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本鲜为人的画册尼·普罗诺金李玉琴译列昂尼德·奥西波维奇·帕斯捷尔纳克①有感于列·托尔斯泰对他画作的爱护,记下了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发生过的些生活片断。有次,作家的女儿塔吉娅纳·利沃芙娜请他为她精美的带银扣环的画册画点什么,以留作纪念。托尔斯...

  • 标签: 托尔斯泰 帕斯捷尔纳克 安德列耶夫 列夫·托尔斯泰 画册 俄罗斯
  • 简介:国际作家协会共同体,即前苏联作家协会,是我国唯一一个能够保留并发展苏联兄弟般的优良的传统和结构的组织。但它不是由国家设立的,而是由作家构成的。苏联作家协会在我的命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同现在样,它从前也是个非常受尊重的组织。1963年我加入了该组织,为此我感到自豪。当时我虽小,但也感受到了人们是怎样善意而又认真地关注我们这些年轻作家们的。在别列捷尔金诺定期为我们举办研讨班,

  • 标签: 作家协会 前苏联 共同体 组织 研讨班 传统
  • 简介:编者按:今年是我国最早位著名俄国文学研究和翻译耿济之(1899-1947)先生诞生100周年。我们摘登戈宝权先生的文章,以资纪念。耿济之先生是我国最早和最著名的位俄国文学的研究和介绍,同时也是位工作时间最久,产量最多和态度最为严肃的俄国...

  • 标签: 托尔斯泰 俄国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 《小说月报》 文学研究会 郑振铎
  • 简介:是应该向读者公开秘密的时候了,这不是我——安德烈·彼托夫——在写这篇文章,是当我喝着咖啡、读着《星火》杂志的时候,厨房里的小录音机录下了我的话,从而形成了下面的文字。即使这篇文章是我亲手写的,也不能说明其中包含多少我自身的成份……

  • 标签: 内心独白 后现代小说 自身 文章 读者 文字
  • 简介:<正>作家坐在自己房间的写字台后面。突然位批评家走进来看他。“怎么回事!”他高声叫喊道,“自从我写了那些反对你的东西以后,自从我在所有那些大块文章、短评和通信文字里,就象二二得四一样地证明了你不仅现在没有——而

  • 标签: 作家 文字 批评家 荷马史诗 写字台 五十年
  • 简介:<正>到顿河去记得我还很小很小就想到顿河去,那是40年代初,抗日战争时期,我在重庆嘉陵江畔个名叫柏溪的小镇读小学。那时,旧中央大学部分年级的校舍也在柏溪,有些进步学生在我们小学授课,所以大学里流行的抗日战争歌曲、古典歌曲、苏联歌曲,都能很快地流传到我们学校里来。在流传的《卡秋莎》、《伏尔加船夫曲》等俄国歌曲当中,

  • 标签: 肖洛霍夫 玛丽亚 莫斯科 洛夫 伏尔加 俄罗斯文学
  • 简介:《俄罗斯文艺》2001年第3期刊登了张建华先生的文章《亚历山大二世和农奴制改革》,在肯定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历史功绩后,得出了如下结论:1861年的改革是项极其保守的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与俄国农民及革命民主主义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亚历山大二世为了扑灭革命烈火,走向绝对反动,死在革命爆炸中。

  • 标签: 亚历山大二世 农奴制改革 俄罗斯 君主立宪 基层民主制度
  • 简介:德·谢·梅列日科夫斯基是在荒凉的、被德国人占领的巴黎度完自己最后的人生时光的。他始终保持着种孤独的生活方式,纵使是在75岁这样的年纪他仍旧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每天早餐之前,他都是首先来到自己的工作室,不停地写啊,读啊,无休止地在

  • 标签: 德·谢·梅列日科夫斯基 思想家 评论家 艺术家 俄罗斯 《沙皇与革命》
  • 简介:红场,它浓缩了整个俄罗斯的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红场,引起人思考的东西太多了,此刻,站在红场上,感受着历史脉搏的跳动,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 标签: 东西 平静 历史 感受 苏联 俄罗斯
  • 简介:在上个世纪初期生活在哈尔滨的俄罗斯侨民作家中,尼古拉·巴依阔夫的创作别具特色,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以东北的原始森林为背景,描写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俄在东北修建中东铁路时东北地区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以及俄罗斯侨民的日常生活。巴依阔夫1901年来到中国东北后,立刻被东北地区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所吸引,被她的美丽所折服。生活在哈尔滨和吉林的14个春秋里,他和当地的猎人走遍了大小兴安岭的山山水水,看遍了原始森林中几乎所有令他感兴趣的动植物,写出了《大王》,《兽情夜》,《圣诞之夜》,《原始森林的真理》等部部优秀的作品。其中最有影响、最能代表巴依阔夫创作风格的是中篇小说《大王》。

  • 标签: 巴依阔夫 《大王》 中篇小说 自然神教 佛教思想
  • 简介:罗蒙诺索夫于1758年提出的“文体三品”,由“词汇三品”和“体裁三品”构成,公认深刻影响了现代俄罗斯标准语及诗学的形成与发展。相比之下,对俄语的影响讨论较多,对诗学(文学理论)的影响却很少专题研究。本文梳理“文体三品”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罗蒙诺索夫传记溯源该理论与古希腊、罗马的修辞学、诗学的学理关联,从诗学角度分析该理论与18世纪俄罗斯修辞学、古典主义文学及俄语文学语言的关系,探讨该理论对古典主义文学的影响及其之后的演变,藉此管窥俄罗斯古典主义诗学面貌,以助益俄罗斯古典主义文学及其后民族诗学之形成的探索。

  • 标签: 俄语 文学 修辞 诗学 “文体三品说”
  • 简介:<正>普希金的生平是艺术表现不尽的题材。一百多年来,很多雕刻都为这位俄罗斯伟大诗人创作了不同时期不同心态的雕像,可是今天仍然有不少苏联雕刻继续对这个主题进行开凿。他们以新的手法揭示诗人的深邃的精神世界。奥列格·科莫夫就是这类出色的雕刻家中的位,他在很多人走过

  • 标签: 普希金 俄罗斯 苏联人 纪念碑 创作 雕像
  • 简介:列夫·舍斯托夫(ЛeaIIIecToB)1866年出生于基辅,1889年毕业于基辅大学。舍斯托夫是个终生与传统哲学的自明、理性、绝对真理等作殊死斗争的哲学家,又是个从哲学角度进行文学批评的形而上学的文艺批评,确切些,他是个把哲学和文学问题熔为炉的独特思想家。说来也怪,他是学法

  • 标签: 文艺批评家 文学批评 契诃夫 绝望 独特 自明
  • 简介:1924年6月6日,莫斯科举行普希金诞辰125周年纪念活动。诗人叶赛宁第个登上普希金纪念碑底座的台阶,站在献上的鲜花丛中,激情满怀地朗诵了著名诗篇《致普希金》。叶赛宁把普希金称为“俄罗斯的命运”,对他表示无限崇敬。最后,叶赛宁仿佛面向未来,朗诵了预...

  • 标签: 叶赛宁诗歌 普希金 诗歌传统 十二月党人 勃洛克 民间创作
  • 简介:在苏联共产党的众多领导人中,莫洛托夫堪称“元老级”人物。他生于1890年,亚历山大三世时期,逝世于1986年的戈尔巴乔夫时代,享年96岁。他曾以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参与领导月革命。1921年出任中央责任书记,时年31岁。40岁(1930年)起担任苏联政府的领导工作,曾先后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第副主席、外交人民委员等要职。

  • 标签: 苏联 共产党 领导人 莫洛托夫 政治生涯
  • 简介:20世纪初的俄国美术是世界美术史上的珍贵遗产,是传统的俄国学院派、现实主义美术创作发生转向的重要时期。西欧艺术思想的冲击、剧烈的社会变革,激发了俄国艺术们对艺术现代性的追求,月革命的发生更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象征主义、未来主义等先锋派艺术成为这一时期俄国羡术史上的新现象。

  • 标签: 20世纪初 俄国 美术 新发展
  • 简介:2012年11月,北京国际汉学大会期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A.B.罗曼诺夫(A.B.ЛOMaHOB)先生将不久前在莫斯科出版的《俄罗斯友人眼中的中国》(KИTaЙrЛ3aMИpoccnИЙckИxДpy3eЙ,2012,Mockba)书送给了我。

  • 标签: 俄罗斯科学院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中国 学者 国际汉学
  • 简介:本文认为,既不能简单地“《伊》是爱国主义的”,也不能简单地“《伊》是扩张主义的”。事实上,爱国主义与扩张主义作为团结的双重功能指向在作品中同时得到了体现;因而,我们认为《伊》的主题应该是“爱国主义与扩张主义的二奏”。

  • 标签: 扩张主义 爱国主义 《伊戈尔远征记》 二重奏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