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到目前为止,学界关于杜堇生卒年及活动等都不太清楚,造成美术研究等的一些缺憾。本文以系年的方式钩稽杜堇以绘画为主的活动资料十几条,并得出结论:杜堇绘画及其他活动早至天顺八年(1464),晚至正德七年(1512),主要集中于成化、弘治时期。杜堇约生于正统九年(1444)前后,卒于正德末年(1521)前后;其并非生于景泰七年(1456),嘉靖七年(1528)尚在。

  • 标签: 杜堇 活动系年 生卒
  • 简介:“韵”字始见于汉魏之际,蔡邕《琴赋》:“繁弦既抑,雅韵乃扬。”《文心雕龙·声律》:“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可知早期“韵”与音乐相关,可会意为“味道”、“韵味”、“蕴藉”之意。在中国书法史上,明董其昌首次提出“晋人书取韵”(《容台别集》),赵宦光亦云:“不学晋字无韵”(《寒山帚谈》),周星莲:“晋人取韵”(《临池管见》),清人梁谳在《评书帖》中系统总结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1]

  • 标签: “韵” 技术因素 考论 中国书法史 汉魏之际 《琴赋》
  • 简介:南宋第一代画家是来自“靖康之难”的原北宋翰林图画院的南渡画家和临安(今浙江杭州)的本地画家,他们传至四代,贯穿了整个南宋。由于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藏有误记的现象,使今人对南宋一些画家的生活时段及家世辈分出现误识乃至颠倒,本文根据相对可靠的画史文献和相关图像尝试廓清南宋迷乱的画家辈分的排序问题。在此,首先要甄别的是《图绘宝鉴》与《画继补遗》记述南宋画家的可靠性,揭示纠结其中的历史原因。

  • 标签: 画家 南宋 时段 生活 家族 《画继补遗》
  • 简介:文成公主作为汉族文化的重要使者远嫁西藏,带去了中原的文化、各种技术以及许多能工巧匿,这些工匠与藏族艺术家在长期相互借鉴与吸收的过程中创造出许多艺术瑰宝。斯坦因第32号收集品绢画《药师净土变》正是这种共同合作的结晶。本文通过对该幅绢画"药师佛"以及身边"日光菩萨"的艺术语言分析,探析汉藏艺术相融呈像的情况。

  • 标签: 敦煌 汉地 吐蕃 日光菩萨
  • 简介:对于"心在朱明身在清"的明代汉族士人来说,追缅故朝在某个时刻会起抚慰伤损之心及延承汉制希望的作用,但方式必须隐讳。本文试图对张穆(1607-1863)的《七十龙媒图》进行分析,结合时代背景探究张穆画作的象征与托寓,藉以阐示明清鼎革之际遗民画家借助图像所唤起的集体记忆。

  • 标签: 集体记忆 张穆 《七十龙媒图》 明遗民
  • 简介:《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是研究明清皇家散佚书画的基础材料。20世纪90年代,杨仁恺对《佚目》书画的考订追索下了极大的工夫。由于资料限制,学界对于无锡博物院所收藏的清宫《佚目》法书董其昌《行书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装》一直没有深入研究,本文现在立足实物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法书的内容和印章逐一进行辩。

  • 标签: 清宫旧藏 董其昌 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