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与颈部血管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21年6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289例,其中男159例、女130例,年龄43~82(61.7±8.0)岁。患者均行能谱CT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能谱CT及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颈总动脉易损斑块的检出率。结果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能谱CT及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Kappa值分别为0.844、0.882,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除了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轻度狭窄的灵敏度较低、能谱CT诊断颈动脉轻度狭窄的阳性预测值较低外,能谱CT及颈部血管超声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在颈总动脉上,DSA共检出易损斑块1 672个;颈部血管超声检出876个,其中软斑块384个、表面不规则斑块80个、溃疡斑412个,易损斑块检出率为52.39%(876/1 672);能谱CT检出367个,均为软斑块,易损斑块检出率为21.95%(367/1 672)。血管超声易损斑块检出率高于能谱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00,P<0.001)。结论能谱CT成像与颈部血管超声均能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超声可能在颈总动脉易损斑块评估中更具价值,临床应用时可将两种方式联合使用。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能谱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粥样斑块
  • 作者: 刘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6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5期
  • 机构:南阳豫西健和医院,河南 南阳474500
  • 简介:颈动脉位于人体颈部,左右各有一条,是由胸腔内的主动脉发出抵达脑部的血管。负责脑部血液供应颈动脉在颅骨外分为了境外颈内动脉两个分支。颈外动脉主要负责面部和头部的血液供应,而颈内动脉则主要负责供应脑部。当颈动脉狭窄或者闭塞时,就被称作是颈动脉疾病。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疾病发病率随之提高。例如年龄在50岁左右,这群人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仅有1%。很多人就想着那么年龄大了也不会高出哪去?但殊不知,如果年龄在80岁左右,那么这群人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就会高达10%,这可是整整十倍的发生率,十分的可怕。

  • 标签: 蔬菜摄入;颈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CAS)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减退与皮质萎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ACAS的老年患者40例(ACAS组),以及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老年健康对照者4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认知评估,并对ACAS组进行头部磁共振扫描,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脑叶进行分割及皮质体积计算。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Wilcoxon非参数检验对两组临床资料和认知评分进行组间分析,对ACAS组大脑两侧皮质体积进行自身对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ACAS患者认知评分与皮质萎缩的相关性。结果ACAS组MMSE、MoCA总评分以及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力与计算力、语言能力、抽象思维、延迟回忆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60±2.49)比(27.18±1.01)分、(22.05±3.59)比(25.60±1.43)分、(2.73±1.04)比(4.08±0.62)分、(4.53±0.93)比(5.03±0.66)分、2.00(0.00)比3.00(0.00)分、1.00(1.00)比2.00(0.00)分、(2.95±0.96)比(3.35±0.62)分](均P<0.05);两组命名能力、定向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AS组颈动脉狭窄侧皮质、颞叶、额叶、顶叶、岛叶体积均显著低于对侧[186.23(24.56)比194.67(19.17)cm3、54.74(6.29)比55.61(7.25)cm3、72.98(7.58)比75.27(8.32)cm3、53.66(6.75)比56.59(7.29)cm3、6.57(0.72)比6.72(0.88)cm3](均P<0.05)。ACAS组MoCA总评分与两侧皮质体积比值呈正相关(r=0.427,P<0.01);其中注意力与计算力(r=0.353)、抽象思维(r=0.226)评分与两侧颞叶体积比值,视空间执行能力(r=0.187)、语言能力(r=0.373)评分与两侧额叶体积比值,视空间执行能力(r=0.386)、命名能力(r=0.344)、语言能力(r=0.517)、抽象思维(r=0.335)、延迟回忆(r=0.333)评分与两侧顶叶体积比值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ACAS老年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减退和颈动脉狭窄侧皮质萎缩,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 标签: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认知障碍 皮质萎缩 磁共振
  • 作者: 刘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3期
  • 机构:南阳豫西健和医院,河南 南阳474500
  • 简介:颈动脉超声检查主要是借助彩色多普勒来评价颈动脉有没有狭窄,有没有血流异常的情况。这是一种无创的首选检查方式,颈动脉超声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突出。对于颈动脉硬化块,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来达到有效的成效,同时对于相关的颈动脉斑块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颈动脉超声了解治疗的相关情况。所以颈动脉超声在当前阶段对于颈动脉相关的疾病治疗有着突出的意义。颈动脉位置位于浅表,已经成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窗口。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都有密切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心脑缺血性疾病的预防、诊断也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巴马猪颈动脉内Neuroform EZ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模型,观察并总结其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改变。方法以13头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为研究对象,采用球囊过度扩张的方式损伤巴马猪颈动脉内膜后原位置入Neuroform EZ支架建立ISR模型。术后每2周通过床旁彩超监测巴马猪颈动脉支架置入区血流情况,如发现支架内血流增快或减慢,即刻行DSA、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高分辨MRI(HR-MRI)检查,明确支架内狭窄情况后处死巴马猪,取支架处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改变。结果13头巴马猪单侧颈动脉球囊扩张完成后共置入13枚Neuroform EZ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2.46±3.57)周(6~18周),13头巴马猪中监测到支架内血流增快10例,血流减慢3例;即刻DSA检查显示13头巴马猪的支架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狭窄狭窄率为(44.23±9.39)%;IVUS和OCT提示支架主体完全被增生的血管内膜覆盖,局部管腔的缩窄为明显增厚的内膜所致,而缩窄的管腔在HR-MRI上表现为管壁的明显强化;HE染色显示病变血管内弹力板断裂,内膜增生明显,增生的内膜以平滑肌细胞为主。结论通过球囊过度扩张撕裂血管内膜并原位置入颅内支架的方式,在12周左右可建立巴马猪颈动脉ISR模型,多种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均证实ISR为增生的内膜所致。

  • 标签: 支架内再狭窄 内膜增生 颅内支架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动脉导管狭窄/早闭的围产期管理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胎儿动脉导管狭窄/早闭病例的临床特点,总结胎儿动脉导管狭窄/早闭的围产期管理思路。结果3例孕母均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时(孕24、30和23周)发现胎儿心脏异常(右心增大和三尖瓣反流),进一步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动脉导管狭窄/早闭,但未发现其他结构异常。母体在孕期未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病例1和病例2因可疑胎儿心功能不全(心血管整体评分分别为6分和5分)行急诊剖宫产,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分别治疗56和42 d后好转出院(心功能正常)。病例3在动态观察中动脉导管狭窄程度好转,于孕38周因剖宫产史行择期剖宫产娩一活婴。结论中晚孕期产科超声检查时应注意对胎儿动脉导管的检查,尤其是在发现右心增大或三尖瓣反流时;对于动脉导管狭窄的胎儿应密切监测动脉导管以及继发右心功能不全的超声表现,可将心血管整体评分纳入评估内容。一旦诊断胎儿动脉导管早闭,应立即分娩,生后新生儿心功能可恢复,预后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动脉导管早闭 动脉导管狭窄 超声检查,产前
  • 作者: 傅行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江苏南京 211500
  • 简介: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6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冠状动脉狭窄患者62例,均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和64排螺旋CT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对本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对本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诊断符合率之间并无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较高,可推荐。

  • 标签: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血液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支架内狭窄(ISS)的发生率、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PED治疗的16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PED均在患者全身麻醉后经股动脉入路植入载瘤动脉。收集患者首次DSA随访时间和影像资料,将患者分为ISS组和非ISS组。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可能与ISS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61例患者共168处动脉瘤,植入179枚PED,88处(52.38%)动脉瘤采用单独PED植入,80处(47.62%)动脉瘤采用PED联合弹簧圈栓塞。中位随访时间6(5,7)个月,共有31处(18.45%)动脉瘤出现ISS,其中16处(9.52%)为轻度(<50%),13处(7.74%)为中度(50%~75%),2处(1.19%)为重度(>75%)。ISS患者均无相关临床症状,其中1处(0.60%)动脉瘤进行了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单因素分析显示,支架直径、动脉瘤位置、甘油三酯、载瘤动脉远端直径和载瘤动脉近端直径与ISS发生相关。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支架直径(OR=0.332,95%CI 0.191~0.578,P<0.001)和甘油三酯水平(OR=1.641,95%CI 1.034~2.605,P=0.036)是I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ED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ISS是一种常见的良性并发症。支架直径较小和甘油三酯水平偏高是PED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IS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 支架内狭窄 支架直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术侧血流动力学、脑血流动态调节(dCA)与术后高灌注发生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1-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因颈动脉狭窄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3例。根据有无术后高灌注将患者分为高灌注组(13例)与无高灌注组(50例),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采用传递函数法得出通过平均脑血流速度(CBFV)随血压变化的波动幅度(gain)、随血压变化产生波动的相位差(phase)及平均CBFV与血压变化间的一致性(coherence),分析评估两组间dCA的差异。通过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dCA参数用于预测CEA术后发生高灌注的诊断价值。结果①高灌注组高血压病比例高于无高灌注组(P<0.05)。②高灌注组颈动脉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狭窄段与狭窄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高于无高灌注组,高灌注组患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低于无高灌注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在超低频域、低频域内,高灌注组相位差低于无高灌注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高频域内,两组相位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低频、低频和高频三个域中,两组增益、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ROC曲线分析显示,超低频域相位差=33.28是预测CEA术后发生高灌注的最佳截断值(AUC=0.766,95%CI=0.629~0.904,P=0.03),其特异性为0.700,敏感性为0.846。结论CEA术后高灌注组与无高灌注组血流动力学、dCA存在差异,术前患侧dCA功能受损是术后高灌注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超声检查,多普勒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脑血流动态调节 高灌注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受DCB治疗的49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5例、大脑中动脉21例、椎动脉颅内段11例、基底动脉12例。先行普通球囊预扩张病变后再行DCB成形术,术后30、90、180、360 d进行临床随访,术后180 d行影像学随访。分析技术成功率(定义为球囊扩张治疗后残余狭窄<50%患者所占比例)、围手术期安全性(1个月内所有的卒中、TIA和死亡)、随访卒中复发及再狭窄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狭窄程度由术前80%(75%,85%)改善为术后即刻20%(15%,30%),技术成功率91.8%(45/49),11例(22.4%,11/49)因严重限流性血管夹层或非限流性夹层,术者担心夹层随后进展给予支架植入。3例(6.1%,3/49)因明显的血管弹性回缩植入支架。围手术期1例(2.0%,1/49)患者发生症状性脑梗死,经治疗后症状好转。无致死致残性卒中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2例(4.1%,2/49)患者发生责任血管区域卒中事件,1例(2.0%,1/49)患者发生非责任血管区域卒中事件。38例(77.6%,38/49)患者获得影像随访,中位影像随访时间6个月,发生2例再狭窄(1例症状性再狭窄),再狭窄发生率5.3%(2/38)。结论DCB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技术成功率高,围手术期安全性良好,短期随访卒中复发率低,提示可能具有较好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

  • 标签: 放射学,介入性 颅内动脉硬化 药物涂层球囊
  • 作者: 李冬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分析探究在为脑梗死合并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进行治疗干预期间,应用丁苯酞序贯联合常规用药疗法的具体效果。方法:从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之间接收的患者中随机选出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0例研究对象纳入到对照组中,在该组患者治疗期间,主要采用的治疗药物有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以及依达拉奉。将另外40例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中,在该组患者治疗期间,除了需要利用上述药物进行干预外,还会用到丁苯酞序贯疗法。所有研究对象均需要干预一个月。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组间对比,进一步评估两组治疗方案的优劣。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水平,数据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后的NIHSS评分水平、ADL评分水平以及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经比较显示,组间对比差距均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对于相关患者而言,采取丁苯酞序贯联合其他常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病情,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且安全可靠。

  • 标签: 丁苯酞;急性脑梗死;颈内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胱抑素C(Cys C)、血清脂蛋白(a)[Lp(a)]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湖北省鄂钢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PCI治疗的184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6个月内是否出现冠状动脉狭窄分为未狭窄组(145例)和再狭窄组(39例),其中男96例,女88例,年龄(65.1±7.7)岁。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基础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术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支架长度、支架直径等资料;患者入院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SAA、Cys C、Lp(a)水平,采用全自动血生化仪检测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判断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具体位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CHD患者PCI后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AA联合Cys C、Lp(a)对CHD患者PCI后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再狭窄组与未狭窄组在SAA[(18.15±4.28)mg/L比(13.86±2.25)mg/L]、Cys C[(1.82±0.34)mg/L比(1.43±0.26)mg/L]、Lp(a)[(2.11±0.31)g/L比(1.80±0.28)g/L]、LDL-C[(2.73±0.65)mmol/L比(2.25±0.51)mmol/L]、LAD[(55.73±7.47)mm比(48.51±5.62)mm]、LVEF[(39.77±4.51)%比(45.02±5.92)%]、术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93.17±3.78)%比(90.06±3.54)%]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SAA、Cys C、Lp(a)表达水平过高、LVEF过低、术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严重均为CHD患者PCI后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均P<0.05);SAA联合Cys C、Lp(a)预测CHD患者PCI后冠状动脉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单一指标检测(均P<0.05)。结论SAA联合Cys C、Lp(a)预测CHD患者PCI后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胱抑素C 脂蛋白a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Neuroform EZ支架与Enterprise 2代支架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治疗中的贴壁性、安全性以及探讨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分别采用Enterprise 2代支架治疗的143例sICAS患者(置入Enterprise 2代支架143枚)及采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的202例sICAS患者(置入Neuroform EZ支架202枚)为研究对象,术中依据高分辨平板CT扫描重建图像评价支架贴壁情况,观察术后30 d内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依据术后6个月DSA或CTA随访结果评价支架通畅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支架释放后共有49例患者支架贴壁不全,其中Enterprise 2代组24例(包括Ⅰ型15例、Ⅱ型9例),Neuroform EZ组25例(包括Ⅰ型11例、Ⅱ型14例),2组患者间支架贴壁不全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4,P=0.248)。而当支架成角度数≥75°或狭窄处两端血管管径比≥1.30时,Neuroform EZ组中贴壁不全率(19.0%、10.3%)明显低于Enterprise 2代组(41.4%、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28,P=0.040;χ2=4.531,P=0.033)。(2)术后30 d内共有17例患者出现与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其中Enterprise 2代组9例,Neuroform EZ组8例,2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获得随访的317例患者中共有20例出现与责任病变血管相关的远期脑卒中,其中Enterprise 2代组8例,Neuroform EZ组12例,2组患者间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5)。(3)共有298例患者获得术后6个月的影像学随访,其中65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包括Enterprise 2代组29例、Neuroform EZ组36例,2组患者间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9,P=0.5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714,95%CI:1.437~5.126,P=0.002)、支架贴壁情况(OR=3.435,95%CI:1.223~9.652,P=0.019)、狭窄处长度(OR=1.176,95%CI:1.065~1.300,P=0.001)及术后即刻血管残余狭窄率(OR=1.038,95%CI:1.004~1.074,P=0.029)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用Enterprise 2代与Neuroform EZ支架治疗sICAS均具有较高的贴壁性和安全性,但在狭窄病变前后管径差别较大(管径比≥1.3)或支架成角度数较大(≥75°)的病例中Neuroform EZ支架的贴壁性更好。罹患糖尿病、支架贴壁不全、狭窄处长度较长及术后即刻血管残余狭窄率较高的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几率更大。

  • 标签: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Neuroform EZ支架 Enterprise 2代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支气管动脉动脉瘘的临床特点,评价支气管动脉动脉瘘介入封堵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以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因咯血就诊,并诊断为支气管动脉动脉瘘的1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患儿临床症状及胸部增强CT表现,经内科抗感染及止血治疗无效的患儿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导管应用栓塞微粒球介入封堵治疗,评价封堵效果及随诊复发情况。结果15例患儿中男9例、女6例,年龄9.8(3.7,12.1)岁,体重35(16,55)kg,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咯血,仅2例患儿有血红蛋白下降,胸部增强CT显示患儿支气管动脉可见增粗迂曲,其中单支病变11例,多支病变4例,11例患儿有不同程度肺炎表现,4例患儿出现肺不张,除1例内科治疗有效外,余14例均应用栓塞微粒球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12例患儿经单次手术完全封堵所有瘘管,2例患儿因瘘管过多,单次手术难以根治,采用分次封堵,其中1例广泛支气管动脉动脉瘘患儿,多次手术仍未封堵完全。其余13例患儿中仅有2例在术中判定完全封堵后,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2年再次出现咯血症状,行二次封堵后未再咯血,术后患儿均未见胸痛及脊髓截瘫等严重并发症。14例介入封堵手术的患儿随访1.4(0.9,2.9)年,1例患儿未能完全封堵,仍间断少量咯血,余患儿治疗效果均满意。结论支气管动脉动脉瘘多以咯血为首发症状,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患儿,应用栓塞微粒球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效果良好,复发率低且安全、可行。

  • 标签: 儿童 支气管动脉 放射学,介入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血清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nt5a)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Wnt5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测定其CIMT。依据CIMT将患者分为无增厚组(CIMT<1.0 mm)、增厚组(1.0 mm≤CIMT<1.5 mm)和斑块组(CIMT≥1.5 mm)3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或χ2检验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CIMT与Wnt5a、IL-6、TNF-α、TGF-β1,以及血清Wnt5a与IL-6、TNF-α、TGF-β1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CIMT、血清Wnt5a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63例患者。其中,无增厚组60例,增厚组48例,斑块组55例。与无增厚组和增厚组相比,斑块组的CIMT、Wnt5a、IL-6、TNF-α、TGF-β1均更高(均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MI与Wnt5a(r=0.717)、IL-6(r=0.544)、TNF-α(r=0.524)、TGF-β1(r=0.803)均呈正相关(均P<0.001),血清Wnt5a与IL-6(r=0.465)、TNF-α(r=0.453)、TGF-β1(r=0.631)均呈正相关(均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nt5a、IL-6、TGF-β1均是CIMT的影响因素(均P<0.05),IL-6、TGF-β1均是血清Wnt5a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T2DM患者的CIMT与Wnt5a及IL-6、TGF-β1等密切相关。

  • 标签: 糖尿病,2型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新生儿女性患婴,出生后不久经食管造影初步诊断食管闭锁Ⅲb型,应用胸腔镜技术治疗后诊断为H型食管闭锁合并食管狭窄,术后恢复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子标志物并分析其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颈动脉斑块RNA芯片数据(GSE43292),共纳入64例颈动脉斑块样本(稳定型:32例;不稳定型:32例)。将64例颈动脉斑块(稳定型:32例;不稳定型:32例)的全转录组数据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采用一致性聚类识别离群样本并运用动态剪切树算法选择网络中的关键模块。应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与Lasso回归等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模块中的基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关键基因对不稳定型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1)每例样本均得到23 307个基因。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显示当软阈值为16时符合无尺度网络,2例样本为离群样本,黄色模块与不稳定斑块相关性最高为0.6,共334个基因。(2)分析334个基因与不稳定斑块的相关性:随机森林算法共得到CMPK1、CTP2、KLRD1、PAK1等89个关键基因;Lasso回归算法共得到嗅介蛋白样3(olfactomedin like 3,OLFML3)、DTX3L、DTX3L、SSH2等8个关键基因;支持向量机算法共得到CTP2、OLFML3、NCF2、FHAD1等11个关键基因。(3)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2(CPT2)与OLFML3为3种算法的共同关键基因,ROC曲线分析显示,CPT2、OLFML3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5%可信区间(CI):0.71~0.93],0.77(95%CI:0.65~0.89); CPT2与OLFML3共同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曲线下面积为0.82 (95%CI:0.72~0.92)。结论CPT2与OLFML3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颈动脉 不稳定斑块 生物标志物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AAOCA)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确诊的17例AAOCA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17例患儿中男14例、女3例,就诊年龄(8.7±3.5)岁,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LCA)4例,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RCA)13例。7例患儿表现为胸痛或运动后胸痛,3例为心源性晕厥,1例表现为胸闷乏力,6例患儿无特异性症状,其中3例心源性晕厥及1例胸闷乏力患儿为ALCA。14例患儿影像学表现存在冠状动脉压迫或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的危险解剖基础。7例患儿行冠状动脉修补术,其中ALCA 2例、ARCA 5例,另有1例ALCA患儿因心力衰竭行心脏移植。ALCA组在心血管不良事件或预后的发生比例高于ARCA组(4/4比0/13,P<0.05)。门诊规律随访6 (6,12)个月,失访1例,余患儿预后良好。结论心源性晕厥或心功能不全多发生在ALCA组,ALCA预后较差。ALCA及ARCA伴有心肌缺血的患儿建议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狭窄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的原因和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60例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经输尿管镜镜检诊断为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48.1±10.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了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手术治疗。除输尿管结石疾病外,患者均无其他严重的基础疾病。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合并症,输尿管狭窄长度、处理方法和处理次数做相应记录和分析。结果6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6±1.1)年,输尿管狭窄长度为(1.7±1.2)cm,手术处理输尿管狭窄的次数为(4.1±1.5)次。所有患者均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仅有24例(40.0%)患者行输尿管狭窄内切开结合球囊扩张后成功处理,6例(10.0%)患者长期留置输尿管内支架,3例(5.0%)患者长期留置肾造瘘管,21例(35.0%)患者需要行尿路重建手术,6例(10.0%)患者行患肾切除术。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引起输尿管狭窄的腔内治疗成功率低,不推荐使用钬激光原位碎石,轻柔的手术操作和恰当的碎石方式有利于减少术后输尿管狭窄的发生。

  • 标签: 输尿管镜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狭窄 钬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