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8 个结果
  • 简介:黄遵宪一生始终怀着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政治理想,他年轻时写的《感怀》诗就直面现实和人生,“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他赞扬古代贤人关心国家、挽救时弊:“卓哉千古贤,独能救时弊,贾生治安策,江统徒戎议。”面对封建专制的黑暗的旧中国,黄遵宪在他的一生中(含国内与国外),始终在不停地寻求能疗救祖国的药方,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经济、社会发展体制。这就是“不屑以诗人自居”的黄遵宪的政治抱负和理想追求。

  • 标签: 黄遵宪 革新思想 政治理想 君主立宪制 工厂建设思想 师范教育
  • 简介:马德新坚持务实的民族观、理性的宗教观和宽容的文化观,在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试图通过政治活动与学术活动,为中国伊斯兰教和云南回族寻求一条理性的发展道路,为云南回汉冲突寻找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理想未能实现。但我们以为马德新务实的民族观、理性的宗教观和宽客的文化观今天依然有可取之处。

  • 标签: 马德 民族观 文化观 宗教信仰 民族关系
  • 简介:发生在公元前13世纪中期的提秀斯改革与雅典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关系.提秀斯大约是来自南希腊的一支希腊人的首领,在击败阿提卡原有居民的联合抵抗后,把当地贵族分子迁居雅典城,从而实现了阿提卡诸地方公社的初步'统一'或联合.针对泥沙俱下的'所有外来人',提秀斯做了适当安排,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争夺土地所有权而必然引发的大规模激烈冲突.这样,一支数目较多、势力较强的外来人通过'改革',以武力的方式强行定居雅典.此后,'外来人'比较顺利地加入雅典居民的社会组织,进而成为雅典公民,似乎逐步成为一种惯例,直至古典时代.这是雅典民主制产生和发展不可忽视的历史因素.提秀斯改革虽对阿提卡原有居民的社会组织产生过一定影响,使散居阿提卡的诸公社初步联合起来,但决不是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更不是国家组织取代氏族部落组织过程中的决定性一环.

  • 标签: 提秀斯 雅典 改革 民族融合 国家形成
  • 简介:在清王朝统治中国的近三百年历史中,所谓“康乾盛世”已为世人所认同。在康熙和乾隆两位功业卓著的帝王之间.雍正王朝的时间仅有13年,不及前、后两朝的九分之一,但是雍正一系列行之久远的政策,为乾隆朝兴旺发达和清朝的长远统治创造了条件。“时势造英雄”,考察雍正的历史功过,必然要取决于他个人的因素和他所生活的时代。

  • 标签: 雍正皇帝 统治 康乾盛世 整顿吏治 乾隆朝 清王朝
  • 简介:一部大型典籍性工具书《山西大典》寄至我的案头,我如获至宝,连日粗略浏览了一遍,禁不住拍案叫绝。如此包罗宏富、内容广博的山西省情之集成大成者,的确堪称一项伟大的文化建设工程。它创造性地拓展了地方志工作,提升了方志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方志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现实作用。我更赞赏山西省史志研究院之敢为方志闯新路,举起了方志革新的大旗,实在可敬可佩,可喜可贺!

  • 标签: 地方志工作 史志 革新 工具书 两个文明建设 限度
  • 简介:<正>1.鄂军都督黎元洪致清邮务总办照会1911年10月16日照录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致邮务总办文为照会事。照得湖北地方,现在大局已定,所有交通机关如邮政、电报,最为要点。电报事宜,已派定熟手经理,惟邮政一门,目下因无熟手,暂派稽查员潘仲荫、詹俊、陈思孜、高本恭四人,武、汉各驻二人,已著潘仲荫、詹俊驻汉口,陈思孜、高本恭驻武昌,以资稽查,而重邮政。自兹照会以后,仰贵总局即行照常办理,但凡有碍本义军事务信件,一概不得传达。为此照会贵总邮政司,请烦查照,并希见复施行。希至照会者。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八月二十五日

  • 标签: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 黎元洪 军政府 史料 邮传
  • 简介:中越两国有大体相似的历史文化传统,改革前的经济体制基本相同,两国的改革是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改革的内容和方式有许多共同之处。本文从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计划与市场关系、农业与轻、重工业关系、内向与外向问题等方面阐述了两国改革的许多相似之点;并指出,越南革新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但在一些领域步伐相当快,尤其是放开价格,抑制高通货膨胀方面成效较显著,具有自身的一些特色。

  • 标签: 越南经济 经济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市场关系 农业改革
  • 简介:郑和在1450年至1443年的28年的时间里七下西洋,到达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促进睦邻友好关系,发展中国海外贸易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曾经说,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上也算是开放的;江泽民也指出,

  • 标签: 郑和 外交思想 明朝 经济贸易 宗教
  • 简介:变法维新运动时期的梁启超,是以政治家、思想家、宣传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他当时提出的革新鼎故的主张,不仅涉及政治、文化方面,而且涉及经济方面。

  • 标签: 梁启超 农业思想 中国 清朝 农本思想
  • 简介:荀况的治国思想谭风雷荀况(约前313—前238年),是战国后期的一位进步思想家、开明政治家。他一生虽然没有得到执掌国政的机会,但在他的著作中却设计出了一个美好的治国方案。这个治国方案眼界开阔、内容丰富,至今仍对我们有不少启发。一“群居和一”,社会安定...

  • 标签: 荀况 “相” 发展生产 素质要求 治国思想 中国思想史
  • 简介:<正>研究晚清海防思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纯粹军事意义上的海疆防御思想,核心是对制海权的认识;海军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核心是建立怎样一支海军,国家战略中对海洋事业的认识和追求,核心是需不需要拥有将利用海洋和保卫国家利益综合一体的海上力量。为了探索这几个层面的思想,本文还尝试对中国人的海洋观进行历史的考察。

  • 标签: 思想研究 海防思想 制海权 海防建设 清政府 李鸿章
  • 简介:<正>海瑞,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海南琼山人。他为官清廉,秉公执法,为民伸冤,深受百姓拥戴,被誉为“海青天”。海瑞的法律思想及其实践活动,尽管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一面,但就其内容与客观效果,仍是值得肯定的。本文就此问题拟作一论述。

  • 标签: 海瑞 封建统治 述论 法律思想 政治家 万历
  • 简介:《管子》一书虽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者托名管仲之所作,但其中的基本思想却保留了我国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政府理财家、协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管仲的遗说。管仲是在我国和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建立社会诚信机制的思想家,在2600多年以前(早于孔子100多年)就提出了以制度规范诚信,以教育巩固诚信,以政府诚信推动经济社会诚信的主张,这是具有历史创新性意义的思想成果。

  • 标签: 社会诚信机制 诚信思想 《管子》 春秋五霸 世界历史 政府诚信
  • 简介:<正>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原名瑞元,学名志清,字介石,浙江奉化人。蒋介石在北伐告成后,藉口实现孙中山的“建国大纲”,提出了“实施训政”的口号,至1948年“行宪国大”的召开,“训政”达二十年之久。笔者不揣疏浅,仅就蒋介石的“训政”思想作一论述。1928年6月,蒋介石北伐讨奉胜利,中国南北实现形式上的“统一”。8月8日,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

  • 标签: 二十年 蒋介石 中国人民 孙中山 领袖 训政时期
  • 简介:<正>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早期的建党思想相当丰富,正确与错误并存,整个说来,基本上是正确的,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一他论述了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有没有必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呢?陈独秀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最初,由于对旧中国军阀统治和官僚政治的极端仇视,由于从现实生活中看到政党只不过是军阀官僚政客争权夺利的工具,陈独秀对政客、政党很不以为然,认为党乃私党,天一乌鸦一般黑。他否定党派政治,竭力主张“从事国民运动,勿囿于党派运动”,因为中国“政党之岁月尚浅,范围过狭,目为国民中特殊一

  • 标签: 陈独秀 无产阶级政党 建党思想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半封建半殖民地
  • 简介:满汉矛盾是制约清末政局演变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革命排满思想的激荡和清廷对汉人的疑虑,张之洞指出,废除歧视性的政策和法律对化解民族矛盾、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社会稳定、共同抵御外侮具有关键作用,并将其视为改革成功的基石。

  • 标签: 张之洞 满汉矛盾 革命排满 立宪
  • 简介:<正>李觏(1009—1059年)字泰伯,是北宋中期的一位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有关著作中,对其哲学思想已经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而对其闪射着唯物主义精神之花的经济思想研究似乎尚少。本文试对李觏经济思想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均田平赋论、理财论、农商关系论等)加以论述。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李觏出生在江西建昌军南城一个破落的衣冠之家。少年时代他发愤攻读,常常鸡鸣而起,更深不眠。既把富贵寓于读书之中,又把康国济民作为誓志不逾的夙愿。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二十三岁的李

  • 标签: 李觏 农商关系 康国济民 北宋中期 商品经济 地主经济
  • 简介:<正>鸦片战争的炮声震撼了混沌朦胧的清王朝。林则徐仓卒上阵,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对抗外国资本主义武装侵略的第一场斗争。新的形势,新的战争,使林则徐在斗争实践中产生了不少带有近代色彩的军事观点。然而,限于种种原因,他未能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当他北戍途经镇江时,喜逢密友魏源,于是两人对榻终宵,彻夜长谈,并把积累的部分资料留给他,“嘱撰海国图志”。魏源重视经世致用之学,时人称他“其志大,其思深,其用力勤”,“有史才”。

  • 标签: 魏源 思想研究 林则徐 外国资本主义 中国近代史 海国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