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2 个结果
  • 简介:文学“意义”往往是被赋予,就像一个作品之成为“经典”,当然有作品本身价值因素,但同时也可能是文化权力或意识形态化结果,“红色经典”命名流行,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为此,与其讨论什么作品可以成为经典,经典非经典关系,经典标准是什么等等,不如去看看经典是如何成为经典,这背后有着什么样机制。就像福柯说真理,不一定要追究真理错、是非,更重要看看真理是如何成为真理,某种东西一旦成为“真理”,它又是如何把人置于它控制之下

  • 标签: “经典” “真理” “红色经典” 意识形态化 “意义” 文化权力
  • 简介:托马斯·西比奥克是当代符号学发展史上关键人物,其符号学思想核心就是建模系统理论,围绕作为“意义形式”模型及其构建方式而展开。西比奥克建模系统理论主要是受到塔尔图学派洛特曼和伊万诺夫影响,但它与塔尔图学派模拟系统概念从一开始就有着本质不同。要想透彻理解这个看似带有形式主义色彩关键符号学理论,就必须要认识到西比奥克建模系统观实际上经历了两个不同时期,尤其需要注意该理论前期阶段塔尔图学派渊源,因为这奠定了整个建模系统理论后期发展基本路径。

  • 标签: 西比奥克 洛特曼 塔尔图学派 建模系统理论 模型
  • 简介:哲学是一门极度抽象学科。它一方面科学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宗教有密切关联。但哲学既区别于科学,也区别于宗教。从内容上说,哲学既涉及理论研究(比如思维规范),又涉及实践问题(比如伦理规范),因此哲学特点在于把理论实践结合起来。古希腊哲学家把自己学说等同于生活规范,因此,他们处在自己精神状态一致之中。中世纪哲学家以有学问经院哲学家身份出现,哲学为神学服务。近代哲学科学紧密相连,甚至把自己道德和精神解放使命也交给了科学。当代哲学依然面临如何处理科学和宗教关系问题。哲学始终应该保持自己独立地位,哲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宗教,哲学就是哲学。

  • 标签: 哲学 科学 宗教
  • 简介:自然风景描写在屠格涅夫小说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它们不仅辅助阐明作品思想内容,奠定作品基本氛围,烘托人物情感个性,而且屠格涅夫的人格意识中具有某种命定或先在蕴涵:它们引发不仅仅是美好和谐,还有冥想、恐惧、灵魂颤抖和对永恒死亡思索。它们并非只是作为文学创作技术手段而存在,而是具有某种哲学层面的形而上思考和本体论意义。这其中既蕴涵了作者的人格之谜,也显示出屠格涅夫欲通过自身生活和文学创作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价值思考和本体追问可贵勇气。

  • 标签: 屠格涅夫 本体论 角色转换 意义 恐惧 期望
  • 简介:近来,国内外对斯大林不同看法又引起一阵不大不小波澜。因为观点、立场、信仰不同,对一个政治历史人物有不同看法和评价,本是正常。各种不同价值尺度和取向为人们崇拜任何类型历史人物或为之辩护提供了足够依据。可惜,大多数至今仍在歌颂斯大林的人没有这种勇气,不敢亮出自己价值尺度。1999年《马克思主义研究》第4、5两期连载一篇文章《并不神秘斯大林——记者维·科热米亚科哲学博士理·伊·科索拉波夫教授谈话之一、之二》,就是这类文章典型代表。

  • 标签: 列宁 斯大林 政治历史人物 价值尺度 共产党 历史现象
  • 简介:在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当代俄罗斯著名剧作家万比洛夫得到多样化、本土化和实验性改编剧演,在剧目选择、导演理念、表演队伍、演出团体、受众群体、演出效果等方面别有特色,值得总结反思。整体说来,《长子》经历了从青年成长到人性挖掘演剧转变,《外省轶事》经历了从道德批判到金钱人性演剧嬗变,《打野鸭》经历了从俄国视角到中国立场演剧转换,《去年夏天丘里木斯克》经历了从环境冲突到内心矛盾演剧转型。这既说明万比洛夫戏剧永恒艺术魅力,也推动着万比洛夫戏剧中国化进程和传播接受范围。万比洛夫在当代中国舞台诠释,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态势、中俄文化交流关系、文学总体态势以及时代主流话语等不同因素密切相关,大致经历了一个从遮蔽到发现到认同发展历程。这与当代俄罗斯戏剧中国译介、接受和传播可谓遥相呼应。由此,万比洛夫中国舞台诠释和接受态势,成为诠释当代俄罗斯戏剧在华演出和当代中俄文学关系一个生机勃勃象征性符码。

  • 标签: 万比洛夫 舞台诠释 当代俄罗斯戏剧 跨语际实践 诠释符码
  • 简介: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末,巴黎被称为“俄罗斯域外文学首都”。其中由梅列日科夫斯基夫妇创办文学一哲学团体“绿灯社”,是二战前“俄罗斯巴黎”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域外组织之一,其聚会史料对俄国域外文学史、文化史和域外流亡人员精神生活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巴黎“绿灯社”成立背景、人员构成、会议流程和议题类别等作了较为详细梳理,并对其历史意义作了简要评述。

  • 标签: 域外文学 绿灯社 俄罗斯的巴黎 梅列日科夫斯基夫妇
  • 简介:莫斯科人习惯改变回国半年后,我又重返莫斯科。有朋友问我:你这次“二进宫”印象如何?我说刚来没几天,还谈不上印象,不过,除了卢布贬值厉害,买东西要成千上万计算外,我这次发现莫斯科读书看报的人少多了。记得93年我第一次来莫斯科时,地铁里看见许多莫斯科...

  • 标签: 莫斯科人 被调查者 俄罗斯人 地铁 报刊市场 新报纸
  • 简介:我们宇宙中生活着,宇宙无限宽广,充满了无穷奥秘。地球是生命存在之源,而人则是世界上最进步生命方式。马克思认为,人必须通过哲学进行自我解释。人类得以在这个神奇宇宙中生存和发展,是依靠了各种必要条件。比如,物质、能量和信息(语言)。许多学者认为组成宇宙需三大要素:物质、能量和信息。但是人们认识这三个要素时间是有先有后。认识物质最早,因为它最容易认识。“物质”是指一种客观实在性,表现为占有一定空间、有重量实体。“能量”这一概念是人们研究物体运动时才产生,后人们用之来形容宇宙所包含一切推动物质运动动力。“信息”概念产生得最晚,是电子计算机发明以后才产生。但人们很早就利用信息来维持生存。比如,远古时期人们一旦听到虎狼吼声,就知道虎狼来了,便马上集合起来预防其攻击。在这里吼声是载体。信息是指各种事物存在或运动情况藉某种载体从发源处传达到另一个地方运动。信息发源处叫信源,信息接受者叫信宿,从信源到信宿空间叫信道。宇宙间有信息,才有了存在着和运动着物质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信息不是能量本身,而是作为它们表征一些事物,因为信息是不能脱离具...

  • 标签: 文化关系 文字文化 试析语言
  • 简介:进入90年代后,俄罗斯文坛上出现了不少新和不大熟悉面孔。翻开各种大型文学杂志,随时都可读到这些人作品,其中某些作品受到了批评界重视和引起了热烈争论。报纸上不断有他们谈话和评介他们创作文章发表。有时他们当中某些名字赫然出现在各种文学...

  • 标签: 现代主义 俄罗斯文学 长篇小说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年轻作家 发表作品
  • 简介:俄罗斯语言哲学史上,巴赫金和施佩特是两位极为重要的人物。他们同为学术造诣登峰造板的人文学者,多种学科领域卓有建树。两人在符号学上成就对后来代表俄罗斯符号学最高成就莫斯科一塔尔图学派和其他学者符号观有着直接影响。而施佩特不少巴赫金相似相通观点甚至旱于巴赫金许多年就已提出并且影响了巴赫金。但巴赫金亦超越了施佩特,把符号学推向了更为广阔的人文空间。

  • 标签: 巴赫金 施佩特 符号学 符号 意义
  • 简介:对话是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和超语言学理论思想基础和理论核心,并使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试图从对话视角分析测试文本语篇意义,强调了测试文本中饱含主体间对话性。测试主体对测试文本解码重构充分说明了对话性对提高测试效度意义。藉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标准化测试中“非标准化”因素对测试效度影响,为提高标准化测试效度提供新方法。

  • 标签: 复调 超语言学 对话 标准化测试 文本 语篇
  • 简介:<正>8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文坛上出现了一系列具有轰动效应文学现象,如反思作品发表、侨民文学回归、以前“禁书”解禁、政论体裁走红、文学派别的论争等等。这些文学现象相比,几乎改革同时出现异样文学引起轰动程度要小得多,然而它重要性却似乎不应在上述文学现象之下。异样文学这一名词是苏联文学批评家秋普里宁1989年初提出来。然而属于异样文学作品80年代中期就开始出现了。这类作品同几十年来流行苏联文学作品,特别是传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颇不一样。这类作品中相当一部分在改革前“停滞时期”也是禁书,但是它们被禁不是出于政治原因,而是出于审美情趣习惯:出版部门和广大读者因其所受文学教

  • 标签: 文学界 文学现象 短篇小说 文学作品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作家
  • 简介:俄国形式主义以词语为突破口形式主义研究倡导科学、理性精神,彰显“文学性”、“陌生化”、“诗学任务”、“文学系列”等概念及其内涵,这一做法直接导致这一流派对文学独立性、自律性关注,同时赋予文学研究以自足地位,将文学从文化、政治、社会等附庸中解放出来同时挺立了文学研究独立性。

  • 标签: 俄国形式主义 “诗学的任务” 文学独立性
  • 简介:一个民族思想文化和其它文化形态一样从来都不是古井静水,而是像小河之水总是流入人类文化汪洋大海,彼此吸收,相互作用,从不因时间和空间相异而阻隔,只要社会发展截点相似或相近就会产生新景观。俄国托尔斯泰生活时代就是这样,托尔斯泰思想一旦吸收了我国孔子、孟子、墨子和老子哲学思想,特别是老子学说就放射出自己特有的宗教观火花。列·尼·托尔斯泰出生于19世纪20年代,老子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六七十年代间,相距两千多年。他们生活年代不同、民族不同,一个是俄国大文学家、思想家、世界文坛泰斗,一个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但他们所经受变革社会激荡是相同,他们都目睹了旧社会制度、道德观念、传统习惯社会制度、道德观念、习惯之间撞击,感触到动荡、混乱时期人民渴求社会稳定、生活幸福脉搏,也都有一颗强烈拯民救世心。他们都探求了拯民救世“良方”。由于他们受不同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科学技术影响,因而,开出“良方”药味有同有异。本文就两份“良方”开出社会背景,“药方”同中有异,“药效”程度等方面做个比较分析。一俄国封建农奴制社会残喘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 标签: 宗教观老子 托尔斯泰宗教观 老子学说
  • 简介:东正教今日俄罗斯任光宣从80年代末开始,俄罗斯大地上掀起了一种强大东正教热潮,恢复东正教信仰成为俄国社会普遍现象。这次宗教热潮一个显著特征是信教人数急剧增加,无神论者人数大幅度下降。如今,俄国半数以上居民成为东正教信徒,认定东正教信仰...

  • 标签: 东正教 俄国文化 宗教与文学 基督教 东正教会 俄国文学
  • 简介:理解和科学全面地阐释列夫·托尔斯泰,是20世纪最初十年、特别是1910年托尔斯泰去世之际俄国思想界和文化界最引人注目的话题。在这一段时间里,有关托尔斯泰创作性质、意义和价值的话题,俄罗斯思想文化界引发了一场大论战。马克思主义者、传统民主主义者、...

  • 标签: 托尔斯泰 普列汉诺夫 意识形态 阶级意识 列宁 贵族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