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如何将核心素养培养贯彻教学始终,如何个性化优化课堂结构,从而更好地落实每节课教学目标任务,是每位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消化和吸收这节课教学,探讨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结构优化,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融入生物核心素养。  关键词:消化吸收;课堂优化;核心素养     消化和吸收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 4 单元第 2 章第 2 节的内容,本节教学要注意与上节课内容有效衔接,采用观察与讲授法,以及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消化和吸收原理,重点在于实验的设计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自已归纳出消化和吸收概念,说出每种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具体流入哪个位置,消化液含有什么酶?等等。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麦芽糖,在小肠中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和消化液,这些都是本节课需要重点要掌握的内容。学生好奇心很强,对消化和吸收相关知识比较感兴趣,但理解上有一定难度。课程标准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如何通过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更好体现这一价值理念,生物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不妨深入去挖掘。     一、课堂情境引入     通过书夲一家三口的对话,我们了解到母亲要求孩子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话有道理吗?为什么?教师首先创设教学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引入消化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激发主动探究食物中含有的多种营养物质是如何在体内消化的?接着,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了解淀粉在口腔是怎样初步转化成麦芽糖的,馒头为什么会变甜?通过交流得出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参与都有关系。教师通过情境引入激起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操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复习旧知     本节课所学内容建立在食物的营养物质基础上,首先通过复习回忆细胞的生活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学生回答主要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种营养物质,教师接着介绍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从而引入消化的概念,前后知识衔接自然,学生易于接受,对所学知识充满好奇,从而进一步激发起探究新知的学习热情。通过复习旧知,为消化和吸收这节课奠定了知识基础,然后逐个分析每一种营养物质是如何被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的?从而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合作探究     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不妨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探究思考:各种营养物质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哪里?消化得到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所吸收吗?馒头在口腔中为什么经过咀嚼会慢慢变甜?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分解?物理性变化和化学性变化到底有什么区别?三支试管中哪一支是对照组,哪支是实验组,我们应该学会如何进行区分?三支试管为什么要一起放在 37° 的水温中?向试管中滴加碘液颜色会如何变化?为什么?淀粉、蛋白质、脂肪等三大能量物质如何最终在小肠被消化和吸收?教师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层层递进逐步展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猜想展开讨论,科学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激烈的争论中逐渐理清认识,发现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馒头中的淀粉才能与唾液充分混匀,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可以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并最终在小肠中转化为葡萄糖。教师不断将知识引向深入,化复杂为简单,化腐朽为神奇,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达成普遍认知,从而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并为后面所学习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核心素养能力得到明显锻炼和提高。 四、合理运用教学素材    生物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个性品质。     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各种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各种与教学有关的诗歌,各种内容丰富详实的图片资料,科技、技术、社会,各种探究性问题,观察与思考,科学家的故事等等。另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好网上内容丰富的图像资料、动画视频、幻灯片、教学资源等等。宋代程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些课内外资料极大丰富了学生认知,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同时也极大促进了学生能力提高和发展。以本节课消化和吸收为例,教材通过小资料以及资料分析明确介绍了酶、肝脏、小肠以及大肠的作用,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通过技能训练进一步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强化,课外知识得到拓展,探究应用能力得到了明显培养和提高。 五、科学合理评价    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应该把握科学评价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学会自我完善、自我调控。教师采用口头评价、问卷调查、作业反馈、试卷检测等多种形式,体现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评价策略,多用鼓励的眼光看待学生。《礼记 · 学记》名言:“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平时应该多注意细心观察学生,珍惜学生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在卓越追求中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总之,生物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情感以及思维方式进行升华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友新 , 王中华,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文化变革研究 [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7 , 4. [2] 吴成军,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研究 [J]. 中国考试, 2017 , 10. [3] 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理事会,二十一世纪新生物 [M]. 涂长晟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 标签:
  • 简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思想政治学科作为育人的基础学科,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实践性等特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遵循主导性、开放性、有效性等原则,以典型为模范提升主体,以目标为基石改革载体,以发展为目标创新主渠道,以稳定为原则丰富辅渠道,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新途径。

  • 标签: 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 途径
  • 简介:摘要: 教学改革 思想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完成基础知识讲解之后,要同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素养。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落实核心素养思想,让 核心素养 思想与科学教学重点知识融合,保证学生能适应终身发展 及 社会发展 要求 ,形成必要品格和相关学习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总体教学 技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综合提升感知, 也会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增强总体成果,促进学生学习感悟的不断提升,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思想的有效策略。

  • 标签: 小学科学 核心素养 培养 方式 探究
  • 简介:本文在阐释中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中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其主要对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课和听说课教学实践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些许思考。

  • 标签: 中学英语 学科核心素养 内涵 教学实践
  • 简介:害羞是指人际情境下的不适或抑制的一种倾向。针对害羞现象,从遗传学与神经递质影响、外周生理变化和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发现,害羞与5-羟色胺转运基因多态性、β1-肾上腺素受体等基因多态性有关;害羞个体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异常;害羞个体的颞上回、海马旁回、脑岛、小脑后叶的灰质密度增高,并且额叶、颞叶皮质及杏仁核等脑区的功能及功能连接表现异常。研究结果表明,害羞具有稳定的生物基础,并且可能是一种多系统联合改变的结果。

  • 标签: 害羞 生物学基础 神经影像
  • 简介: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培养的开放性和整体性的有机结合开始,培养创新品质、创新意志力、创新志向及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等,加强双基教学。

  • 标签: 创新能力创新性思维生物学教学培养
  • 简介:食品与发酵微生物课是食品与发酵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要为食品与发酵专业学生打下牢固的微生物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该专业是综合了食品与发酵两个专业的特点,为拓宽专业面而设置的,本课程就须兼顾食品与发酵专业的特点来讲授。笔者在认真钻研了教材及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后,精心编写了讲义,实施在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体会如下:

  • 标签: 发酵微生物学 食品保藏 发酵工程 专业面 教学总结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为了让学生掌握好微生物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把参与式教学法应用于《微生物》的实验教学中。首先根据医药行业的要求及微生物的先进技术设计参与式实验教学方案;充分做好学生参与实验课的准备;最后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实验。实践结果表明,参与式教学法在《微生物》的实验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参与式《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 简介: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根据"食品微生物"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与考证相衔接,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操作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使学生顺利获得双证。

  • 标签: 食品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能力培养
  • 简介:本文阐述了对《微生物》与《免疫学》两门课程进行的改革和创新,内容包括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办法,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确立以模块教学为中心,确立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水平为目标的课程指导思想,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培养理论知识"大而全"的研究型人才而是以"必需、够用"原则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并说明了将《微生物》与《免疫学》两门课程改革为《微生物与免疫学》一门课程的思路。

  • 标签: 高职 微生物学 免疫学 教学 改革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师以往对学生采用的较为单一的评价形式已经逐渐地变成了对学生能力、综合素养、品行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如今新课程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信息意识。核心素养是教育的风向标,所以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针对中学生的特点来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实现新课程的标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 标签: 核心素养 信息素养 培养
  • 简介:在我国高等学校专业建设过程中,以生命科学专业为基础,发展农学专业的院校有数十所。基于师范院校生物院(系)设立水产养殖学专业在新时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挑战,应对挑战须发挥生命科学的学科优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水产—生物技术复合型人才。

  • 标签: 师范院校 水产养殖 生物科学
  • 简介:经调查初步鉴定出蓬溪县赤城湖水库有指示藻类44种,隶属于6门、25属。其中极常出现在多污带水体的指示藻类2种,板常出现于α-中污带水体中的指示藻类15种,中污带板常出现的种类20种,微污带水体中板常出现的种类为7种。利用指示藻类和Margalef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目前赤城湖水库的水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通过严格管理和自来水厂的消毒、灭菌,从而保证居民生活的安全用水。

  • 标签: 赤城湖水库 指示藻类 水质评价
  • 简介:“育人为本”的教师核心素养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以育人为旨归的。教师核心素养的生成来自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外在驱动、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内在生成、信息时代文化全球化的持续催化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培育教师的核心素养需引导教师主动学习、优化教师教育课程、加强教师职后培训、构建学习共同体以及完善评价和保障机制。

  • 标签: 育人为本 教师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
  • 简介:中职教育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含量,更要增加文化知识含量,强化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中职学生人文素养不高的现状,现代企业用人标准的提升,中职学校办学特色和目标等决定了中职德育应以人文素养的培育为核心维度。

  • 标签: 中职 德育 核心维度 人文素养
  • 简介:在现代社会背景之下,我国的教育从传统的以"文本"为核心的应试教育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转变。以语文学科为例,教育不仅仅是掌握学科本位知识,更是要将这些知识得以内化从而促进学生思想、行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因此,必须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促进学科的发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知识的学习在文本的基础之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发展性。

  • 标签: 语文学科 核心素养 高效课堂
  • 简介:高职公共基础课平台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文化基础课,更有着培养高职生核心素养的功能。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日常教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运用课外活动时间,突出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 标签: 高职教育 基础课平台 核心素养
  • 简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核心素养结构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培养高端技能人才是当下高职院校的立身之命,高端技能人才具有高端性、创新性、高级职业性、可持续发展性等明显特征。有必要从知识、能力、素质要素三个方面来认识高端技能人才的核心要素,并努力优化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 标签: 高端技能人才 基本特征 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