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李铁夫是中国油画先驱,但其艺术在中国近代艺术进程中遭遇极其耐人寻味,特别是被边缘路程,值得深究。本文重点从现代艺术运作机制对李铁夫艺术疏离,李铁夫与徐悲鸿两人之间互动与沉浮,生存环境和和生态困局对艺术家艺术价值影响,特定艺术生态,特别是西方现代艺术对李铁夫古典油画冲击等方面进行基于史料剖析。希望本论文撰写,能够为世人理解李铁夫艺术积淀一种同情理解视角。

  • 标签: 李铁夫 徐悲鸿 边缘 现代艺术 艺术环境
  • 简介:本文以秦簡之代表——湖南里耶秦簡爲主要研究對象,重點對里耶秦簡墨迹中"草狀點筆"現象進行深入細緻探究,分析這一書寫現象由來、在秦代書寫情况及其之後發展,分析其在隸變中、在秦漢文字演進以及書法技法發展中作用,特别是其對秦漢草書(草體)發展影響,文章試圖通過探討一個小技術現象來探索簡牘書法一些特徵。

  • 标签: 里耶秦簡 草狀點化筆 草體 秦漢 書法
  • 简介:“书法”是实践和理论研究相结合艺术,从古到今,流传下来著名书法理论作者,基本上都是书法家,比如孙过庭、米芾等,书法家通过自己实践经验来总结并陈述,更能切中书法艺术本身特征,所以流传至今,非常有价值。搞书法艺术的人,都应该做到兼顾。

  • 标签: 书法史研究 书法艺术 实践经验 书法理论 书法家 孙过庭
  • 简介:今天要重新构建古典油画材料和技法不是一件容易事。我们所知道有关古典油画材料和技法主要来自于少量存世手稿和史料以及现代科学分析结果。这些科学分析结果更注重材料方面的研究,距还原到古典大师具体画法还有一定距离。手稿和史料也只有对作画步骤简要描述,以及一些配方和调色板上色彩排列等等,而更重要像工作室里有关技艺传承方面在史料中却鲜有记载。

  • 标签: 古典油画 创作 材料 史料 调色板 工作室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中国表现性油画引入过程,并从生命感悟视角分析了中国表现性油画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最后从笔触、色彩、材料肌理等方面研究了中国表现性油画创作语言特征。

  • 标签: 表现性油画 生命感悟 油画语言
  • 简介:张夫也,我国著名艺术教育家、艺术理论家、美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理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艺术史论学部主任、《装饰》杂志主编等。张夫也从事艺术史论研究、设计史论研究、艺术与设计教学,同时进行艺术创作实践。他创建了我国外国工艺美术史研究体系和教学体系,在理论研究与艺术创作上均极深研,堪称融汇古今、贯通中西,成为新时代艺术研究者和艺术实践者楷模。张夫也深耕艺术教育一线近四十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诸多“也门桃李”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界、设计界、教育界知名学者、教授。

  • 标签: 艺术教育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学术委员会
  • 简介:2017年11月11-12日,中国美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举办了题为“与列斐伏尔前行:算法时代都市论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来自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澳人利亚、日本以及中国两岸三地学者齐聚一堂,沿着城市-空间思想家亨利·列斐伏尔[HenriLefebvre]思考,迎着今天中国大陆城市和即将到来全球城市社会前景,努力描述出城市世界和全球城市性脚卬.集聚我们在全球各地这一方向上思想和实践。

  • 标签: 中国城市化 列斐伏尔 作品 权利 日常生活批判 中国美术学院
  • 简介:马口窑陶器接续了远古彩陶经久耐用和朴实厚重实用和美学基因,以独特装饰绘画为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楚文化。马口窑装饰绘画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具备系统性、装饰性、写意性、独一性、随意性、多样性等特点,对于今天绘画和工艺美术具有极高传承和借鉴意义。

  • 标签: 马口窑 陶器 装饰 绘画
  • 简介:引言列斐伏尔是一位兼收并蓄、不知疲倦、充满激情思想家:他有着不同寻常学术生涯,共撰写了60多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发表过数篇评论。他跨越了诸多学科,进行了许多理论和政治斗争。其一生都以深度政治参与及改变社会生活强烈愿望为特征:从早期接触文艺先锋派,1924年与知识分子皮埃尔·莫朗热[PierreMorange]和诺伯特·古特曼[NorbertGuterman](以及乔治·波利策[G.Politzer].

  • 标签: 列斐伏尔 政治经济学批判 亨利 时间 兼收并蓄 学术生涯
  • 简介:塞尚晚年“圣·维克多山”系列绘画一反其成熟时期绘画所追求坚固坚实自然形式,而呈现出混沌和抽象倾向。对此,后世学者陷入无止境争论。回顾塞尚艺术发展史,是一段对巴洛克技法和印象派双重背离历程,也是一段破主客二分、不断追求自然之真的历程——艺术与自然平行之和谐。而只有站在存在论现象学高度,将塞尚生命、绘画史与他晚年风景画结合起来,方能瞥见其晚期艺术对真性重大突破。本文引入梅洛—庞蒂存在论现象学对塞尚晚年作品《圣·维克多山》进行分析,在形式分析与现象学研究双重视角中,研究此系列对深度营造和通往真性道路。

  • 标签: 塞尚 圣·维克多山 梅洛-庞蒂 现象学 艺术与真理
  • 简介:本文以大量簡牘帛書爲資料和證據,闡釋論證章草由來、形成、發展,認爲隸草及章草等簡牘草體,并非像傳統説法那樣來自正體隸書,其上源實爲戰國簡牘文字(戰國古文等),并可上溯至金文大篆系統。本文認爲,章草起于戰國古文、出于戰國簡牘帛書,章草是戰國金文大篆(包括六國古文和秦籀文等)草寫演進結果,後由“簡牘章草”發展到“書體章草”,章草亦爲隸書正體之源……

  • 标签: 章草 戰國秦漢 古文 簡牘帛 起源
  • 简介:赵孟頫《草书千字文》是其仕元前夕为数不多草书作品,对研究赵孟頫早期仕元心态及书风有着重要意义,前人对于此作书写时间、地点判断都存在偏差。本文通过对书作内容考证,结合相关文献及赵氏书风等诸因素,考订识文书写时间为至元二十四年八月三日,地点在崇德,并对赵氏仕元初年行踪进行了一定补充和修正。

  • 标签: 赵孟頫 《草书千字文》 张景亮
  • 简介:艺术对乡村介入有效性,取决于其是否在乡村内部建立起了能够自循环活力系统。而检验这一系统存在和运转方式需要学者长时间对地域文化、居民结构、产业发展等一系列看似与艺术无关要素进行记录和考察。日本作为拥有国际性大地艺术节品牌国家,积累了近20年乡村艺术实践经验,为学者提供了可量化方法和支撑材料。本文以研究视角,依托于大量资料对艺术介入乡村之后所出现改变和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社区活化 文化消费 模式
  • 简介:本文以敦煌漢簡中部分隸書簡作爲樣本,通過對斜向筆形設置參數進行微觀分析,僅從斜向筆形數量與字形體勢、起筆收筆用筆方式與方向以及波磔數量等方面,描述敦煌隸書簡書寫狀態,考察隸變在敦煌漢簡中發生、發展情况,進而闡述隸變規律。認爲,斜向筆形數量影響字形横向取勢,進而反映隸變程度高低;斜向筆形起筆順逆方式及數量、收筆出鋒與不出鋒方式與數量,出鋒時上、中、下方向變及數量,波磔筆形數量,都反映出漢字隸變程度。漢字隸變首先在日常應用性書寫中發生,并從用筆方法即筆法改變開始。隸變在書寫應用性與規範性之間不斷發展。

  • 标签: 敦煌隸書簡 斜向筆形 隸變
  • 简介:南通,居处长江之尾、黄海之端,因其滨江临海,风物秀美之外,自古便是东南文化繁盛地。从现有的历史遗存来看,南通先民至少在五代十国时期就有了书法艺术作品。自宋以来,留下墨迹和文字记载地方画家不下五百人,有明嘉靖进士顾养谦,有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襄,有被誉为“江北名士”丁有煜,有“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有影响深远“东皋印派”,更有开近代风气之先张謇等,他们犹如群星璀璨,映照古今。

  • 标签: 书法艺术 园林式 研究院 书法 遗存 国画
  • 简介: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是“有意味形式”,在他看来,艺术不是对现实再现,而是由共同性质形式唤起艺术审类体验,这种由康徳发端,经由贝尔发展,以塞尚为代表形式主义,将审美情感与日常生活对立起來。雕塑家张竞成则认为艺术是生命呈现一种方式.其丰富性决定了艺术不应从单一层面来提炼生活,而应该多层次、多维度地容纳、延展和架构生活。艺术家所有的情感表达都应依附在由生命体验转化成审美形式所构建境域之中,生成话语,形成意义。

  • 标签: 有意味的形式 艺术探索 同构 秩序 情趣 日常生活
  • 简介:文艺复兴是西方古典艺术重生,拉斐尔壁画《雅典学院》是对西方古代文明中七种自由学术展现,通过对人物、建筑等结构关系描绘,彰显了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精神追求;画面既表明了历史文明博大精深,又强化了对未来世界向往。

  • 标签: 雅典学院 古典精神 构图
  • 简介:我最初注意到张乃军作品是因为他作画方式,这些精美的画作看上去就像是交错于不同时代,那是巴洛克风格和新古典主义交织,让人同时联想起维米尔和安格尔。由此我们能看出艺术家对于欧洲古典传统经典学习是十分深入,这在现如今,则是极为罕见了。另一个引起我兴趣,则是画面所反映的当代主题,这种主题性传递完全是通过表现现今中国人日常生活剪影、快照等等来实现。看起来十分朴实。

  • 标签: 新古典主义 场域 乡思 巴洛克风格 传统经典 日常生活
  • 简介:这是以一组以老茶馆为背景油画作品,陈旧茶馆和“陈旧”茶客在那里喝茶,聊天,下棋,打牌,嬉笑,打瞌睡,或者想自己心事。画家陈安健家边上就有一个茶馆,它是重庆成百上千茶馆中极其平常一个。正如他所说,那是“熟悉到这么也想不起来”“视若无睹”邻居,直到他四十岁上下才“发现”了它。这一发现使画家全身心融入其间,他与不同来历的人们在这座陈旧茶馆里相遇,出现难以名状精神共鸣。

  • 标签: 心灵史 油画作品 “发现” 茶馆 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