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方志学的学科体系梁滨久在《方志研究》89年1期撰文,认为方志学的学科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一、方志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志的种类与编纂目的,性质与特征,功能与属性,内容与体例,方志事业发展的内在原因与外部条件,发展规律与趋势,方志事业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等等。

  • 标签: 方志学 方志研究 修志 存史 承编单位 总纂
  • 简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的国情、民族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奠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工作理论体系的坚实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结合时代特点和民族工作的实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丰富和拓展了我国的民族政策。

  • 标签: 民族工作理论 民族理论 马克思主义 党的基本路线 第一代领导集体 第三代领导集体
  • 简介:文学与民族精神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的课题。文学与民族精神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中的意识形态表现,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民族精神常因文学而得以弘扬;民族精神是文学的魂魄,

  • 标签: 文艺理论研究 民族精神 形态表现 建筑领域 相得益彰 文学
  • 简介:根据《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山西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精神要求,2016年《史志学刊》重点优先刊登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相关的学术论文。以下选题仅供参考。

  • 标签: 方志理论 刊登 学刊 史志 发展规划纲要 地方志事业
  • 简介:根据《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山西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精神要求,2016年《史志学刊》重点优先刊登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相关的学术论文。以下参考选题仅供参考。

  • 标签: 方志理论 刊登 学刊 史志 发展规划纲要 地方志事业
  • 简介:波普艺术最早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了当时的流行和大众化的口味,并且具有通俗艺术、流行文化的特征。在对波普设计的形式做出观察和梳理之中,分析说明其风格特征和产生原因。在个人独立思想爆炸的时代,通过对波普艺术的理论研究,深入地研究了其艺术的新样式——像素画,通过探究像素画的起源与发展,阐述了波普艺术和像素画承上启下的关系及其存在的艺术必要性。

  • 标签: 波普艺术 像素画 风格形式 视觉表现
  • 简介:由蒋大椿、陈启能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史学理论大辞典》,是第一部对近百年来我国史学理论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的工具书。该书贯通古今,融会中外,不仅辞目涵盖面广,而且辞条释义力求准确、详细,虽有不足之处,但总体质量可谓精彩逼人。

  • 标签: 《史学理论大辞典》 涵盖面广 释义准确 书评
  • 简介:为了更好地进行民间文学理论研究,文章总结了建国以来民间文学理论研究较为落后的原因。

  • 标签: 民间文学 理论 研究
  • 简介:开展学术研究进行理论建设──灌阳县志办在修志中形成理论研究氛围熊光嵩本届修志,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开展的。其来势强劲,发展迅猛。新编《淮阳县志》,根据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部署,经县委常委研究决定,于1982年12月成立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从县直党政...

  • 标签: 方志理论 理论建设 学术研究 灌阳县 研究氛围 形成理论
  • 简介:文章概括了我国现代著名民俗学家、社会活动家钟敬文教授在民俗学理论研究和社会活动方面的几点成就。

  • 标签: 钟敬文 民俗学理论 社会活动
  • 简介:为了更好地做好续志编纂工作,建瓯市方志委特别重视业务学习和理论研究。2006年3月建瓯市续志编纂工作启动以后,逐步形成了周一例会制度,及时小结工作经验,学习业务理论,要求所有编纂人员每周挤出半天时间上网搜索相关方志理论文章,加强业务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并在例会上相互交流,有效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

  • 标签: 方志理论 理论文章 建瓯市 刊物发表 业务学习 学术
  • 简介:要探究中国民族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关键还是要从长期以来民族研究应该是"政治化"亦或"文化化"的争辩中去探究,这其中就涉及到"西方话语霸权"、中国民族理论体系"失语症"、中国话语权等诸多问题。实际上,民族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客观实体,本身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进行民族研究,孤立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脱离中国的语境,从而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 标签: 民族概念 “去政治化” “失语” 中国语境 话语体系
  • 简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分析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正是由于该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新中国建立后,在我国很快成为一门特色鲜明的独立学科,在实践中得到高度重视,涌现出不少优秀研究成果。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一些基本观点的"质疑与反思",有些话题已经超出了"学术"本身的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民族理论研究 新时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革命和建设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本文以点评“凤凰大学问沙龙”第三期的方式承接前文与仿美学派对话,着重就北京大学马戎教授的沙龙演讲内容进行学理反思。既指出《关于当前民族政策的反思》一文忽略了我国民族理论的十年巨变,又指其误读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因而误判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实质和趋势,还就其涉及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意识调控学理内涵作了阐发。文章最后,援引中央民族大学杨圣敏教授的同场沙龙演讲,以《如何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作为佐证民族意识良性调控的素材,从而进一步强调格物致知。

  • 标签: 反思 格物致知 事实 概念 民族意识调控
  • 简介:族群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文章评述了西方族群理论的发展历程压中国族群研究的状况,分析了族群理论应用于中国实际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针对当前我国族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 标签: 族群 族群性 本土化
  • 简介:互惠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国际人类学对互惠的研究起步很早,出版、发表的著作和论文很多,构成了理论谱系,我国的研究才起步.本文试将人类学互惠理论作一爬梳.

  • 标签: 互惠 理论 谱系
  • 简介:【编者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秦汉史研究,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作为断代史的整体性研究,还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领域的专题考察;无论是社会史的复兴,还是新的简牍资料的发掘与研究,都有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相对实证研究的繁荣,理论方法论研究方面则显得有些孱弱和苍白,人们有意无意地疏远了那些宏观性课题,弱化了学术探讨的思辨理性;而这些,则又反过来制约了实证研究的纵深化发展,有些问题的探讨显然已经形成难以突破的瓶颈。有鉴于此,本刊编辑部以“三十年秦汉史研究理论反思”为题向学界征稿,以期唤起学界的理论兴趣,启发人们的宏观性思考,推动秦汉史研究步人一个新的繁荣期。本期先行发表几位学者的思考成果,并诚挚邀请更多的学人参与进来。是为盼!

  • 标签: 改革开放三十年 秦汉史研究 反思 实证研究 整体性研究 方法论研究
  • 简介:藏语史研究理论和方法探析江荻1.1藏语的发凡大概是很久远的事了。据藏文史籍记载,吐蕃王松赞干布一统雅鲁藏布江流域时,其祖先已有32代之期了。约始于公元前110年左右。当然,由于缺乏古代书面文献,远古的这段语言原始面貌已不可考,但是设想藏语远古存在的...

  • 标签: 理论和方法 汉藏语言 语言史 词汇扩散 声母 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