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8 个结果
  • 简介:<正>山人,姓朱名耷,号雪个、个山驴、人屋等。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裔。约生于明嘉宗天启四年(1624),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山人生活在明末清初这个动荡的年代。明亡后,削发为僧,是个愤世嫉俗的人。山人的绘画深受董其昌影响,又吸收了黄公望的潇散和倪云林的幽澹。在花鸟画上,他继承和发展了林良、沈周、徐渭、陈淳的技法,以简略的构图,刚健柔软的笔法,创造了他自己独特的风格,以倾诉自己的悲愤,寄托亡国的哀痛。

  • 标签: 八大山人 绘画 荷花 题画诗 国破 鹰石
  • 简介:山人(公元1626——1705年)清初画家,江西省南昌人。常用山个、个山、人屋、山人等别号,又名朱耷。他擅长画水墨写意花鸟,笔墨精练,形象夸张;所画山水画,枯枝败叶、荒岭怪石,别创风格。他的画以神取形,以意舍形,作到神形兼备,对后代的水墨写意派影响很大。山人书法也独树一格,有创新,有影响,只是为画名所掩,他的传世书法作品较之绘画作品少。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

  • 标签: 八大山人 水墨写意 朱耷 人屋 江西省博物馆 枯枝败叶
  • 简介:本文从图像学和图像义理的角度,依序从经典、义理、造像仪轨、图像比对等,对敦煌现存的几个遗例加以细部考据,希望寻得其中的发展脉络。发现了它们呈现一种既有传统可遵,又有个别时空差异的丰富变化现象。其发生和演变的过程,显然是与吐蕃占据敦煌、归义军重奉中原有关,成为敦煌佛教文化转型的象征载体之一!

  • 标签: 敦煌石窟 卢舍那并八大菩萨曼荼罗
  • 简介:山人名叫朱耷,是我国明末清初最擅长水墨淋漓花鸟的画家。他的画笔墨简炼,高度概括、寥寥数笔就达到了“形神兼美”的境界,具有他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高超艺术对我国画坛的影响很大,也给后代画家树立了敢于打破陈规的榜样。清代的“扬州”,以后的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人都非常崇拜山人,推动了他们去创新。他们的作

  • 标签: 八大山人 松鹤 扬州八家 潘天寿 吴昌硕 简炼
  • 简介:扬州即指扬州怪,是一支中国画家群体,活跃于我国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当时在画坛并无地位,因其艺术手法颇有创新意趣,许多画作奇特精妙,直到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始受重视。尤其是建国以后进人八十年代,受到国内外画坛特别重视,掀起一阵研究扬州怪热。所论所出书刊,题目繁多,识见各异,对于研讨扬州绘画艺术,弘扬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皆起到推动作用。笔者不揣谫陋,

  • 标签: “扬州八家” 绘画艺术 中国 清朝 艺术手法 形成背景
  • 简介:李伟先先生与家父马定祥结识于1945年。那时我父亲的“祥和泉币社”才开张不久,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位身材清瘦、衣着简朴的广东人。来访者,就是钱币收藏李伟先先生。

  • 标签: 钱币收藏 简朴 衣着 父亲 李伟
  • 简介:路军第129师是抗日战争期间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个主力师之一。该师所转战的山西、河北、河南等地为日军重点“扫荡”地区,抗战美术创作常遭严重摧残,加之极难获取画材,除报刊、木刻等相关印刷件以外,现今极难看到画作原件。这件129师所献庆祝中共“七”召开的彩绘降落伞是少数存世的珍品之一。降落伞是由该师美术组绘制,于1939年10月至1940年9月6日之间完成。在这个时间段里,该师美术组与鲁艺木刻工作团存在人员交流,而鲁艺木刻工作团关于如何才能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的思考又极有可能影响了这件降落伞的绘画风格,如准确的基础遣型,弱化明暗、光影效果等等。所以,这件降落伞又是佐证延安及边区美术中国化、民族化的重要图式资料。

  • 标签: 第129师 美术组 降落伞 鲁艺木刻工作团
  • 简介:在清代新疆红钱中有三个朝代铸造过“当五”铜钱。最早是道光年首铸道光“年五”与“年十”。道光“年五”、“年十”面文汉字“道光通宝”,背穿上“年”,穿下“五”、“十”,左满文,右维文纪局纪地阿克苏,“年五”比“年十”略小,用意是新普尔比值与内地平钱一文兑换内地五文(因是纯铜折兑)它是限南疆地区通用的地区货币,实际上是南疆维民在当地都做一文行用,“年”只起到纪年作用。

  • 标签: 道光通宝 新疆红钱 南疆地区 “五” 阿克苏 铜钱
  • 简介:<正>绵阳西山观,古名仙云观,始建年代无考,今存殿宇三重,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建。仙云观附近古迹甚多,扬雄读书处,尚有子云亭、洗墨池。山岩上有隋大业六年(610年),十年(614年),唐武德二年(619年)的道教摩崖造像。有宋代石雕的扬子云真像,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仙云观游记》,玉女泉道教造像等。

  • 标签: 八仙 范长生 蜀中 严君平 容成 李耳
  • 简介:我馆最近入藏的一面唐代弧云龙镜,系今年九月间我们在都昌县征集文物时所收集,它是新近都昌县徐埠公社的出土物。这面弧云龙镜,镜身厚实,颜色黝黑如漆,铜锈斑剥,光泽照人。镜的造型完美,突破传统圆形的格式,创造出弧式花边。镜的图案花纹用高浮雕技法处理,铸飞龙一条,鳞纹层次工整,线条流

  • 标签: 鳞纹 出土物 条流 高浮雕 入藏 镜身
  • 简介:“管主”新考李克璞管主,元朝松江府僧录、广福大师,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人物。他虔信佛教,刻印著名的汉文《碛砂藏》,还刻印西夏文西藏文佛经,广为散布。1930年4月小野玄妙(1883~1939)①首先写长文记述管主刻经事迹,②其后人们常常要提到他...

  • 标签: 《碛砂藏》 民族出版 西藏 大藏经 《元史》 佛教美术
  • 简介:一、庄公二十五年"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常也.唯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用币于社,伐鼓于朝.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亦非常也.凡天灾,有币无牲.非日月之眚,不鼓."

  • 标签: 《左传》 祭祀 墓葬制度 风俗礼制 巫术
  • 简介:道光初年,即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财政状况亦大不如以前。为解决财政经济的失衡,清政府采取了增值平钱,用扩张面值来增加收入,道光“年五”、“年十”增值钱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 标签: 道光 版别 红钱 鸦片战争前夕 财政状况 财政经济
  • 简介:《通照大师之碑》刻立于元至正六年(1346),碑文记述了北宋佛教慈恩宗大家通照大师自宋元丰三年(1080)于当时的真定龙兴寺受具足戒,至佥天会五年(1127)圆寂,凡47年间在佛教慈恩宗学说方面辗转学法、潜心钻研、秉笔著述的功绩。该碑现立于河北正定隆兴寺内,是研究佛教慈恩宗发展及隆兴寺历史的重要史料。

  • 标签: 佛教慈恩宗 河北正定 隆兴寺 通照大师碑
  • 简介:自乾嘉以降,许多金石学家、考据学家往往兼治钱币学的研究,山东省负盛名者有如下几位:初尚龄,字渭园,莱阳人。他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收集和研究钱币,著有《吉金所见录》十六卷,嘉庆二十五年(1820)刊行,其中集钱图1210种,文七万多字。他研究钱币多是根据出土的资料,所用的方法基本上合乎科学,有些论断也很有见地。其最大的贡献是把刀币、

  • 标签: 钱币学 古泉 初尚龄 布币 钱范 空首布
  • 简介:秧歌是古代农民插秧时所唱的歌曲,也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演唱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娱乐性、欣赏性和广泛的群众性。秧歌也叫“社火”,每年春节期间,民间村庄都有盛况空前的“耍秧歌”、“闹社火”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耍秧歌是农村春节期间主要的文化生活和社事活动,有祈求平安之意蕴。

  • 标签: 秧歌 民间歌舞 春节期间 演唱艺术 传统习俗 文化生活
  • 简介:十三、发行量发行量指同一硬币总体数量.它极大地影响币价和集藏难易.古币无法得知发行量,所以只能给出一个估计存世量(包括传世量和出土量).但有时在目录上标明:目前仅知×枚.可能说这是已知量.

  • 标签: 硬币 世界 发行量 知识 数量 影响
  • 简介:本文从《易传》研究认为:卦符号缘起于先民观察天象,以摹画鸟兽足迹之文为鉴,摹画太阳运行的轨迹,如观察太阳运行轨迹与地平线相交,太阳一半露出地面,一半在地下,一分为二,由此推衍出天、地的卦形,并从考古发现象牙梳上的刻画得以证实

  • 标签: 八卦符号 起源 讨论
  • 简介:2008年4月27日,笔者在临夏州图书馆遇见参加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培训的临夏县文化馆的三名同志。随同他们来到临夏州博物馆复印其县相关资料。无意中被档案袋上的“里寺石狮”几个字所吸引,信手从袋中抽出了内容,瞧见了黑白的里寺石狮照片一张。自小喜欢文史考古的我,见了该照片直觉告诉自己此石狮已经很古老,但看不出是何年代的东西,于是“里寺石狮”就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暗想一定要到里寺探个究竟。

  • 标签: 石狮 小考 2008年 文物普查 临夏州 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