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叙述主观化是语篇建构的重要手段,是文学修辞学研究的传统内容。随着当代俄罗斯文学叙事方法的变化,叙述主观化的手段和表现形式随之改变。在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主观化叙述。它们在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作者意图、构建动态语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叙述主观化 女性文学 特点 作用
  • 简介:一、引 言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物语言是作家用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些语言都是作家精心设计、雕凿而成,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对表现人物的性格起着重要的作用。作家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而后升华、凝练生活,对不同人物根据其社会地位、出身、职业、人生阅历、生活习惯、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等“量体裁衣”,赋予其个性化的语言,以此来刻画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使读者有一种闻其言而见其人之感觉。所谓非规范性语言指的是作品人物由于不精通所讲语言或受母语干扰而出现的违反所讲语言规范的现象。这些非规范性的语言可能涉及到该语言体系的各个层面,比如语音不标准,词法、句法不规范,语义、修辞、逻辑等错误。这些不规范语言的使用同样也是作者源于生活、升华生活,有意识、潜心设计的,作者把这种非规范性语言作为一种修辞手段,用来构筑自己的人物形象。这些非规范性的语言是作者加工而成,所以从本质上讲,它也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正确翻译这些语言对再现个性化的人物形象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传达原作中这些非规范性语言,我国翻译界对此鲜有研究,因此本文拟将探讨作品中人物非规范性语言的翻译,以此抛砖引玉,求...

  • 标签: 中人物 人物规范性 文学作品中
  • 简介:<正>由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研究所的谭得伶、潘桂珍、连铗同志主编的《苏联当代文学作品选》出版后,得到了读者的好评。这是受国家教委委托,列入国家“七五”规划的教材编选项目。我阅读了这部教材之后,觉得有许多优点,很适合于高等院校中文系学生以及相应的各类成人高校学生使用。以50年代初期为起点的苏联当代文学,

  • 标签: 当代文学 作品选 苏联文学 文学思潮 文学作品 肖洛霍夫
  • 简介:娜杰日达吉尔诺索娃是乌克兰著名汉学家、翻译家。因为她的不懈努力,丰富多彩的中国现代小说才得以进入今日乌克兰人民的视野。我们的访谈主要围绕吉尔诺索娃对中文作品的选择、翻译的困难性与复杂性等几个方面进行。

  • 标签: 中国文学 主渠道 信息 中国现代小说 乌克兰 翻译家
  • 简介: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秀文学传统的民族,而这种传统的形成及其代代传承,很大程度上在于她注重从中小学起就着力培养年轻一代的文学兴趣和文学素养。俄罗斯为世界人民贡献出了一大批堪称泰斗的一流作家和作品,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高尔基……这些在世界文坛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从小即为娃娃们耳熟能详,他们的经典作品,也是中小学生从小熟谙的必读书目。而我们在这篇文章中所要关注的一位同样优秀的俄罗斯作家伊万·布宁,与上述经典作家相比较,则是在苏联_俄罗斯中学文学教学领域经历比较特殊、也比较坎坷的一位。伊万·布宁在俄国内文学界的命运确可谓一波三折。早在十月革命以前,布宁就以短篇小说《安东诺夫苹果》、诗集《落叶》等优秀作品在文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十月革命以后至斯大林时期,由于大一统文艺政策的推行,意识形态成了作家和批评界所必须遵循的最高纲领,白银时代流派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逐渐为一种话语独霸天下的局面所取代。教育界的情形也大致相同,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被无限拔高,文学作品的教学成了历史进程甚至阶级斗争的简单图解,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和对作品进行语言和风...

  • 标签: 中学文学 伊万·布宁作品 作品俄罗斯
  • 简介:京西外研社大厦里的暖秋北京的这个深秋,凉意似乎不比往年,于深秋在京西外国语大学别致的外研社大厦中举行的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20周年年会,也同样始终洋溢着热烈和温情。在为期四天(11月11-14日)的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俄语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者济济一堂,共同回...

  • 标签: 中国 俄罗斯 文学研究 1980-2000年 综述
  • 简介:马克·加穆萨(MarkGamsa)是前苏联拉脱维亚加盟共和国里加市居民,1970年出生,九岁随家人移居到以色列。他在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开始学习汉语,毕业以后又在巴黎学汉语一年,后来获得了奖学金——在安徽师范大学研修过一年汉语和中国文化。

  • 标签: 欧洲大学 中国文学 苏联侨民 俄国文学 文学关系 马克
  • 简介:王西里的《中国文学史纲要》的诞生,与近代实证史学对王西里的深刻影响密切相关。但考察王西里研究中国文字的思路和方法,剖析其评论中国文明的观点,他深受近代欧洲东方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的影响。《中国文学史纲要》的问世,还与沙皇俄国对中国的殖民政策,以及俄国人的东方观息息相关,其中俄国人的双重民族性格是此期俄国东方学研究兴盛的潜在动力。《中国文学史纲要》对中国宗教、中国文字、文学的研究和认识,在世界汉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中透露出的王西里的中国观,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 标签: 王西里 《中国文学史纲要》 欧洲东方学 中国观
  • 简介:<正>1941—1945年苏联的卫国战争不仅是苏联文学家,也是苏联艺术家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从战争时期起直到今天,以卫国战争为题材的油画、版画、雕塑等美术作品不断涌现,产生了如《丹娘》(库克雷尼克赛)、《游击队员的母亲》(格拉西莫夫)、《前线来信》(拉克季奥诺夫)、《塞瓦斯托波尔保卫者》(苏利缅科)、《黑海健儿》(普兹里科夫)、《胜利攻下德国国会大厦》(克里沃诺戈夫)等名作。画家们用艺术形象把无数可歌可泣的事件和英雄人物展现在人们面前,教育了人民,繁荣了苏联的造型艺术,使卫国战争史画成为苏联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苏联文学 创作源泉 英雄人物 四十年 母亲 游击
  • 简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与西南大学主办,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和西南大学俄语国家研究中心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俄罗斯文学与俄罗斯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2017年年会11月10—13日在西南大学召开。来自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大学、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等,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各高校、《俄罗斯文艺》、《外国文学动态研究》、《世界文学》、《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等共一百余家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学术机构的一百一十余名学者出席本次研讨会。

  • 标签: 俄罗斯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际学术研讨会 西南大学 外国文学 俄罗斯思想
  • 简介:苏联文学是20世纪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为世界所瞩目。它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曾经极大地影响了许多国家,甚至几代人。虽然它的历史并不长,但要真正认识和理解它,实属不易。因为它不仅涉及苏联70年的历史、政治经济变革、国家兴亡、宗教复兴、时代变迁,而且还影响到苏联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等。作为时代见证、艺术编年史的苏联文学蕴含着丰厚的思想资源,反映着那个“理想燃烧”的时代所赋予、同时也支撑着那一时代的精神品质和特有局限。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文学”从概念到传播和接受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重新认识苏联文学,对于反思70年苏联悲壮的历史,反省我们自己,都有着巨大的价值。我们需要的是在社会历史和文学进程中实事求是地考察其起源、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原因及其得失,而不是简单地褒贬这个文学现象。为此我刊从今年第1期起并在网上论坛就下列问题开展笔谈,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 标签: 苏联文学 历史条件 文学现象 经济变革 宗教复兴 时代变迁
  • 简介:“苏联文学”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其实,人们是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它的。也就是说,“苏联文学”这一能指,是有着不同的所指的。

  • 标签: “苏联文学” 价值 意识形态 革命
  • 简介:<正>即使从狭义方面来看,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政权时代所产生的文学,70多年间所取得的成就和需要认真加以总结的经验教训,其内容也是十分丰富而复杂的。因此不但对苏联本国的,就是对国外的文学史家和文学理论家,也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中国读者,早在50年代就读到过几本出自苏联学者之手的苏联文学史和其他一些有关专著;新时

  • 标签: 苏联文学史 俄国文学 美国人 作家 爱德华 十月革命
  • 简介:99年2月至3月,我应牛津大学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ege,Oxford)的邀请,去该校做了一个月的访问学者,其间,为牛津的同行作了题为《俄语文学中国》的报告,与该校俄语专业的研究生及导师有过几次座谈,并参加了一些相关的学术活动,对牛...

  • 标签: 俄语文学 俄国文学 国家图书馆 牛津大学 索尔仁尼琴 俄语专业
  • 简介:1917-1921年俄国文学试述В沃兹德维任斯基蒋勇敏冯玉律译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以及所谓的“战时共产主义”年代对俄罗斯文学是一场名符其实的严峻考验。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的巨大灾难同文学直接相关。文学事业实际上丧失了其正常的生存条件:纸张短缺,没有...

  • 标签: 无产阶级文化 十月革命 俄国文学 俄罗斯文学 布尔什维克党 波格丹诺夫
  • 简介:文学问题》1996年第3期在“圆桌”栏目中探讨了构建文学史纲的问题。话题主要围绕导致文学发生变化的内在和社会历史因素。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的八位老师参加了讨论。加·别拉娅以《俄国现代思想理论背景下的文学史》为题表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近年来的文学研究...

  • 标签: 文学史 出版模式 俄国文化 巴赫金 古代文学研究 俄国文学
  • 简介:在金秋的上海,在因APEC会议的举行而显得异常热闹的上海,“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研讨会”于10月15-17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不显张扬地举行了。因与APEC会议“撞车”。会议时间由原定的三天半压缩成两天半,但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教师、学者、编辑和研究生们却潜下心来,或积极发言,或认真倾听,相互交换了研究成果。获得了大量“压缩的”信息。

  • 标签: 俄罗斯文学研究 张扬 学者 研究成果 苏联解体 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