而骨折区应变变化方面,轴向应变相比切向应变呈现出更为显著的增加趋势,与刚度调控效果基本一致。结论通过拓扑优化的方法从钢板结构层面进行重设计,可实现骨折愈合的个性化内固定刚度调控。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板 有限元分析 拓扑优化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术对胫腓骨远端骨折(DTF)患者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阳山县人民医院DTF患者75例,纳入A3型DTF诊断、年龄>18岁、知情同意者,排除有本次手术治疗禁忌证或有骨关节炎、骨肿瘤等其他骨病或其他部位骨折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n=38)和开放手术组(n=37),微创组给予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术治疗,开放手术组给予开放性复位锁定加压钢板术治疗,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微创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71、5.697、12.431、15.644,均为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高于开放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骨折愈合、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9、3.973,均为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1,P<0.05)。结论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术治疗DTF的疗效良好,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且可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外科手术,微创性 骨板 胫骨骨折 踝关节 骨折,多处 手术后并发症
  • 作者: 王林 赵玉洲 丁永斌 韩加刚 马君俊 吴永友 汪欣 马腾辉 张洁 李子禹 步召德 苏向前 武爱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北京 100142,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郑州 450008,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南京 21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北京 10002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通外科 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上海 200025,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苏州 21500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北京 100034,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放射性肠病专科 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广
  • 简介:摘要肠造口手术技术细节尚无统一标准,外科学教材中的手术原则存在较大异质性。在回顾腹壁结构和腱膜的精细解剖基础上,结合作者们的实践经验,尝试提出一种基于腹壁张力和筋膜锁定缝合的肠造口技术。技术操作细节为:(1)临时性造口选择右腹直肌外缘,永久性造口选择左侧腹直肌内促进粘连;(2)皮肤行适合尺寸的圆形开孔(临时性也可一字型),皮下组织和深筋膜行钝性分离;(3)沿腹外斜肌腱膜纤维方向切开筋膜层,钝性扩开肌肉组织,腹横筋膜层水平切开小口后,扩张腹壁隧道至适合尺寸,临时性造口肠袢能恰好无阻力地提出腹壁为适宜,永久性造口稍有阻力为适宜,但均不要预留运针空间以免致死腔形成;(4)永久性造口可考虑在筋膜切线两端单纯或8字锁定缝合,避免慢性筋膜撕裂;(5)肠壁提出后,与皮肤简单固定4~8针;通常临时性回肠造口黏膜可自行翻出,无需外翻缝合;永久性造口可视情况黏膜外翻缝合。理论上讲,该技术可降低术后短期并发症和远期造口疝的发生率。期待能够在未来的研究中,验证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肠造口制作 腹壁张力 筋膜锁定缝合 造口并发症 造口旁疝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利用锁骨外侧锁定钢板间接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手术方法,并通过与切开复位重建锁定钢板固定方法对比,评价其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应用锁骨外侧解剖锁定型钢板间接复位微创固定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30例(微创治疗组),男22例、女8例;年龄(44.63±13.22)岁(范围14~65岁);根据Robinson分型:2A2型9例、2B1型17例、2B2型4例;术前均无发现血管、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33±1.75)d(范围0~7 d)。选取同一术者以往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32例(切开治疗组);男25例,女7例,年龄(42.63±14.18)岁(范围16~70岁),根据Robinson分型:2A2型6例、2B1型19例、2B2型7例,进行对照研究。研究项目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折复位情况、骨痂形成时间、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微创治疗组30例患者均完成了间接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63.40±7.82)min(范围48~92 min),术中透视(4.83±1.58)次(范围3~8次),术中出血(15.67±4.13)ml(范围10~30 ml);切开治疗组手术时间(56.22±10.11)min(范围42~80 min),术中透视(3.91±1.49)次(范围2~5次),术中出血(56.88±13.93)ml(范围40~100 ml);两组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及出血量方面均有差异(P<0.05)。微创治疗组术前患侧与健侧相比锁骨长度短缩12.15%±2.69%(范围5.2%~15.1%),术后锁骨长度短缩0.45%±0.44%(范围-0.2%~1.6%),与切开治疗组术前锁骨长度短缩11.58%±2.67%(范围4.5%~16.1%),术后锁骨长度短缩0.62%±0.41%(范围-0.2%~1.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治疗组随访(11.3±2.8)个月(范围10~18个月),骨痂形成时间(3.57±0.90)个月(范围3~5个月);切开组随访(11.8±2.2)个月(范围10~18个月),骨痂形成时间(4.27±1.12)个月(范围3~6个月)。术后6个月微创治疗组患者切口总长度(2.8±0.48)cm(范围2.5~4.0 cm),Constant-Murley评分(94.83±2.55)分(范围89~97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锁骨下区域麻木或不适感,并对患肩的美观程度及功能表示非常满意;切开组切口长度(11.0±1.08) cm(范围10~14 cm),Constant-Murley(90.59±4.23)分(范围78~97分),9例患者出现锁骨下区域麻木,仅5例患者对术后瘢痕的美观程度表示满意;两组在骨痂形成时间、切口长度、Constant-Murley评分、锁骨下区麻木及患肩美观程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锁骨外侧解剖型锁定钢板间接复位、经皮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术式,微创、术后恢复快、局部瘢痕小基本不影响肩部美观、肩关节功能好、患者的满意度高,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外科手术,微创性 锁骨 骨折 对比研究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双结节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肱骨近端双结节锁定钢板治疗1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12例;年龄(64.0±12.8)岁(范围,32~85岁);依据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其中两部分肱骨近端骨折1例,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9例,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9例;9例大、小结节均骨折,10例仅大结节骨折。记录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上肢功能障碍(disability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分量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干角改变量、肱骨头高度改变量、患肢活动范围、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1个月(范围,12~18个月)。末次随访时19例患者骨折均已愈合,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为(84.2±11.0)分(范围,55~98分);DASH评分为(19.4±11.6)分(范围,2.3~47.8分);VAS评分为(1.6±1.3)分(范围,0~4分),其中轻微疼痛17例(89.5%,17/19)。19例患者术后第1天颈干角141.9°±9.8°(范围,132.17°~162.66°,肱骨头高度(18.0±5.9)mm(范围,7.45~27.12 mm);末次随访时颈干角148.6°±7.5°(范围,132.70°~159.39°),肱骨头高度(17.4±5.5)mm(范围,5.02~27.31 mm);颈干角改变量为3.29°(范围,0.68°~33.10°),肱骨头高度改变量0.68 mm(范围,1.32~6.56 mm),其中内固定失效4例。术后第1天,1例出现距螺钉穿出,该例患者术后第17天出现伤口感染,予以清创术治疗后感染控制。无一例出现大、小结节吸收或畸形愈合。结论肱骨近端双结节锁定钢板能够同时固定大、小结节骨折块,维持结节骨折块与肱骨干之间的相对位置,减少术后结节再移位或畸形愈合,术后疗效满意。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围手术期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备受临床医师尤其是麻醉医师的关注。然而,围手术期脑卒中的识别和诊断较为困难,有效的术前预防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文章就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定义、病因及危险因素、预防、术中管理、诊断和早期治疗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麻醉医师全面认识围手术期脑卒中的概念、了解其发生原因、掌握围手术期预防措施和麻醉管理原则,并对术中和术后可疑脑卒中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围手术期 脑卒中 麻醉,全身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格检查时肝功能异常的首要原因。鉴于大多数NAFLD患者为亚临床的单纯性脂肪肝,且缺乏治疗NAFLD的有效药物,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等药物治疗方法减轻体质量是目前治疗NAFLD及其并发症最重要的措施。现就近年来NAFLD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概述和评价。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饮食 运动 非药物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锁定钢板多维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1月至202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6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9例;年龄31~90岁,平均62.6岁。经膝关节前正中纵形切口显露并复位髌骨骨折,用环扎钢丝初步固定,将经过修剪和塑形的3.5 mm锁定钢板贴在髌骨表面上,分别从髌骨下极向上极、从前向后和从外侧向内侧置入锁定螺钉,实施多维固定。随访时评估Böstman评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放射学影像和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和并发症等。结果2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1~3个月(平均1.6个月)脱拐行走。末次随访时Böstman评分为17~30分(平均27.5分),优12例,良1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2%(25/26);膝关节疼痛VAS评分0~5分,平均1.2分;膝关节主动屈曲100°~150°,平均125°;未出现钢板和螺钉松动、移位或断裂。11例患者发生环扎钢丝断裂,但没有症状;4例患者主诉内置物刺激,4例患者骨折愈合后取出所有内置物。结论锁定钢板多维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技术可行,疗效满意。

  • 标签: 髌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LncRNA是由200多个核苷酸组成的转录产物,缺乏蛋白质编码能力。近年来lncRNAs已成为多种生物过程的重要调控因子,广泛参与了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分化、肿瘤发生、免疫反应、肝脏脂代谢和其他生物学过程。LncRNA可以调控多种基因表达,影响肝细胞内脂代谢,进而参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包括通过影响肝脏脂质合成、脂肪酸β氧化、通过microRNA调节某些靶点以及对肝脏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来发挥作用。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长链非编码RNA 甘油三酯脂肪酶 类固醇受体RNA激活剂
  • 简介:通过对有砟铁路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技术的研究,使技术人员掌握有砟铁路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的施工方法与流程,有利于线路施工的顺利开展。

  • 标签: 有砟 铁路 无缝线路 应力放散与锁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胫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5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手术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2±6)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5例、良26例、中5例,优良率91%。术后出现1例伤口感染,2例膝关节轻度内翻,1例膝关节不稳定。结论胫骨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要术者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板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钩状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掌指关节内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6月— 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3例掌指关节内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2~61岁[(46.0±2.3)岁]。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Pechlaner分型:A1型5例,B1型8例。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钩状锁定钛板及微型锁定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骨折固定和愈合情况。比较术后2个月时患指与健侧指关节活动度(ROM)及握力,并采用手指总活动度(ATM)评分评估手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指术前和术后2个月时关节疼痛情况,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9~19个月[(11.3±1.1)个月]。手术时间20~30 min[(25.5±1.3)min],术中出血量5~10 ml[(5.5±1.3)ml]。患者骨折均解剖复位,内固定位置良好,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8周[(4.7±0.3)周]。患者术后2个月手术关节ROM及患侧握力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TM评分:优11例,良2例,优良率100%,手功能恢复至正常。VAS由术前(5.9±1.1)分下降至术后2个月(0.5±0.1)分(P<0.05)。无内固定失效,无切口感染。结论微型钩状锁定钛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掌指关节内撕脱骨折,手术时间短,可以在骨折解剖复位后达到坚强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短,手功能可快速恢复,疼痛缓解明显,手术并发症少,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掌指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微型钩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髓内钉(IMN)与经皮锁定钢板(MIPPO)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应用IMN与MIPPO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共60例,其中IMN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MIPPO组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类型、OTA分型、受伤原因、是否合并开放性骨折、是否合并腓骨骨折、随访时间、术前等待时间、胫骨手术时间、胫骨术中透视次数、胫骨手术出血量、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Johner-Wruh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与MIPPO组比较,IMN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胫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出血量、骨愈合时间、Johner-Wruh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髌前痛、软组织激惹、力线不良、骨不连、骨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IMN组低于MIP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N与MIPPO两种固定方法均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IMN内固定对皮肤软组织干扰小,更加适合用于局部软组织条件不良者。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交锁髓内钉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放疗联合吉替尼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4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吉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癌抗原242(CA242)、癌抗原125(CA125)及癌胚抗原(CEA)水平,治疗后外周血中肺特异性X蛋白(Lunx)mRNA、黏蛋白-1(Muc1)mRNA的表达,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的卡氏评分(KPS)评分,治疗后临床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A242、CA125及CE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unx及Muc1 mRNA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8周、治疗后3个月的KPS评分均升高,而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在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KPS评分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吉替尼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有效降低NSCLC患者外周血中Lunx、Muc1的阳性表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放射疗法 吉非替尼 肺特异性X蛋白 黏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结合植入自体大块髂骨与单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质缺损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7年3月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52例老年单侧肱骨近端骨折伴粉碎性、骨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65~79岁,平均69岁。Neer三部分骨折36例,四部分骨折16例。采用锁定钢板结合大块自体髂骨植骨治疗22例(钢板+植骨组),单纯采用锁定钢板治疗30例(钢板组)。两组均采用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颈干角、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后伸),末次随访时采用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肩关节功能和疼痛情况,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52例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7.8个月。钢板+植骨组手术时间为(120.3±12.5)min,钢板组为(115.6±5.8)min(P<0.01)。钢板+植骨组术中出血量为(400.8±15.8)ml,钢板组为(300.2 ±16.2)ml(P<0.05)。钢板+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2±0.5)个月,钢板组为(2.5±0.5)个月(P>0.05)。末次随访时,钢板+植骨组颈干角为(132.3±10.6)°,钢板组为(121.1±4.5)°(P<0.01)。钢板+植骨组肩关节前屈上举[(149.2±3.7)°]、外旋[(35.2±2.9)°]均大于钢板组[(135.1±2.1)°、(27.8±4.5)°](P<0.05)。钢板+植骨组肩关节外展为(118.4±13.9)°,后伸为(36.1±1.8)°;钢板组分别为(110.8±21.9)°、(32.8±1.3)°(P>0.05)。钢板+植骨组SF-36评分[(87.3±4.7)分]较钢板组[(70.9±7.2)分]显著提高,VAS[(1.3±0.6)分]较钢板组[(2.1±0.7)分]显著降低(P<0.05或0.01)。钢板组术后1年3例出现肱骨头内翻,1例出现肱骨头部分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13%(4/30);钢板+植骨组,术后1年1例出现肱骨大结节吸收,并发症发生率为5%(1/22)(P<0.05)。结论对于粉碎性、骨质缺损的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结合植入自体大块髂骨与单纯应用锁定钢板比较,可维持术中复位并避免术后颈干角丢失、提高肩关节活动度、促进功能恢复、减轻疼痛并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肩骨折 髂骨 内固定器 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三窗切口新型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骨盆创伤外科收治的46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男22例,女24例;年龄19~59岁,平均39.0岁;左侧16例,右侧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三窗切口新型跟骨微创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跟骨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宽度及长度,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功能,并记录并发症。结果4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4~18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个月)。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跟骨Böhler角(34.20°±3.62°和34.05°±3.65°)、Gissane角(131.45°±6.04°和131.25°±5.88°)、跟骨高度[(41.05±2.76)mm和(40.90±2.86)mm]、宽度[(25.65±1.53)mm和(25.55±1.64)mm]、长度[(76.82±1.70)mm和(76.73±1.78)mm]均较术前[10.55°±7.51°、95.32°±12.16°、(26.10±4.54)mm、(37.71±3.42)mm、(65.91±2.10)mm]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AOFAS的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28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为87.0%。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结论微创三窗切口新型跟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固,有效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

  • 标签: 跟骨 骨折 微创性 骨折固定术,内 解剖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手标本解剖及生物力学实验探讨新型微型锁定带钩钢板在固定指骨撕脱性骨折中的可行性。方法取6对新鲜成人手标本,先测量指甲尖至甲根近端的距离,再用微型骨刀将手指末节制作成伸指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模型,实验组手标本均采用新型微型锁定带钩钢板固定,对照组拇指行自制单孔带钩钢板,示指行微型螺钉固定,中指行克氏针固定,环指行双孔普通钢板横向固定,小指行钢丝结合克氏针固定。尖刀紧贴钢板远端切开甲根,对伸指肌腱进行加载测试,记录骨折端分离2 mm的最大张力,拆除内固定物后测量并计算钢板压迫甲根长度,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新型微型锁定带钩钢板压迫甲根长度分别为拇指(1.50±0.06) mm,示指(1.90±0.05) mm,中指(1.81±0.03) mm,环指(2.12±0.05) mm,小指(2.24±0.06) mm。自制单孔带钩钢板压迫拇指甲根长度为(3.23±0.12) mm,双孔普通钢板压迫环指甲根长度为(2.14±0.07) mm,实验组在拇指甲根压迫长度上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35,P<0.05),环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拇指、示指、中指、环指、小指末节骨折端分离2 mm的最大张力分别为(39.28±1.80)、(28.42±2.44)、(26.60±1.93)、(24.80±3.00)、(21.31±2.96) N;对照组分别为(26.15±3.02)、(10.47±1.12)、(10.73±1.78)、(7.50±1.28)、(14.30±2.15) N。实验组拇指、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在骨折端分离2mm的最大张力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53、16.342、14.831、12.982、4.690,P<0.05)。结论微型钢板固定手指末节撕脱性骨折中均会压迫甲根,但新型微型锁定带钩钢板对甲根损伤更小,对肌腱无明显卡压,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

  • 标签: 微型钢板 指骨 撕脱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