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作者对腭裂术后病人进行了长时间的语音康复训练。在这一过程中,运用语图分析等实验手段分析了腭裂语的元音,辅音,共振峰的残缺,鼻音的干扰,及其他由代偿引起的问题。归纳出了腭裂语的典型声学表现。同时,还分析了病人语音矫治的过程,研究腭裂语音康复的规律,矫治的重点所在,以及矫治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语音矫治 腭裂语 语图分析 声学表现
  • 简介:一意识流、蒙太奇、荒诞小说,心态小说的叙述方式突破了传统小说全知全能式的单一模式。当代小说的言语形态随之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标情绪语”就是一种引人注目的言语现象。所谓标情绪语指的是适应形象主体塑造或作者意绪表达的需要偏离一般语法要求,在该标点处有意不加标点而成的一种言语形态。其显著特点有二一是通过对语言本身的操作渲染出一种情绪和意境。这种情绪意境作用于读者,与读者的感情世界沟通,引起审美认同。二是具有相同结构方式的词语或句子连缀,形成不加标点的表层结构,一气呵成的语气。

  • 标签: 情绪 修辞美 艺术 荒诞小说 单一模式 全知全能
  • 简介:《声哀乐论》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篇旷世奇文,但对文本的解读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实上,《声哀乐论》的美学及哲学内涵远未揭露出冰山一角,其在中西美学史及哲学史上也远未得到它自身应得的地位和尊重。本文将以皮尔斯现象学和符号学为参照,细绎《声哀乐论》所揭示的深刻的第一性、第二性、第三性范畴内涵以及符号在美感中的作用,从而解蔽《声哀乐论》,彰显《声哀乐论》的特质,重估《声哀乐论》在中西美学史及哲学史上的价值和贡献。

  • 标签: 嵇康 皮尔斯 《声无哀乐论》 现象学 符号学 美学
  • 简介:领导小组讨论是一种新型的面试方式,参与者在讨论过程中的语言使用情况,尤其是会话过程中的打断现象,值得关注。本文立足于真实的话语文本,以会话结构理论为框架,对领导小组讨论中的打断现象进行研究,从打断的原因、类型、互动特点和打断对面试结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打断是讨论中重要的话语策略,运用得当,可以使打断者取得期望的效果。

  • 标签: 无领导小组讨论 话轮 打断
  • 简介:以“事物首现”为视点,探讨“他不小心把一个杯子打破了”类的定式把字句的存在理据。“把”后“一量名”具有“说话人已知、听话人未知”的信息特征。定式把字句不能表达祈使语气,在现代汉语中是受限制的格式,它实际上是一种扭曲现象,它必须同时满足事物首现、把字句句法、听说双方未知已知对立等不同方面的要求,正是因为定式把字句具备这种能力,还具有一系列的语用价值,它才得以存在于现代汉语之中。

  • 标签: 事物首现 无定式把字句 存在理据 语言信息
  • 简介:以自名器为依据,从器物所属、出土时地、名发展源流、古今学者论述几个方面综合考察春秋青铜器名zheng、盆、盏、dan等,认为这四个名都是方言.

  • 标签: ZHENG dan 方言
  • 简介:标点文字”在当代的文艺作品中经常见到,对于这种现象,有人反对,有人赞扬。也有人有条件地肯定,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展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好处。欢迎读者来稿就这一问题发表意见。

  • 标签: 标点符号 修辞作用 客观基础 文字 文艺作品 表意
  • 简介:中国文明肇始于先秦时期,而图像文化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曾多次展现在这个时期的青铜器、玉石与装饰品等器物之上。本文选取这个时期图像文化的代表性载体——青铜器为研究对象,以此审视青铜器之"象"的生产机制、传播机制与象征性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试图搭建一个以青铜器之"象"观"文化"符号的整体性思考框架,并对此作进一步探析。

  • 标签: 夏商周 青铜时代 文化符号 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