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1960年1月13日著名导演艺术家菊隐先生看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56班排演的法国古典名剧《阴谋与爱情》(席勒作)后,应邀作了一次学术性讲话,其中重点回答了导演如何处理激情戏的问题,现将怎样处理激情戏的部分整理出来以飨读者。标题是整理者拟的。)

  • 标签: 焦菊隐 导演 激情 《阴谋与爱情》 中央戏剧学院 古典名剧
  • 简介:菊隐和黄佐临两位导演曾在民族化演剧探索和整体演剧现代化进程中占有阶段性主导地位,同样被誉为“中国现代剧场艺术的开拓者”。他们的导演艺术风格存在诸多异同特色与倾向。本文首先以历时性的视角强调勾勒两位的导演风格形成过程与思想共性。随后,从导演与演员表演、舞台时空处理、剧本与二度创作等等导演实践要素进行具体剖析。最后以个性人格特质对两人导演艺术风格异同作出总论。菊隐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聂米罗维奇.丹钦柯的影响借鉴戏曲精神制定出具体细致的导表演及舞台演出法则,以写实话剧为本位创造了符合民族审美习惯的北京人艺风格。黄佐临则以其“写意戏剧”为最高原则,以粗犷自由的笔触勾勒理想的蓝图。

  • 标签: 艺术轨迹 思想共性 表演 舞台时空 二度创作 人格特质
  • 简介:2015年年末某天早晨,许多热心粉丝慕名从四面八方前来参加"理想国"之著名乐评人、音乐学博士元溥新书《乐之本事》的图书分享交流。现场活动中两位著名音乐学者、乐评人元溥与柯辉共同出场,柯辉以轻松的方式一边调侃两人在活动网站上的照片,一边向大家介绍了元溥和他这本古典音乐聆赏之作,在柯辉的介绍,作者元溥微笑着与大家打招呼,如同是大家熟悉而亲切的朋友一般。

  • 标签: 现场活动 音乐学者 乐评人 乐之 问过 马勒
  • 简介:创建话剧演剧的“中国学派”,是中国话剧历史发展中重要的规律性和方向性的问题。不少有志于此的话剧先驱者都曾为此进行过探索并做出过贡献。如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余上沅等“国剧运动”派,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话剧的理论思考;三十年代左翼戏剧家跨越话剧和戏曲的“戏剧大众化”讨论和熊佛西等戏剧家汲取民间戏剧的“农民话剧”实验;四十年代话剧继承戏曲创建“民族形式”的论争与创造;

  • 标签: 中国话剧 中国学派 演剧 戏剧观 黄佐临 焦菊隐
  • 简介:人物表雪儿十八——三十四岁.大山新娘大山二十四——四十岁.雪儿新郎大山娘五十多岁,农妇(瞎子)栓子二十四——四十岁.佃户赵四爷五十岁。乡绅小梅三十八岁.大山后妻

  • 标签: 《花烛下的女人》 中国 现代戏曲 吕佩 方肇瑞
  • 简介:戏曲舞台美术的艺术探索由于种种的主客观原因,戏曲传统的演出形式,汇成了1988年舞台上的主导倾向。但在一些有志于戏曲革新的演出团体和艺术家的努力,戏曲舞美的探新实验,仍住顽强地进行着,而且取得了很可珍贵的艺术成果。

  • 标签: 戏曲舞台美术 主客观原因 艺术探索 演出形式 主导倾向 演出团体
  • 简介:演员的创作,实际上就是以剧本中的文字形象为起点,以塑造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角色为归宿。表演专业的教学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全面、深入地分析剧本、理解角色,并且利用各种训练全面激发学生。使学生在剧本中提供的人物性格及人物情感的制约能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具备鲜活、生动、敏感、多变的创造意识,在符合剧本主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并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手段,创造出鲜活且具有个性的角色。

  • 标签: 人物情感 人物性格 创造意识
  • 简介: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又能够敏锐的反映特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0%,广泛分布在内陆及沿海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历史人文因素,形成了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特点。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秧歌,也会因地域文化环境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秧歌的表现风格大相径庭。山东三大秧歌之一的胶州秧歌历经百年的发展变迁,其舞姿动律、风格特点也经过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 标签: 胶州秧歌 美学视角 汉族人口 民间舞蹈 表现风格 否定之否定
  • 简介:三、戏剧构成因素的系统性分论如前所述,构成中国戏剧这一完整系统的各子系统:演员、剧场、观众等等,本来是紧密勾联在一起,不可分割的;祭祀仪式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子系统也是不可游离于系统之外的。但是,我们为了订论的清晰、方便,又不得不分而述之。叙述时,客观上既不能避免子系统之间的参差与瓜葛,主观上也不能忘记每个子系统与母系统的统属关系,更不能忽视子系统之间的密不可分性。

  • 标签: 中国戏剧 系统性 子系统 祭祀仪式 不可分性 演员
  • 简介: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受其他新生文化形态的冲击,戏曲的发展命运急转直下。面对行业危机,在政府的扶持,广大的戏曲工作者努力寻求新的发展之路,他们像背负着沉重十字架的朝圣者,默默地朝着一个不可知的圣地进发。

  • 标签: 多元文化格局 戏曲工作者 突围 京剧 80年代 文化形态
  • 简介:(接上期)父亲不仅是艺术家,还是忠诚的战士。1948年东北解放,父亲加入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京剧团,并随团参加了“辽沈”“平津”及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为广大官兵奉献了精彩的剧目,

  • 标签: 父亲 东北民主联军 1948年 战争环境 艺术家 京剧团
  • 简介:介绍两款金卤灯光源灯具——固定光束角反射型金卤聚光灯与菲涅尔透镜金卤聚光灯的研发设计思路,阐述其舞台应用及视觉呈现效果。

  • 标签: 舞台灯具 金卤灯 光源 研发 布光 电脑灯
  • 简介:汤显祖的《邯郸记》以卢生和崔氏的夫妻关系之变迁表现出金钱对家庭以及人性的影响;以卢生和字文融的矛盾冲突表现出金钱影响之下的社会百态,以及商业经济的黯淡前途。

  • 标签: 《邯郸记》 经济视角 夫妻关系 戏剧冲突
  • 简介:当代戏曲的发展视角既立足国内又放眼海外,由此形成国际化视野的创作定位和营销策略.以及具体创作中东西方艺术形态的交叉和跨越。多元文化元素的有机交融和合理的展现空间,成为创作者希冀的境界,他们为此做出了不懈的探索。

  • 标签: 国际视野 多元文化 合理交叉
  • 简介:解放后文艺得到复兴,魔术在天津舞台风靡,除市区成立了专业魔术团队外,各厂矿企业业余文艺团体中,大都增设了魔术节目,业余魔术演员大量涌现,出现了业余演员拜师求艺的需求,除了聘请专业演员为辅导员外,有的还正式拜师确立师徒关系。但在提倡艰苦朴素、批判旧习俗的氛围中,“摆支”简化了,不再在饭店而改在照相馆举行,邀请的来宾也很少,主要是师徒和保荐人合影留念,所照下的像片在行话中称做“摆子”。

  • 标签: 摆摆子 摆知 摆子摆
  • 简介:当代书法活动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进行的,这当然是从整个社会大环境而言——书法已经不是一种全民都必须具备的素质了,书写功能未必要在每一个人身上得到体现,时势不同,难以推而广之,只是局限在书法圈子之内,由一小部分爱好者所拥有。明月人王祚曾说过:“数十年来,士大夫气习益,词章日堕于纤靡,翰墨日趋于颓媚,遂无复向时余韵矣。词翰细事耳,于此不亦可观世变乎?”时局之变改变了翰墨的方向、作用、功能,倘若论说当代书法艺术的繁荣,只能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言说。书法艺术实际上已萎缩为很少一部分书法人口的喜好。

  • 标签: 书法活动 语境 书法艺术 社会大环境 爱好者 士大夫
  • 简介:新世纪以来的国学热和消费文化的现象,促使昆曲重新进入现代人视野,并以《牡丹亭》等经典剧目的现代重构,赢得了以大学生、都市知识阶层为主的一批新观众。然而若沉浸在昆曲所代表的中国古典艺术远去的荣光中,据此认为古典昆曲完全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艺术需求则是一种良好的错觉。

  • 标签: 昆曲 文化视域 新美学 中国古典艺术 《牡丹亭》 消费文化
  • 简介:上一期专栏中,我原本打算畅谈最近的西班牙之旅,但落笔不久就偏了题,聊起了那次多年前造访西班牙的经历。我发誓,这一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

  • 标签: 西班牙 歌剧 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