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实践纵然取得了诸多成绩,然而,当前在基础理论、保护传承、经营管理、价值指向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困惑与争论。本文其意并不在作答,而在于促进反思。

  • 标签: 文化遗产 基础理论 保护传承 经营管理 价值指向
  • 简介:文化遗产保护事关中华民族文化盛衰存亡,是每个中国人分内中事亦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以此为主旨,从做文化遗产"知音"的独到视角,运用大量来自文献、文物、传统文化现场感受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对此进行论说。丰富生动的文化艺术信息,清晰明确的人人做文化遗产知音的目标,渗于其间的强烈时代责任感,通过深入浅出的阐述,达于知行合一,构成本文的内容和鲜明特点。

  • 标签: 文化艺术遗产 保护 知音
  • 简介:虽然口述历史历史研究领域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概念,但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对这些口述材料的整理与记录尚未上升到史料的高度。对历史的口头叙述一方面未能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相关工艺今后发展方向的启示功能也很有限。本文通过回溯江苏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历史发展的脉络,希望探究在此过程中口述史创作的特点和尚需注意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口述历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质量和地位提供了可能。

  • 标签: 口述历史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 简介:行业一词,在东西方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发展逻辑与文化内涵。相对来说,行业在西方文化中表达的是一种自治的专业共同体的概念,而在中国文化中,行业最初却是在政府行政权力影响下建立的松散的同业网络。就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这种以世家、流派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同行网络不仅具有强烈的宗族性、地缘性特征,还体现了中国文化差序格局的关系网络特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制度的建设应关注中国行业传承的独特特征,从中国行业传承的文化逻辑出发来建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制度。

  • 标签: 行会 同行网络 行业传承
  • 简介:“茶”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自然之物、人造之物、药物、食蔬、饮品等复杂的角色演变过程,以及各种历史事件对人们的品味与消费的社会性建构。茶叶在帝制中国的财政税收、华夷互动、族群认同、朝贡体系的维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茶是无论在中国的起源,还是近代以来在西方的传播,人们在消费茶的使用价值的同时,也将其编织进了社会的价值系统和文化实践当中。

  • 标签: 物质文化 朝贡体系 农耕与游牧
  • 简介:1、粤剧(广州)2、粤剧(佛山)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地区擐大的剧种。粤剧“本地班”于明末清初吸纳“外江班”的昆、弋、梆、黄诸腔,在清末民初由唱官话改唱粤语方言,演唱由假嗓改真嗓,并吸收了当地木鱼、南音、龙舟、粤讴等广东民间说唱音乐。戏班男、女分班改为男女台班。行当出现独特的“文武生”。形成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地方戏瞎剧种,属皮黄系统。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粤方言地区 戏曲艺术 民间说唱音乐 明末清初 清末民初
  • 简介:帝国是古代和前现代人类世界最为庞大的政治结构,也是世界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行政系统。帝国的历史渊源和与时俱进的演变在当下全球化的世界范围内更是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帝国的概念虽然已为广泛接受,但在实际运用中其定义却并非一致,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审视帝国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及其实际运用。帝国作为词语进入汉语的时间并不长,但中华帝国的政治实践由秦汉至唐宋到清朝却也由来已久,中华帝国也是从兼并征服的野蛮与残暴中走过来的。

  • 标签: 帝国 国家 民族 文化认同 知识考古
  • 简介:“天命观”作为中国传统的生命观,始终贯彻着“天人合一”的道理,以突出“天”“天道”的崇高性。同时,“命运”又将“命”的恒久与“运”的时变辩证统一,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宇宙观、时空观的践行法则。中国的“天命”是三维的,与西方的“二元对峙”的分析法迥异。“天命观”一方面包含着形而上的玄义,另一方面又功能性地落实在了以家族为单位,以世系亲属为纽带的传承制度中。

  • 标签: 天命 命运 世系
  • 简介:人类文明一直与江河同行。青藏高原是举世闻名的黄河、长江、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因而有“三江源”之称,又被誉为“中华水塔”。生活在这些地区的民族因此而有了一套以水为中心的知识生产方式和对自然山水信仰的江河文明的表述。这种对水的信仰,维系着中华大地各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礼仪、生态文明、生计方式、生养制度,生业组织和生产技术”。

  • 标签: 三江源 水文化遗产 多民族 江河文明
  • 简介:阿联酋是一个以产油著称的中东沙漠国家,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位于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东南部,以七个酋长部落组成,拥有数百个岛屿,是沟通亚、非、欧的交通要道。近30年来,凭借其丰富的石油资源,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完成了工、农、牧、商的现代化,无数奇迹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发生,沙漠变成了绿洲,一座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出现。阿联酋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和多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随着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的建立,宁夏与阿联酋的经贸往来会步入更加广阔的天地。

  • 标签: 阿联酋 经济文化 中阿关系
  • 简介:1、佛山剪纸佛山古为百越之地,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汉文化和百越文化逐渐融合,由中原传入的剪纸艺术也在佛山开花结果。据清乾隆《佛山忠义乡志》卷云·乡俗志记载,清代佛山剪纸就已非常兴盛。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美术 剪纸艺术 百越文化 汉文化
  • 简介:1、广东音乐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一种传统丝竹乐种,以其轻、柔、华、细、浓的风格和清新流畅、悠扬动听的岭南特色备受喜爱和欢迎,遍及中国大江南北,流行世界各地。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音乐 广东音乐 珠江三角洲 方言区 乐种
  • 简介:《孙子》的譬喻主要见于《形篇》、《势篇》、《虚实篇》等,据统计,三篇譬喻数量相加,可占全书总量的65%。尽管《孙子》基本实现了譬喻手段一般意义上的功能,即生动鲜明地呈现被喻事物的特性,但对“形”、“势”等富有哲学意味的核心范畴,譬喻的使用效果却难尽人意,造成了某种理解上的障碍。这一现象,实则反映了先秦时期的意象思维对哲学思维的巨大牵引,从中可以进一步透视《孙子》在先秦思想格局中“《孙》为《老》祖”的特殊地位。

  • 标签: 《孙子》譬喻 文化阐释
  • 简介:1、普宁英歌普宁英歌是一种独特的民间传统舞蹈,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深受群众喜爱和推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普宁英歌是一种壮美阳刚的汉族男性群体舞蹈,表现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豪情斗志和英雄气概。表演队伍人数少则24人、36人、72人,最多可达108人。表演者按梁山泊英雄形象画脸谱造型,穿着武士服,紧身短打,手执特制双短棒扣击起舞,并配以锣鼓、螺号节奏,队形变幻莫测,动作套式五花八门,场面恢宏,气势磅礴。

  • 标签: 民间舞蹈 非物质文化遗产 群众基础 传统舞蹈 社会基础 英雄形象
  • 简介: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到2004年底,规划出版的298卷、五亿字的地方卷书稿全部完成。这是一个卷帙浩繁的、被海内外学者们誉为“修筑中华民族文化万里长城”的伟大工程。

  • 标签: 民间文艺 民族文化遗产 志书 集成 保护 建档
  • 简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中,面临着脱离日常生活场域又重新进入日常生活场域的建构问题。非遗能否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决定了其能否得到有效保护传承。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每个主体对作为日常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享、保护和传承的自觉。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常生活 生活世界 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