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赵宦光是晚明的一位高士,也是一位文字学家,尤其是其面目独特的"草篆"具有独特的书法史意义。赵宦光的著述甚富,但存世者已寥寥可数,交往信息也多难以追寻,加之新近的相关研究在史料的发掘上尚存不足之处,造成了对其生平认识的困难,甚至还出现不少讹误,以至于影响到对其成就的认定以及书法史意义的评价。另外,赵宦光与众多吴门书家关系紧密、交往复杂,因此,厘清其身世对吴门书派的深入研究也可以起到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

  • 标签: 赵宦光 籍贯 字号 生卒年 家世 生平
  • 简介:米芾一生官职最高的即是正七品的礼部员外郎,充其量也是个仰人鼻息的小官。然而在书画王国中,他俨然是一言九鼎的君主,颐指气使,盛气凌人。蔡肇《米芾墓志铭》云:"平生与游多天下士:蜀刘泾、长安薛绍彭好奇尚古,相与为忘形交,风神萧散,是其一流人也。"所谓"忘形"大概可以任意侮狎也不至于失欢吧。但米、薛、刘的排行,乃出自米芾的一首诗:"唐满书奁晋不收,却缘自不信双眸。发狂为报豢龙子(夏代刘累,代称刘泾),不怕人称米薛刘!"自注云:"刘君旧不收晋帖,云无直,只收唐帖,故有是句。"

  • 标签: 米芾 王国中 薛绍彭 蔡肇 刘累 天下士
  • 简介:大致说来,北宋篆书的发展无法摆脱唐代李阳冰玉箸篆的藩篱,但究其实际来讲,其仍然存在着因循社会环境的变迁而不断更改书写观念的迹象。如前期,文字学大兴,篆书家主要聚集于徐铉兄弟、郭忠恕、欧中正、梦英等诸家,篆书取法在李阳冰,徐铉在晚年获观《峄山刻石》,出现了由取法唐篆转向秦篆的迹象;中期,金石学大兴,形成了以欧阳修、刘敞、杨南仲、章友直为中心的篆书家群体,他们对篆书的认识主要是通过金石考订来完成的,取法方向停留在"尊古"的阶段;后期书法大肆盛行尚意书风。

  • 标签: 王寿卿 李阳冰 郭忠恕 唐篆 章友直 玉箸篆
  • 简介:鉴定专家陈佩秋先生和陈启伟在《名画说疑——陈佩秋谈古画真伪续编》一书中,质疑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马远《踏歌图》的真伪,认为其是一幅冒马远之名的伪作。笔者通过对马远《踏歌图》之构图、人物、柳树、书法印章、古籍文献的使用进行析,以及比对马远《踏歌图》与戴进《临〈踏歌图〉》的异同,从而认证《踏歌图》并非伪作。

  • 标签: 《踏歌图》 真伪 《南阳名画表》 《临〈踏歌图〉》
  • 简介:宋徽宗题楮慧龙章云篆诗碑位于陕西省耀县药王山显化台。碑分为两个部分.碑额为龙章云篆诗,题为“西台长吏臣楮慧书”。“龙章云篆”是北宋时较为特殊的一种篆体书体,既有篆体鸟兽鱼虫的印痕,也有方士巫术书写咒符的章法,传世不多,较为罕见。

  • 标签: 宋徽宗 诗碑 药王山 陕西省 长吏 北宋
  • 简介:在中国古代的"五色体系"(青、赤、黄、白、黑)中,"青"作为"东方木"之色,代表了一种蓬勃向上富有生命力的颜色;而在中国古代的青绿山水画中,"青"作为"点睛"之色,也发挥着统领画面色彩的重要作用。历来对青色的研究多关注其象征文化的内容,本文则试图回到青色的物质基础,选取最具色彩感的唐代敦煌艺术为例,探讨其中的青色调的物质构成、颜料制取以及来源等问题。

  • 标签: 唐代 敦煌 艺术 青色 颜料
  • 简介:陕北地区东汉墓葬画像内容在墓门部位的集中出现,反映出当时人对墓门的普遍重视;墓门画像的图像内容,与巴蜀地区东汉石棺画像、鎏金铜牌饰画像中流行的"天门"主题完全一致,从中可见两地造墓者都企图借视觉表现手段将"墓门"装扮成"天门"的集体意识;这一主题的中心意旨,是象征墓主人已通过了天门,来到了西王母所在的那个不死的世界。

  • 标签: 陕北 东汉 墓门画像 天门
  • 简介:友人整理旧物,无意中发现了一本签题为《褚河南墨宝》的残册,即史书所称的褚遂良书《唐太宗文皇哀册》(以下简称“哀册”)。惜册页锦饰已糜烂脱落,通册水湿,页有霉生。污染严重的部位,遮盖着墨迹和钤印,局部有残失,令人难加辨识。经适度清洗重装成册,千年故物得以焕然神采,弥足珍贵。

  • 标签: 褚遂良 考辨 唐代 唐太宗 墨迹 神采
  • 简介:本文以辽塔遗存上的密教图像为研究对象,揭示出随着辽代密教的发展,八塔信仰与密教金刚界曼荼罗相结合,将代表佛祖胜迹的八塔以五方佛的观念集合到一塔之上,形成了对八大灵塔图像的最新诠释,而八塔信仰又对辽代佛塔形制、经幢以及墓葬形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辽人能够吸收接受汉地七佛信仰相关经典的翻译,并以视觉化的大日如来图像形式呈现转轮王的形象,从而与追求纯密且揉合了华严信仰的辽代密教结合发展出七佛造像的新形式。通过对上述图像和信仰的解读,从中可见辽代密教对辽塔图像义蕴和配置的影响。

  • 标签: 辽塔 辽代密教 八大灵塔 七佛 转轮王观念
  • 简介:本文以北京、五台山、承德三地汉藏佛寺为核心,对明清时期汉地佛寺彩画中,作为重要元素的十种常用兰札体梵字纹饰进行解读和分析。总结出其构成规律、宗教含义、施用范围、设计方法等内容,为明清佛教艺术中宗教文字的运用及其保护与传承研究奠定基础,并为佛寺文化的整体性研究探索思路和方法。

  • 标签: 兰札体 梵文 彩画 曼荼罗 真言
  • 简介:山西芮城永乐宫全名为“大纯阳万寿宫”,简称“永乐宫”。唐末,此地有祭祀先祖神仙吕洞宾的“吕公祠”。元初,道教全真道将吕公祠成为纯阳观。据王鹗《大朝重建大纯阳万寿宫之碑》(载王宗昱编《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逮图朝(元朝)开创,长春子(丘处机)应诏北还,凡祖师仙迹,一为发扬。自是其功日益兴,其徒日益广。岁甲辰(1244)暮冬,野火延之,一夕而烬,识者以为革故鼎新之兆。明年(1245)有敕,升观为宫,进真人(吕洞宾)号曰‘天尊’。……”

  • 标签: 永乐宫 朝元图 三清殿 革故鼎新 万寿宫 吕洞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