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液运输过程的链控制现状,探寻更有效的链控制方法。方法通过人员的管理、血液运输过程的管理和温度的监控、仪器设备的管理等方法加强对血液运输过程的链控制。结果通过以上方法保证了血液运输过程的链温度,无影响血液质量的事故发生。结论加强血液运输过程的链控制是保证血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血液运输冷链 温度
  • 简介:摘要对42例肝癌病人在B超或CT引导下行循环微波消融术,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4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38例接受单次治疗,4例接受2次治疗。无手术死亡、无大出血、肠穿孔、胆漏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肝癌 冷循环微波消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沉淀在抢救大量输血后凝血异常中的作用。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例严重损伤大量输血后出现凝血异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输沉淀前、输枕垫后12-24小时以及术后3-5天的凝血象和血浆的水平测验结果。结果患者在输注沉淀之后的12-24个小时和输注沉淀之前相比,血浆PT和TT以及APTT都明显呈现缩短的趋势,Fbg含量显著增加,Fn含量明显升高,对于差异显著;另外,其中有2例患者的D-二聚体和正常范围比较接近。在输沉淀之后的3-5天和输前相比,其中PT和TT以及APTT都明显缩短,P<0.05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发生大量输血之后并发凝血异常的患者需要及时输注沉陷,有效提高患者在血循环当中的凝血因素以及纤维蛋白等相关的凝血物质的含量,有效缩短凝血的时间,及时纠正凝血异常情况;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冷沉淀 凝血异常 大量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2年—2014年我市医疗机构血小板和沉淀凝血因子使用量及临床输注现状,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输血,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缓解血液紧张,减少输血传播疾病,降低输血风险。方法对2012年—2014年我市十一县(区)医机构血小板和沉淀凝血因子使用量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2014年,我市的血小板使用量从97.0u(袋)增长到319.0u,年增长率为42.27%—131.16%;沉淀凝血因子使用量由2736.5u增长到4402.5u。年增长率为3.53%—55.40%。截止2014年,19.57%的医疗机构输注血小板,36.96%的医疗机构输注沉淀凝血因子。结论血小板和沉淀凝血因子使用量虽然大幅增长,仍是少数医疗机构使用,大多数医疗机构输注的血液成分品种单一,只会常规使用悬浮红细胞和冰冻血浆,从未使用过血小板和沉淀凝血因子,一定程度上存在浪费血液的现象;血站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成分输血宣传指导,纠正不合理用血,降低输血风险,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 使用量及使用情况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观察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输注沉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给予患者输注沉淀,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90%的治愈,10%的患者死亡。治疗后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 标签: 冷沉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联合沉淀治疗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从宜宾市两家三甲医院(宜宾市一医院及宜宾市二医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诊治的大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均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即对照组给予单采血小板治疗,研究组给予单采血小板联合沉淀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7.0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联合沉淀治疗大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冷沉淀 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味射干麻黄汤联合西药治疗发作期哮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到我院进行哮型支气管哮喘治疗患者6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0例,研究组为30例,给予对照组头孢克洛胶囊加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加味射干麻黄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7%,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发作期哮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加味射干麻黄汤联合西药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加味射干麻黄汤 西药 发作期冷哮型支气管哮喘 疗效
  • 简介:目的:基于检测制备前凝血因子Ⅷ,加强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无偿献血的44名志愿者。将其6小时内血液视作研究对象予以检测,再提取出适当沉淀凝血因子,并检测凝血因子Ⅷ总含量。结果:血浆Ⅷ最低的是O型血,最高的是B型血,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检测制备前凝血因子Ⅷ有助于加强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

  • 标签: 制备前 凝血因子Ⅷ 冷沉淀凝血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刀扁桃体切除术与电刀扁桃体切除术在扁桃体手术中疗效与安全性,为今后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思路。方法以我院耳鼻咽喉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刀组与电刀组各50例,刀组行刀扁桃体切除术,电刀组行电刀扁桃体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出血量,并采用特殊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结果(1)刀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与电刀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电刀组电刀组在术后1d、3d、7d、14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刀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刀扁桃体切除术与刀扁桃体切除术在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是电刀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要明显低于刀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冷刀 扁桃体切除术 电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LoopElectrosurgicalExcisionProcedure)与宫颈刀锥切术(CKCColdKnifeConization)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CINII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2月-2012年5月在本院妇科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III患者57例进行回顾分析和术后回访,将LEEP效果与CKC治疗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LEEP手术时间(10.5±7.8)min,出血量(14.7±5.5)ml,明显少于CKC的(35.8±8.3)min和(63.3±16.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P组复发率和残留高于CK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治疗CIN较CKC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不需住院,费用低,易被患者接受。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mdash &mdash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宫颈冷刀锥切术