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有西方的音乐评论家做过这样的描述:“如果说歌剧作品是浓墨重彩写意的油画,那么艺术歌曲则是精雕细琢的工笔或清新雅致的山水画”。艺术歌曲以其简洁严谨的曲式结构、优美的语言、高度的艺术性,成为理想的音乐会曲目及声乐教材。像贝里尼这样的歌剧大师所创作的艺术歌曲是重要的音乐文献。虽然为数不多,但各有其独到之处。在已经出版的国内外作品集里,我们可以找到19首。每一首作品都有着贝里尼音乐中所呈现出的精致的旋律,细腻的情感。

  • 标签: 艺术歌曲 贝里 音乐评论家 解读 歌剧作品 曲式结构
  • 简介:上海大剧院二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再度吸睛,以“梦想,不止舞台”为主题2018-19演出季正式发布,歌剧、芭蕾、交响、戏剧、戏曲等一百四十九台近三百场艺术盛宴将陆续登场,“致敬经典’“歌剧典赏”“发现最美”“艺聚当代”四大主题基于又不止于艺术门类精心策划,纵横展现不同表演艺术形式的舞台魅力,而再度推出的“不容错过TOP10”涵盖从传统艺术门类歌剧、交响、芭蕾,到国际流行的跨界形式音乐戏剧,均是不可多得的大热之作,足可一窥当今表演艺术的经典传承与创新多元。

  • 标签: 上海大剧院 舞台魅力 演出季 梦想 表演艺术形式 艺术门类
  • 简介:2018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迎来第十三个剧院演出季。6月30日下午,东艺演出季发布会以全新面貌打造“遇见未来”主题,公布一百一十八台一百五十八场全年豪华演出阵容。五大板块“大片时代”“乐坛翘楚”“致敬经典”“舞光十色”“跨界潮流”将融合交响乐、舞蹈、戏剧、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为观众带来多方位艺术体验。

  • 标签: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演出季 艺术形式 艺术体验 发布会 交响乐
  • 简介:1908年开始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ArnoldSchoenberg,1874-1951)的创作进入自由无调性时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他已经完成了op11、op16、歌剧op17、op19以及op21等重要作品.这些作品从多个方面对无调性音乐创作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突破调性界限的道路上迈出了至于关重要的一步,形成了勋伯格高度个性化的创作风格.本文以op19为切入点,力求对勋伯格早期无调性音乐的创作特点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 标签: 《钢琴小品六首》 奥地利 作曲家 阿诺德·勋伯格 无调性音乐 创作风档
  • 简介:“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意大利的歌剧音乐形式在欧洲的歌剧舞台上占据了主导统治的地位。德国歌剧的发展从最初的效仿,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前后经历了长达200多年之久。

  • 标签: 歌剧 德国 巴洛克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
  • 简介:目前所见的中外关于“贝多芬在中国”的研究,毫无例外地都以李叔同1906年在《音乐小杂志》刊登的贝多芬炭画像和他三百余字的《比杜芬传》为始。事实上,早在上海开埠之初,上海租界的西侨乐人已有演奏贝多芬弦乐三重奏之史实。到1870年代,不仅贝多芬的各类室内乐作品已在沪租界的音乐会上和沙龙中频繁上演,他的交响乐、序曲、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协奏曲等也不时被来华巡演的西洋乐人和寓居上海的西侨演奏。本文以19世纪最后20年贝多芬音乐在上海西人音乐生活中的呈现为焦点,以编年的方式追溯贝多芬各类作品在晚清中国的演奏史。

  • 标签: 贝多芬 上海 北华捷报 字林西报 兰心戏院
  • 简介:列昂·普兰廷加的《浪漫音乐》是一部19世纪西方音乐断代史力作,文章从音乐历史哲学的角度对此书的脉络构架、视角方法、著述风格进行评述。作者认为,此书总体显示出三方面的良好平衡:聚焦与发散的平衡(以形式风格主线牵引历史全景扫描)、客观与主观的平衡(以中立性口吻承载个性化判断)、历史与审美的平衡(以语境脉络勾勒艺术洞见)。并由此证明风格史与叙事史这两种传统的治史思路和撰史方式在当今的学术生态中依然拥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 标签: 《浪漫音乐》 断代史 风格史 叙事史
  • 简介: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文化领域中,各种思潮流派与艺术风格交错并存,浪漫主义音乐作为一支主导潮流逐渐兴起。身处浪漫主义音乐中心的德奥作曲家们面临着时代风格的变迁与个性情感表达的需求,他们对创作道路纷纷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钢琴奏呜曲中的慢乐章,既是古典传统套曲的一个组成部分,又相对自由、抒情,与浪漫主义气质甚为相合。因此,透过对19世纪上半叶德奥作曲家的钢琴奏鸣曲的慢乐章研究,可以探寻到这些作曲家在“谋求古典形式与新的精神状态之间的协调”时所作出的思考与实践。

  • 标签: 钢琴奏鸣曲 慢乐章 贝多芬 舒伯特 肖邦 舒曼
  • 简介:近些年来,各高师院校大提琴教学科目越来越广泛普遍。大提琴教学科目在高师的开展,使更多的高师院校学生得到接触并学习大提琴的机会,他们对大提琴的认识和了解也必将为这门乐器在我国的普及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但是其中很多学生在演奏大提琴作品时停留在曲目基本技巧层面,对于作品更深的情感表达上还很欠缺。本文将通过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分析和音乐创作背景来讲解如何演奏好大提琴。

  • 标签: 高师大提琴教学 演奏分析 音乐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