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2007年以来,我陆陆续续地读了些国外小说,如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卡德勒·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西格弗里德·伦茨的《德语课》等等。严格地说,这些作家都不算是世界一流的大师,但他们的作品却让我久久难以忘怀。尤其是他们在书写底层生存的苦难时,叙事话语中始终洋溢着某种宽广而温暖的人性。这种人性,超越了日常伦理的规约,甚至屏蔽了简单的道德判断,仿佛岩隙中的甘泉,从生命里自然而然地缓缓涌出,悄无声息地浸润着读者的心扉。

  • 标签: 苦难 焦虑症 《追风筝的人》 写作 叙事话语 道德判断
  • 简介:中国的现代性理念是建立在近代以来自然进化论的基础之上的,它以线性时间来标明现代性历史的"进步"性质与方向。但"寻根文学"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转捩点,曾开辟过一个很好的反思方向。它在"向后看"的维度上,从我们的文化和历史传统内部来讨论民族灾难的发生动因,以否定线性历史的必然性,质疑进步理念的当然性。由此,"寻根文学"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导向了文化自省的路径,导向了对恒定的"深层结构"的寻觅和把握。

  • 标签: 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 现代性 民族灾难 线性时间 中国文学
  • 简介:清初浙江秀水李氏三兄弟李绳远、李良年、李符以文学著名,被称为“浙西三李”。“三李”都卷入了清初兴起的游幕洪流中,一生游幕,都选择了诗文表达人生经验。诗文承担了应酬与外交的功能,“三李”以诗歌作为交际工具在游幕生活中炫耀才华,以诗文记录内心生活,抒情言志。作为自我表达与宣说的有力媒介,诗文彰显了自我认知的多重层面,包含着自我反思与自我认同。

  • 标签: 人生经验 游幕 浙西 反省 焦虑 交际工具
  • 简介:中国文学批评在“全球化”语境和视域中产生的情结是自“五四”以来的现代性、民族性、传统性、本土性、世界性等情结的延续和发展,这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现实问题面前更显突出,其构成批评的困惑、矛盾和焦虑。批评在“全球化”语境中的策略应主动应对挑战,在融入世界批评潮流的同时保持清醒和个性,创造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和“多元化”的“复调”批评。

  • 标签: 中国 文学批评 “全球化”语境 “多元化”批评 “复调”批评
  • 简介:摘要小学生的积极非智力因素,是小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和能力的前提和条件,对小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我们所说的培养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培养他们的积极非智力因素,淡化或克服他们的消极非智力因素

  • 标签: 非智力因素 素质 培养
  • 简介:壁画艺术形成,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开始生根发芽,并且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壮大的。人类自从有了艺术知觉的时候起,就已经开始利用壁画这一形式进行艺术装饰了。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各种艺术新观念的产生,人们对经过了数干年演变的壁画艺术也有了全新的认识,现代壁画在质地及制作工艺上与传统壁画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

  • 标签: 壁画艺术 装饰性 环境因素 艺术形成 人类文明 人类发展
  • 简介:在民间文化资源中,民间说唱艺术应该是最为丰富的资源之一,它进入当代小说,对当代小.说创作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关注。正如阿诺德·豪泽尔说:“精英艺术、民间艺术和通俗艺术的概念都是理想化的概念;其实它们很少以纯粹的形式出现。艺术史上出现的艺术样式几乎都是混杂形式。当代小说在50年代开始就有一种民间化的倾向,到了80年代寻根文学又得到了一次自觉的提升,到90年代成为很普遍的现象。这样一种精英艺术、民间艺术和通俗艺术融合化的发展趋势(我称之为民间化趋向)是颇为值得关注的。

  • 标签: 民间说唱艺术 当代小说 艺术因素 民间文化资源 精英艺术 通俗艺术
  • 简介:本文主要列举英语口语表达中的典型错误,从而分析口语学习中的干扰因素,以及对这些干扰因素的应对措施。

  • 标签: 英语 口语 干扰因素
  • 简介:在当前新课改环境下,素质教育逐渐渗透到当前教育事业当中,尤其是在高校教育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高校教育中排球教学已经成为重要体育教学内容,而且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当前一些高校因多种因素而对排球队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对高校排球教育带来了制约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对策,解决高校排球队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从而更好的促进高校排球教育有效开展。文章就针对当前高校排球队发展制约性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完善的解决对策,由此发挥排球教育的优势,为高校生未来健康稳定的发展也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高校 排球队发展 制约因素 对策
  • 简介:自2003年模因论被引入到国内以来,关于模因论的研究层出不穷,且研究成果丰富。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网络流行语的盛行。本文基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影响作为网络流行语强势语言模因的生存因素

  • 标签: 网络语言 模因 生存因素
  • 简介:20世纪上半期的外国文学翻译,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重视西欧文明国家文学的泽介,二是关心与中国同样处于民族危机的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而对韩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则受3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很深:弱小民族意识形态、抗日民族主义、无产阶级文学思潮。这3种意识形态,从作家/作品的选择和翻译策略上直接影响了韩国现代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和介绍,并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弱小国 意识形态 抗日民族主义 无产阶级文学 转译
  • 简介:本文是本刊'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专栏讨论的小结.充分肯定了陈思和教授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的命题对长期来我国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一种主流观念提出的质疑,认为他的质疑为我们更加全面、确切地把握中西文学的关系,深入开展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还高度评价了由此命题引发的持续两年的热烈讨论,认为这一讨论对于我们进一步厘清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深入思考比较文学的学科目标和方法论,均有相当积极的意义.最后,作者还对在当前新形势下影响研究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探讨.

  • 标签: 20世纪中国文学 世界性因素 中外文学关系 影响研究 中西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
  • 简介:艾青是在对西方现代城市生活的感知与体验中建立起自己的诗艺世界,并确立了自己的现代意识和现代视角。而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中的乡村叙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却以强势的姿态占据着主导地位,于是压抑的城市经验与服务于现实的乡村经验在艾青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一种复杂的状态。本土化的诗歌内容被赋予了体现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思想内涵,虽然乡村经验在社会现实的语境中被不断强调,但潜在地支撑着诗人心灵世界的力量之源却仍然是城市经验。

  • 标签: 艾青 城市经验 影响向度
  • 简介:可以说,卢梭晚年几乎把全部精力用于塑造自我形象,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忏悔录》(1766—1770)就是卢梭“不论善与恶”都同样坦诚写出来的自传,也是一部别具特色、至今仍有广大读者的文学名著。

  • 标签: 《忏悔录》 卢梭 现代自传作品 人性 美学因素 哲学因素
  • 简介:当前学术界对启蒙这一常用理论概念与中国启蒙思潮现象的研究存在着十分混乱的现象,反映出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的严重僵滞。本文认为,不能将中国近现代启蒙思潮完全看作是外来文化冲击的产物,它有着基于民族文化发展和历史需求的内在根据;同时我们还必须解决历史客体的思想原创性与研究主体的思想框架问题,从而寻求其内在的思想理路与实质内涵。

  • 标签: 启蒙思潮 20世纪中国文学 世界性因素 思想 原创性 研究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