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正>关于词尾的研究,一向是个薄弱环节,如词尾“”“复”的探讨便是如此。蒋绍愚先生曾说:“形容词、副词词尾‘’‘复’何时形成,何时消失?这些都值得观究。”本文便拟就词尾“”的形成与发展情况加以论说。词尾“”究竟起源于何时?蒋绍愚、王锳先生注意到诗词中的这一现象,称之为“词缀”;刘瑞明先生以为“词尾‘’之始,似可再追至汉代”,并在文中援引了个别汉

  • 标签: 词尾“自” 副词词尾 “复” 敦煌变文 韩擒虎话本 口语特点
  • 简介:中古“”多做副词和词尾,时贤已论之甚详。唯“”有“至”义,则不见有人论及,试举例说明如下:①昙摩流支,此云法乐,西域人也……以弘始七年秋,达关中。(《高僧传》卷二)②跋陀嘉其恳至,遂共东行。于是逾沙越险,达关中。[智严]常依随跋陀,止长安大寺...

  • 标签: 《高僧传》 《出三藏记集》 同义复词 支娄迦谶 直接表示 “达”
  • 简介:<正>汉语词头、诃尾的研究,长期处于静止停顿状态,《语言学论丛》第六辑(1980)蒋绍愚《杜诗词语札记》对“”字提出“词缀”性质的判定。从所述“犹自”、“空”等词中“”字的虚义和粘附特征看,所言“词缀”当实指词尾。这是近几十年来汉语构词法,汉语词汇形态研究中的一个突破。蒋文谓:“这些词语大都是汉语中常用的词,但它们有些意义和用法既不同于先秦两汉,又不同于现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某一历史时期特有的意义和用法。”1986年出版的王鍈《诗词曲语辞例释》(增订本)在“”字条下新补一义:“,词缀,多缀于单音副词之后,构成双音副词,‘’在其中不为义。”“‘’偶亦可缀于单音节形容词、助动词之后,构成双音复词。”笔者以为词尾“”之始,似可再追至汉代,亦或先秦也有可能。也不限于缀在副词、助动词、形容词之后。以下分类胪述。

  • 标签: 词尾 助动词 副词 词缀 先秦两汉 单音节形容词
  • 简介:关于指和转指姚振武朱德熙先生1983年在《方言》杂志发表了《指和转指》一文(以下简称《指》),该文以先秦汉语为主要对象,讨论了汉语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两种类型:指和转指。文中许多观点高瞻远瞩、博大精深,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读后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

  • 标签: 谓词性成分 形式标记 名词化标记 指称性 名词性成分 现代汉语
  • 简介:我对汉字缺乏研究,但对这个题目是很有兴趣的。汉字是记录传统文化、记录民族智慧的一个工具、一个载体。如果汉字有变化,我们的传统文化、文化传统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我只是从这个意义上对这个题目有兴趣。另外,这时期我看到一个杰出的刊物《汉字文化》,上面发表了好多文章,有些是我的老朋友写的,尤其是袁大姐的文章。这些文章有很好的思想,也可以说是杰出的思想。它对于保卫、维系(起码是维系)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会发生很重要的影响。既然看了文章,又有这么个会议,叫我来我就来了。让我先说我不敢,排到我说我也要说几句。对这个问题人人都会有看法,因为这问题太具体了,是个切身的问题。通知上说主要是繁体字,我要把意思稍微扩大一点,就汉字来说一点。如果不符合大会宗旨,请提出来,我随时可以打住。

  • 标签: 民族智慧 民族文化传统 尽信书 我自己 事要 少数服从多数
  • 简介:《中原音韵》一处的“开合”问题──兼与王心先生商榷邓兴锋《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论及北曲押韵规律,中云:“《广韵》入声缉至乏,《中原音韵》无合口,派人三声亦然,切不可开合同押。”关于这里的“开会”以及与之相关的“合口”的含义,就笔者所见,目前大致...

  • 标签: 《中原音韵》 合口呼 开合 闭口音 周德清 《广韵》
  • 简介:《我是一条小河》,当这首诗歌优美的旋律浮现在1925年的新诗诗坛时,冯至这个诗坛并不陌生的名字开始熠熠生辉,《我是一条小河》继之成为中国新诗的抒情经典之作。

  • 标签: 诗坛 冯至 中国新诗 诗歌 抒情 经典
  • 简介:<正>本文是专论钱大昕《声类》一书,但是为了谈问题的方便,请兼谈戴震的《转语》。一、《转语》廿章并未曾遗轶,《声类》更不是专辑材料的类书戴震《转语》廿章序见于他的文集中,但其书未闻。所以章太炎先生作《新方言序》说:“戴君作《转语》二十章”,“书轶不传,后昆莫能继其志”,於是人家也认为《转语》失传了。先师曾运乾《古声韵学讲义》却说:“实则戴氏《声类表》,即其《转语》二十章也”。王力先生作《汉语声韵学》

  • 标签: 声类 声转 读若 转音 蹊径 正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