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论语·子罕》篇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淮欺,欺天乎!且乎与其死于阿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臣”相当于今天的治丧委员会,不过略有不同。

  • 标签: 同义词 委员会 “臣”
  • 简介:《尔雅》是中国古代首部同义词典,该书主要辨释文化同义词。成书者坚持一义相同的同义词观,运用了三种辨释方法:1.围绕一个共义辨同中之异。2.抓住主要异点辨同中之异。3.结合文化义辨同中乏异。

  • 标签: 《尔雅》 辨释方法 文化同义词
  • 简介:我从来不相信上帝,我没有想过给他写信。我曾经给爸爸妈妈写信,我写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给我亲爱的朋友写信,但我从来不写亲爱的,我写叉叉叉,我昨天出去野餐被蚊子咬了。我给我爱的人写信,我写叉叉叉,我昨天出去摔了一跤,你呢,你最近摔跤了吗?

  • 标签: 木木 《见字如晤》 中国 当代文学作品 杂著
  • 简介:本文主要以现代语义学中的义素分析法、语义场等方法,从微观、宏观两个方面进行辨析同义词,并与传统分析法对比中显示其周密、精细、科学,最后从语言实践中,意在用语义学知识,提高认识,运用语言能力.

  • 标签: 语义学 同义词 辨析 应用
  • 简介:会意在构形时,其素的选取不是任意的,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人本位”原则,以具象表征抽象的形象化原则,讲求意合与构境的整体观照原则等贯穿于素选取的过程中。

  • 标签: 会意字 构形 字素
  • 简介:本文认为出土简帛典籍与传世典籍之间的异文是研究古汉语同义词的极好材料.由简帛典籍异文出发讨论了古汉语同义词的确认问题,并从异文角度对几组古汉语同义词进行了辨析,对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商讨,澄清了一些认识.

  • 标签: 简帛典籍 异文 同义词
  • 简介:(一)什么叫通借通借又叫通假,前人也称之为假借.是古书中用音同音近的来代替本字的现象。如:

  • 标签: 通借字 语文教学 汉字 文字学
  • 简介:同义句是指“句子的语序不同或构造不同而表达内容基本相同的两组或几组句子。”在语言表达中,由于不同的语用需要.我们会灵活选用不同的句式。文章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NP+在+NPL+V着”及其同义句式进行分析。

  • 标签: “NP+在+NPL+V着” 同义句式 认知分析
  • 简介:文言“者”的用法,概括起来约有七种,分说如下:一、作代词用。1.代人。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句中的“者”译作“的人”。

  • 标签: “者”字 用法 《鸿门宴》 王天下 文言 代词
  • 简介:“所”是古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用法较复杂的一个词,“所”一般与其他词或词组组合使用形成“所”结构。通过分析《论语》中的实例,归纳“所”的意义和用法,主要论述“所+动”结构,并引入其他“所”结构并分析,例如“所+名(形)”结构、“所+介”结构以及一些特殊的“所”结构等。

  • 标签: 词性 《论语》 “所”字结构
  • 简介:《左传》中出现837次的"是",主要用作指示代词和连词词素。作为指示代词的"是",在句中可作定语、宾语、主语和谓语,这种用法范围广,情况复杂,出现次数较多,需要根据上下文意做出相应的译释。作为连词词素的"是",主要是从指示代词的用法虚化而来,多与"以""是""故"等连用。

  • 标签: 《左传》 古代汉语 敖镜浩
  • 简介:简化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建国之后,简化有了合法的地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但是简化还是存在很多的不科学的地方,正因为如此,简化才屡遭反对。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当重视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认真审视简化的不足,使简化实现科学性的转变。

  • 标签: 简化字 社会性 科学性
  • 简介:药品和保健品的外包装上印有:卫药准卫药健、卫食等标识代表什么意思?所谓“药准”、“卫食”、“药健”等等的标识,就是人们常说的生产批号。其意思就是告诉人们该产品已经通过审批和注册了。眼下通过广告宣传防病治病的产品大致有三类:一类是卫准字号,...

  • 标签: 卫药健字 外包装 卫药准字 广告宣传 药准 卫准
  • 简介:本文以《大唐西域记》作为考察对象,抽取《大唐西域记》中所有的“矣”用例作为材料,从语体分布、语法意义、语法作用的角度对本书中的全部“矣”用法进行分析。发现“矣”在《大唐西域记》中多用于陈述句中,主要表示一种强调、确认的语气。从句子结构上看主要位于单句中,在复句中位于复句前一分句末尾时,主要起一种提顿语气的作用。在感叹句和祈使句中使用的较少,主要是对“已然”“将然”“必然”事件的慨叹。此外,“矣”在《大唐西域记》中的使用受到语体的影响。

  • 标签: 《大唐西域记》 “矣” 语体
  • 简介:是《马氏文通》中没有西方语法为依傍的"华文所独",以《论语》中的助用例为语料,从三个方面考察马氏的助,发现:其一马氏以"传信"和"传疑"远不能概括助的语气意义,《论语》的助可分为陈述、疑问、感叹和提起。其二《论语》中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证明了马氏对"合助助"论述的正确性。其三马氏遵循助的单功能性,有助于分析助的细微差别和语气词连用。

  • 标签: 《论语》 《马氏文通》 助字
  • 简介:徐通锵先生提出的“本位”理论是近年来汉语言研究的重要进展。“本位”理论虽然对汉语言研究有一定的开拓性价值,但也存在着某些不够完善之处。

  • 标签: 字本位 汉语 徐通锵
  • 简介:北京语音中读为轻唇音的某些,在重庆方言中读为重唇音,这是重庆方言保留古音的结果。在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中,大量客家人进入四川、重庆境内,受其方言的影响,重庆方言中某些古全浊声母仄声今读为送气音。重庆方言中某些精组今读为舌面音,在腭化问题上比北京语音更为"超前"。古见晓组的某些,在今天北京语音里已经读成了舌面音[t揶]、[t揶h]、[揶],但在重庆方言里仍然保留古音,读成舌根音[k]、[kh]、[x]。

  • 标签: 重庆方言 西南官话 例外字 语音演变
  • 简介:关于'家'的形体结构,前人的研究主要是从考古学与文字学角度出发,考察'家'的发现情况和古文字本身的渊源。文章从新的角度给予了全新的见解,即从它的原始意义出发,把'家'拆分为'宀'和'豕,'分析'宀'时,着重从中国古代干栏建筑的发展史还原它;分析'豕'时,具体从中国古代牧畜业的发展史中人类与'豕'之间的关系加以阐述。

  • 标签: 干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