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正>对稿件进行整理、加工,是编辑人员的重要职责。要履行好这一职责,不懂得修辞,尤其是话语修辞是不行的。所谓话语,就是语义上有联系、有完整话题、结构上相衔接的一连串语句。话语修辞是研究话语修辞的规律的。传统修辞学,从语音、词汇、语法的角度来研究修辞手段及其表达效果;但这些效果,只有在话语中才能显示出来。作为编辑人员,必须立足于话语,掌握好由句子构成的超句统一体的规律。

  • 标签: 话语连贯 谈话语
  • 简介:<正>《琐忆》是唐弢同志1961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现已收入全国统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用几件貌似细小琐碎的事来反映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另外,我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也能学到鲁迅先生谈话的一些技巧。一、巧转话题

  • 标签: 谈话技巧 学习鲁迅 鲁迅先生 阔佬 男女同学 大人格
  • 简介:<正>不同的应用领域会对自然语言处理系统提出各种不同的要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希望系统处理的是自然语言,是大规模的真实文本。国际计算语言学界把这一要求确定为未来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还是近两三年的事。本文以谈话方式介绍了这个要求的含义,以及它给语言文字研究带来的巨大影响。影响之一是语料库语言学的崛起,它反映了现代语言学研究中经验

  • 标签: 真实文本 语料库语言学 词性标注 词库 自然语言处理系统 入句
  • 简介:高本汉一共留下两份珍贵的遗产:一份是直线发展观,系结合比较与文献释读法打造而成。另一份是双线发展观,是纯粹由比较透视出来的结晶。20世纪的汉语历史音韵学在高本汉的影响下,直线发展观偏荣,双线发展观偏枯。

  • 标签: 比较法 汉语历史音韵学 直线发展观 双线发展观
  • 简介:汉字构成的字元分析张天光,黄伯荣,翟万林近年来,对于汉字结构和构造成分的分析,部件分析似乎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偏旁分析。然而部件分析同样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同样难具实用价值。本文拟对部件分析存在的缺陷加以分析,同时对笔者经过多年研究提出的...

  • 标签: 计算机汉字输入法 分析法 字元 单元字 合体字 汉字编码
  • 简介:语义学比较是已故邢公畹教授1994年提出的一种利用两种或几种具有共同文化源头的语言之间的深层语义对应规律,确定同源词的新方法.本文概括介绍语义学比较的提出、操作程序,举出了部分公式和具体的深层对应例证.在此基础上联系语音学比较论证了语义学比较的理论基础,指出:语义学比较并不是以寻找个别或少数的深层对应式为满足,它的根本目的是要证明两种语言词汇-语义系统的全部符合.凡是能够进入深层语义对应式中的语词,大体上都是同源词.因此,语义学比较是鉴定同源词的有效方法;汉台语之间的系统深层语义对应是它们历史同源关系的逻辑实证.

  • 标签: 语义学 同源词 对应 深层语义 台语 语言词汇
  • 简介:对目前音韵学中所用的统计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了统计在音韵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强调了统计的科学性,并从统计学原理、方法的引入、运用中的注意事项和统计在音韵学运用中的优势和不足等方面对三种统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标签: 方法论 概率论 音韵学 统计
  • 简介:语义学比较是邢公畹教授1994年提出的一种利用语言间的深层语义对应规律鉴定同源词,确定语言亲属关系的方法。该方法提出后得到很多学者的支持,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质疑、建议。本文从这些批评、建议中归纳出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同音异义字是否可能—起借入另一个语言;关于偶合问题;朝鲜、日本、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都可以和汉语中古音形成漂亮的深层对应吗?语义比较和语音比较的关系;关于语义学比较的缺陷。

  • 标签: 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 语义学比较法 深层语义对应 同源词
  • 简介:从《汉科技词汇大全》谈劣质大词典黄建华社会上近几年来陆续推出一些据说是“权威之作”的“大全”或“大典”,《汉科技词汇大全》是其中较早的一部。此书16开,近2500页,字数825.1万。就篇幅来说,目前还未见到有哪一本汉科技词典可与之相比。这样的...

  • 标签: 科技词汇 词典论 科技词典 双语专科词典 读者服务 总体设计
  • 简介:北京话词重音的有无及其分布的规律是汉语音系中长期以来争议最多、挑战性最强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双音组这一重音的最小单位入手,一方面探讨重音的表现及其与声调的关系,一方面探讨重音的辨别方法及其类型的界定。我们认为:声调语言的轻重音必然表现为调值实现的充分度,而这种充分度既可以通过语音设备来测量,又可以通过对比用说活人的内在语感来鉴别,二者均不失为当代音系研究的手段。本文提供了作者自1996年以来共同探讨用对比方法测试北京人对北京话带调双音节词语重音的内在语感所得到的初步认识,并对今后的词重音研究提出一些没想和建议。

  • 标签: 重音 声调 轻声词 带调双音组 带调左重组 最小差别对
  • 简介:<正>一门科学的建立、进步和发展,跟所采用的方法密切相关。语言风格学的建立、进步和发展,也离不开方法的运用和方法论的研究。语言风格学的方法论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哲学方法论。语言风格是人际交往中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历史上的一些研究者对语言风格的主观主义的、印象主义的分析和评价,之所以很玄虚,很浮华,就是因为在哲学方法论上缺少唯物辩证法的精神,没有把语言风格研究建立在扎实的语言物质因

  • 标签: 语言风格学 实验法 基本方法 风格手段 风格要素 言语格调
  • 简介:<正>一重新审视的由来(一)从某一意义上说,汉字的优点与缺点是共生的,它们都共生在汉字的特点上。这一特点可以表述为:数百个部件以非语音组合方式以及非确定性方式拼组成数万个方块字,它们与(单音节)语素有着固定的联系。所谓“数百个部件”:据统计,在16339个汉字中,末级部件(即不能再次切分的部件)达675个,如果是11834个汉字,则末级部件为648个。所谓“非语音组合方式”:部件组合的方式不是音与音的组合(拼音),既不是音素与音素的组合,也不是音

  • 标签: 汉字集 部首 检字法 笔形 笔顺 参与因素
  • 简介:自2000年10月31日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以后,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为了进一步领会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及其实施的重要意义,配合语言文字的实施做好相应的各项工作,1月12日,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和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了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电视台、语文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办公室等单位的语言文字专家学者.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普通话 规范汉字 法律制度
  • 简介:<正>词典和字典是学习和工作必备的工具书。随着社会学术文化的日益发展,人们对词典和字典的需要也愈加迫切。不同的学科固然要有不同的专科词典,而一般应用的语文词典和字典尤为需要。语文词典和字典的编纂不应当是陈陈相因的。在对于语言的研究,特别是在词汇学(Lexicology)和语义学

  • 标签: 近三十年 新华字典 词典学 词典编纂法 语文词典 语义学
  • 简介:郑子瑜教授寄来台湾黄永武先生转赠的《字句锻炼》增订本,读唇觉得耳目一新,深感它是台湾修辞学著作中别具一格的一部专著。该书1968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后,便获好评。过了十几年,作者“倍增新例,详为剖折”,1986年初由台北洪范书店出版增订本,字数也增至十七万。

  • 标签: 别具一格 修辞学 台湾地区 锻炼 字句 专著
  • 简介:风格教学和语文教学张德明一风格教学的现状和目的任务这里讲的“风格教学”主要是指汉语风格的教学。风格教学是多层次、多侧面的。高校和中学都有风格教学任务。高校的风格教学大体包括:1.专讲风格学的课程。如一些高校专设的“语言风格学”或“语体风格学”的选修课...

  • 标签: 语言风格学 中学语文教学 语体风格 教学内容 修辞教学 语言能力
  • 简介:汉字是留学生尤其是使用拼音文字体系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如何提高留学生习得汉字的效率,并使他们通过汉字的学习学好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汉字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中心,选取有代表性的九套教材,对教材中汉字教学的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汉语言本体及语言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吸纳相关学科的成就,分以下几个部分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做了初步的探讨:

  • 标签: 对外汉语教学 汉字教学 教材 教学方法
  • 简介:教学语法首先要定好教学目标。其目标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能应用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据此论述台湾的教学语法,结论是:第一,初中的教学语法的目标订得恰当,高中的教学语法的目标却有偏差。另外,教材与目标并不配合。第二,台湾能在学生适当的心智年龄阶段引进语法教学,学生因而可以适时地掌握语法知识。第三,在协助学生应用语法知识来提高语言能力方面,台湾的教学语法未能考虑到语法项目的使用频率。还有,语法练习偏重语法知识的记诵,而针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语法练习则独付阙如。

  • 标签: 语法教学 中学教学语法 语言运用能力 语法知识 语言教学 语法练习
  • 简介:<正>中学修辞教学应该进一步加强,尤其是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亟待很好的解决,本文就我们肤浅的认识,初步谈一点不太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一、引导学生懂得语言运用的综合性有同学用“几十双眼睛全部集中在黑板上。”来形容上课时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课的神态。这个句子从语法的角度来分析无疑是正确的:结构完整,成分搭配也得当。但是从逻辑的角度看却是错误的,“眼睛”是人或动物的视觉器官的通称,这里是指眼球,试想鲜血淋漓的几十双眼球全部集中在黑板上,这是一个多么吓人的场景。问题是概念用错了,应该是“目光”,即眼睛看东西时,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假想直线——视线集中在黑板上,才合乎逻辑。

  • 标签: 修辞教学 中学 修辞运用 句式 说写 砖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