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的《三峡》)一句中“裳”字究竟应该读什么,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应该读“shang”,有人认为应该读“chang”。

  • 标签: “裳” 读音 《三峡》 郦道元
  • 简介: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方志远提出,泰州学派王艮的“艮”,应读作“银”。理由如下:其一,王艮本名王银,是他的老师王阳明“易其名为艮”。其二,艮有四种读音,其第三种读音和释义即作为“银”的异体并读为“银”,见于许慎《说文解字》。宋徐铉增释《说文解字》(大徐本)卷14上金部云:“银:白金也。从金,艮声,语巾切。”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卷14上金部亦云:“银,白金也。”

  • 标签: 泰州学派 读音 王艮 《说文解字》 大学教授 王阳明
  • 简介:时间副词“偶尔”是由单音节副词“偶”和词尾“尔”构成的附加式双音节副词。副词“偶尔”始萌芽于魏晋六朝时期,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固化成词的用例,在唐宋时期,诗词中偶有出现,但“偶尔”最终大量应用还是在明清时期。汉语词双音节化是副词“偶尔”的词汇化的基本动因,“偶尔”形成早、成熟晚是与副词“偶”、“偶然”之间竞争的结果。

  • 标签: 偶尔 语法化 词汇化 历程 动因
  • 简介:制定有代表性的发音例字表,运用COOLEDIT2.1语音处理软件,把贵州黔西方言四个声调的单字语音制成相应的语音图谱。探析贵州黔西方言单音节字对于进一步分析研究方言,应用于声纹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黔西方言 语音 语图
  • 简介:1995年的"二王之争"使得本属于知识分子内部的"人文精神大讨论"有了更多的面向,双方围绕宽容与批判、宗教之恶与世俗之恶等话题展开论战,其中既有知识分子因社会转型的不同释义而引发的争论,又有着代际烙印所造成的话语资源错位,种种"失态"的交锋、宽松的论战环境更彰显着时代转型的力量。

  • 标签: 人文精神 错位 转型
  • 简介:"上、里、后"等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很高,用法上也很有特点。语法学界对这些词的性质、命名和归属有不同看法,有的归入名词,有的看做介词,有的认为是助词等等。本文试图对这些词的语法功能进行描写,指出其语法意义是表示方位,处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后的"上、里、后"等,起位置化的作用;其命名以"方位词"为宜,可以单列为一类。

  • 标签: 单音节方位词 性质 归属
  • 简介:《所罗门之歌》反映了在美国社会经历重要社会转型时期,即19世纪末至20世界60年代消费文化对美国黑人的生活、价值观及行为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美国黑人在面对消费文化时或抵抗、或参与迷恋、或质疑反抗消费文化的复杂态度。本文通过对小说中黑人女性在消费实践中的不同选择,揭示了在美国消费文化中,黑人在面临主流文化物质主义侵蚀时文化抉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进一步指出了在美国消费文化中种族因素的重要作用。

  • 标签: 种族 消费文化 建构 身份
  • 简介:《拿来主义》中的“大宅子”,是解读这个文本无法绕过的。根据比喻论证的两大特点(一要“用形象的比喻”,二能“加强对观点的证明”),通过对文本相关段落以及字词句的分析,认为“大宅子”是举例论证而非比喻论证。依循全文的逻辑,“大宅子”应是指“外国文化”而非“文化遗产”;而单看“大宅子”那段文字,又确实是在说遗产问题。这似乎是一点小小的瑕疵。

  • 标签: “大宅子” 解读 困惑
  • 简介:本文重新解读《人生》,将此作同时存在的主人公及作者的声音,视为合理且不可分割的结构,并在此假设下,重新分析作品中的1980年代初农村基层知识分子的心态、社会意义及其叙事的功能/价值。同时,为了突显其特色,本文引入日据时期同样亦具有"生活在他方"特质的龙瑛宗的小说《植有木瓜树的小镇》来加以参照解读。

  • 标签: 路遥 人生 心态史 乡土中国 现实
  • 简介:有关孟获的历史遗址、民俗文化主要存在于中国西南的川、黔、滇等地.在综合前人研究孟获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去发现历史,通过分析当地民风民俗特色进一步解读孟获其人及影响,让民间传说的记忆为研究民族地区的民俗历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关注扎根于生活的民俗文化是否得到保持与新生.

  • 标签: 孟获 民俗 记忆
  • 简介:晏阳初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1928年,他在总结平民教育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写成《平民教育概论》,全面论述了平民教育的意义、原则和实施方法等。这既是晏阳初对平民教育的理论建构,也是晏阳初教育救国理想的展现,对后来平民教育的健康发展发挥了指导作用。重读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概论》,深感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的博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今天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平民教育 平民教育概论 晏阳初
  • 简介:福泽谕吉是日本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代表作《劝学篇》详细地介绍了处于新旧社会交替的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先进知识分子提出的教育振兴方案。《劝学篇》以人权、教育平等为至上理念,依靠教育促进日本经济振兴,使日本早日进入近代化的快车道。《劝学篇》聚焦民智,指向未来;强调民德,指向人的现代化;侧重国民精神,指向独立于世界。重读《劝学篇》,有助于从新的角度为当今中国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福泽渝吉 劝学篇 面向未来
  • 简介:莎菲在“开门”(女性意识觉醒)与“关门”(凄美的遁逸)之间,夹生了自由与自囚参半的另外一种活法(“逃离”的谶言)。丁玲操纵个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双重启蒙话语“合谋”、生发了“在路上”的主题(女性出走与落脚的飘移不定与进行时态)和“召唤结构”(出走后何去何从),在美丽的权利和孤独的境遇的矛盾中,寻求着疑似病态人格的“自我认证”。

  • 标签: “鹅笼境地” 灵肉“维谷” 病态人格 逃离
  • 简介:通过重新审视《一地鸡毛》及关于它的各种评论,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理解80—90年代转变的切入口。作品通过对人物生活场景的描写,真实再现了80、90年代之交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生活感觉。同时,塑造了伴随着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型而产生的新人——"经济人"的形象。批评家、作家的评论和言说展现出80年代共识的破裂,以及理解、进入90年代的不同方式。

  • 标签: 《一地鸡毛》 生活感觉 “经济人” 共识
  • 简介: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双音节形名兼类词释义进行了考察,归纳了形名兼类词的基本释义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索形名兼类词在量上、结构关系上、自指和转指方面的特征,指出《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形名兼类词判定的标准更严格科学,释义也更准确全面,但也存在一些释义不够全面、处理规则没能贯彻到底之类的不足之处.

  • 标签: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形名兼类词 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