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当前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情况,以新疆石河子工程技术学校为例,初步分析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具体探索常态下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具体措施。

  • 标签: 〔〕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现状教学效果
  • 简介:教师队伍构成了教育体系的核心,教师队伍质量是提高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教育系统绩效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常态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的范式和分析框架,提质增效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不同国家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不同特点,但共同规律是教师流动受到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并在一定的财政预算约束条件下达到动态均衡。同时,教师校际之间的资源分布与流动既要强调政策效率,也要兼顾教育公平,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均衡。

  • 标签: 新常态 教师流动 资源配置 劳动力市场
  • 简介:体育课堂教学的“常态”,虽不能准确地给以界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常态指的是非常平实的体育课,即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是一个不断为学生提供援助的引导者,时时在为学生的每一天的成长引领护航。而不是为了某一天的短暂行为给予支持的,因此,教师教学更多应追求平实。因此.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一堂精彩的课堂表演,远远不如教师脚踏实地上好一节实实在在的课来得有价值。

  • 标签: 常态 体育课堂教学 体育教师 教师教学 课堂表演 引导者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农村经济改革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由经济相对贫困农村向发达城市涌动的民工潮持续高涨,如何有效地满足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需求已成为实施全民教育、巩固城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地位的北京市,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据国家农业部报告,2001年农民外出打工7800万人,比2000年增加5%,已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16.3%,其中北京现有流动人口多达300万之众。由于我国现行的由户籍所在地政府支持的义务教育体制,人口的流动造成了义务教育的供需错位。从而使得农村流入城市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北京教科院的研究人员自2000年开始与北京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基层学校共同就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流动人口密集的朝阳区、石景山区开展了有益的实践干预活动。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热切关注。现将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摘登如下,以便对缓解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难的问题有所助益。

  • 标签: 接纳性教育 流动人口 子女教育问题 中国 户籍管理 教育管理体制
  • 简介:<正>国家教委在1991年制订的《中小学地理学科国情教育纲要》中,把人口教育看作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小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和家乡的人口数量与发展状况,初步懂得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的重要性”。国家教委最新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社会教学大纲》也要求小学生“知道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初步懂得要控制人口,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道理。知道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由此可见,让小学生懂得点

  • 标签: 懂点 小学生 人口教育 乡土教材 行人 懂得点
  • 简介: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公共服务需求类型的差异可能导致公共资源配置代际冲突。本文利用CGSS微观数据和200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公共教育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存在公共资源配置代际冲突。主观上,人们对公共教育支出的支持力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同时,相对于公共教育领域,年龄越大的人越倾向于支持公共资源投入到社会保障和养老金领域。客观上,省级人口老龄化程度对公共教育支出强度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共资源配置代际冲突与中国特殊的老龄化进程有关。

  • 标签: 老龄化 公共教育 代际冲突 代际公平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转型变革的时代,中职教育的发展又处于摸索和困惑阶段,传统的教育方式、手段已难以适应当下和未来中职教育的现状和需求。针对新情况、新问题,重新梳理和塑造中职教师教育管理理念刻不容缓。

  • 标签: 〔〕中职教师教育管理
  • 简介:摘要日本人口出生人数自1970年代初期经济完成起飞之后开始持续减少,对于因应经济起飞时期高速发展壮大的高等教育机构形成极大的生源冲击甚至经营危机。由于少子化带来的就学人口减少,各高等院校不得不提高升学率、变通入学程序,包括开拓国际市场等等,采取各种措施满足招生需要。而由此造成的教育质量低下乃至教育目的的迷失,无疑为教育发展埋下更加深刻的危机。

  • 标签: 少子化 高等教育 升学率 招生 办学质量
  • 简介:随着生育政策由'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的调整,生育势能会逐渐释放,基于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北京市高中适龄人口及教育资源需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生育政策变动后出生的孩子成长为高中适龄人口之前,北京市高中适龄人口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从人口预测结果来看,2018—2020年的高中学龄人口基本保持2017年的水平,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结构调整。在人口政策的作用显现后,北京市高中适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给现有的北京市高中学校资源带来了很大压力,急需进行规模扩张调整。但是随着生育势能的完全释放,高中适龄人口数量很快进入下降期,生均占有资源增加,这是进行高中教育质量提升的最佳时期。基于人口变化对高中教育带来的影响,将未来北京市高中教育发展划分为结构调整期、规模扩张期以及内涵发展期三个阶段,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 标签: 人口预测 高中教育 发展规划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农村经济改革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由经济相对贫困农村向发达城市涌动的民工潮持续高涨,如何有效地满足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需求已成为实施全民教育、巩固城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地位的北京市,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据国家农业部报告,2001年农民外出打工7800万人,比2000年增加5%,已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16.3%,其中北京现有流动人口多达300万之众。由于我国现行的由户籍所在地政府支持的义务教育体制,人口的流动造成了义务教育的供需错位。从而使得农村流入城市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北京教科院的研究人员自2000年开始与北京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基层学校共同就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流动人口密集的朝阳区、石景山区开展了有益的实践干预活动。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热切关注。现将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摘登如下,以便对缓解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难的问题有所助益。

  • 标签: 义务教育 入学机会 教育质量 流动人口 子女教育 多元体制
  • 简介:摘要本文认为,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常态模式就有持续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目前的模式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起步阶段,缺乏常态化特征。根据民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构建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化模式,对有效开展民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民族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常态化模式
  • 简介:〕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的问题,说到底是能不能在我国真正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真正保障人民权利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政府能不能真正实践“三个代表”的问题。

  • 标签: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此文对巴蜀历史上天彭阙的功用、三星堆灰坑的用处、新都战国墓中铜钓的用处、巴蜀器物上花蒂手纹的含义、开明氏九井的奥妙和开明兽为何物等疑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巴蜀 史迹 新识
  • 简介:当前,中国生产要素集聚加剧,区域不平衡凸显,人口跨区域流动加速。通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实现创新要素集聚和地区人力资本重构,其意义重大。招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第一步。既有研究对高校招生与人力资本分布的关联性揭示得并不充分,需要的可信的实证研究给予支撑。

  • 标签: 人口迁移 招生计划 青年 大学 教育人才培养 高校人才培养
  • 简介:一部好的电视剧,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的吸引住观众,让人产生非往下看的强烈愿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可拨动起听众心灵中的琴弦,真可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引人人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课堂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实一项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在十几年的中学教学中,极其注重探索和掌握数学教学的导入艺术,通过实践,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本人的一些做法提供给大家:

  • 标签: 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导入 自然发展 教学艺术 |
  • 简介: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了解了杭州流动人口子女的在校生活、心理健康、家庭生活,并针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师、学校和流入地政府提出了不同建议。

  • 标签: 流动人口子女 生活状态 杭州
  • 简介: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界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著名命题认识与理解颇不合杜威的原意,本文认为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旨趣是教育应当是美好的,是快乐的,能够满足儿童的欲望;儿童在学校能享受幸福生活,学习就会是生动、活跃、快乐的;如果教育是未来生活的准备,就会减少儿童的兴趣活动,引起儿童的反抗,降低教育的效率。

  • 标签: 杜威 教育理论 “教育即生活” 研究结果 教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