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别名荼,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1973年,

  • 标签: 吴冠中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艺术专科学校 高等美术学校 中央美术学院 “文革”期间
  • 简介:本期发表了吴中老师的国画新作7幅。发稿前我曾对吴老师说是不是就这些近作写一点什么,吴老师说先让读者看画吧,我倒想先听听读者的反映,然后再写一篇文章(《中国油画》今年第四期刊登了吴中老师的油画近作,希望读者也能对照一读。

  • 标签: 吴冠中 老师 中国油画 新作 近作 读者
  • 简介:吴先生,您走了,在您的生前我们无缘交流,然而,我曾经批评过您,有时候被人称为批评您的代表人物,因此,社会上有一些误解,有时候我也感到茫然。确实,在今天,批评是很难的事情,经常被怀疑动机目的,因为人们已经忘记了批评的学术意义。

  • 标签: 吴冠中 代表人物 学术意义 批评
  • 简介:30年前,我第一次聆听吴中先生的学术报告,被其质朴的形象和富有意境的语言深深吸引。一个诚恳、热情、执着、具有诗性与哲理的艺术家风范深深刻入我的心灵。当时,我在无锡读书,刚刚进入求艺的大门,他的报告,我未必全听懂,隐约中,他从莫奈的《睡莲》谈起,论述形式美的重要性,引发形式就是内容的观点。他的演讲很动情,30多年来,每念及此,总使我不禁产生奋斗的动力……先生仙去了,然而,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几句话,贯穿了30年来我对先生由认识到崇敬与感激的心路历程。

  • 标签: 吴冠中 怀念 围墙 学术报告 《睡莲》 心路历程
  • 简介:在当代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画家吴中的绘画成就具有特殊的意义。他的艺术思想与艺术实践不仅在同时代画家中独树一帜,而且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他的中国画作品,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线条进行了继承、反叛和发展。以此来研究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国传统绘画 吴冠中 变革 20世纪80年代 著名画家 中国绘画史
  • 简介:透纳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英国最为著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他被誉为"真正使英国风景画摆脱荷兰、法国或意大利绘画影响而走上自己独立道路的艺术家"。本文以"光"的画家、"水彩"的先驱为论点,论述了透纳的艺术和他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标签: 透纳水彩 光为魂 水为脉
  • 简介:中曾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有名的艺术宗旨.风筝不断线:即,缺乏抽象性的作品是放不上天的风筝,而上了天的风筝要不断物象之线,不断人情之线,因而也不断作品同专家群众交流之线。

  • 标签: 吴冠中 追踪 基调 绘画 太空 群众交流
  • 简介:在这篇论文中,我对“艺术与物性”的形而上学基础进行了探讨,以便梳理这篇文章依赖的几种保守的艺术批评准则,比如柏拉图的形式理论、康德的美学以及迈克尔·弗雷德对于主体性和表征毫无疑问的接受。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些信条的存在,导致“艺术与物性”无法与高科技和虚拟现实时代的艺术状况达成协议。我将通过区分三个关键性的概念——仿像、剧场性和真实,进行论点的阐述。

  • 标签: 剧场性 仿像 表征 现成品 后现代 真实
  • 简介:在当代艺术的范畴里,只要跟艺术沾边,无论承载的媒介是什么,都只是工具,无论是架上艺术还是非架上艺术,皆是如此。在录像艺术作为载体的特质下,虽然有很多艺术家不会停止对录像本身的探讨,但是在其不能满足艺术家创作承载能力的时候,艺术家开始探索录像艺术与公共空间的结合,这样,又多了一些新的可能性。

  • 标签: 录像艺术 媒介 公共空间
  • 简介:中先生是一位富有睿智、才情和生命激情的艺术家。在中国的艺术家中,还没有看到能把自己对艺术的生命感悟、审美倾向、创作作品的心路用图像与文字的形式如此清晰地表达出来,并赋予绘画、文学表达以学术的品格和艺术家的责任。数十年历经坎坷,在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探索中,走遍祖国大江南北,通过不断写生,孜孜于对形式美感的提炼与升华,创作出大量富有形式语言的具有浓厚生活体验的绘画作品。从写实到意象,到抽象,同时又有较强的具象元素和形式美感,绘画面貌独具个性,到达"创造—真美"艺术境界。并且在不断的绘画实践中,阐述其卓有艺术品格的

  • 标签: 吴冠中 绘画艺术 写生 形式美感 绘画作品 中国画
  • 简介:山西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自辽代中叶以来即为华严寺的藏经殿.殿内宽大的凹形佛坛上,依开间塑有三铺像,现存辽代彩塑29尊,各铺均以结跏趺坐佛为中心,左右配置弟子、菩萨像.当心间7尊,主佛为卢舍那佛,北次间9尊,主佛为毗卢遮那佛,南次间9尊,主佛为释迦牟尼佛.佛坛四角立护法四大天王像,构成一堂诸佛讲经的生动场面.

  • 标签: 华严寺 艺术特点 辽代 菩萨 大同 毗卢遮那佛
  • 简介: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早已进入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标志的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以克隆技术为标志的基因工程也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标志.与此同时,在艺术创作的一些领域,高科技新型材料的运用,以及现代数字技术制作的应用,已经被人们广泛认识,对艺术的审美也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是好是坏,的确是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

  • 标签: 介入艺术 审美思考 科学技术介入
  • 简介:20世纪,中国的工笔画经历了来自西方的文明与传统的冲击,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的转变也促使着工笔画这一传统而古老的画种发生着变化。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之中,李璋女士凭直觉判断自己的方向,以女性独有的经验性、身体性的方式来面对世界,她更信任当下的生活经验,以及由此引发的所思所感。李璋女士的工笔画渗透着家学.从画面形式到观念上都蕴含着传统的气质.她将自然美提炼为装饰美.将写实性上升为表现性,使其新工笔画具有更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艺术特色.另外.中西文化的交汇影响着李璋女士的审美倾向.她的艺术语言呈现多样化、平面化发展趋势,形成清新流畅完整的工笔图式体系。李璋女±的工笔画创作在当下的中国工笔画坛具有深层的美学意义与商业价值。

  • 标签: 工笔画 家学 女性 花草 传承 超越
  • 简介:主题学多是探讨图像的母题与主题的相关问题,我们把主题学作为一个方法运用在艺术史学的研究中,用分析艺术主题流变的因果和规律来探讨艺术史的变迁和演进,寻求一般艺术史学研究所遮蔽的主题问题和主题变迁的原因对艺术史学的影响,由此建构主题学介入艺术史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 标签: 主题学 艺术史学 主题 母题
  • 简介:在西雅图公共环境艺术的繁荣时期(1975—1985),产生了许多重要的艺术家,他们在这里及美国其他地区制作的项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巴斯特尔·辛普森(BusterSimpson)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一位,他有着不凡的创意和革新精神,对具体场地的物质性和历史性,环境和生态各方面的含意异常敏感,并以其特有的幽默,取悦公共艺术的观众。

  • 标签: 巴斯特尔·辛普森 公共环境艺术 《西雅图乔治纪念碑》 建筑物
  • 简介:现实物象脱离生存环境后的衰变颇具意味。他们从生到枯、从丰腴到干瘪的变化是我海报创意的起点。刚拾起的木瓜满是生机,放置数日后,局部变黄,又过数日……枯黄表面残留的伶仃绿色仿佛是地球上残存的绿地!失去水分的甘蔗,干瘪扭曲、满是褶皱的形态丑陋无比!刚摘完的葡萄串,果穗上还残留着泛绿的汁液。仅半日,便开始收缩……现实物象的这些变化,都是我海报开启创意之源的钥匙。

  • 标签: 海报设计 物象 性灵 创意 意味
  • 简介:  编者按:这个时代是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的高度发展,推动了社会飞速的进步.网络作为这个时代的主导媒体,由于其兼具了各种媒体的综合性能,无疑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

  • 标签: 书法影响 书法网络 介入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