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稳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方法,皆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心绞痛患者,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结果观察组20例中,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1例;对照组20例中,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6例;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型 心绞痛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固定法、外固定法和保守治疗法三种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型骨盆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36例不稳型骨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全部36例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各12例患者的三组,一组接受内固定方法治疗,一组接受外固定方法治疗,另外一组接受保守方法治疗;对三组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内固定法组患者的Lindahl优良率为91.2%,显然高于外固定法组患者与保守固定法组患者;并且内固定法组患者的Majeed评分(86.7±7.2)也同样显著高于另外两组;此外,内固定组患者的骨痂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另外两组,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稳型骨盆患者的治疗,内固定法相比外固定法和保守治疗法,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骨盆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观察在老年不稳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比索洛尔和辛伐他汀这两种药物所具有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09月到2018年09月收治的96例患有该症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加以收集,其后随机将其全部划分为人数均为48例的对比组及研究组。其中给予研究组联合应用两种药物治疗方法,对比组单独应用辛伐他汀治疗方法。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远优于对比组,可以得出P<0.05,有极大的统计学差异;在临床治疗中,研究组出现乏力和面红症状的不良反应各2例,发生率为8.33%,与对比组出现头晕和心慌的各1例、面红和乏力各2例相对来说,发生率为12.50%,可以得出P>0.05,没有极大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总而言之,联合应用两种药物的治疗方法在降低患者心绞痛发生率方面的效果极其显著,因此应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型心绞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不稳型心绞痛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瘀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胸痛、胸闷、胸胁胀满、心悸等血瘀证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型心绞痛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患者的血瘀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值得进行临床的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丹红注射液 临床疗效 血瘀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不稳型心绞痛患者共90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5例对照组和4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个月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半年内的心肌梗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氯吡格雷对治疗不稳型心绞痛具有很好效果,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不稳定型心绞痛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处理以及保守治疗适应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发生于月经周期20~30d99例(82.5%),月经周期31~45d21例(17.5%);发生于左侧卵巢51例(42.5%),右侧卵巢69例(57.5%);75例(62.5%)发生在性生活之后,5例(4.17%)为负重或大便后发病,40例(33.33%)诱因不明。行后穹隆穿刺术92例,抽出不凝固血液89例(96.74%),未抽出血液3例(3.26%)。保守治疗83例(69.2%),手术治疗37例(30.8%),均痊愈出院。结论黄体囊肿破裂是发生于月经后半期,以突发下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妇科急腹症,多可经保守治疗治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超声表现及诊断思路。方法对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诊治的3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分析其超声特点和临床演变过程,探讨超声检查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其中28例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1例超声提示脾周及腹腔内少量积液,后经剖腹探查证实为真性脾破裂破裂口位于脾门区附近;1例提示脾脏及腹腔内未见明显异常,3天后证实为迟发性脾破裂破裂口位于脾上极。结论超声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中有助于临床及时明确诊断,并可根据超声声像判断脾破裂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应作为外伤性脾破裂及随访观察的首选检查项目,并可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超声诊断 外伤 脾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外伤性脾破裂在临床中采用CT影像的诊断价值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4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CT检查的有关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有31例患者的CT扫描具有特异性,占77.5%;有37例患者的CT扫描具有敏感性,占92.5%。手术结果与患者的CT增强扫描诊断具有一致性。结论CT扫描能够对脾损伤出血位置及程度迅速做出判断,对于诊断外伤性脾破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外伤性脾破裂 医学影像 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