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1990年9月18日至24日,新华社在乌鲁木齐召开民族报道座谈会。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广西等12个分社的负责人及有关记者共25人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围绕新时期民族报道的重要性、指导思想、侧重点以及新时期民族关系的新特点等问题,作了深入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民族报道思想。还就如何加强民族报道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与会者认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在当前国际国内新的形势下,加

  • 标签: 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前途 指导思想 队伍建设问题 热爱祖国
  • 简介: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业兴起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百余年来,少数民族新闻业走过了艰难曲折而又迂回发展的道路。如今,呈现出空前繁荣景象: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图像为其信息载体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全面快速发展,少数民族新闻业队伍日益壮大。...

  • 标签: 中国 少数民族新闻业 民族新闻 民族新闻学
  • 简介: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重视和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作为一条重要方针提出来了,并且作出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这为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展示了美好的前景,给新疆带来了前所来有的历史机遇。面对这一新的发展形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各族新闻工作者如何利用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开发民族地区的新闻资源,搞好民族地区新闻宣传,这已成为摆在各族新闻工作者面前的,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的新课题。

  • 标签: 民族地区 新闻资源 新闻工作者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新闻 历史机遇
  • 简介: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华民族兴盛发展历史反复证明了的一条真理。作为一张民族地区的党报,要发挥喉舌的作用,我以为,一项根本性的任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党的政策教育各族人民,增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巩固祖国统一,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民族地区的繁荣。这是民族地区党

  • 标签: 民族分裂 民族地区 祖国统一 多民族国家 民族政策 民族理论
  • 简介: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社会科学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当前,新闻工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端正民族报道观念、改进民族报道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国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报道在各个时期发挥了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宣传两个文明建设,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祖国的稳定与统一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民族报道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和加强。从整体上看,民族报道在揭示社会发

  • 标签: 两个文明建设 新闻工作者 指导思想 舆论导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 物质生活条件
  • 简介:新年伊始,我们高兴地向读者托出一个新的栏目——“民族新闻园地”。这既是改进刊物的新的一步,也是自治区深化新闻改革,发展民族新闻的需要。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各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史,就是一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历史。新疆的新闻事业也不例外。这正是我们立足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坦诚地说,过去我们的新闻刊物体现这个特点是不够的。从现在起,就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求突出多民族地区的特色,使新疆的特长得以发挥。为了办好这个专栏,最近本刊邀请乌鲁木齐部分民族新闻工作者多次进行座谈。他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也反映了在改革开放时代振兴民族新闻的共同心声。这使我们增强了办好专栏的信心。这里先向大家介绍的是座谈会的简要内容以及部分民族新闻工作者的文章。鉴于新闻界目前对“民族新闻”的概念和界定尚有不同的看法,本专栏愿为活跃学术探讨空气尽力。多年来,自治区的民族新闻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待于人们进行理论的开掘和总结。在深化新闻改革中,当前面临着新与旧、现实与历史的纷繁矛盾的交叉,需要人们作多方位的反思与探索。本专栏愿作促进交流的“窗口”。在新的起点上,我们热忱期待着自治区内外更多的新闻工作者都来关心它,支持它,使它得以健康成长。

  • 标签: 新闻工作者 新疆日报社 座谈纪要 新闻事业 新闻理论 改革开放时代
  • 简介:分析公共舆论的特征、寻求科学的舆论引导方法是当代舆论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相对于内地汉族聚居区来说,舆论现象在存在形态、活动要索、形成模式等方面具有其特殊性.由此,少数民族地区的舆论引导也应采取与之相应的途径和方式。...

  • 标签: 少数民族地区 公共舆论 舆论学 舆论引导 形态特征 活动要素特征
  • 简介:录音报道是最能充分发挥广播音响优势的报道形式,因而受到普遍的重视。但是,毋庸讳言,在各级电台日常播出的大量录音报道中,音响的运用还远远不尽人意,有的音响不加选择,与主题游离无关;有的把音响作为文字部分的补充,“文字不够,音响来凑”;还有的把现成的音乐加进去充任“音响”,搞

  • 标签: 录音报道 文字部分 报道对象 可听性 新闻事物 新闻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