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史前石制坟墓被营造的支古墓是世界范围内巨石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支古墓,糙石柱(立石),集团墓,石圆圈和石阵。在欧洲,巨石建筑物,如支石墓、石圆圈和石阵于法国、英格兰、瑞典南部、葡萄牙、丹麦和荷兰都有发现。欧洲的支石墓过去一直被认为建造于公元前2500--2000年左右。但最近建立在对放谢性碳元素年代重新核算的基础上,英国著名的考古学家ColinRefrew得出这样的结论:支古墓在欧洲的建筑时间可早至公元前五千年(比埃及金字塔早1500年)。英法两国最早的支石墓目前定于公元前4800(Refrew,1973.93—120),并且就欧洲支石墓出现最晚不迟于公元前四千前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已成这共识。

  • 标签: 朝鲜 支石墓 文化传统 文物考古 历史起源 分布范围
  • 简介:就目前来看,通行在我国的朝鲜通史基本有三种版本,一是中译本《朝鲜通史》(下简称“中译本”);一是由延边大学学者编写的多卷本《朝鲜通史》(下简称“延大本”);另一版本亦是延边大学学者所著的《朝鲜简史》(下简称《简史》。)

  • 标签: 朝鲜 通史 认识体系 古代史 早期 延边大学
  • 简介:纸币的票面上有一组字符,统称为冠号,是由冠字和号码组成。冠,取首之意,冠字即印在纸币号码前的符号。号码是由0-9十个阿拉伯数字组成的一串数字:冠字和数字按一定规则排列,起到控制纸币印制数量和防伪的作用。朝鲜纸币上的冠字号码是由2位的朝鲜字母和6位或是7位的阿拉伯数字组成。

  • 标签: 纸币 朝鲜 字号 阿拉伯数字 组成 冠字
  • 简介:董文涣(1833—1877),字尧章,号研樵、研秋,岘嶕山房、藐姑射山房为其室名,山西洪洞杜戍永乐堡(今东堡)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翰林检讨,文宗显皇帝实录馆协修、总纂,巩秦阶兵备道等职,是晚清书法家、诗人和外交活动家。董文涣在咸丰、同治年间,居北京菜市口米市胡同兵马司后街16号(现为后兵马司街31号大杂院,旧宅遗迹尚存),曾与朝鲜赴北京使臣交往甚密,仅他所著《岘嶕山房日记》与《岘嶕山房诗集》中出现的朝鲜人名即达93人,并保存了朝鲜使臣诗144首,与朝鲜使臣交往史料12万字,其所存著作,从史料、民俗、外交、医药、古文字诸方面来分析皆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文宗显皇帝实录 朝鲜人 翰林院庶吉士 同治年间 山西洪洞 董文涣
  • 简介:本文中的“古朝鲜”,主要是指西汉武帝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在朝鲜半岛设置乐浪、真番、临屯以及玄菟等四郡之前,朝鲜半岛大同江流域的箕氏、卫氏二个政权实体,同时,对檀君神话的有关问题也有所涉及。关于古朝鲜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一直以来颇为中外学界,尤其是东北亚学界所关注,然而迄今尚存在较多分歧。由于古朝鲜朝鲜半岛历史、中国东北史,以及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古代关系史中处于重要地位,

  • 标签: 中原王朝 古朝鲜 朝鲜半岛 中国大陆 檀君神话 公元前
  • 简介:近读李健才先生译文日本今西龙的《箕子朝鲜传说考》。此文是今西龙于1922年发表的,文中“认为《史记》、《汉书》等关于箕子朝鲜的记载只是传说,而被后人信以为事实,认为箕子是历史上的传说人物,实际并不存在,认为箕子并未到过朝鲜,在朝鲜的箕子遗迹及世系家谱等都是后人伪造的,是不可信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对今西龙这篇“奇文”,我们应认真对待,何况它巳流传80多年,谬种流传,很有澄清之必要。

  • 标签: 今西龙 《箕子朝鲜传说考》 《史记》 历史研究
  • 简介:学界通常所说的古朝鲜主要是指箕氏朝鲜和卫氏朝鲜两个政权。对于古朝鲜的势力范围学界认识歧议颇多,仅其西北部势力所及就有辽宁、①清川江东南②等不同认识,也有学者从考古学的角度以近年在和龙市勇化乡上化和珲春市凉水乡凉水出土的铜钺(即铜斧)为例,指出:“这些铜钺的形制。大小与辽宁地区岗上墓、集安五道岭出土的铜钺基本相同或相似。

  • 标签: 古朝鲜 考古发掘 延边 辽宁地区 卫氏朝鲜 箕氏朝鲜
  • 简介:山西省博物馆藏明万历朝鲜李滩隐泥金画《竹》(图一),系当今国画大师董寿平先生五十年代初期所捐赠。泥金,颜料名,以黄金屑为之。用金屑绘之画谓泥金画。此《竹》画为条幅,横58

  • 标签: 明万历 朝鲜人 国画大师 五十年代 金屑 董寿平
  • 简介:自1995年起,中国金币总公司已分别在北京(六次)、上海和广州(各一次),连续举办了八届一年一度的“国际钱币博览会”(如与中国集邮总公司联合举办的.则称‘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注:2003年囡受‘非典’影响暂停一届)。在每届钱币博览会上,

  • 标签: “国际钱币博览会” 纪念币 朝鲜 图案
  • 简介:大部分的支石墓兼有祭坛和墓葬的双重功能。由于墓葬的传统性和保守性比较强,即使在有新文化传入的情况下,墓葬内容和形制也不容易发生变化,因此支石墓中出土的遗物可以作为了解当时社会的较可信的资料。

  • 标签: 出土青铜器 支石墓 北部地区 朝鲜半岛 墓葬 保守性
  • 简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1992年以来已发行有多种铸有金日成、金正日肖像的纪念币,其中还发行了一种鲜为人知的金日成前妻金贞淑肖像纪念币。本文系统介绍历年发行的金日成、金正日、金淑贞肖像币,以供世界硬币爱好者收藏时参考。

  • 标签: 朝鲜 金日成 金贞淑 金正日 肖像币 文物考古
  • 简介:一、民族文物学的形成民族文物学(1)这个概念,是在我国民族文物工作普遍兴起,尤其是民族文物研究工作逐步深入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产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我国告别过去、开拓未来的转折时期.正是在这个时候,党的民族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我国的民族工作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民族文物、民族博物馆事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进步.

  • 标签: 民族文物学 民族文物 民族博物馆 中国
  • 简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全县由不连片的三块地域组成,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约200多公里,是我国独有民族裕固族唯一的集居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裕固族神奇的历史渊源,这里自古就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 标签: 裕固族 经济文化交流 地理位置 民族 自治 历史渊源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民族考古学作为新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考古学一同被介绍到中国大陆.引起了中国考古学界的注意.学者们通过各类学术刊物对其定义、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近30年过去了,这场讨论的余波也早已平息,但对于民族考古学的理解学界仍然未达成统一的认识.民族考古学的理论专著和实践亦寥寥无几,中国的民族考古学研究进展缓慢.

  • 标签: 民族考古学 新考古学 中国大陆 研究进展 研究方法 学术刊物
  • 简介: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是中华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和不断繁荣发展的基本保证。民族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其作用尤为重要。本文从建立中国朝鲜族博物馆的因由、意义、地域选择、有利条件及发展思路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藉此引起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保护问题的关注,从而加快少数民族博物馆建设,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快速协调发展。

  • 标签: 建立 中国朝鲜族博物馆 保护 传承 弘扬 优秀民族文化
  • 简介:呼伦贝尔被誉为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是因为她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大兴安岭纵贯其南北,岭东是气候温和的宜耕丘陵地带,岭西是一望无际的宜牧草原,大兴安岭仅海拔500~1500米左右,中生代以来,气候湿润,森林密布,大小河流3000余条,南流北淌,500多个沼泽湖泊星罗棋布。优越的生态环境,养育着各种植物动物,给人类提供了栖身和衣食的条件。几千年前的呼伦贝尔,不仅大兴安岭及

  • 标签: 室韦 额尔古纳右旗 生态环境 新巴尔虎右旗 扎兰屯市 岭西
  • 简介:中国西北地区在地理范围内应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以及内蒙古西部的广大地域,处于“黄河流域稻作文化区和东北、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畜牧渔猎文化区”之中。这里地势起伏、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既有平原绿洲又有戈壁沙漠。既有牧区草地又有雪域高原。

  • 标签: 中国西北地区 民族文物 内蒙古高原 保护 历史文化底蕴 新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