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6 个结果
  • 简介:依据相关记载,对李诫的家世、仕途及营造项目进行了概括总结。从宋代的荫官制度入手,对李诫的生年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使大家对李诫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 标签: 李诫 生年 营造法式 荫补制度
  • 简介:《纂异记》是由唐人李玫所撰的传奇小说集,《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都有著录。原书已亡佚,但在《太平广记》、《类说》、《绀珠集》、《说郛》等书中收有其佚文。通过历代书志、笔记记载及各种类书、丛书所收佚文,对《纂异记》的版本情况进行考察,推断《太平广记》所收《纂异记》的故事最接近原书原貌,《绀珠集》、《类说》本所载只是原书的删节本,而《说郛》所载则是在《绀珠集》、《类说》本模式上仿作的伪书。

  • 标签: 《纂异记》 李玫 版本
  • 简介:民国元年(1912年)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出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种种现实需要,责令北洋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熊希龄(时任国务总理)内阁于民国3年(1914年)一月十七日提出了“银本位制统一币制”方案,

  • 标签: 新疆 民国元年 币制改革 临时大总统 北洋政府 银本位制
  • 简介:《文选》作为一部中国文学的重要总集,其编撰、注释、欣赏历来受到文人骚客的重视,进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选学”。全面认识《文选》及其研究语料的宝贵价值对深入研究《文选》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文选》 李善 注语料
  • 简介:《首阳吉金》刊布的3件乔器,应系滕州庄里西89M7散失之器,其中乔觯、乔簋铭文对于周初分封的滕国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对上述二器铭文略作考释,力求廓清作器者乔与滕国之关系。

  • 标签: 庄里西89M7 滕国始封君
  • 简介:边区国防科学社由董纯才等人创办于1938年2月。虽然规模很小,存在时间不长,但它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最早的科技社团之一。文章以原始报刊、文献为史料基础,对边区国防科学社的沿革以及主要人物、活动进行了梳理分析,指出以其为代表的科技社团这一组织形态在延安边区的出现,其意义在于开创了一种在落后地区中从事科技启蒙活动的组织模式,聚集和训练了一批日后成为中共重要科技干部的人才,同时也为中共科学技术观的逐步确立,为中共科技政策思想的逐步成熟提供了最初的实践经验。

  • 标签: 边区国防科学社 陕甘宁边区 科技社团 科技启蒙
  • 简介: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典型的器物,用鼎制度就成为礼之核心,因为鼎不仅是当时社会礼仪之用器,还是沟通人神之工具,更为重要的是成为等级与权力之标志。九鼎在周代历史上为国朝之重器,产生于西周的列鼎制度,是集祀权、神权、政权于一体的象征物,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 标签: 九鼎 列鼎制度 始末 象征物
  • 简介:摘要《大学》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一直都被我们看成为人的基本准则与基本规范。其实,在《大学》中例如“亲民”、“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都体现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内容,这其中的管理精髓不仅适用于古代统治的管理,更是我们现代管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 标签: 《大学》 管理核心 管理思想
  • 简介:以灯火为亮点和核心的元宵节,是春节狂欢的最后的高潮,其活动领域包含了饮宴、庭院、广场及宇宙。元宵节人神共舞、普天同庆的场面是其他任何节日都无法比拟的。元宵节有着深厚的传统渊源和漫长的演变历程,它受到宗教文化思想、人的生存心理以及天、地、神、人四个维度的作用和影响,整个节日体现了"闹"、"敬"、"禁"、"祈"的重要特征,折射出元宵节全民狂欢的民众心理和基本精神。该文以浙江为例,通过对元宵节民俗事象全面、立体的解读,从而阐发元宵节日的重大文化哲学意义。

  • 标签: 元宵节 狂欢 敬仰 祈愿
  • 简介:探析有清一代新疆喀什噶尔的建置、沿革、文化等内容,有赖于文献记载。关于喀什噶尔的文献可谓附载者众而专述者少,故而对清代新疆喀什噶尔相关文献的研究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将闻见所及的文献《喀什噶尔附英吉沙尔》通过对版本、成书、作者及其与稍后和宁的《回疆通志》间关系作一探讨。

  • 标签: 清代 喀什噶尔附英吉沙尔 考略
  • 简介:在整个吐蕃时期,吐蕃和唐朝一直保持着频繁的使者往来。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吐蕃遣使入唐,唐太宗随之遣冯德遐赴藏抚慰,唐蕃之间长达200多年的官方交往由此开启。唐蕃首次遣使往来是在赞普弃宗弄赞平息部落叛离,于633年迁都逻些后,内部局势稳定,积极向外拓展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为文成公主入藏作了积极的铺垫,为此后藏汉两族人民之间更进一步地频繁往来,开辟了宽广的道路。

  • 标签: 唐朝 吐蕃 使者互访 考述
  • 简介:到目前为止,学界关于杜堇生卒年及活动等都不太清楚,造成美术研究等的一些缺憾。本文以系年的方式钩稽杜堇以绘画为主的活动资料十几条,并得出结论:杜堇绘画及其他活动早至天顺八年(1464),晚至正德七年(1512),主要集中于成化、弘治时期。杜堇约生于正统九年(1444)前后,卒于正德末年(1521)前后;其并非生于景泰七年(1456),嘉靖七年(1528)尚在。

  • 标签: 杜堇 活动系年 生卒
  • 简介:从乾隆十三年(1748)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理藩院在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境内三座塔地方派驻理事司员管理土默特等数旗蒙古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及税务,长达一百五十多年。本文利用清代档案史籍考证出55个三座塔理事司员及其中一些人的任期。

  • 标签: 清代档案 理事 土默特 内蒙古 理藩院 交涉
  • 简介:一个忍饥受寒、困守贫夫十三载的无知少妇.被无良妗婆与黑心媒婆每日搬挑、教唆得错动了离婿别嫁的念头.在家对着夫婿娇嗔撒泼,费尽心力求取一纸休书。夫婿眷恋旧日恩爱,不愿相离,于是苦口婆心.百般劝说.希望打消妻子的索休念头.以偕老百岁。怎奈少妇正值头脑发热.一心求去.根本无心领受夫婿情谊。即便是乡邻长辈特意登门劝解.良言忠告说尽.少妇亦丝毫没有改变心意.最终还是抢了休书.跟着妗婆扬长而去.

  • 标签: 梨园戏 创作 传统 少妇
  • 简介:清末至1937年的约半个世纪,中国人对日语教材的编写经历了发轫与奠基、过渡与停滞、渐进与高潮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中日关系及中国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日语教材的大量编写显示着国人直接、深入认识研究日本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这一时期中国对日研究的整体状况。

  • 标签: 日语教材 日本研究 留日学生 近现代中日文化交流
  • 简介:悬挂在古建筑上的附属文物楹联匾额属于小木作艺术,是实用较强的艺术品,其沿用从秦朝到清代,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是古代制度文化、艺术文化和文字符号的综合性产物。它集书法、文学、石木雕篆彩画漆饰艺术技法于一身,与古代建筑相得益彰,并造就了内涵丰富的古代联匾文化。

  • 标签: 圣母 晋祠 古代建筑 制度文化 封建社会 文字符号
  • 简介:高峙渭岸、雄浑壮阔的五陵原不特为西汉帝后贵戚的埋骨之地,亦是历代仙释隐居修真之所,神秘奇丽、人杰地灵。余尝翻检咸阳旧志与道教全真派早期史书,偶然发现被全真派尊为北五祖第二位的八仙之一钟离权,竞也与此地颇具渊源,不仅书中多有记载,实地仍有遗迹可寻,故结合书传、口传对位于汉景帝阳陵以西4公里、相传为钟离权故居的正阳洞做考察。因该处历年久远,且破坏甚剧,已无昔日繁盛之貌,但洞前树立一方明正德十年(1515)秦藩第三代淠阳郡王朱秉楱所撰《重修正阳洞记》碑,较具宗教与地志价值。

  • 标签: 重修 咸阳 全真派 钟离权 汉景帝 第三代
  • 简介:河南西南部新野县沙堰镇马坟村马氏回族,在明代末年涌现出三进士——马化龙、马之骐、马之骏父子。嘉兴名士冯梦桢《马郡丞墓志铭》记载:“公讳化龙,字之卿,别号在田,河南之莘野人。裔出汉伏波将军援。初著籍泾阳,高祖恭,行贾莘野,乐其地居焉。恭生圮,圮生文经,公父也。”

  • 标签: 马之骏 回族 父子 新野县 西南部 墓志铭
  • 简介:未成年人违法包含犯罪行为和预防性身份违法行为,其范畴宽于未成年人犯罪。因未成年人司法具有非正式性、以矫正为目标、特殊法庭处理等特点,部分国家18岁以下未成年人和18—20岁刚成年人均可适用未成年人司法程序。基于恢复性司法理念,未成年矫正主要通过缓刑和社区量刑等措施,罚金和监禁适用率较低。禁止对未成年人判处死刑是国际趋势,但少数国家依然对未成年人适用死刑。实证研究全球未成年人违法及其矫正措施,有助于我国宏观掌握外国未成年人司法的现状及趋势。

  • 标签: 未成年人违法 矫正措施 低监禁率 恢复性司法 死刑
  • 简介: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收藏着一方铜印。这方铜印重680克,印面边长5.5~5.6厘米,呈正方形;厚1.1厘米:印背面中央接一梯形板状钮,钮高2.5厘米。印正面边框内阳刻“河州监支纳印”,字体为九叠篆,三行六字,字迹清晰,镌刻精深;印侧面阴刻款文与印正面款文内容相同,只是字迹近于行楷.易于辨认:印背面在板钮左右两侧有两列行楷体款文。使刀较浅且笔画潦草,

  • 标签: 铜印 河州 临夏回族自治州 金代 博物馆 甘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