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方志工作者,如何与时俱进?作为一市一县的主编,面对新世纪,应该有何新思路?创造何种新局面?从哪些方面进行扎扎实实的新一轮修志准备?两次荣获山西省修志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被晋城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修志特级劳动模范的《阳城县志》主编刘伯伦.奋进不已,正在努力探索新途径!

  • 标签: 修志 县志 方志工作者 称号 主编 努力
  • 简介:著名的翻译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毕修勺先生,辛劳一生,多灾多难,竟然活到九十高龄。打听毕老长寿的秘决到底是什么?克鲁兄告诉我:豁达乐观,淡泊名利;只知耕耘,不问收获:

  • 标签: 毕修勺 文史研究馆 淡泊名利 翻译家 上海市
  • 简介:在中国古籍中,有一些数目形式的词语。这些词语,不能直观地以单纯的数目概念去看待,它们往往有特别的含义,若不分辩,则易造成理解上的失误。●一二(1)谓次第无遗。《吴越春秋》:“孤闻子善射,道何所生,愿子一二其辞。”(2)犹一一。逐一的意思。司马适《报任安书》:“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 标签: 连文 《吴越春秋》 《报任安书》 子一 连昌宫词 参宿
  • 简介:<正>《甲骨编》所录"■"和"■"分别作如下之形:A■■■■■B■■■■■~①这两个字无论形体还是用例都有点相似,所以时下比较流行的工具书往往把它们当作一个来处理,比如《甲骨文字典》~②和《殷墟甲骨刻辞类纂》、~③《甲骨文字诂林》~④就是。裘锡圭先生把它们释作"■",读为毖,引《说·比部》:"毖,慎也。"《广雅·释诂四》:"必,敕也。"王念孙《疏证》:"必当为毖,《酒诰》‘厥诰毖庶邦庶士’,‘汝劼毖

  • 标签: 裘锡圭先生 殷墟甲骨 补释 庶士 酒诰 二字
  • 简介:古典诗词,字数有限制而含蕴丰富,所以在选句下上,要覃思深虑,一再推敲,使篇中有警句,成为星群之中的北斗,撑起诗词殿堂的梁柱,使读者不禁击节,拍案叫绝。而一句之中,又有警,即所谓'诗眼'是也。古代不少诗家词人,因一之奇名噪古,传为佳话。今试就史上有名、家喻户晓的三例,谈谈个人的欣赏情趣。宋祁《玉楼春》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关键在一个'闹'。任换

  • 标签: 诗眼 古典诗词 诗家 玉楼春 下字 杜工部
  • 简介:八思巴碑石译存 蔡美彪(一)昌黎云峰寺残碑存遗1958年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参观团一行,在潘梓年同志率领下去河北昌黎县参观。途经道者山云峰寺址,见一断碑,我伏身审视,竟是一通元代蒙汉文圣旨碑的残存。残碑仅存下半,正面为八思巴,背面...

  • 标签: 八思巴字 蒙古语 达鲁花赤 蒙文 昌黎县 《元朝秘史》
  • 简介:晚清学者郑珍所著《说》,是一部利用文献材料考证《说》逸的专书。其主要方法是通过历代典籍引用古本(《说》的语料与今之通行本的互勘,寻找逸的踪迹,旨在恢复许书原貌。郑书所引相关典籍由汉代至宋元,共计48种,为同类著作之最。书中还历数文献典籍之间的渊源关系,有助于辨清(《说》在后世的流传。《逸》一书,对于(《说》的版本和校勘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

  • 标签: 郑珍 《说文逸字》 文献 版本
  • 简介:<正>一、说形甲骨文中有一个写作从辛从殳的,辛写成长三角形,是辛构形的最早形态。①孙诒让释为“报”,又怀疑“为设之省”,②王襄“疑古酌”,又疑为“凿”,③郭沫若“疑是毁”,④于省吾先生从孙诒让说释为“设”,认为所从之辛乃言,后变为从言,与兢、燮本从辛,后变为从言的

  • 标签: 甲骨文 孙诒让 卜辞 三角形 辞例 古文字研究
  • 简介:学术界普遍认为,《林》继承并发展了《说》,在字书发展史上有重要贡献,分析《林》的贡献,则必须对其具体的释义进行细致的梳理与解读。《文选》李善注引《林》共138条,通过这138条引文,可以详细了解《林》对《说》继承和发展的具体情况:《林》释义义的继承体现在继承《说》释字义的同时,对《说》的脱字有所补充,且加反切音注;《林》补充《说》未释之字形。总之,《林》对《说》的发展体现在对释义的发展、对释字词的增加、补《说》音注之不足、纠正《说》释义之失四个方面。

  • 标签: 《文选》 《字林》 《说文》 文字学史
  • 简介:陶渊明41岁任彭泽令,因厌恶污浊的官场和耻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弃官归隐,而赋.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一篇而已.'言虽有过,其为后人推重,则于此可见.然而,就是这样一篇希世名作,却有一讹字流传至今而不为人所属意.一之讹虽是白璧微瑕,但毕竟有损名篇之完美:倘不予考而正之,还将继续流传下去,则名篇终不得复为完璧矣.

  • 标签: 《归去来兮辞》 “登” 陶渊明 语言
  • 简介:《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字典,也是当时的一部百科全书,许慎呕心沥血几十年,在博考通人达者、广纳前贤成果的基础上,写成了这部宏伟巨著。'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世,莫不毕载'(许沖《上(说)书》)。全书共收正文9353个,重1163个(大徐本正文9431个,重1279个)。许慎以极其复杂、严密、科学的条例,把所有这些都有条不紊地加以安排胪列,在中国古代文字学研究史上,创造了伟大的奇迹。清代著名小学家段玉裁(1735-1815),在其殚思竭虑大半生所写成的《说文解字注》

  • 标签: 《说文解字注》 大徐 山川草木 段氏 据形系联 许书
  • 简介:金文中有如下形体:一些早期着录书籍所附释文有"惠"②、"[之專]"③、"疐"④、"彙"③等不同释法。其中释"[之專]"说(或将形体与"去"联系起来)为现在众多学者所采信。

  • 标签: 甲骨金文 《说文》 形体
  • 简介:作为陕西地方志丛书之一的《旬邑县志》在新世纪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它以翔实的资料、精炼的文字系统地记述了旬邑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体例安排,都体现了编撰人员的求实精神、严谨学风和探索志向,是一部集“资治、教化和存史”于一体的颇具特色的地方新志。

  • 标签: 县志 地方志 古今 体例 记述 资料
  • 简介:“”甚僻,然韵书字书均有收载,义为鞋底或纳鞋底.如《集韵·上铣》:“,一曰履底.”《玉篇·部》:“,履底。”

  • 标签: 小考 韵书 鞋底 字书
  • 简介:塔为外来词,源于印度,有率赌婆、浮屠、塔婆等之称。尽管其源于印度佛教,但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相融合,从而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扩展,因此它不再属于佛教建筑,而成为一种独立的建筑类型。就其外观来讲,可分为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等;若按材料质地分,则有木塔、砖塔、石塔、砖石混合塔、铁塔等;就其功能与性质来分,大致为宗教塔、航标塔、灯塔、军事瞭望塔、风水塔等,而风水塔则又分为主管人文兴旺的文昌塔、文峰塔等和弥补自然环境的水口塔、镇风塔等。在南粤客家各县市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这一建筑文化瑰宝,在本期和下一期文化瑰宝栏目中,我们将分别予以介绍。

  • 标签: 佛塔 社会发展进程 印度佛教 建筑文化 建筑形式 中国传统
  • 简介:“叾”作为口语和书写文字,在粤东平远至广东沿海一带包括香港在内的客家地区广泛流传和使用最少有百年以上历史,但在任何已出版的、词典里均找不到此:在互联网上的各种、词典里虽可查到此宇,汉语拼音却不一致,且无释义和相关词组。本文试图探讨并解决这些问题,以期达到国家有关部门将“叾”收入各种、词典,使更多的人认识“叾”、了解“叾”和使用“叾”的目的。

  • 标签: “叾”字 读音 释义 词组
  • 简介:什么是散?就是周秦时代上古语音的韵母分部(周秦时代的韵母叫韵部,因为韵头和声调史料欠缺,就讨论它的主要元音和韵尾)中出现的例外现象。比如“求”、“球”、“俅”、“救”等都是“幽”部,即韵部相同。唯独“裘”,和“之”部押韵,对“之”部来说,它就成了一个散,是例外现象了。因为同谐声者同部,这是在划分韵部中公认的一条通则,现在它不归“幽”部,归“之”部,不是例外了吗?不就成为一种游离状态了吗?如果这种例外多了,上古音的分部就要出现模糊状态,没有条理,成为混乱现象。再严重的话,上古音的分部就难以成立,一部源远流长的上古音研究史就会化作泡影。

  • 标签: 例外现象 模糊状态 “之” 上古音 上古语音 主要元音
  • 简介:廖可斌教授的一位研究生,在一次会上问我:佛经题签上常有一个标识,标识着什么意思?当时,匆匆难以畅所欲言。今姑据所知,略作说明如下:这个标识,有的佛教护符上也有。

  • 标签: “以”字 研究生 标识
  • 简介:  六合①古人有婚嫁要选择"良辰吉日"的习俗,男女双方要年、月、日干支六个都相适合.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叫"六合".②地理上也有"六合",指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 标签: 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