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外伤损伤,通常是由于外力创伤引起的。除了损伤时造成的损伤之外,脑外伤会引起一系列生理、认知、社交、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并且结果的严重程度可以从完全恢复到永久残疾或死亡。目前,本病仍处于无法根治的状况,本文就TBI的损伤机制以及TBI后运动干预脑损伤的最近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今后TBI的预防及治疗有所帮助。方法在Pubmed,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以及超星数据库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文献。结果TBI后进行运动干预,对脑损伤的有积极的影响。但是,运动干预在脑损伤患者身上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结论运动干预对TBI的影响还与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时间以及脑损伤后开始运动的时间窗有关。虽然运动干预能够改善TBI的并发症和继发症,但是目前的研究中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临床指导方案。因此,我们仍然需要在这一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为TBI的康复治疗提供最优化的运动方案。

  • 标签: 运动干预 TBI 损伤机制
  • 简介:探讨电针(EA)联合白藜芦醇(Res)对运动骨骼肌损伤(EIMD)的治疗效果。方法:取雄性SD健康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EIMD组(B组)、Res+EA+EIMD组(C组)、Res+EIMD组(D组)和EA+EIMD组(E组)。运动后7d,取腹主动脉血检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白细胞介素-6和肌红蛋白的含量,并通过电镜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以及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腓肠肌中细胞膜骨架蛋白dystrophin以及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变化。结果:B组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发生损伤,且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和HSP-70表达量比A组升高,而dystrophin表达量降低。C组、D组和E组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较B组轻,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均低于B组,HSP-70和dystrophin的表达量显著高于B组,且C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D组和E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和电针具有促进EIMD修复的功效,两者相结合可使疗效更显著,具有明显协同增效作用。

  • 标签: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 白藜芦醇 电针 电子显微镜 DYSTROPHIN HSP-70
  • 简介:排球运动有着极为复杂的技能要求,相对于其他体育项目有自身的特殊。排球的技术要求和身体某些部位的生理弱点存在一定的矛盾,很容易导致相应的运动损伤。近年来,高校排球项目专业学生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运动损伤,这不仅对他们的日常训练带来负面影响,很难提升竞技水平,甚至会对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对此开展FMS实证研究,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 标签: 排球运动 运动损伤 实证研究 高校 筛查 功能
  • 简介:我国运动员在比赛中争光的背后是付出的汗水与健康。运动损伤作为运动员常见的反复疲劳伤与急性意外创伤,起初由于运动员错误的动作编排导致其关节力量与本体感觉发生改变,进而伴随着疼痛与炎症导致关节退化与身体姿势的改变,使得受损身体肌肉失衡使得姿势发生改变,再加剧关节力量与本体脱节,最终成为恶性循环。本文以损伤机制为切入点,通过阐述损伤机制,进而思考运动员身体的康复与预防,希望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积极影响。

  • 标签: 运动损伤 损伤机制 康复
  • 简介:体操训练是人们用来提高身体素质和强化体能的重要方法,但是在运动训练中往往会因为很多不良的因素造成运动损伤,例如:体操动作不规范,训练不专业,身体素质较差以及机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等,本文目的是通过分析体操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提出一些合理性预防损伤的方法,并针对运动损伤提出了一些处理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体操教学 运动损伤 预防措施
  • 简介:现阶段,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升,因此,各大高校对于体育教学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经常会造成学的运动损伤,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进步。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进行了简单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高校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 预防 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高量模式(HV)和高强度模式(HI)速度耐力训练对短跑运动员肌肉损伤的影响。方法:招募14名短跑运动员(年龄18.57±2.56岁,身高181.00±5.16cm,体重68.00±6.45kg,训练年限6.35±2.92年,200m跑最好成绩22.19±1.06s)分别于HV模式和HI模式速度耐力训练前15min、训练后24h、48h和72h对受试者的肌肉损伤指标进行测试。采用酶偶联法检测肌酸激酶(CK)含量,MyotonPRO数字化肌肉功能评估系统检测肌肉硬度(MS),OPTOJUMP运动素质测试系统检测纵跳高度(CMJ),Kin-Com等速测力器检测最大自主收缩力量(MVC)。结果:1)HV模式受试者的CK值和CMJ值在训练后24h出现了显著下降(P<0.05),但在训练后48h基本恢复至了训练前的水平(P>0.05),MS值和MVC值在训练后没有出现显著下降(P>0.05);2)HI模式受试者的CK值、MS值、CMJ值和MVC值在训练后24h和48h均出现了显著下降(P<0.05),但在训练后72h基本恢复到了训练前的水平(P>0.05);3)HI模式受试者的MS值、CMJ值和MVC值在训练后24h和48h均显著高于HV模式受试者(P<0.05),HI模式受试者的CK值在训练后24h、48h和72h均显著高于HV模式受试者(P<0.05)。结论:HV模式和HI模式速度耐力训练都会对受试者的肌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但HI模式速度耐力训练对受试者肌肉造成的损伤程度比HV模式速度耐力训练更为严重。

  • 标签: 短跑 速度耐力 训练模式 肌肉损伤 训练量 训练强度
  • 简介:运动损伤是指在从事体育运动过程中,人的机体内部或外部所发生的损伤。篮球运动作为学校体育重要项目,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在体育运动中造成的各种运动损伤,不但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还会造成心理阴影,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本文将着重对篮球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损伤部位和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增强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防伤病意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 标签: 篮球运动 损伤 处理 预防
  • 简介:排球运动在高校非常流行,很受大学生青睐。其与网球同属隔网对抗项目,运动员需要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以免因运动或训练不当,出现损伤。本文通过对高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及损伤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预防措施,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 标签: 排球运动 运动损伤 预防
  • 简介:在篮球运动中,踝关节的机能对于运动员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是踝关节损伤严重,不仅影响着篮球运动员的成绩还涉及到其今后的运动生涯。踝关节损伤所带来的伤害,轻则使人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然降低运动能力,重则导致运动能力的丧失,因此对踝关节损伤进行分析有一定必要。为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须探讨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原因,据此采取措施,以便降低篮球运动者受伤率。

  • 标签: 篮球 踝关节 损伤 原因 预防 治疗
  • 简介:现在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体育活动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热爱体育运动。体育教学训练尤其是对篮球的教学训练越来越受高中体育专业学生的欢迎,但由于缺乏应急措施和运动损伤的体育健康知识,篮球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事故时有发生,常常给篮球专业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为了减少高中篮球专业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运动损伤,需要针对篮球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本文对高中篮球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具体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探析,进而提出如何运动损伤的有效预防措施以及体能训练对篮球运动损伤的预防作用,这对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体能训练 篮球运动 损伤 预防作用
  • 简介:本文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太极拳习练者出现的膝关节运动损伤情况进行分析,以充分了解和掌握损伤发生的原因,提供预防工作的思考,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损伤的发生,从而促进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的健身效果。

  • 标签: 太极拳 膝关节 运动损伤
  •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统计法,以福建师范大学羽毛球爱好者为样本,对高校大学生肩关节损伤问题从生理学和解剖学角度进行探析。结果显示,造成羽毛球爱好者肩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有:羽毛球技术动作不规范、缺乏运动损伤认知、训练水平不足身体素质欠佳、运动负荷过大、准备活动不充分等原因。建议:规范羽毛球的技术动作、提高肩关节损伤认知、合理安排运动量、创建个人医务档案、加强损伤监督、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 标签: 羽毛球 高校 肩关节 损伤
  • 简介:以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举重队在校的39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举重队队员损伤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与整理,结果显示,男队的损伤率78.3%要大于女队的68.8%;在所有的损伤部位里,膝关节的损伤率最高,为34.5%;损伤类型里肌肉拉伤的占比最大,为70.0%;在年龄段[13,16)中损伤率最高,为48.7%;训练年限在4年以下的损伤人数大于4年以上的。结论:造成深圳市体校举重队损伤的29人的原因有异常动作模式、热身不全面等两大主要原因,因此为了避免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以上几点因素需要重视。

  • 标签: 举重 运动损伤 体校
  • 简介:篮球一直以往作为世界三大球类运动之一受到广泛关注,其激烈的身体对抗和长时间的跑动、跳跃等运动特点也导致篮球运动损伤率居高不下。作为篮球运动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运动装备—篮球鞋,在发挥运动员运动表现和预防运动损伤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篮球鞋对篮球运动生物力学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大量研究集中在篮球鞋的底部结构对运动损伤的生物力学作用,且以大底、中底的硬度、屈曲刚度等较为多见;研究普遍认为地面反作用力、侧切变向动作等是造成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未来建议应细化足的结构,更为具体深入的分析其对踝关节损伤等的意义,增加篮球鞋后跟杯结构的相关研究。

  • 标签: 篮球鞋 损伤 踝关节 生物力学 运动装备
  • 简介:随着现代足球全球化的发展,精英足球运动员异地参赛日益频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巨大,自然环境的差异会对精英足球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冲击,如果应对不当,则会极大地影响运动表现。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精英足球运动员表现的自然环境压力进行了综述与分析。研究发现:温度、海拔和时差是影响精英运动员表现的主要自然环境压力。其中高温高湿环境、高海拔环境、旅行疲劳和2h以上的时差对精英足球运动员的表现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建议。

  • 标签: 精英足球运动员 自然环境 压力 温度 海拔 时差
  • 简介:文章主要研究学生在运动中如何会受伤,受伤的原因,以及产生何种影响。无论课内外活动都学会避免意外事故发生。研究结果表明:踝关节、膝盖、腕关节、手指受伤几率较大,其次是腰、大腿、小腿等。文章针对各个关节部位还有受伤程度做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增强学生篮球运动兴趣,提高篮球课教学效率。

  • 标签: 篮球爱好者 运动损伤情况 调查研究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回顾、梳理了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的相关文献成果及主要发达国家的实施经验,认为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可以促进"健康中国"政策宣传和落地,贯彻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体现公平竞争的人才选拔机制,有利于人才的多样化选拔与培养,扩大体育人才规模及优化素质,有效引导学生增强体质健康。同时,分析了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的可行,建议从体育学科能力视角入手,设计了相应实施路径和具体操作办法,可先行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改革试点,再逐步推行。

  • 标签: 体育 高考选考科目 体育特长生 体育学科能力 基本素质测试 体育专项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