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桡骨远端不稳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桡骨远端不稳骨折患者64例,均采取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精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无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结论桡骨远端不稳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在围手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手术治疗 精心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2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实施监护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对临床效果评价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过以上综合护理,临床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结论对不稳型心绞痛患者行综合、优质护理,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优质护理用于不稳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型心绞痛患者5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也较高,试二者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18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不稳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心绞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稳型骨盆骨折患者使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137例不稳型骨盆骨折患者来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9例使用一般护理,观察组68例使用舒适护理,对两组的护理后并发症和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有8例并发症病例,发生率是11.76%。对照组有37例并发症病例,发生率是53.62%,观察组的并发症几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7.0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79.71%。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存在统计学差异性(χ2=4.97,P<0.05)。结论不稳型骨盆骨折患者接受舒适护理能够降低其并发症几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舒适护理比较全面,能够对患者的满意度起到提升效果,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舒适护理 骨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稳型骨盆骨折患者接受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提升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方法根据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68例不稳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69例患者接受骨盆骨折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情况,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有4例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几率是11.76%。对照组有18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几率是53.62%,观察组的并发症几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97.06%,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79.71%。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性(χ2=4.97,P<0.05)。结论临床中为不稳型骨盆骨折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具有比较好的效果,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提升患者的临床满意度。

  • 标签: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舒适护理 骨科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82例收治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施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血脂水平以及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远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型心绞痛具有一定临床效果,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中药穴位贴敷 常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不稳性心绞痛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2例不稳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不稳心绞痛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个体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2.03±1.08次)和住院时间(15.41±4.03d)显著低于对照组(3.26±1.43次、20.58±3.68d),组间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SF-36评分(86.24±12.1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5.17±11.69分),组间差异p<0.05。结论不稳性心绞痛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心绞痛控制效果,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不稳定性心绞痛 应用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15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的82.5%(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治疗
  • 简介:摘要灯盏花素有效成分为黄酮类等多种化合物,具有扩张脑血管的作用,能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对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灯盏花素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减轻心肌耗氧量,增强机体耐氧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促进纤维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对抗脂质过氧化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微循环。

  • 标签: 灯盏花素 老年患者 心绞痛 不稳定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不稳性骨盆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不稳性骨盆骨折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行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8.0%,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发生率与发生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不稳型骨盆骨折患者,为其提供人性化护理方法,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不稳型心绞痛的治疗中应用氢氯吡格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86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对照实验,借助于随机表法,我们将其列入观察组(本组共计43例)与对照组(本组共计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氢氯吡格雷。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比,观察组43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型心绞痛的治疗中,氢氯吡格雷可以显著地优化治疗效果,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可推广使用。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氢氯吡格雷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稳定型心绞痛(SA)与不稳型心绞痛(UA)药物治疗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180例进行心绞痛治疗的患者,根据表现类型不同分为稳定组和不稳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结果稳定组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71.11%、67.78%和73.33%,不稳组分别为87.78%、85.56%和90.00%。不稳组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高于稳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胶囊更适合于UA,可以有效降血脂,改善心电图,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中医证候积分,值得在UA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UA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14天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硝酸甘油停减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能UA气虚血瘀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中药 穴位贴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稳型心绞痛患者应用肌钙蛋白T检验对其预后进行评估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59例我院收治的不稳型心绞痛患者,化验所有患者血浆肌酐蛋白T(CTnT)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对化验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心脏病变与CTnT以及CK-MB相关性。结果CTnT阳性组共计9例患者出现心脏病变,总发生率为23.08%,CTnT阴性组共计2例患者出现心脏病变,总发生率为10%,2组心脏病变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K-MB阳性组共6计例患者出现心脏病变,总发生率为18.75%,CK-MB阴性组共计5例患者出现心脏病变,总发生率为18.52%,2组心脏病变发生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型心绞痛患者应用肌钙蛋白T检验诊断特异性明显较肌酸激酶同工酶高,可对患者预后进行有效判断。

  • 标签: 肌钙蛋白 T 检验 不稳定型心绞痛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心绞痛介入治疗护理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88例不稳心绞痛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使用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便秘情况和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患者便秘情况比对照组少,实验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中使用护理路径护理对不稳性心绞痛介入治疗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患者的住院时间短,症状改善明显,满意度高。

  • 标签: 临床路径 不稳定性心绞痛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稳型心绞痛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其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由我院收治的不稳型心绞痛患者中随机纳入109例作为研究对象,常规干预组(n=53)患者接受饮食以及用药指导、病情观察等护理,综合护理组(n=56)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临床总缓解率明显较常规干预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319,P=0.0157),其中,常规干预组病情缓解缓患者为44例,临床总缓解率为83.02%,综合护理组病情缓解缓患者为55例,临床总缓解率为98.21%。结论不稳型心绞痛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使其临床治疗效果获得改善和提升。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不稳定型心绞痛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在老年不稳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4例老年不稳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受试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DHS治疗,研究组32例患者给予PFN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DHS与PFNA在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方面效果相当,但PFNA创伤性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更加适合老年患者。

  • 标签: DHS PFNA 股骨粗隆间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UA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14天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硝酸甘油停减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能UA气虚血瘀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中药 穴位贴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全方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不稳心绞痛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抽调2016年2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60例冠心病不稳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分表法分为每组8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专科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专科护理、全方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护理干预后的临床表现的统计,比较SDS、S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不稳型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功能及SAS评分、SDS评分等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全方位护理干预有效的稳定冠心病不稳心绞痛的病情发展,促进预后,值得医师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方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