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3 个结果
  • 简介:新世纪是一个文化创新的多元化时代,如何重建文学批评?新世纪文学批评的形态及其责任是什么?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报》、《文艺争鸣》杂志社联合主办了全国“新世纪文学批评的建构”学术研讨会。本刊就代表性观点以笔谈形式发表,意在推动对上述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 标签: 新世纪 文学批评 建构
  • 简介:面对“传统”遭遇忽视和放逐,艾略特毅然重视传统,并独具慧眼地对“传统”的内涵进行了极具深度地重新阐释,从而再次确立了“传统”在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地位.对艾略特文学批评视域下的“传统”观进行深入探究,可以为现代的文学批评理论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重要参考.

  • 标签: 艾略特 文学批评 传统 反思
  • 简介:永明时期在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新变期。永明文学批评的新变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学审美观念向世俗化方向发展,二是艺术风格上以平易流畅为追求目标,三是语言形式上强调声律的和谐搭配。

  • 标签: 新变 世俗化 平易 声律
  • 简介:本文回顾和评述了“五·四”前后和新时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方法论两次转型发展的历程;建国后文学批评方法论演变为大一统的僵化的政治批评的教训;西方文艺思潮及对我国当代文学批评方法论的影响。指出在我国当前的文学批评中,要坚持继承传统,借鉴外来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 标签: 方法论 文学批评 现当代文学 多元 开放 继承
  • 简介:通常,文学批评被理解为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中介。这一中介职业诞生于纸介质文学传播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作家能够收集到的关于他的创作信息反馈,包括身边的熟人、出版商那里的发行量、读者来信和职业批评家的声音。在这些可能的信息中,身边的熟人圈子太小,出版商那里的发行量信息太笼统模糊(因为发行量取决于多种因素),而一般读者如果想同作家交流,必须用信函的方式通过出版商或杂志编辑部转递,这不仅是一种太过曲折的方式而且还被悬置到漫长的时间等待之中,故绝大部分读者不会去同作家进行这样的交流,因此文学批评家就成了一种非常必要的职业。

  • 标签: 文学批评家 网络传播 读者来信 信息反馈 发行量 出版商
  • 简介:韩国战后的批评家们立足于战争的体验和精神创伤,直面审视当下的社会问题,思索人类的灵魂,在混乱中逐步梳理争论,努力建立战后文学的新秩序。其中民族文学论者和现代主义论者关于传统的争论以及对战后文学现状的深刻反省,对韩国现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的走向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韩国战后文学 传统观 战后批评 散文精神
  • 简介:近年来,文学批评因为价值缺失、引领缺位而被诟病的被动状态正在得到改变。我国文艺理论界在文学批评价值体系重构中,正在努力“回到马克思”的精神维度,在坚持学术自觉中构造文学批评的学理维度,在接受实践检验中提升文学批评的引领力度。文学批评遵循客观规律、服膺科学至诚、彰显引领价值的声音越来越集中,越来越响亮,并逐渐开始唱响文学批评话语的主旋律和掌控制高点。文学批评价值体系在重构中实现了新突破,做出了新贡献,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性成果,有力引领并推动着当代文学实践的发展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日益繁荣。

  • 标签: 文学批评 价值体系 重建 思想品质 学理自觉 实践检验
  • 简介:二址世纪以降,在哲学领域充满着纷争和变化。现代哲学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拒斥形布上的倾向。在批判古典哲学的前提下,形成了众多的哲学派。呈现出多元和渗透的趋势。在众多的哲学流派中,对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是分析哲学、现象学和科学哲学。在这些哲学流派的影响和渗稼下的文学批评显现出一些突出的世纪性特征。一是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呈现出强烈的革新变化的态势。二是对语言的关注和推崇。三是批评的理论化。四是文学批评的“全球意识”。

  • 标签: 二十世纪 文学批评 哲学背景 世纪特征 批评理论
  • 简介:在"逆流的日子"里,胡风实现了批评理论的建构。《A.P.契诃夫断片》、《罗曼.罗兰断片》等外国作家作品的阅读笔记,深化了左翼文学批评的理论内涵,《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则在对中外作家创作过程的认识中,实现了理论层面的提炼、升华和概括,揭示了体现"主观战斗精神"的文艺创作生命形态与精神世界的特殊表现。同时,为研究者重视的"潜在写作"文本,也丰富了胡风批评理论的内涵。

  • 标签: 胡风 《逆流的日子》 批评理论 建构
  • 简介:王充由于否定“天”的主宰性,所以他从中看到了人的主体性的觉醒,作家论成了王充文论思想的核心,他从元气论入手为后世文论才性提供了前提准备。《论衡》的《定贤篇》、《超奇篇》说明了王充的主要精神。

  • 标签: 王充 文学批评 作家论 元气论 《论衡》 《定贤篇》
  • 简介:国族文学与比较文学这两个学科方向的重要分界点之一,就在于研究方面对语言所提出的不同要求。在两种语言思维观念形成的各自惯性系统中,比较文学研究者必须在双项汇通中寻找共生的平衡与生存的第三种立场,因此也形成了第三种文学批评。在国际文学批评的面向上,第三种文学批评就是基于两种以上国族文学研究所形成的比较文学批评。从历史的历时性来看,在国族文学与比较文学之间存在着范式革命的冲突与对话,这种冲突与对话是相当紧张的,两者之间的确存在着不可通约性。多年来,比较文学为自己与其他学科之间所产生的观念上的不可通约性,做出了最大张力的解释与努力。比较文学研究对当代文学研究,也应该成为一种有效的学术文化推动力,实际上,比较文学就是全球史观的文学研究。

  • 标签: 比较文学 第三种文学批评 不可通约性 第三种诗学 全球史观
  • 简介:后殖民女性主义将性别的视角渗入民族议题的讨论中,使我们能够在民族、国家、阶级和性别的动态关系中讨论关于第三世界女性的问题,这是一种有益的理论跨界,并使我们对国/族主义的某些论述保持清晰的批判,其讨论共分为三个方面:公私话语的设置导致了女性身份的暧昧不明;置身于性别利益之上的国/族话语对女性的暴力;为抵抗西方殖民或争夺对女性的控制而提倡某种落后的传统等等.

  • 标签: 后殖民女性主义 性别 民族 传统文化 公私话语
  • 简介:说到《小鲍庄》与“文学寻根”的关系,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毫无疑问地认为《小鲍庄》该归属于这一“思潮”,这是今天的文学史给我们的结论。事实上,当我们重新翻阅80年代有关这部作品的文学批评时,会发现这个结论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理所当然,而是经历一个被反复推翻又重新建立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解读会为我们展现一个真正的有关文学的历史,告诉我们结论从何而来。

  • 标签: 《小鲍庄》 文学批评 寻根文学
  • 简介:易卜生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挪威剧作家,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在中国,易卜生对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学的影响仅次于莎士比亚。就中国话剧和现代文学而言,由于易卜生戏剧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感,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易卜生 现实主义戏剧 重读 莎士比亚 中国文学
  • 简介:在阿英看来,文学与政治(政治理念)不是非此即彼的对抗状态,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统一于对“理想中国”的想象之中。从“想象现实观”出发,阿英完成了“文学-政治”批评模式的思考探索。这种批评模式,倡导“审美-实践”的文学范式,认为文学与政治的链接是通过“想象”——对人类自由美好生活的想象,肯定人的价值,肯定文学的审美特性,肯定文学的实践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重要收获。

  • 标签: 阿英 批评模式 文学-政治 审美-实践
  • 简介:本文以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为例,就如何撰写所谓"好的批评",从文学批评的内容、形式到批评的意义和目的,结合个人的写作与阅读经验进行了讨论。希望通过阐释当代英语文学批评的本质和功用,而唤起当代语言研究者的使命感与责任。

  • 标签: 文学批评 阅读的本质 评论的撰写 批评的意义
  • 简介:叙事作品中情感成分是决定能否吸引读者完成阅读的关键。情感无疑是依附在语词之上的,不同的语言编排,即叙述方式,将产生不同的情感效能,因而情感达成和叙述的距离有着内在的联系。传统叙事作品是以现实的真实性为基础,它导致一种梦幻式阅读效果,是实现故事和情感而排斥叙述的,因而是零度的叙述。新潮叙事作品则是另一种极致,追求多种叙述的变化,弱化情感,实质上拆除与读者的情感桥梁。我们发现一种“间离式”叙事作品正在这两个极致之中,寻求适度的叙述距离,成为叙事作品的新走向。

  • 标签: 文学叙事 叙事作品 叙述方式 现代小说 小说语言 叙述主体
  • 简介:毋庸讳言,当今的文学批评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症候,比如功利色彩越来越浓厚,重作家不重作品的人情文章越来越常见,术语翻新但内容陈旧的文字比比皆是,许多批评不见心血毫无功力,纯粹是概念游戏.有的批评甚至动机不当或者目的可疑。相比之下,严肃而富有创见的文学批评却越来越鲜见。因此,对武器的批判,对批评本身的批评,已经变得刻不容缓,成了当务之急。

  • 标签: 文学批评 功利色彩 概念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