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学运动,"五四"文学革命是从《新青年》上围绕白话文学的讨论开始的。对于文学革命发生的过程,学术界已有大量论述,然而,由于现有的研究往往是从一个已经被常识化的"文学"观念出发,有关文学革命的一些基本的前提性的问题仍未得到充分的厘清,例如,最初在《新青年》上参与白话文学讨论的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他们在介入讨论时的"文学"观念是什么?相互之间有无分歧?为什么关于"文学"的讨论,是在《新青年》这样一个思想评论性的杂志上展开的,这场讨论又何以发展为一场意义重大的文学运动?对这些问题的重新检视和思考,要求我们把“文学”观念尽可能地陌生化和历史化,去探讨清末至民国初年“文学”观念的变迁以及这种变迁所依赖的历史语境。

  • 标签: 新文学运动 钱玄同 刘半农 文体革命 小说界革命 “纯文学”
  • 简介:关于儒家休闲思想,近年来颇有人论及,但多是侧重于从个人修养的角度进行讨论;而儒家是有着鲜明的政治追求的,儒者“修己”是为了“达人”,休闲之于儒家,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个人生活方式或理想,而是与其政治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标签: 儒家思想 儒家政治 内圣外王 个人修养 修己 修身齐家
  • 简介:雅俗观念是书法审美中的重要范畴。高二适对于书法雅俗观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古为雅,以今为俗,通过对章草的回溯和学习,来实现"草法亦与之变化入古,斯不落于俗"的目的;以文为雅,以匠为俗,重视读书和诗文对于书法家审美趣味的陶冶作用,彰显书法的文化属性,强调以文养书;以清为雅,以浊为俗,这涉及到审美趣味的汰练和人生境界的提升,通过线条的瘦实现笔力的劲,以虚和的心境实现精神的自由。

  • 标签: 高二适 书法观念 章草
  • 简介:儒家思想的社会化主要途径包括:政治家和教育家对于儒家思想的基本引导以及推动,通过相关的乐器为媒介,传播儒家思想并使其社会化。儒家思想社会化的基本特点包括:全面性、广泛性、政治性、伦理性以及幼年性。对于儒家思想社会化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符合我国实施马克思主义中的政治推动力的政策要求,儒家的思想可以为我国的当今社会生活以及社会文化提供一定的文化营养。

  • 标签: 儒家思想 社会化 当今启示 途径 基本特点
  • 简介:公元前三千年前伊始,大自然已危机四伏。全球变暖,酸雨以及被推至风口浪尖的雾霾等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人类究竟应如何与自然相处?生态学家约翰·缪尔则通过他的文字表达了他的生态思想,即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本文将通过分析他以动物为主题的生态散文集《鹿出没》,分析其生态思想

  • 标签: 约翰·缪尔 生态思想 《鹿出没》
  • 简介: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儒家学说继承了前朝的礼乐传统,并加以发展改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而玉文化的发展与此息息相关。玉作为祭祀的礼器、身份等级的象征,参与了“礼”对于社会秩序的构建,体现了传统思想中人一社会一宇宙三者相呼应的观念。玉的道德化是先秦至汉代玉文化的重大突破,积淀了“乐”文化中“统同”的观念,并通过玉的人化将其作为道德的栽体,陶冶和塑造人的内在心理。

  • 标签: 礼乐传统 儒家思想 玉文化
  • 简介:美国著名生态文学家蕾切尔·卡逊创作的《寂静的春天》被公认为世界环保运动的奠基之作,是因为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即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生物进化思想、生态整体主义以及敬畏生命。这种生态哲学思想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对后世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巨大影响,即它帮助人类建立了新的生态观,还激发了环境保护运动,催生了环境保护立法,最终对环境科学与环境史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蕾切尔·卡逊 《寂静的春天》 生态哲学思想 影响
  • 简介:竹枝词是中国极具乡土气息的民歌,集音乐、舞蹈、诗歌于一体,本流行于巴渝,始于何时已难考。竹枝词在唐代经过杜甫、白居易、元稹,特别是刘禹锡的创作与推广,对后世竹枝词创作产生深远影响。竹枝词名目繁多,《中华竹枝词全编》评价:“在竹枝词的发展演变中,还有同体异称现象存在。所谓同体异称,就是诗人在写竹枝词时,除了直接以竹枝词、竹枝歌、仿竹枝、效竹枝等等做诗的标题外,有的则另标别称,使竹枝词的题名演变成多种多样、五光十色的局面。”①丘良任先生同时在《论风土诗》中提到“自王渔洋在《师友诗传录》中说‘竹枝泛咏风土’,人们往往以为咏风土的诗皆为竹枝词。其实各有渊源,各有特点,不能混为一谈。竹枝词泛咏风土,而泛咏风土者非仅竹枝词。”②

  • 标签: 竹枝词 文学思想 浙东学派 嬗变 清代 发展演变
  • 简介:1937年,朱光潜曾经是这样评论过废名的诗:废名先生的诗不容易懂,但是懂了之后,你也许要惊叹它真好。有些诗可以从文字本身去了解,有些诗非先了解作者不可。废名先生富敏感而好苦思,有禅家与道人的风味。他的诗有一个深玄的背景,难懂的是这背景。

  • 标签: 废名 艺术形式 思想特征 1937年 朱光潜
  • 简介:乾隆时期,馆阁文人不再像顺康之时那样矜持身份,而是比较积极地思考建设词体的问题,总结词体的特质以及唐宋名家词集的特色,他们的词体观比较成熟,论述较为客观,结论亦经得起推敲,对词体的认识远远超过了《钦定词谱》的编者,代表词体官方研究的最高成就。而在词律学的建设上,他们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并对前期的词谱建设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 词学史 意义 词律 词体观 乾隆时期
  • 简介:《维摩诘经》是印度早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在佛教般若思想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维摩诘是梵语音译,“维摩”意为“无污染”,“诘”就是“名声”或“评价”,故玄奘大师将其译为“无垢称”。维摩诘居士是《维摩诘经》中实际的说法者,他深通大乘佛法,倡导解脱的关键在于主观修养而不在于出家苦修。

  • 标签: 《维摩诘经》 《世说新语》 士人 东晋 大乘佛教 般若思想
  • 简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也为高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在引导“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越发无力。新兴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出现,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它在解决大学生管理与教育方面具有鲜明的可行性,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举措。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团体心理辅导 成才过程 政治素质 道德修养 教育工作者
  • 简介:目前讨论抗战时期周作人的政治姿态及思想立场,多依赖文集材料,尤其是收入《药堂杂文》第一部分的四篇"正经文章":《汉文学的传统》《中国的思想问题》《中国文学上的两种思想》《汉文学的前途》(1)。所谓"正经文章",是与周氏擅长的"闲适文章"及其事伪后作的"官样文章"相对的(2)。1940年2月22日周作人致信松枝茂夫称:"近来无话可说,久不作文,但为青年学生计,关于国文及儒家思想等,亦颇欲写几篇启蒙的文字,亦尚未能决心执笔也。

  • 标签: 片冈铁兵 汉文学 中国文学 松枝茂夫 华北作家协会 文学报
  • 简介:儒道两家之交集性诠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诠释学中最显明的特质。本文通过考察皇侃《论语义疏》中“援道入儒”与“援儒入道”之间的汇通性诠释,阐明释经者以“视域融合”的方法论重新统合具有同源文化之属性的儒道两家之差异性。这种自觉性误读的诠释策略也促使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语》的诠释意义形成蜕变。两代之间的意义生产模式分野主要表现为,由汉代的“释经者——经书——圣人——天道”立场转化为“释经者——圣人——自然”的构型.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释经者以超越经书文字的方式回归圣人之义背后的天道自然。

  • 标签: 《论语义疏》 经学诠释学 儒道汇通 圣人之义
  • 简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是孔子在原始经学时期提出来的一个重要且完整的经学诠释学命题。关于这个诠释学命题的提出,孔子是受动于血缘宗法制信仰的推动。而没有给出逻辑的论证,因此孔子以一个独断论的诠释学命题封闭了“六经”文本。把“六经”负载的意义在绝对的遵循中诠释为绝对真理——周公礼乐制度,同时也为自己塑造无冕素王的圣人形象提供诠释学意义上的必要性准备。西方基督教的释经学关于《圣经》的诠释有着重要的自解原则,中国经学诠释学对“六经”或《十三经》的诠释也有着在信仰上构成的自解原则。而经学诠释学自解原则告诉我们,“述”的字义与词义是“遵循”.“作”的字义与词义是“制作”与“兴作”。杨伯峻将“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过度诠释为“阐述而不创作,以相信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从而把一个经学诠释学命题降解为文学诠释学命题。

  • 标签: 孔子 中国经学诠释学 自解原则 独断论诠释学 信仰 误读
  • 简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本科院校应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塑造人格、修养道德、强化知识、提升能力,将教育和实践有机统一,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研究 育人工作 学工处 提升能力 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