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龙门山及周边地区为研究对象,考虑区域地质构造差异、主要活动断裂带、地表附加重力影响,建立能反映地表起伏岩石圈分层结构龙门山地区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以地壳水平运动速率观测值为约束条件重建研究区现今构造背景应力场,在此基础上分别模拟了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发生机理。通过分析同震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与余震空间分布关系,探讨了2次地震主震对余震触发作用以及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影响。研究表明,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余震大部分由其主震触发,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余震有约6.78%触发作用。汶川地震同震库仑破裂应力在芦山地震主震位置增加值约为0.016MPa,如果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库仑破裂应力年累积速率按照0.4×10-3-0.6×10-3MPa·a-1计算,汶川地震使芦山地震提前了约27—40年。计算还表明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发生使鲜水河断裂带南段虎牙断裂库仑破裂应力增加,这些断裂带在未来发生地震可能性增加。

  • 标签: 龙门山断裂带 库仑破裂应力 余震分布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有限元方法
  • 简介: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强震仪、力平衡加速度计、烈度计、MEMS加速度仪等强震动观测仪器发展历史与现状,概述了强震动记录中典型异常波形产生原因力平衡加速度计仪器响应误差及校正,建议了解决强震仪器缺陷措施,分析了强震仪在强震动观测发展中面临机遇挑战。研究结果如下:①进行强震动记录异常波形研究是有针对性改进现有强震仪存在问题很好途径;②早期数字强震仪(力平衡加速度计频带范围0至30Hz)获取强震动记录应进行仪器校正;③应跟踪强震动观测新方法相关领域新技术,发展MEMS加速度仪和光纤加速度仪等新型仪器。

  • 标签: 强震仪 力平衡加速度计 烈度计 MEMS加速度仪 强震动记录异常波形 仪器响应误差
  • 简介:密集布设MEMS强震仪台网获取准实时强震观测数据,可以为震后灾情快速判断和平时地震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阐述了利用3G/4G无线通信L2TP(LayerTwoTunnelingProtocol,第二层通道协议)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基于互联网组建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微机电系统)强震仪监测网络主要步骤实现过程,实现了MEMS数据实时传输。提供了一种简单组网模式,为建立灵活、实用、覆盖面广,并具有一定安全性密集监测网络提供参考。

  • 标签: MEMS 监测网络 L2TP
  • 简介:本文从6个方面详细分析探讨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信息公开必要性意义,并以行业专项课题“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工作指南和发布方案”执行过程中专门设计“重防区管理办法工作指南调查问卷”为基础,针对被访者对重防区信息公开态度、信息公开途径、发布形式、发布内容、防震减灾工作应当加强环节以及采取强化措施进行了系统调查。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建议:地震重防区信息应当采取逐级公开、逐步公开方式进行,建议由国务院颁布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工作指南,同时以政府文件下发重防区县级行政单元名单,不加密级。本文最后提出了为减轻信息公开后引起负面影响所应实行一些配套措施。

  • 标签: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调查问卷 信息公开 相关措施
  • 简介:本文介绍了作者所开发一套实用型黄土坡体“三维最危险滑裂面”搜索稳定性评价软件系统核心思想,即采用MonteCarlo随机搜索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优化方法,高效生成一系列接近(或包含)“最危险滑裂面”三维滑裂面,并以Hungr法所确定稳定性系数最小为筛选依据,搜索确定任意形态黄土坡体“三维最危险滑裂面”,进而基于已知“三维最危险滑裂面”,进一步考虑各种可能参数变化,进行严密稳定性分析评价。

  • 标签: 黄土滑坡 三维最危险滑裂面 稳定性评价
  • 简介:2017年8月8日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了Ms7.0地震,这是继2008年四川汶川Ms8.0地震四川芦山Ms7.0地震后在此地区发生又一强震。本研究对此次地震中66组主震记录进行了常规校正处理,基于此分析了此次地震中典型台站——九寨百合台站地震动特征,并通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反应谱参数分析了近场效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九寨百合台站三分峰值加速度都超过了100gal,而地震动持时相对较短,并且三分反应谱在短周期大于Ⅷ度多遇地震设计谱,小于Ⅷ度罕遇地震设计谱;由于九寨沟地震属于典型走滑型地震,因此地震动参数方向性特征不明显;九寨沟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以及反应谱谱值小于同等震级芦山地震,并且小于几个典型衰减关系预测值。对九寨沟地震地震动参数特征研究表明,此次地震是一次震级较大、但灾害损毁程度较低地震。

  • 标签: 四川九寨沟地震 地震动分布场 近场效应 峰值加速度 反应谱
  • 简介:在城市浅层地震勘探数据采集中,地震测线经常会遇到河流、桥、交叉路口等地表障碍。为了尽量减小地表障碍造成影响,需要对观测系统作变观设计。作者分析总结了城市浅层地震勘探中常见障碍以及过障碍变观模式,并开发了浅层地震过障碍变观设计软件,利用此软件可在采集现场快捷地进行过障碍变观。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有效减小了资料缺失造成影响,提高了资料信噪比。该软件能够根据实际工作环境设备条件在野外现场对观测系统进行灵活变观,设计出合理过障碍观测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变观设计效率。

  • 标签: 城市活断层探测 观测系统 地表障碍 变观设计 覆盖次数
  • 简介:本文为满足不同用户对于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功能需求,在对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成果进行分析整理基础上,研究设计、开发并实现了由一系列通用功能模块组成模块化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在设计阶段确定了各模块功能、所需数据及其相互关系,分割出一系列高内聚低耦合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确定系统使用MEF插件式开发框架,以功能模块为单位进行软件开发,形成多个具有特定功能、互相独立工具包;使用WPF技术对该系统平台进行开发,通过整合各功能模块,最终形成多模块灵活组合调用、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城镇地震灾害风险动态评估系统。

  • 标签: 地震灾害 风险评估 模块化系统 系统开发
  • 简介:帕米尔高原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晚新生代以来随着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持续不断地挤压汇聚,其构造运动是欧亚大陆最强烈地区。高原腹地发育一系列近SN向正断层,包括近SN向塔什库尔干正断层所处帕米尔中部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以EW向水平拉张为主。2016年11月25日发生阿克陶Ms6.7级地震发震构造为塔什库尔干断层分支NWW向木吉盆地北缘断层,其具有右旋走滑兼正断性质。地震在震中附近产生同震地表形变带,全长约lkm,呈近SN--NNE向水平拉伸,发育近EW—NWW向张裂缝,为地震破裂产物,张裂缝最大水平拉伸位移最大垂直位移分别为46cm16cm。地表破裂带中NENw向张剪裂缝只是连接贯通这些雁列张裂缝,其水平相对位移取决于张裂缝水平拉伸张裂缝之间几何关系。地表形变带表现拉张性质与帕米尔高原腹地区域现代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为垂直向基本一致,可能与深部热物质上涌造成上地壳拉伸有关。而地表形变带呈近SN向水平拉张,与区域近EW向拉张应力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木吉盆地北缘右旋走滑正断层阶区局部应力场调整结果。

  • 标签: 阿克陶地震 地表破裂带 拉张应力 塔什库尔干断层 帕米尔
  • 简介:介绍了全国地震系统微博、微信开通情况,研究探讨了山西省地震局微信、微博运行及推广现状,并对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详细阐述了山西省地震局微博、微信平台在推广应用中采取运行机制有效措施,并就微博、微信在地震信息服务、防震减灾宣传中重要作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论述。

  • 标签: 微信 微博 地震信息服务
  • 简介:本文采用基于波形互相关算法双差定位方法对三峡水库地震进行精定位地震活动性分析。首先使用双谱互相关方法分析了三峡库区加密台网于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观测到地震波形数据,并对波形互相关分析结果进行了评价。基于结合获得波形互相关数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地震事件进行精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双谱法验证波形互相关数据定位精度要高于其他数据结果,其东西向震源位置平均误差为3.2m、南北向为3.9m、垂直向为6.2m。重定位震中结果显示巴东神龙溪两岸微震分布明显呈现出3条近东西向线性条带状,与地表小规模断裂碳酸盐岩地层走向一致,揭示了库水主要沿着溶洞或者地下暗河渗透进而诱发地震活动,较强地震可能是微小地震贯穿活动面的结果。

  • 标签: 双谱验证 波形互相关 双差定位 三峡水库
  • 简介:合理选择本构模型是土动力学问题数值模拟中一项重要工作。利用PLAXIS2D软件土工实验模拟功能分别对4种常用岩土本构模型——线弹性模型、摩尔库伦模型、土体硬化模型小应变土体硬化模型在往复荷载下理论滞回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选择不同本构模型对自由场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影响以及不同本构模型中各参数变化对场地动力计算结果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为土动力学问题数值模拟中如何选择本构模型和合理判断数值分析结果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岩土本构模型 土工试验模拟 动力分析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简介:震源动力学中破裂产生地震动在层状介质中传播模拟,是地震学以及地震工程学研究前沿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建立精确三维模型,选取具备灵活网格、高精度高效率计算性能谱元法,利用有效抑制伪震荡时间域离散方法——加权速度Newmark方法以及多次透射人工边界条件,进行了SCEC/USGS基准项目中TPV5模型地震破裂过程模拟,得到基于层状介质模型均匀介质模型(后者采用相同破裂模型)埋深2km震源参数结果。将二者进行对比,并具体分析破裂面位错、地震矩、破裂传播时间、上升时间地表位移,发现层状介质对破裂过程传播影响较为明显:①层状介质存在整体增加了破裂面上位错,在层状介质模型下计算得到地震矩约是均匀介质模型结果1-3倍,因此认为层状介质增强了地震破裂过程中能量释放;②层状介质存在使得破裂传播至地表速度减慢,并缩短了地表各点上升时间,增强了地表地震动响应;③层状介质对于地表位移有着明显增加作用,同时协同破裂面上初始应力异常区域对位移峰值中心改变有显著影响。④介质分异面附近地震动强烈。对结果进行整理后发现,在具有地下层状介质地区要充分考虑层状介质产生场地效应,否则可能会低估该地区地震危险性。

  • 标签: 动态破裂 谱元法 层状介质 场地效应
  • 简介:黑龙江省萝北地区是东北现代地震活动最为活跃地区之一,中小地震密集成带分布,曾于1963年发生5.8级地震,但其发震构造一直不清楚。精定位后震中分布图像震源机制解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地震总体呈NEE方向密集分布于黑龙江小兴安岭山前太平沟一带,地震类型以右旋走滑为主。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结果发现太平沟一带发育一条约25km,走向约N70°E线性异常带。野外地表调查发现该线性异常表现为断续分布断裂陡坎、冲沟位错滑坡。陡坎走向约N65°E—N75°E,倾向SE,高约1.0-2.5m;滑坡发育有典型弧形圈椅构造,规模大小不等,多与断裂陡坎伴生。综合现代地震活动图像、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调查结果,特别是结合2013年11月2014年2月该地区2次小震活动及现代地震活动空间图像分布特征,研究认为太平沟断裂属于依兰-伊通断裂带分支断裂,晚第四纪期间曾经强烈活动,具备中强地震发震能力,可能是萝北1963年5.8级地震发震构造。

  • 标签: 依兰-伊通断裂带 太平沟断裂 萝北5.8级地震 发震构造
  • 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起,研究人员就开始探索活动断层探察数据制作、存储与管理。迄今为止,已经获得了大量活动断层探察数据,建成了一套系统数据组织体系,为减轻地震灾害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活动断层数据库信息扩充,初期设计部分属性信息编码已不适用。为了形成适应当前工作属性信息编码体系,本文以活动断层数据库建设体系为基础,对数据库属性值代码进行信息分类编码优化。文章将数据库属性值代码分为字符型单一含义值、数值型单一含义值及复合含义值,分别进行编码规则设计,最终优化了数据库属性信息编码体系,提高了从建库到数据应用数据录入、检测、制图自动化、数据分析等环节效率。

  • 标签: 活动断层 数据库 信息分类 信息编码 探察数据 优化
  • 简介:震后如何快速获取灾区震情信息、准确评估地震灾情,是震后应急救援关键问题。本研究从县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需求出发,开发了准实时地震灾情综合评估系统,基于MEMS强震台网强震观测数据、县域承灾体基础数据手机终端获取震后地震现场实时灾情信息,综合采用承灾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灾情动态修正算法,实现了县市地震灾区灾情准实时评估,为灾区地震应急指挥、救援辅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准实时 地震灾情采集 MEMS强震仪 动态修正 综合评估
  • 简介: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扫描(LightDetectionandRanging,LiDAR)技术所得点云进行震后倒塌建筑物提取时,树木与倒塌建筑物点云特征十分相似,较难区分。为了快速准确获取震后房屋建筑物受损情况,本文提出使用回波次数比特征指标,结合前人所提出点云回波强度、归一化强度、最邻近点高差、法向量夹角、X向坡角Y向坡角等特征均值标准差,利用肝最近邻分类法实现单体地物区分方法。对2010年海地7.0地震震后机载LiDAR数据进行了地面点去除,分别选取了未倒塌建筑物、倒塌建筑物树木各50个训练样本各20个测试样本,计算了各因子分布及其均值标准差,在分析基础上最终选取了可分性较强8个分类特征,利用群最近邻分类法对测试样本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分类正确率可达85%以上。研究表明选取多个有效LiDAR点云分类特征可以较好地区分震后未倒塌建筑物、倒塌建筑物树木,提高震后建筑物震害程度判定准确性,为应急救援及时提供较为准确灾情信息支持。

  • 标签: 机载LiDAR点云 K-最近邻分类法 倒塌建筑物 地震应急 分类
  • 简介:在地震动作用下,小间距盾构隧道夹土层区域动力反应影响结构内力与变形,而反应位移法未考虑夹土层弹簧参数变化,本文针对这一误差来源,提出了改进反应位移法。一方面在反应位移法合理内容基础上完善计算模型,另一方面通过数值计算将改进反应位移法与动力时程法进行对比分析,并拟合理论模型对改进方法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两种算法下结构地震响应规律一致;间距d≥8m时,结构地震动反应变化不明显,可按反应位移法计算;理论模型提高了改进反应位移法计算结果精度。

  • 标签: 盾构隧道 夹土层弹簧 改进反应位移法 地震响应 理论模型
  • 简介:随着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地震灾害高风险暴露城镇数量将不断增加,震后有效应急处置尤为重要。而当前城镇地震应急处置主要依据平时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开展,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本文以提升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为目的,总结以往城镇地震应急处置案例,提炼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流程,结合城镇特殊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特点,在分析影响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关键因素基础上,按地震烈度不同,研究构建了具有区域特征且操作性较强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模型,为城镇地震应急处置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城镇 地震灾害 影响因素 应急处置
  • 简介:分析了前兆数据库中基础信息重要性、存在问题及与中国地震前兆数据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对应,介绍了如何修改、补充、完善、使用前兆数据库中基础信息。

  • 标签: 前兆台网 基础信息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