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从稳定人口理论的角度,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中国人口的生育控制目标进行最基本的历史检验。人口变动的长周期和不可逆决定了人口变化的单向稳定性。研究发现,从1995年开始,中国人口进入快速衰减的时期,与静止人口目标相比减少的幅度在20%以上,而且处于加速衰减的趋势之中。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和进程的不同使区域间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巨大。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打破了人口自然规律所对应的男女比例而加剧人口年龄结构问题,影响粗出生率水平或出生规模。虽然中国通过生育政策调整来不断改善人口年龄结构问题,但出生性别比长期失调和全国人口流动过度聚集在北京、上海的局面也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和警惕。在生育意愿不高的条件下,即使对全面二孩政策生育预期估计比较乐观,但中国仍然处于人口快速衰减进程的趋势不变。

  • 标签: 稳定人口 年龄结构 基准人口 生育政策
  • 简介:本文基于联合国人口司关于中国2015年分性别1岁年龄组人口数据,在一定的生育水平、死亡水平、迁移水平和出生性别比参数假定下,利用队列分要素法预测2016-2100年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人口红利的影响。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生育政策调整下总和生育率的反弹增加了预测期内劳动年龄人口数,缓解了其下降的趋势;从总抚养比波动趋势可以得出,生育政策调整的初期是增加了社会的抚养负担,2057年后才能有效缓解社会的抚养负担,但并不能逆转其上升的趋势;以50%的人口抚养比为测算标准,生育政策调整将使人口窗口期提前4年左右结束;生育政策调整使得2100年总抚养比降低25.65%,将导致经济增长加快3%左右。

  • 标签: 生育政策调整 人口红利 人口总抚养比
  • 简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农村人口能够有效转移即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目前,二元结构、城乡制度供给不均衡等因素都影响着内蒙古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在城镇化进程中内蒙古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结合农业现代化、社会保障制度等问题分析制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合理化推进的因素,并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提出合理化建议.

  • 标签: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 简介:考察2007年和2013年吉林省朝鲜族和汉族农民收入的微观数据,结果显示,同一地区的朝鲜族和汉族农民之间虽存在收入差距,但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三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其差距正在缩小;同一地区的朝鲜族和汉族内部的农民收入差距,特别是朝鲜族内部农民收入差距具有不断扩大的倾向;与汉族相比,人口老龄化因素对朝鲜族的农业收入,具有决定性影响,这也是导致朝鲜族农村内部贫困率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农民收入差距 民族 “三农”政策
  • 简介:人口规模反映了城市活力,城市人口集聚乏力往往意味着经济下行和吸引力衰退.我国中小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普遍较弱.文章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探究了导致人口集聚能力弱的内在原因,发现就业收入、公共服务、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足是关键因素.其中,就业数量、收入水平与公共服务一直是发展短板,而生活环境曾是优势所在,发展重工业却破坏了城市环境,又加剧了城市宜居性和人口吸引力的下降.目前,中小城市正面临着就近城市化、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流动人口回流等机遇,通过补齐短板、挖掘自身优势、满足居民需求,类似荆门市的中小城市仍有希望重获活力.

  • 标签: 中小城市 人口集聚 荆门市
  • 简介:本文通过将出生率和死亡率纳入内生技术变迁模型,研究在人口规模保持不变时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理论模型表明,以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为特征的人口老龄化将引发技术进步效应。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4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人口老龄化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与理论模型一致。在考虑了反向因果、遗漏变量、非参数估计等稳健性检验后,基本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不同时间阶段人口老龄化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后发现,人口老龄化的技术进步效应呈现由弱到强的动态变化趋势。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研发部门 技术进步
  • 简介: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儿童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直观分析鄂伦春等10个民族儿童死亡状况,研究认为除鄂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外,其他民族儿童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生产水平偏低、环境卫生较差、医护条件不足、民族饮食不科学等方面是主要影响因素。可加大医疗扶贫与体系建设,提高科学就医宣传力度,加强儿童体育锻炼,普及科学锻炼知识,可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率及改善儿童体质健康状况。

  • 标签: 人口较少民族 体质健康 死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