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和查准率-查全(PR)曲线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概括回顾,结合模拟数据结果,基于患病率对ROC曲线和PR曲线的应用做出建议。研究显示,ROC曲线和PR曲线具有不同的性质,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诊断方法的性能,应结合患病率和临床场景进行选择。当患病率小于20%,尤其是小于5%时,应重视PR曲线的应用。

  • 标签: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查准率-查全率曲线 诊断试验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AHCM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心室壁各节段圆周应变峰值(CS)及纵向应变峰值(LS),并测量二尖瓣水平和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平面内膜下心肌旋转(endo-rot)、外膜下心肌旋转(epi-rot)、平面旋转(bulk-rot)、跨壁扭转(mural-tor)及整体扭转角度(G-tor),筛选有效指标并应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EDV、ESV、LADs、E、A、E/A、AP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乳头肌水平的CS、LS及整体CS(GCS)、整体LS(GL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尖水平CS与LS联合诊断价值更高,为0.821(0.791,0.904);观察组和对照组二尖瓣水平及心尖水平endo-rot、epi-rot、bulk-rot、mural-tor及G-to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tor诊断价值更高,为0.844(0.771,0.918)。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观察心肌运动形变能力,还可观察左心室心肌旋转及扭转变化,其中心尖水平CS与LS联合检测及G-tor可较好鉴别AHCM。

  • 标签: 心肌病,肥厚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二维 斑点追踪技术,二维 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AHCM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心室壁各节段圆周应变峰值(CS)及纵向应变峰值(LS),并测量二尖瓣水平和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平面内膜下心肌旋转(endo-rot)、外膜下心肌旋转(epi-rot)、平面旋转(bulk-rot)、跨壁扭转(mural-tor)及整体扭转角度(G-tor),筛选有效指标并应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EDV、ESV、LADs、E、A、E/A、AP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乳头肌水平的CS、LS及整体CS(GCS)、整体LS(GL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尖水平CS与LS联合诊断价值更高,为0.821(0.791,0.904);观察组和对照组二尖瓣水平及心尖水平endo-rot、epi-rot、bulk-rot、mural-tor及G-to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tor诊断价值更高,为0.844(0.771,0.918)。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观察心肌运动形变能力,还可观察左心室心肌旋转及扭转变化,其中心尖水平CS与LS联合检测及G-tor可较好鉴别AHCM。

  • 标签: 心肌病,肥厚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二维 斑点追踪技术,二维 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前列腺癌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行淋巴结清扫的前列腺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常规MRI及DWI扫描。手术共清除淋巴结303枚,比较转移淋巴结及非转移淋巴结的平均ADC差异,诊断效能采用ROC曲线进行分析,确定诊断前列腺癌转移淋巴结及非转移淋巴结的最佳临界值,并计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303枚淋巴结中,转移淋巴结102枚(33.7%),非转移淋巴结201枚(66.3%),转移淋巴结的DWI信号为明亮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平均ADC值[(0.816±0.105)×10-3 mm2/s]小于非转移淋巴结的平均ADC值[(1.298±0.251)×10-3 mm2/s],P=0.025;ADC值用于诊断转前列腺癌移淋巴结的最佳临界点为0.970×10-3 mm2/s,此时诊断的敏感度为94.5%,特异度为74.5%,准确度为67.0%。结论DWI扫描ADC值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癌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

  • 标签: 前列腺癌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淋巴结转移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摘要探讨常规超声、增强磁共振及两者联合应用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研究发现常规超声及增强磁共振对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准确判断化疗效果,对化疗方案的指导和调整极其重要,联合利用两种方法对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判定可能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从而更加准确的调整治疗方案。

  • 标签: 超声 增强磁共振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师学习并掌握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所需要的最少病例数,为使用BI-RADS进行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的第一年8名住培医师、第二年10名住培医师和10名进修医师进行BI-RADS培训。培训后,将100个乳腺病例随机分成5组,每组20个病例,分5次对医师进行考核。考核以主任医师读图结果为标准,通过对比每次医师读图的正确与否计算评分,绘制3类医师的学习曲线并进行分析。结果3类医师BI-RADS学习曲线从第二次考核评分开始明显升高,而第二次至第五次考核评分走势较为平稳。第一年住培医师、第二年住培医师、进修医师各组自身的前2次考核评分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8.8±16.9)分比(50.0±9.3)分,(31.5±7.5)分比(53.5±6.7)分,(50.5±8.0)分比(62.0±13.4)分,均P<0.05]。结论住培医师和进修医师经过理论培训和40例病例的读片培训后即可以基本掌握BI-RADS。

  • 标签: 超声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学习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汉族儿童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学习曲线,为具备一定泌尿系结石腔内手术经验的临床外科医师开展儿童泌尿系结石腔内手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前瞻性构建的汉族儿童泌尿系结石数据库中选取348例汉族患儿纳入此项研究。其中,男250例,女98例;中位年龄为3岁;中位体重指数为17.1 kg/m2。根据患儿结石位置、大小、身体基础条件等选择行经皮肾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CNL)术、输尿管镜碎石术(ureterscopic lithotripsy,URL)或PCNL和URL联合手术。并根据手术次序,将行PCNL和URL的患儿各分为三个亚组。统计分析患儿的基线资料、术中数据、结石清空率(stone free rate, SFR)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complication rate, CR)情况,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在R3.5.1中进行非参数LOWESS回归建模,并绘制学习曲线来体现术者手术经验对腔内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348例患儿共行腔内手术375次,手术侧别共416侧,中位手术时间为30 min,中位术中灌注量为500 ml,中位结石负荷为1.77 cm2。结石的整体清空率为88.0%(330/375),并发症发生率为25.0%(87/348)。其中发热62,血尿56例,石街2例。URL第1、2、3组中位结石负荷分别为0.5、0.8和1.8 cm2,中位结石质量分别为375、824和1 321 cm2×Hu,SFR分别为83.6%(92/110)、85.5%(94/110)和86.4%(95/110),均呈逐渐递增趋势,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位术中灌注量分别为500、400和200 ml,术后发热发生率分别为18.2%(20/110)、10.0%(11/110)、8.2%(9/110),均呈逐渐递减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血尿发生率分别为2.7%(3/110)、9.1%(10/110)、11.8%(13/110),呈逐渐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L第1、2、3组结石质量分别为3 163、5 141和5 399 cm2×Hu,中位术中灌注量分别为1 000、1 300和1 500 ml,SFR分别为41.4%(12/29)、65.5%(19/29)和78.6%(22/28),均呈逐渐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血尿发生率分别为27.6%(8/29)、31.0%(9/29)、46.4%(13/28),呈逐渐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发热发生率分别为34.5%(10/29)、27.6%(8/29)和14.3%(4/28),呈逐渐递减趋势,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学习曲线可见,随着腔内手术例数的积累,手术时长明显缩短,结石清空率逐渐增加,但手术时间及清石率也呈现进入学习曲线的平台。随着术者对结石质量较大患儿的纳入及患儿BMI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的学习曲线的平台期之后出现升高。结论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可显著提高结石清空率,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儿童 尿路结石 经皮肾碎石术 经输尿管镜碎石术 学习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数学模型拟合精确的胰腺节段切除术(CP)学习过程曲线,为更好地了解CP手术方式的练习过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同组医师在200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施行的73例CP患者数据,按照时间排序标号。利用移动平均法(MAM)和累积求和法(CUSUM)精确分析学习曲线,并以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阶段的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MAM和CUSUM拟合的学习曲线将CP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1~11例)中位手术时间为34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400 ml;第2阶段(12~73例)中位手术时间为213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10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个阶段患者一般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P度过11例的学习阶段后效果趋于稳定。外科医师在前11例CP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熟悉操作流程,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积累经验,才能更安全地度过学习阶段。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节段切除术 学习曲线 并发症
  • 简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模型思想),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情境,从简单的情况入手,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的规律,经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标签: 植树问题 教学设计 封闭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用于RhCE血型基因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无输血史患者300例,进行RhCE血型血清学表型分型,从中选出表型为CCee,CcEe,ccEE的患者标本各10例,共30例;表型CCee的为1组,表型CcEe的为2组,表型ccEE的为3组,互为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引物3对,利用HRM基因分型方法对RhCE血型进行基因分型实验。结果30例标本的HRM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表型一致,引物对1的HRM可将各组标本中基因型为CC的检出;引物对2的HRM可将各组标本中CC,Cc,cc基因型全部检出;引物对3的HRM可将各组标本中基因型为Ee的检出;在检测过HRM的引物对3实验产物中加入1组单纯PCR扩增产物后再次行HRM检测,可将各组标本中EE,Ee,ee基因型全部检出。结论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可用于RhCE血型基因分型。

  • 标签: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RhCE血型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箱形截面梁桥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剪力滞效应,如果在设计中忽略了剪力滞问题,将会影响桥梁的使用安全。本文在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桥梁设计有限元软件Midas对两跨单箱三室连续曲线梁桥建立有限元模型,得到了连续曲线箱梁剪力滞效应的一些规律

  • 标签: 剪力滞效应 有限元 单箱三室曲线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大鼠肾脏的热缺血时间与急性肾损伤的剂量-反应曲线特征。方法建立大鼠单侧肾脏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模型(切除对侧肾脏),设置20、24、28、32、36、40、44 min缺血时间组及假手术组,通过血清生化检测、PAS组织切片过碘酸雪夫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凋亡检测、活性氧水平检测、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评估急性肾损伤程度,绘制缺血时间与急性肾损伤的剂量-反应曲线,组间资料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36 min组血清肌酐[(344.60±58.59) μmol/L比(94.10±28.91) μmol/L,t=9.393,P<0.01]、尿素氮[(49.33±15.24) mmol/L比(17.74±6.92) mmol/L,t=4.622,P<0.01]、急性肾小管坏死(ATN)评分[(3.86±0.65)分比(1.38±0.35)分,t=8.158,P<0.01]、TUNEL凋亡评分(0.59±0.06)分比(0.22±0.09)分,t=8.577,P<0.01]、活性氧阳性细胞比例[(0.74±0.13)比(0.23±0.06),t=7.977,P<0.01]、丙二醛含量[(0.75±0.66) nmol/mg比(0.51±0.11) nmol/mg,t=3.828,P<0.01]均显著高于32 min组;36 min组线粒体损伤高于32 min组。32 min及以下的缺血时间组无损伤或为轻度损伤,40、44 min缺血时间组均为重度损伤。结论大鼠肾脏外科性缺血诱发急性肾损伤的剂量-反应曲线为S形,曲线在32~36 min之间陡峭上升,32 min以内的大鼠单侧肾脏血流阻断不诱发重度急性肾损伤,造成重度急性肾损伤存在缺血时间"临界点"。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缺血时间"临界点" 氧化应激 剂量-反应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学习曲线。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施行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36例,男37例、女99例;年龄(65.53±7.01)岁(范围54~80岁)。原始疾病均为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分别由三名术者分别完成,术者1完成61例、术者2完成47例、术者3完成28例。记录术中参考架安装、显露、股骨注册、胫骨注册、软组织平衡、截骨、假体植入的时间,假体型号及术后X线片下肢力线。初始10例与最终10例总手术时间、初始10例与最终10例各手术步骤时间、术前规划与术后X线下肢力线角度比较采用比较配对样本t检验。对截骨时间累积和(cumulative sum control chart,CUSUM)学习曲线进行曲线拟合,以R2判断拟合优度。结果3名术者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114.3±25.1) min、(109.8±10.9) min和(118.6±15.1) min。三名术者最终10例截骨时间均较初始10例减少,术者1初始10例和最终10例截骨时间分别为(13.5±3.41) min和(8.0±1.58) min(t=4.30,P=0.001);术者2分别为(13.7±3.02) min和(8.0±2.58) min(t=4.77,P=0.001);术者3分别为(15.3±3.97) min和(11.0±2.38) min(t=2.87,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计算截骨时间累积和并拟合曲线,三名术者CUSUM曲线最高点分别处于第16、18和12例,度过最高点后截骨时间均持续下降。其余步骤的时间均无明显下降。比较术中规划和术后X线片的下肢力线角度,整体差异均>1°;术者1的差值为1.41°±1.32°,术者2为1.34°±1.22°,术者3为1.04°±0.88°。三名术者术前规划的假体型号及术中实际使用的假体型号完全符合率分别为85.2%(52/61)、76.7%(36/47)和85.7%(24/28)。结论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经过一定病例数量的学习,截骨时间可缩短,其学习曲线临界值约为第15例;但手术例数增加并未带来下肢力线精确度的变化。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机器人手术 学习曲线 手术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R-高分辨熔解曲线(HRM)法在Kidd血型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19年10月至11月,于深圳市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血的256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本组献血者年龄为18~60岁;男性献血者为142例,女性为114例。采用血型血清学试验方法对本组献血者全血标本的红细胞抗原表型进行检测。采用PCR-SSP和PCR-HRM法对本组献血者的DNA标本进行Kidd血型基因分型。对于基因分型与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则通过JK基因第9外显子直接测序法进行确认。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于献血前与所有献血者签署《献血者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组256例无偿献血者全血标本的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Jk(a-b+)、Jk(a+b+)和Jk(a+b-)表型献血者分别为86、109和61例。②本组256例献血者基因组DNA标本的PCR-SSP和PCR-HRM法的Kidd血型基因分型结果一致,JKB/JKB、JKA/JKB和JKA/JKA基因型献血者分别为82、115和59例。③ 22例(8.6%,22/256)献血者的血型血清学表型与基因分型结果不一致。其基因组DNA标本经JK基因第9外显子直接测序结果显示,JK基因第9外显子存在c.838 G>A突变,与JKA/JKB基因分型结果相符。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CR-HRM法可准确进行Kidd血型基因分型,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辅助Kidd血型精准鉴定。在进行Kidd血型鉴定的实际工作中,可联合血型血清学和PCR-HRM法,以提高Kidd血型鉴定准确度。

  • 标签: Kidd血型系统 基因型 基因分型技术 多态性,单核苷酸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基因分型 JK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基于CT三维重建提取的中心曲线与常规CT三维重建在测量喉气管狭窄长度和严重程度上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35例喉气管狭窄患者(包括非气管切开19例、气管切开1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1~73岁,中位年龄40.5岁;以及同期纳入的20名正常人的CT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0~63岁,中位年龄37.0岁。利用Mimics中心曲线测量方法,获取垂直于中心曲线的管腔全段连续截面面积,与常规CT三维重建方法测量的甲状软骨上切迹、声门等平面的间断截面面积进行比较;比较两种测量方法在颈段气管长度、喉气管狭窄长度以及气道最小面积等参数的测量差异;采用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两种测量方法评估喉气管狭窄程度差异的影响因素。选取其中3例喉气管狭窄患者,将测量的狭窄长度与手术标本相比较,以评价两种测量方法的准确性。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人中,与常规CT三维重建方法相比,Mimics中心曲线法测量的甲状软骨切迹、声门、甲状软骨下缘、环状软骨下缘、胸骨上切迹平面的截面面积更小(t甲状软骨切迹=4.685、t声门=3.791、t甲状软骨下缘=5.621、t环状软骨下缘=6.312、t胸骨上切迹=6.436,P值均<0.05),甲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的气道长度更长(t=9.79,P<0.001)。在喉气管狭窄患者中,非气管切开组,用Mimics中心曲线法测量的最小气道面积比常规CT三维重建方法测量的面积更小,狭窄长度更长(t最小气道面积=2.562、t狭窄长度=5.240,P值均<0.05)。气管切开组中,用Mimics中心曲线法测量的狭窄长度比常规CT三维重建方法测量的长度更长(t=2.854,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CT层厚对两种方法测量狭窄长度差异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b=-5.370,t=-3.306,P=0.004),不同气管前倾角度对两种方法测量最小气道面积差异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b=-0.419,t=-2.208,P=0.040)。对比术中标本,Mimics测量长度与标本差值不足0.5 mm。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提取的中心曲线法能精确地反映喉气管形态,可以更精准地测量喉气管狭窄的长度和严重程度。

  • 标签: 喉气管狭窄 三维重建 中心曲线 Mimics软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的凝固曲线波形分析(CWA)参数CT、|Min1|、|Min2|、|Max2|的参考区间并分析其在凝血因子缺乏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通过具有CWA功能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125名表观健康人的标本,建立凝血4项CWA参数CT、|Min1|、|Min2|、|Max2|的参考区间。25例凝血因子缺乏者的标本用于分析凝血4项CWA各参数在疾病中的变化。结果PT的|Min1|(dT/dt)、|Min2|(d2T/dt2)、|Max2|(d2T/dt2)的参考范围分别为3.14±1.22、0.56±0.22和0.50±0.18;APTT的|Min1|(dT/dt)、|Min2|(d2T/dt2)、|Max2|(d2T/dt2)的参考范围分别为4.75±1.71、0.78±0.29和0.65±0.28;Fbg的CT(s)、|Min1|(dT/dt)、|Max2|(d2T/dt2)的参考范围分别为 7.01±1.96、1.22±0.51和0.15±0.11;TT的|Min1|(dT/dt)、|Min2|(d2T/dt2)、|Max2|(d2T/dt2)的参考范围分别为0.95±0.32、0.14±0.05和0.07±0.03。凝血因子Ⅴ缺乏患者CWA参数明显减低,|Min2|、|Max2|在凝血因子Ⅶ活性为0.42时明显低于健康人。凝血因子Ⅷ缺乏患者CWA参数随着凝血因子Ⅴ、Ⅷ活性减低明显减低。结论凝血4项CWA参数的参考区间有助于凝血因子缺乏患者的临床判断。

  • 标签: 凝固曲线波形分析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时间 参考值 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线型仰卧护理联合泡沫敷料对骨科术后患者预防压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诊疗的骨科术后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的数字表分成A、B两组,每组50例。A组进行一般的护理干预和教育,B组接受曲线型仰卧护理联合泡沫敷料。观察指标包括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住院的时间、压疮的概率、对专业的医疗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医疗以及护理的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依次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各项心理健康评分均依次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线型仰卧护理联合泡沫敷料对骨科术后患者预防压疮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住院时间、压疮的概率、对专业的医疗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医疗以及护理的人员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曲线型仰卧护理 泡沫敷料 骨科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手术效果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差异,探讨其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市武进人民普通外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28~78岁,平均(44.2±8.8)岁。将患者按照施行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33例)和开腹手术组(11例,Ⅳ组)。依据进行腹腔镜手术时间早晚,将腹腔镜手术组依次又分为三组(Ⅰ组(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Ⅱ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Ⅲ组(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每组11例)。对比各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判断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学习曲线。结果腹腔镜成熟组(Ⅲ组)与开腹手术组相比,手术时间[(55.8±10.2)min比(72.3±9.4)min]、术中出血量[(15.1±5.1)mL比(50.7±8.6)mL]、术后抗生素时间[(5.6±0.3)d比(8.2±0.4)d]、下床活动时间[(31.9±1.4)h比(53.8±3.7)h]、术后住院时间[(6.5±0.4)d比(9.3±0.8)d]、胃肠活动时间[(3.5±0.4)d比(4.5±0.4)d]及住院费用[(12 892±1 120)元比(14 273±1 328)元]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腔镜手术组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Ⅲ组较Ⅰ、Ⅱ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55.8±10.2)min比(72.7±11.2)min;(55.8±10.2)min比(65.5±9.2)min],出血量也明显减少[(15.1±5.1)mL比(25.3±5.2)mL;(15.1±5.1)mL比(21.6±4.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明通过学习曲线后相关指标能明显优化。术者的手术频数从0.85台/月(Ⅰ组),逐步增加到2.5台/月(Ⅲ组)。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创伤小、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 学习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