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给予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不间断性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病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7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措施,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抢救、心理、营养及生活等方面的不间断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收缩压和心率的变化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措施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护理前的收缩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经过不间断护理后的收缩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护理前后的收缩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措施满意率83.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间断性护理方式对患者的病情影响较显著,使左心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不间断性护理方式 病情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断雾化在肝胆患者术后面罩吸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的90例肝胆术后行面罩吸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湿化吸氧,试验组实施间断雾化吸氧,对两组患者的痰液黏稠例数、湿化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痰液黏稠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间断雾化在肝胆患者术后面罩吸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提高湿化效果,且不会引起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间断雾化 肝胆术 面罩吸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间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间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各项临床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间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各项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 标签: 间断血液透析滤过 尿毒症皮肤瘙痒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经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控制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52例经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患者为研究组,同期50例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胸水控制时间、平均住院日、穿刺次数、专项治疗费用及穿刺不良事件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胸水控制时间、平均住院日、穿刺次数、专项治疗费用及人均穿刺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6±1.3天,4.31±2.2天,9.87±2.3次,264.77±37.20元和9.09%;对照组分别为4.20±2.6天。9.92±3.7天,15.08±5.8次,487.62±55.56元和38%.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结论经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是控制胸腔积液简便经济且创伤小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腔积液 胸腔穿刺术 结核性胸膜炎 肺癌
  • 简介:摘要为便于患者早下床活动,减少尿管对尿道、膀胱的刺激性,一般于术后24-48小时内拔出尿管,有些患者拔管后不能及时建立主动排尿意识,发生尿潴留,为了能在拔出尿管后减少尿潴留的发生,我科采用间断开放尿管,在拔除导尿管前间断放尿,训练膀胱收缩肌的功能,以使患者在拔除尿管后能恢复自行排尿。

  • 标签: 间断开放 尿管 拔出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最佳方案。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每周小剂量服药一次,对照组每天按常量服药,观察两组病人的网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回升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网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回升率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间断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与常规剂量每日口服法的疗效相近,前者方便、经济、副作用少。

  • 标签: 铁缺乏症 缺铁性贫血 铁剂 小儿 网织红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断冲洗加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面的应用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我科---到----收治的—例难愈性创面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间断冲洗加VSD治疗,同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例难愈性创面患者通过间断冲洗加VSD治疗结合护理后,感染控制有效,创面渗出明显减少,肉芽生长良好,未发生创面继续感染,患者治疗时间缩短,无护理并发症。结论采用间断冲洗加VSD治疗各类难愈性创面,并给予综合护理,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治疗疗效,加快患者康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 标签: 难愈性创面 间断冲洗加VSD治疗 护理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在持续性高浓度胰岛素与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不同浓度胰岛素的条件培养液的作用下,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ECV304)分泌一氧化氮(NO)的相应变化,从而进一步探究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及致病机制。方法本研究用体外培养的HUECV304细胞作为试验对象,研究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对HUECV304细胞NO分泌的影响。试验共分为4组,即含100nmol/L胰岛素条件培养液与1nmol/L胰岛素细胞培养液轮换培养的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组,含1nmol/L胰岛素细胞培养液的正常浓度胰岛素组,含100nmol/L胰岛素细胞培养液的持续性高浓度胰岛素组、不含胰岛素细胞培养液的阴性对照组,各组每间隔8小时均更换新鲜条件培养液1次,总共作用72小时。内皮细胞培养液上清中NO的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结果含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条件培养液作用内皮细胞72小时后,正常浓度组、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组与持续性胰岛素组细胞分泌NO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2.21倍(P<0.05),7.13倍(P<0.001)和4.50倍(P<0.001);其中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组内皮细胞分泌NO增加尤为明显,明显高于持续性高浓度胰岛素组内皮细胞分泌NO(P<0.05)。结论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相对于持续性高浓度胰岛素能增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的分泌。提示血管内皮细胞NO的过度合成可能是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损伤血管内皮的功能、促进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的产生及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ECV304)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间断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不同病因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9例。给予所有新生儿抗感染、益生菌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甲组新生儿间隙照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给予乙组新生儿持续蓝光照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新生儿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新生儿黄疸病因以母乳性黄疸及围产因素为主,占比为63.27%,甲组患儿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病因为母乳性黄疸及围产因素,给予黄疸患儿间断蓝光照射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间隙蓝光照射治疗 持续蓝光照射治疗 新生儿黄疸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气射流雾化器在ICU间断撤机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本院ICU建立人工气道并间断撤离呼吸机的患者共67例,按床号单双数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两组患者人工气道撤机期间分别使用不同方式气道湿化,其中观察组采用大容量氧气射流雾化湿化,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湿化前后痰液粘稠度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每小时按需吸痰次数、发生刺激性次数、出现痰痂次数以及人工气道带管平均时间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容量氧气射流雾化湿化法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按需吸痰次数减少,降低了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操作和取材简便,基层医院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 标签: 射流雾化 脱机 人工气道 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间断推药与连续输注两种给药方式的比较,观察连续输注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对循环的影响,并研究其用药量的问题。方法60例行下肢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方法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平卧,给予氯普鲁卡因实验剂量3ml。5min后A组推入首次量15ml,后每间隔45分推入7.5ml作为维持量;B组以60ml/h泵入首量15ml后再以20ml/h作为每小时给药维持量;C组以60ml/h泵入首量15ml后再以15ml/h作为每小时给药维持量,间隔一段时间后分别以针刺法测最高阻滞平面,每间隔10分记录血压、脉搏。每间隔10min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肌松情况。结果A组的起效时间要快于B、C两组,开始时的10min、20min、30min三个时段A、B、C三组的最高阻滞平面有显著差异,A组要明显高于B、C组,B、C两组没有差别,在以后的时间A、B两组的最高阻滞平面没有差别,但A、B两组的平面要高于C组,在循环方面,泵入组要比推入组平稳,没有较大的波动,推入组在给全量后和每次维持给药后都有血压、心率的一过性下降过程。结论硬膜外持续泵入局麻药麻醉能满足下肢手术的要求,且循环平稳,相对于单次推药的用药量偏大。

  • 标签: 盐酸氯普鲁卡因 硬膜外麻醉 微泵输入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所收治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的同时给予妈咪爱与茵栀黄药物进行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观察与对比。结果经本文研究结果得出,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胆红素水平变化上,研究组患者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与平均退黄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患者采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茵栀黄作为临床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加快新生儿的黄疸退散时间,使新生儿尽早脱离危险康复痊愈。

  • 标签: 蓝光照射 妈咪爱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断腰大池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以Fisher分级it-IV级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且不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95例。出现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与体征时(不包括脑外伤再出血、脑积水、水电解质紊乱等),同时经脑多普勒(TCD)检查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CA)>120cm/s确诊为脑血管痉挛。结果每日分2~3次经腰大池引流排放血性脑脊液总量80~122.5ml,平均(102.3±0.71)ml,连续7~10天,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8例,均在治疗后5天内缓解;痊愈55例,中残16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11例,死亡2例;出现脑梗死1例,无脑积水发生。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间断腰大池引流排放血性脑脊液清除蛛网膜下腔致痉挛物质,可以预防和缓解血管痉挛,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间断腰大池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断遮盖与常规光学矫正治疗小儿弱视的效果和治愈率。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6例弱视患儿作为治疗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研究组53例。对照组按常规光学矫正方法接受治疗,研究组则采用间断遮盖疗法。对两组临床疗效、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及视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小儿弱视治疗的总有效率、B/M值、视力水平与参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相反,研究组的p100潜伏期、M振幅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间断遮盖治疗小儿弱视的疗效比常规光学矫正治疗更好,更有助于患儿弱视治愈率的提升。

  • 标签: 弱视 小儿 间断遮盖 常规光学矫正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间断推注给药与持续微量泵输注给药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单胎足月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行硬膜外局麻药持续微量泵输注给药,对照组25例行硬膜外间断推注给药,两组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改为1.73%碳酸利多卡因)。观察两组镇痛及肌松效果、术毕麻醉阻滞平面、麻醉前及硬膜外给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及术毕麻醉阻滞平面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硬膜外持续微量泵输注给药方法能达到硬膜外间断给药同样的麻醉效果,且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间断给药 持续微量泵给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置油纱全层间断减张缝合法在腹壁切口裂开二次缝合后,预防腹壁纵切口再次裂开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裂开需二期缝合的病例,采用置油纱全层间断减张缝合的方法预防腹壁切口裂开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此方法治疗的患者均甲级愈合,无一例发生腹壁切口感染、裂开。结论置油纱全层间断减张缝合法是处理切口感染、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腹部手术 切口裂开 减张缝合
  • 简介:摘 要:目的:新生儿黄疸又被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剖析两种蓝光照射方案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式:挑选134例新生儿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划分为间断组和连续组各67例。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间断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

  • 标签: 持续蓝光照射 间断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复合乳酸菌(妈咪爱)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两组患儿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采用复合乳酸菌(妈咪爱)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的患儿采用单纯间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水平、首次胎粪排放时间、胎粪排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首次胎粪排放时间、胎粪排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复合乳酸菌(妈咪爱)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见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复合乳酸菌 聚克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腹部小横切口输卵管结扎术及倒间断皮内缝合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下腹部小横切口输卵管结扎术,倒间断皮内缝合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患者切口1期愈合6786例,占99.79%;切口感染8例,占0.12%;线结反应6例。占0.09%;患者在术后3天内全部出院。结论;下腹部小横切口输卵管结扎术,倒间断皮内缝合法,是一种经济、可靠并且可行的方法,更有利于在乡基层、计生服务部门开展。

  • 标签: 输卵管结扎术 倒间断皮内缝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