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公园城市是生态城市发展新阶段,是新时代汲取城市发展思想精华与国内外城市建设实践经验结晶。公园城市把城市定义从早期地域生活共同体升华到命运共同体,因而具有公共品属性、生态属性和空间属性三重内涵。公园城市以生态价值为核心,兼顾生态、功能和美学三大标准,实现生命、生态、生产、生活“四生共融”。

  • 标签: 公园城市 命运共同体 生态价值 四生共融
  • 简介:一座城市就如一个人一样,有自身形象内涵,城市场景和气质就是对其形象和内涵一种学术性表达。城市本身必须有自己个性特征,这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成败。然而,在当下中国城镇化推进中,城市个『生特征变得越来越模糊,“千城一面”现象越来越普遍,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此,借鉴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最新成果“场景理论”,提出“城市气质建设”思路,以便规避和解决中国城镇发展中出现同质化问题。场景理论认为,生活文化设施组合会形成不同城市场景,场景中不仅蕴舍了功能,也传递着文化和价值特征。这种文化价值特征正是城市气质构建依据。考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城市GDP、市政配套、生态条件以及个体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居环境,而且更要看这座城市一脉相承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特征,这是一座城市内涵和精髓,也是城市气质形成基础。

  • 标签: 城镇化 理论前沿 城市气质
  • 简介:王尚义先生所著《流域历史地理研究理论实践》,为历史地理学开创了一个新领域,是值得历史地理学者重视方面。通过作者在这方面的实践,提出了有关这个领域理论,并非一般泛泛之谈。所以此书是一本有价值作品,是值得向历史地理学界推荐

  • 标签: 历史地理研究 理论与实践 流域 历史地理学
  • 简介: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外对经济地域(区域)及其类型研究理论实践,对经济地域概念、类型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试图为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地理学发展以及如何有效地参与区域经济实践作出一点努力尝试

  • 标签: 经济地域类型 区域经济学 区域政策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人文地理学出现“文化转向”(culturaltum)理论思潮,学者们格外重视对地理现象进行文化层面的解释,视觉分析(visualanalysis)等定性方法(qualitativemethods)得到较多应用。旅游是现代社会重要地理现象之一,旅游地视觉表征(visualrepresentation)成为“文化转向”思潮中最活跃研究议题。西方学者援引地理学、符号学、语用学以及社会批判学派等诸多理论,将旅游营销图片作为“文本”(text)进行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揭示出旅游地是一个想象空间这一本质,阐述其被社会性地构建(sociallyconstructed)过程和意义。国外同行相关研究工作对我们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旅游营销文本 地方 视觉表征 社会构建 文化研究
  • 简介:本文论述了旅游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特征,分析了目前可行性研究工作常见问题,剖析了以通过审批为目的编造可行性主要动机

  • 标签: 旅游 项目评估 可行性研究
  • 简介:引言近些年来,边疆研究日益成为中国学术界研究重要议题。2015年1月14日,由光明日报理论部、学术月刊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共同发布《2014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一文中,更是将"边疆研究"列为其中之一。

  • 标签: 中国学术界 边疆研究 边疆理论 述评 话语 路径
  • 简介:目前针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测评已成为国内学界一个新研究热点。对既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在界定城乡一体化内涵和厘清其主要特性基础上,依据相应原则,从空间、人口、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等层面,构建了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详细说明了指标赋权、数据标准化和综合评价主要方法基本过程。

  • 标签: 城乡一体化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 简介:进入21世纪,快速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在我国,“退二进三”使得老工业区如今成为工业遗产集中区——工业遗产大量涌现对当代中国无疑是一项挑战。对于工业遗产集中区可持续管理问题,遗产评估策略生成是相关工作第一步。应用城市历史景观方法,从整体性、动态性、特异性角度提出了针对此类城区评估要点,并结合这些要点构建了评估流程以及评估策略生成体系。本体系构建旨在提供一种一体化、动态性、多学科交叉工业遗产评估策略生成方案,通过对城市历史景观方法在老工业区应用,推动工业遗产可持续管理。这一实践思路或可启发相关工作者最终取得工业遗产保护发展平衡。

  • 标签: 城市历史景观 工业遗产 价值 评估 可持续管理
  • 简介:本文对科技地区布局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科技地区布局相关因素,基本原则、集中分散进行了系统探讨;总结了我国科技活动地域分布特点;并针对我国科技地区布局中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调整战略原则和调整主要方向.

  • 标签: 科技地区布局
  • 简介:全域旅游作为全新旅游发展理念,已经由地方初步探索转变为政府强势推进,成为我国诸多地区发展经济新战略和新模式。作为旅游空间各产业要素分化、整合创新结果,旅游产业融合新型城镇化统筹协调成为全域旅游成败关键,通过对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经济学分析,从公共政策方面提出了促进全域旅游应对策略

  • 标签: 全域旅游 旅游产业 新型城镇化
  • 简介:“文化援藏”不是支援方将文化直接输入到受援方,而是支援方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西藏文化保护、文化发展、文化交流,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文化援藏”是援藏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思想宣传、新闻广电、文化教育、社会科学、科学技术等领域“人才援藏”“项目援藏”“智力援藏”,60多年来各项工作不断深入,对于维护西藏社会稳定、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学术角度,探讨了“文化援藏”概念,简要总结了60多来“文化援藏”实践和成效,分析了今后“文化援藏”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创新“文化援藏建藏”机制、模式、思路和建设、完善“援藏建藏文化体系”等建议。

  • 标签: 援藏 文化援藏 西藏
  • 简介:形态各异新型建筑构成了当代都市常见景观,对都市建筑空间多重意义解读使空间研究从地理步入人文。现代空间理论发展都市建筑关系紧密,许多建筑不仅承担着使用功能,还是空间理论对象和实践场所。梳理现代空间研究理论发展脉络,辨析其间传承及相互影响,对应北京都市空间案例进行研究,有益于探索空间理论当代建筑互动。挖掘其文化意味。

  • 标签: 都市 建筑 空间研究
  • 简介:<正>DACUM(DesigningaCurriculm)意为课程设计,是六十年代末加拿大研究开发、并在北美广泛应用职业培训方法,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基于职业岗位分析而配置相应课程”.笔者在十多年高职教育实践中,深感此类理论体现了高职院校“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以目标分解为主要手段,以教学模块为关键”教学规律,对于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进行专业调整开发以及制定教学计划具有较强指导作用.一、DACUM法开发专业工作程序DACUM法开发专业工作程序可分为四大步骤:(一)职业分析.调查研究某一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必须完成工作任务.(二)从职业分析所得到任务目录中选择基本任务制定课程大纲,作为职业教育计划将要达到教学目的.(三)分别按认知领域、心理活动领域和情感领域规定教学目标.(四)确定所要遵循教学策略.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为了搞好职业任务及其相关技术内容教学,在学校教学方针范围内,把教育设施、设备、教具、教材、教学时间及学生等诸因素妥善加以规划、组织、运用和互相配合方法总称.

  • 标签: 理论与实践 DACUM 教学策略 新专业 职业岗位 高职院校
  • 简介:中国特色小镇快速发展不仅形成了一股热潮,甚至可以用风起云涌字样来描述,亦如以往新型城镇化、服务外包和智慧城市等一样,几乎是全国各行各业部在参与。如何面对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茶展开?结合以往经验,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从小镇建设基础理论研究为入手,提出了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创新理论依据和其发展建设应该规避问题。

  • 标签: 特色小镇 城市化 可持续发展
  • 简介:隋唐大运河是我国重要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大运河洛阳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化,发挥洛阳在大运河旅游带建设中文化资源技术等优势,对于深化、提升大运河文化经济带建设内涵和广度,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隋唐大运河洛阳旅游带空间结构具有旅游资源滨水性、旅游空间相对集中性、地理文脉高度重合性特点,坚持彰显鲜明特色、凸显文化内涵原则,加快创建隋唐大运河洛阳旅游带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鼓励各县(市)区创建省级全域示范区目的地,深化落实“一心、两带、四区、两翼”旅游空间布局。以隋唐帝都文化体验为核心,构建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空间格局。

  • 标签: 隋唐大运河 洛阳旅游带 空间布局 构建 体验
  • 简介:城市化引起一系列问题,如交通堵塞,环境质量下降,还有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自然环境被分割成大大小小斑块、不同景观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等问题,生态网络结构中绿道建设网络结构建设作为建设生态城市主要内容和构建方法,对城市环境问题解决具有重要借鉴作用。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对资料数据统计分析,并研究济南市绿地分布和绿道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分析绿道网络体系构建。得到济南市主要交通道路和绿地等之间形成七纵八横网络结构,济南市绿地网络结构层次经过不断完善向着区域性、城市性和场所性绿道多方位发展。这种绿道网络结构构建为济南市高密度城市建设研究提供了一定依据,满足人们生活质量需求,尤其是对当前环境维护和提高起到举足轻重作用,同时也为其他城市研究绿地网络分析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和借鉴意义。

  • 标签: 绿道 网络体系构建 济南市
  • 简介:提出了中心城市内涵判定方法,运用复合指标法测定了全国中等以上城市和各省域及9大经济区实力指数,判定了地区级、省级、大区级和全国性中心城市。

  • 标签: 中心城市 实力指数 省域
  • 简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关键是经济转型和城市重建,本文在分析目前东北振兴发展国内外经济形势基础上,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理论,对东北区域经济城市系统进行辨识,提出了按照产业集聚大都市圈空间重组城市化机制模式,引导东北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重建,即沿经济基础雄厚以重化工业为主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交通干线及其腹地,通过建设“门户城市”,发挥大城市集聚功能,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发挥“以点带面”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借鉴国际经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促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通过基础创新和模仿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开发,产品优化,工艺提升,营销、运输和服务变革,加速企业经营现代化进程;依托区域科技优势,实现地区知识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达到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融和,构建东北哈大都市经济带,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发展建议。

  • 标签: 振兴东北 区域经济 哈大都市经济带
  • 简介:本文是作者在民族国家视角下探讨游牧族群农耕族群互动关系系列论文之一。作者认为“游牧行国”和“王朝藩属”一定程度上能够概括分别以游牧和农耕为主要生业两大族群。因此在概述游牧行国体制、王朝藩属内涵及其特点基础上,对游牧行国体制王朝藩属碰撞和重组阶段及其特点做了探讨,认为按照依据游牧行国兴衰历程、游牧族群聚散转变,以及其王朝藩属、农耕族群互动轨迹,可以将游牧行国王朝藩属互动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先秦至秦汉时期(公元1世纪之前),匈奴游牧行国出现及汉王朝藩属体系碰撞、对峙和交融。(2)从“匈奴遁逃”到北魏灭亡,是游牧行国发展第二个时期,时间大致从永元三年(91)到永熙三年(534)。(3)从北魏分裂至唐朝灭亡,是游牧行国发展第三个时期,时间大致从东魏太平元年(534)到后梁开平元年(907)。(4)从后梁开平元年(907)到明朝建立(1368),是游牧行国发展第四个时期。(5)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大一统”,是游牧行国发展第五个时期,时间是洪武元年(1368)至1911年。

  • 标签: 游牧行国 王朝藩属 族群互动 阶段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