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香港“存在主义”风行对香港现代主义运动而言是极为重要促成因素和组成部分,不仅反映在铺天盖地评论上,亦反映在创作中。香港对“存在主义”引进与传播大受报刊文化生态影响,主要人物和重要概念诠释都因时而易,成为香港大众文化流行符码。倡导现代主义知识分子固然强调自身精英立场,却在争夺话语权同时不自觉卷入其中。此外,作为“大众文化”“存在主义”,其叙述包含了彼时香港民众集体想象,并于六十年代中后期暗示这种想象转变方向。

  • 标签: 存在主义 大众文化 符码 精英姿态 想象的共同体
  • 简介:本文以《暴风雨》为例来评述诺斯洛普·弗莱神话批评。弗莱莎剧评论是在神话批评框架展开,在传奇视角下,他将这剧作看作低级自然向高级自然转化寓言。但是,伴随着后殖民批评兴起,对该剧后殖民式解读亦严重地挑战着这神话式解读。本文将展现并分析这两解释路径冲突,并借用“打断神话”这观念为神话阐释效力与局限问题提供说明。

  • 标签: 《暴风雨》 神话批评 后殖民批评 “打断的神话”
  • 简介:写你村庄,你就写了世界。——托尔斯泰李娟不仅是位散文家,在自我最隐秘处还是位诗人:明亮、温暖、带着忧伤底色。她诗心没有被白雪寂静覆盖,她能在最单调、枯燥生活中发现丰盈与无限,发现爱与永恒。她作品呈现草原广阔质地,散发着山林清新和牛羊活泼,字里行间隐藏着声轻微叹息。这声热情而轻微叹息呈现切,让我们更加珍惜此时欢悦和温馨。

  • 标签: 李娟 散论 天地 托尔斯泰 散文家
  • 简介:这个访谈围绕近些年来叙述学研究中出现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其中主要包括叙述/叙事、隐合作者、叙述性、叙述状态等问题。访谈还就美国叙述学研究状态及其走势、以“复合性”表达方式出现叙述学,如结构主义叙述学,经典叙述学,后现代叙述学,社会叙述学,心理叙述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叙述学 杰拉德·普林斯 《叙述学词典》 叙述/叙事 隐含作者 叙述性
  • 简介:<正>曾经在本书上看到过这样句话:"心是个台阶,个门槛,是成长站,它印着我们成长重要足迹。"已年满16岁我,只脚兴冲冲地跨进了青春门槛,另只脚却在童年梦幻中迟迟不肯拔出来。要不,为什么母亲总是叹息说:"唉,我这女儿,何时才能长大呢!"难道我真的不能长大吗?我母亲很勤劳,她把所有的爱都给这个家庭,对我爱更是无微不至。每天早上,她都要早早起来为我准备早餐,避免上学迟到了会影响我学习成绩。长年累月,都是如此。

  • 标签: 我长大了 我的母亲 年满 学习成绩 一本 描写方法
  • 简介:论文主要使用现象学理论对盘古神话进行重新阐释,认为盘古神话是对人类身体经验与世界彼此关联原初生存世界想象性表达。人通过身体经验在原本陌生外在空间中筹划出个有内在意义、可供栖居世界,世界方面是身体经验建构而成,另方面又具有超越性与先在性,是安置生命基础。盘古神话现代意义在于它启示我们重新信任身体直觉,尊重具有超越性自然世界,反思理性有限性,向包含有自然身体经验鲜活文化源头回归。

  • 标签: 生态批评 身体经验 现象学 盘古神话
  • 简介:那天在去北大东门路上,被洪子诚老师截住,说,《谢冕编年文集》发布会上发言,报题目,现在就报16月大太阳当头照着,那情形比七步成诗还严峻。我急,就报了现在这个题目。后来回头想,发现这题目还真有点意思。首先,它是从我大约三十年前,为谢冕老师本书写题目套过来,那题目就叫《通往不成熟道路》。刚才开幕式,洪老师还引用了序里段,说谢冕是“二十世纪诗歌造山运动”“地质师”云云。其次,“道路”在时间上是双向,既向前又向后:向后是怀旧,

  • 标签: 道路 80后 造山运动 二十世纪 老师 洪子诚
  • 简介:跨界演唱作为声乐艺术新形式,是多种唱法交融,是声乐艺术发展个新阶段。本文对跨界演唱现象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跨界演唱现象已取得成绩,展望其发展前景,进而说明:跨界演唱是高雅音乐通俗化,而通俗音乐高雅化是大众文化背景下必然走向,是市场经济下歌唱家必然选择。

  • 标签: 跨界音乐 跨界演唱 多元化 融合
  • 简介:面对近代以来大量存在并对本土文学发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翻译文学实践及其文本,其归属如何、与本土文学有着怎样关系、是否及如何进入中国文学史叙述,不仅受到比较文学研究和翻译文化研究共同关注,也El益成为中国文学史研究个热点问题。本文旨在从文学“权属观念”、“中介性”和“不确定因素”角度,从文学观念层面及逻辑上探讨解决这问题前提,以便为翻译文学文学史叙述扫除障碍。

  • 标签: 翻译文学 文学史叙述 文学权属观念 中介性 不确定性
  • 简介:<正>随着高科技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也越来越高。可由于人口问题,用最少面积又多又新鲜蔬菜成了科学家们努力目标。所以,摩天农场就在大家期待中应运而生了。摩天农场是个由"绿色秋木"与"白色积木"起搭建而成16层高大厦。进摩天农场,呈现在面前个大果园——红彤彤苹果,散发着诱人香味;紫红色大串葡萄,使人垂涎欲滴;如灯笼般柿子,沉甸甸挂在枝头。还有水灵灵蜜桃,黄灿灿梨子……各种各样水果让人应接不暇。而且这些水果绝对没有喷洒农药,是百分

  • 标签: 人口问题 使人 绿色水果 蔬菜品种 家亲 无土栽培
  • 简介:鲁迅与周作人早年人生道路选择与中华民族命运是紧密相关,兄弟二人共同选择文学救国道路,他们相信文学能改变国民精神,译介国外先进文学思想、文学创作,抨击中国落后传统观念,将自己的人生与国家民族事业相关联,表现出爱国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责任。

  • 标签: 鲁迅 周作人 文学救国 人生道路 人性
  • 简介:在小说《柏油孩子》中,莫里森通过儿子与吉恩爱情与分离探讨了美国黑人文化出路问题。两人结合象征着黑白两文化相互吸引;两人分离象征着两文化冲突。那么,处于夹缝中黑人到底该如何选择?固守黑人传统还是迎合白人文明?莫里森情感显然更加倾向于吉恩。她虽然离开了儿子,但经由他唤起黑人文化记忆却留在意识深处。可以说,相对于回归荆棘丛儿子来说,吉恩更有希望走出条新道路。这样,莫里森又回到了她主张上来:坚守黑人传统文化同时,积极地融入现代美国社会。

  • 标签: 《柏油孩子》 黑人性 白化 文化选择
  • 简介:篇幅短小,阅读便捷,直抵个人心灵幽微之处,且具草根、平民本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散文成为中国文学冬天抹暖色调,“散文热”持续升温,跃成为传媒时代文学新宠。个时代有个时代文学,个时代亦有个时代散文。21世纪初(2000----2010)已成过去,回顾、反思、批判过去十年中国散文得与失,无疑对中国散文发展大有裨益。本文拟从以下六方面,全面、深入、系统批判此时段琳琅满目的散文景观。

  • 标签: 散文现象 中国文学 批判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传媒时代 21世纪
  • 简介:《杰·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情歌》是托马斯·艾略特早期诗歌中重要作品。本文拟从时间和意识两个哲学范畴分析这首诗歌深刻哲学内涵及诗歌主题,通过分析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交叉运用、客体意识与主体意识并置,管窥艾略特哲学观对理解其诗歌作用。

  • 标签: 时间 意识 《杰·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艾略特诗歌研究
  • 简介:80个群体作为中国计划生育国策制度下产生代“小太阳”,已经被太多关注和溺爱围得没有透气空间。随着年龄增长,这代人身体和心智开始步入成年人世界,他们想要以自我身份,自己思想同父辈对话。但是社会对他们质疑、父辈自以为是的经验自傲。让这样对话得不到对接。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精神压抑,使他们放弃沟通从而选择自我放逐方式——逃离。达到身体和心灵上解放。这样,“在路上”逃离状态也就成为80些人共同生存处境中则悲凉而又无奈寓言。

  • 标签: 80后 逃离 浪子 计划生育 人的世界 自我放逐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晚清乌托邦小说作为个"话语形构"产生过程,讨论生产这个"乌托邦话语"操作模式:"公共领域"与文艺报刊关系。瓦格纳(RudolfWagner)依据近代中国历史语境,重新厘定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公共领域"概念,敏锐地指出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结构是由上层(清廷)至下层(平民)所组成。依据上述理论框架,本文讨论晚清乌托邦小说是如何作为舆论工具,连同文艺报刊是如何作为舆论平台问题。本文以《月月小说》及《竞立社小说月报》出版乌托邦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与清廷上层对话关系。由此展示"新中国"是如何在叙述过程之中成为个被建构概念。这种展示舆论生产过程,将成为研究晚清"乌托邦话语"形成之另途径。

  • 标签: 公共领域 乌托邦想象 国家叙述 新小说 话语形构
  • 简介:去年夏天,你跟法国地理学会代表团访问乌孜别克。你不是学会会员,只因着朋友关系,"乘"趟"顺风车"。到塔什干次日,准备乘飞机到乌尔根奇参观。登机时候你心里灼白地动了下,因为要登上架苏制螺旋桨伊留申。请注意,苏制,伊留申。上头通知说,计划中起飞法国空中巴士A320出了点小毛病,正在修理,

  • 标签: 失忆符号 超越失忆
  • 简介:在后学理论影响下,华人文化研究领域出现抵制或超越民族国家政治影响趋势。本文旨在梳理该领域三主要理论渊源和关系,并阐明它们各自意识形态特征和历史局限。本文进而指出,由于海外华人跟中国近现代政治现实特殊关系,华裔流散文化研究不能照搬当代西方“民族国家”理论中研究模式。

  • 标签: 后民族国家 流散华裔 华文文学 华语语系
  • 简介:《老乞大》《朴通事》作为早期对外汉语教科书,以接近口语对话体编写,真实反映从元末到清中期北方汉语口语面貌,具有重要语料价值。本文着重考察《老》《朴》诸版本中"给""馈"二词使用情况,并在分析语料基础上总结其各种用法。

  • 标签: 《老乞大》 《朴通事》 “给” “馈”
  • 简介:在老中青三代散文家努力下,虽然近年来散文创作呈现出多元、有序、稳定、平静态势,能在原有的高度、广度上继续前行、左突右冲、结实成长,但作品依然是陈旧、低迷和庸常;虽然篇目繁多,但质量平平;虽然创作左突右冲,但作品乏善可陈。很多散文写作者已经忘记了创作中那些基础问题、常识性问题;对散文如何、如何散文这类问题,他们态度上是忽视,创作上是无力;就是连寻找到散文创作入口这样简单问题,如今也似道高山横亘在他们面前,这些因素使得他们很难再是个合格散文创作者

  • 标签: 散文家 写作者 散文创作 常识性 创作者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