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正>在山东省的泰沂山区,民间流传着一种颇有意味的年画艺术——竹板画。它是我国艺术百花苑中默默生长着的一株秀丽的芳草,从内容至形式,散发着华夏文化幽幽古朴的芬芳。所谓竹板画,是就其绘画工具而言的,它所使用的画笔一般是用两页竹片夹着一块礼帽毡,然后用丝线或胶布紧紧捆扎在一起,毡片突露的一端切有大小不一的齿牙,带有齿牙毡片的这一端即为笔峰.绘画者常常持有四五只这样大小不一的笔,他们用手捏住竹片,将毡片蘸上墨汁或颜料,即可在纸上写字作画。一般说来,颜料多为一些溶水性较强的“洋红洋绿”之类的染织颜料。纸张除了生宣之外没有其它特殊要求。从设色上看,竹板画有水墨和彩绘两种。水墨的,时用淡墨,时用焦墨,有时一端用淡墨一端用焦墨;彩绘的用色也比较单纯,一般只有红、黄、蓝三原色,笔锋的两端常是蘸上不同的颜色,中间稍隔一定的空隙,除颜色间的自然过渡之外,不再加调其它颜色。

  • 标签: 泰沂山区 板画 竹板 蓝三原色 华夏文化 绘画工具
  • 简介:<正>在沂蒙山区的苍山县兴明乡绽放着一枝绚丽的民间艺术之花,这就是小村的泥玩具。小泥玩具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深地为当地群众所喜爱。每逢新春佳节,当地农民总要买些泥玩具和年画,美化居家环境,陈列玩赏,增加节日气氛和生活乐趣。小村的泥玩具,相传起源于清咸丰年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是本村78岁的老泥玩艺人李宪志的祖父从天津学来的。开始村里只有五六户人家学着做,后来几乎遍及全村。在旧社会,泥玩艺人都是穷人家为养家糊门,在农忙时就利用本地产的黄泥,经多次踩砸,泥模成型,晾干烘烧,到冬闲春节期间,就涂粉着色制成成品,在本地集市上出售。枣庄、临沂、徐州、新沂、连云港等地的客商都来贩卖,几乎传遍鲁南苏北,有的为多换些钱,还远到天津、南京、丹阳、开封、洛阳等地销售。

  • 标签: 玩具 表现手法 沂蒙山区 民间艺术 鲁南苏北 居家环境
  • 简介:春天不知不觉早已悄然而至,很多人都走出屋子,去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或驻足观察,或拍照留念,希望把这份有时间限制的美好存留地更久。古代没有手机,相机这些现代数码产品,古人们是如何“留住”春天的呢?

  • 标签: 江南 册页 数码产品 大自然
  • 简介:<正>被誉为“山东四大古镇”之一的安丘县景芝镇,以其香溢四海的美酒而著称。早在明代初期,景芝酿酒业的规模已相当可观,当时每年纳酒税为“一百锭四贯”,约合纹银千两之多。本世纪三十年代,景芝镇酒的产量占“全县酒之产量400万市斤”的半数。如今的景芝酒厂,更是以其现代化的生产规模,众多的名,优、特产品,良好的经济效益,而成为我国屈指可数的

  • 标签: 景芝镇 酿酒业 经济效益 三十年代 明代初期 产量
  • 简介: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从最初神农时期的药用到成为世界性饮料,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在《红楼梦》成书的清代,中国的茶文化日臻成熟和完美。只要翻读《红楼梦》,顿觉满纸茶香飘逸而来,书中说及茶的地方有262次之多,咏及茶的诗词联句有10余处,字里行间充满茶的甘洌、醇厚之味。真所谓:“一部《红楼梦》,满纸生茶香。”

  • 标签: 《红楼梦》 茶道 世界性 茶文化 饮料 茶叶
  • 简介:川军爱国将领勋祺抗日事迹唐维华勋祺将军的夫人罗显功所捐献的“警枕”,日军战刀,郭沫若、谢无量补书题诗、她本人身着军装的历史照片等一组文物资料,在1985年《重庆抗战文物资料展览》中,曾吸引了广大观众”这组“历史见证”曾记录了勋棋将军奋勇杀敌的事...

  • 标签: 新四军 爱国将领 陈毅 郭沫若 留法勤工俭学 川军
  • 简介:庄隋代墓葬位于江苏扬州西湖镇俞桥村庄境内,2011年11月底,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考古发掘清理了三座竖穴土坑夫妇合葬木棺墓,出土了瓷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及钱币等随葬器物,具有隋代墓葬的特征。三座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扬州地区隋代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标签: 扬州 隋代 墓葬 木枕青釉瓷器
  • 简介:<正>三十年代前后,学术界同人谈起做学问如何勤奋,都曾交口称赞“郑龙赵虎”。这郑是郑振铎,这赵是赵万。后来,每当有人谈起赵万先生,著名词学家唐圭璋教授都深情地说:“万才思敏捷,若有人问及某题,他连那本书、第几页、第几行都说得很准确。我着手编撰《全宋词》,就是依他的《校辑宋金元人词》为基础。……”原来,赵与唐是南京东南大学国文系的同学,朝夕相处,切磋学业,感情甚诚笃。1925年,王国维应邀去北京清华国学研究院任教,身边缺一理想助手。经人推荐,王发现赵万这位小同乡(王、赵都是浙江海宁人),年龄不大,见地不凡。遂与校方交涉,破例让赵提前结业。于是赵万去北京做了王国维的助教。古人说得

  • 标签: 校辑 名词学 王国维 清华国学研究院 小同乡 宋金元
  • 简介:<正>近年来,云南西南部的昌宁县北部澜沧江边的德斯村一带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存,我们在这里收集各类石、陶器标本30余件.这些器物在加工方法和造型方面颇有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昌宁县乃至整个澜沧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风貌.一、遗址环境德斯也叫大寨村.是昌宁县大田坝乡的一个行政村.村子位置在昌宁县北端澜沧江与永平河交汇处的河谷台地上.南距昌宁县城60公.村子台地地形为西、南两面靠山,东、北两侧为澜沧江水流环绕.海拔高度约900米.由于地处峡谷,气候炎热,加之周围有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的良好场所.据传过去曾是“蒲蛮人”(布朗族)长久生活的地方,后来由于疾病流行,人口不断外迁,遂渐荒芜.1949年后,当地政府从数十外的大田坝等地迁来若干民户,形成了今天的汉族村寨.据村民讲,“德斯”一语,就是当年“蒲蛮人”的地名.现在被汉族沿用了.二、遗迹遗物

  • 标签: 新石器时代遗存 昌宁县 宁德 蒲蛮 云南西南部 澜沧江
  • 简介:2011年淮安市楚州区里运河发现一段明清砖工堤与码头,均为砖石混合结构,下部有密集的基础木桩,其外有埽工遗迹及多排护堤木桩。河道中清理出土有陶瓷器、钱币和其它生活类器物,以及部分船上用具和大量船钉等,为研究大运河及运河申遗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 标签: 里运河 砖工堤 码头
  • 简介:山东莱芜七月十五以请家堂为主要活动内容。从地方节日体系来看,当地七月十五本质上已经是一个宗族节日。对请家堂的考察更多着眼于仪式生活,既关注仪式的具体细节,也关注仪式举办的组织结构。七月十五请家堂仪式承担、发挥、操作、延续了宗族的组织功能,在宗族文化的传承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节日 宗族 七月十五 请家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