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文学和剧场之间的关系入手,从作家提供的戏剧底本的规定性和被阐释性角度研究北京艺的演剧特征,具体论述了老舍戏剧对焦菊隐导演风格与艺术生涯的影响,以及对北京艺演员艺术成长道路的影响。这种来自文学对舞台的影响是戏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值得我们给予格外的关注。

  • 标签: 老舍戏剧 北京人艺 焦菊隐 表演风格
  • 简介:海方先生以没骨的手法表现老北京风情人物在当今画坛独树一帜,凡看过其作品的人都会注意到,他的作品大多都有篇幅较大的题跋,这些题跋与画面中人物相得益彰,同时又引人入胜。本期编者即摘录海方先生作品《旧京天桥八大怪》中的部分题跋,呈现给广大读者:

  • 标签: 人物画 老北京 马海方 相得益彰 作品 题跋
  • 简介:马海方,北京,1978年考人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师从卢沉,姚有多.刘勃舒诸先生,现为人民美术出版社专业画家,中国美协会员.荣宝斋画院教授,1981年毕业至今,他一直致力于京味艺术的收集、整理、发掘。他大量写生,勤奋创作,几十年不懈努力.使他的绘画题材由点到面.由浅人深,不间断地充实、发展、提高。

  • 标签: 马海方 人物画 老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绘画题材 北京人
  • 简介:北京民艺术剧院是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国家级话剧院。60年来,"北京艺"排演了《茶馆》、《雷雨》、《龙须沟》等300多部中外剧目,演出场次数以万计,在中国话剧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记,为繁荣、发展中国的话剧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值此"北京艺"建院60周年之际,本刊特邀约徐晓钟、张帆、李宗伦等戏剧界的专家学者,

  • 标签: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北京人艺 《龙须沟》 表演风格 《茶馆》 《雷雨》
  • 简介:今年是享誉中外的北京民艺术剧院成立60周年。北京艺是一座没有"国"字头的国家级艺术殿堂,李默然将其称为"中国话剧的领头羊"。北京艺之所以能享有这样的美誉是与几代"人艺人"的努力拼搏分不开的,是与几代人艺"铁杆儿观众"的支持分不开的,是与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历届北京市委领导的亲切关怀分不开的。这些绝非官话,都有实实在在的实例为佐证,

  • 标签: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北京人艺 中国话剧 市委领导 国家级 革命家
  • 简介:认识张和平院长还是在1997年的前后,当年的张和平正倡导"贺岁电影"概念,促成冯小刚导演的首部"贺岁影片"《甲方乙方》的公映。如今笔者为"北京艺"60周年而相约采访,多年未见,张和平院长还是"依然故我"带着平和的笑容,自然随和地把院长办公桌让给笔者安放电脑,宽和平易如忠厚师长,但是一谈到"北京艺",却"神态质朴,文采风流",总有说不完的话要讲。

  • 标签: 北京人艺 张和平 院长 风神 骆驼 《甲方乙方》
  • 简介:在赖声川导演为我们重新解读和演绎的舞台上,生活本质的逻辑与人物的自主走向越发清晰,剥离掉时代局限的人与世界的关系越发清晰,人性更为丰富,人越来越像人,而不是像他们背负的角色。还在戏剧学院读书时,曹禺先生及其剧作,是我们用来仰望的。聆听老师的解读,看过一些录像,似乎也懂了曹禺先生,然而今天回想起来,那时并不真懂,或者似懂非懂,总之,隔了一层。

  • 标签: 赖声川 《北京人》 经典剧目
  • 简介:本文主要考察1978年以来北京艺研究的演进轨迹和阶段特征。新时期以来的30年,是北京艺在艺术探索、学派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有所变化的30年,也是中国话剧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转型最为明显的30年。本文将新时期以来北京艺的研究分为三个时期:1978-1989年的起步期;1990-1999年的深化期;2000-2008年的徘徊期。在对各个时期研究格局及其形成原因、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北京艺研究的得失以及给中国话剧研究带来的启示。

  • 标签: 北京人艺 新时期 话剧 研究综述
  • 简介:曹禺先生的代表剧作以《雷雨》和《北京》两部剧作成就为最高,而对于这两部剧作学界关注也最多。《雷雨》作为曹禺先生早期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模仿的成果,表现的是一种西方传统式的命运悲剧观念的“中国式”转化,而曹禺先生中年之后创作的《北京》则相反,这部剧作所呈现的恰恰是在西方外来文明的强势挑战下,中国传统文化及文人所面临的悲剧困境。从《雷雨》到《北京》的创作历程,反映了曹禺先生创作心态和思想的转变历程,而其剧作所思索的命题也由早期的“命运困境”转变为“文化困境”。

  • 标签: 曹禺 《雷雨》 命运悲剧 《北京人》 文化悲剧
  • 简介:这次彻夜长谈发生在北京许雅筑女士亲密家常的书房里,坐席间有来自台湾的文艺工作者,来自大陆的纪录片导演李沛峰、我以及几位小友,以及香港艺术家白双全。我在后来才意识到这个人员配置极有价值:台湾友人的畅谈令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台湾”语境中的陈界仁。

  • 标签: 北京 文艺工作者 人员配置 台湾地区 纪录片 艺术家
  • 简介:继二○○九年十月耿画廊于台北内湖空间正式启动之后,耿画廊的北京空间也在今年五月开幕。在重新设计规划的北京空间中,

  • 标签: 北京 画廊 设计规划 空间
  • 简介:2017年3月2日,应该是话剧《北京法源寺》第四轮演出的第一场。我看的就是这一场,地点是国家话剧院大剧场。这个戏于我,不是一见衷情的那种。名字不太吸引我,有历史感的、需要很深的文化垫底的,我有点怵。

  • 标签: 《北京法源寺》 国家话剧院 历史感 演出
  • 简介:近日,“毕加索走进中国”艺术大展开幕式在北京山水美术馆举办。此届大展是由山水文园集团、意大利Metamorfosi文化艺术协会、时尚传媒集团等联合主办。毕加索作为20世纪艺术史上最举足轻重的艺术家之一,在多个艺术创作领域展现出惊世骇俗的创作能力与无可匹敌的艺术影响力,其作品总量超过3.7万件。

  • 标签: 毕加索 北京 原作 文化艺术 传媒集团 20世纪
  • 简介:古筝比赛第一次,我来到北京过寒假。这可不是为了玩儿,而是要参加一场全国性的比赛——第十届“德艺双馨”中国文艺展示活动总决赛。

  • 标签: 比赛 北京 展示活动 中国文艺
  • 简介:“大家工作室”座落在大山子艺术区,距离“798艺术空间”约2.4公里,中国环行铁道实验线(环铁)附近的“环铁壹线艺术空间”。“大家工作室”和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铁路博物馆、中国航空模型博物馆和大山子艺术区(“798艺术空间”)在同一地区,从“798艺

  • 标签: 工作室 艺术空间 艺术家 艺术状态 博物馆 工作时间
  • 简介:本刊讯(记者黄庆参)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主导、策划并主办的“2016北京夏季珠宝展”近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开幕。过去两年,传统经济加速进入冰冻期,珠宝行业也由之前的强劲增长开始转型。

  • 标签: 珠宝玉石 夏季 北京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行业协会 传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